市立同德國中 八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27.14 KB
頁數
3
作者
Bill Gate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8-01,离现在 2 8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 選擇題:(每題 5,共 85 )
21. 《資治通鑑》紀載「王初併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乃更號曰皇帝上述史料中的「王」應是下列何人?
(A)周平王 (B)周幽王 (C)秦始皇 (D)秦穆公
22. 宜庭正在製作有關唐代「東亞文化圈」的歷史報告,但是有個地方寫錯了。請你在下列選項中幫她找出這個錯誤?
(A)影響的國家包含新羅、日本與越南等國
(B)唐代派遣使節到各國留學,學習他國長處
(C)佛教是東亞文化圈共同的元素之一
(D)中國文字、法律與制度對鄰近國家的影響很大。
23. 右圖是中國某時期的漢化政策示意圖,由圖中的內容判斷這應該是哪
個君主所推動的政策?
(A)漢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唐太宗 (D)秦始皇。
24. 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請問:從唐
太宗的談話內容中,最能彰顯唐代社會文化的哪一項特色?
(A)胡漢融合,兼容並蓄
(B)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C)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D)布衣卿相,貴族没落平民崛起。
25. 智弋發現日本是一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日本長期與中國往來接觸,甚至影響日本歷史與文化的發展,日語中
「大化革新」的意思就是偉大的變化。請問,關於大化革新的敘述何者正確?
(A)模仿中國小篆字體創造日本文字 (B)中國透過公主下嫁帶動文化交流
(C)目的在於學習唐朝律令制度 (D)最後導致日本併入中國版圖。
26. 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的美食讓人垂涎欲滴其中胡餅是出場率最高的食物
歷史上胡餅也深受歡迎《後漢書》所記靈帝好胡餅……京都貴戚皆競
為之。」右圖為漢代疆域圖,請問胡餅應是從右圖中何處傳入中國?
(A) (B) (C) (D)
27. 唐代國力強盛除了被視為東亞地區的國際盟主外鄰近的國家也紛紛派遣使
者前來學習、仿效唐 代典章制度、文學藝術與宗教信仰。其中有一個位於朝
鮮半島,深受唐代影響的國家,是下列哪一個?
(A)大食 (B)日本 (C)吐蕃 (D)新羅。
28. 都江堰是中國一項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水利設施,建於西元前 3世紀,是規模十分龐大的工程,除了需要大量人力
修築之外,完工後也必須耗費資源進行維護。該設施在當時得以推動並完工,與下列哪種政策的實施最相關?
(A)邊境地區設郡置縣 (B)君王將諸侯分封各地
(C)以禮制定行為規範 (D)政府將人民編入戶籍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 111 學年度第 1學期第 1段考評量題目卷
科目
歷史
命題
教師
得分
2 3
範圍
B3L1-B3L2
班級
八年
姓名
座號
2
29. 《圖說中國史》一書中,放置了一張中國某時期的文字演變圖表,如下圖所示。請問:關於此圖乙時期的歷史敘述,
何者正確?
(A)君主採中央集權加強地方管理 (B)封建諸侯的勢力超越天子
(C)貴族身份世代相襲被稱為世族 (D)政府尊重民意提倡人權
30. 育群勤奮好學,飽讀詩書,欲入朝為官,施展抱負,為民謀福。請設想育群若是身處不同時代,下列何項敘述可能為
育群受選拔任官的情形?
(A)若他是西周時代的平民,可以出色的才能與謀略受到國君重用
(B)若他為漢代經學世家的成員,可透過九品官人法出任官員
(C)若他為曹魏時期的儒家學子,可能因獲得軍功受地方長官薦舉任官
(D)若他是唐代的平民子弟,可能透過科舉獲得出任官員的資格。
31. 冠吟正在講述中國歷史的發展,並在黑板上畫了簡易年表,請同學回答問
題。請問,簡易年表中的甲乙分別為哪個朝代?
(A)甲:秦朝;乙:漢朝 (B)甲:漢朝;乙:唐朝
(C)甲:漢朝;乙:隋朝 (D)甲:秦朝;乙:唐朝
32. 周原是商的諸侯國之一,擊敗商之後拓展其勢力。請問:關於周朝拓展勢力的方向為何?
(A)向北,長江中下游往黃河中游 (B)向南,黃河下游往長江中下游
(C)向東,黃河中游往黃河下游 (D)向西,黃河中游往黃河上游
33. 真妮的歷史報告提到:這個政治制度利用血緣及宗族的連結,穩固王室宗族的統治,地方諸侯擁有領地與人民,享有
行政自主權。請問,上述制度曾出現在哪個朝代?
(A)周朝 (B)秦朝 (C)漢朝 (D)唐朝
34. 中國長期以來位居中原,稱呼周邊文化差異較大的民族為蠻夷戎狄,彼此之間時有交流、貿易、通婚或衝突。請問:
漢人與南方民族開啟交流,與下列何者最有關係?
(A)華北胡族政權推行漢化政策
(B)秦朝版圖擴大至越南北部
(C)北方南遷的漢人搶奪南方的資源
(D)南方民族派學生到長安學習。
35. 右圖是中國某個時期的對外交流路線圖有關該路線
的敘述何者正確?
(A)形成於唐朝,各國使節由此來到中國
(B)佛經的譯本由此傳往其他國家
(C)中國的瓷器作為輸出商品運往西方
(D)匈奴曾經企圖爭奪交通網路的控制權
36. 中國古代的統治者,為了維持國家運作並管理人民,因而建立賦稅制度。下列有關此制度的敘述何者錯誤?
(A)人頭稅是中國稅賦的基本稅源 (B)歷代統治者規定一律以金錢繳交稅賦
(C)商鞅變法時曾透過稅賦制度鼓勵分家 (D)成年人除了繳交稅賦之外還需負擔徭役。
3
37. 周平王東遷後,王室衰微,戎狄對華夏造成嚴重的威脅。所謂的「華夏」是指下列何者?
(A)周朝的封建諸邦,過著工商業為主的生活
(B)周朝的封建諸邦,過著農業為主的生活
(C)雜居中原的游牧民族
(D)分布在邊疆地區的農民
二、 題組(每題 5分,共 15 )
38. 根據上文,下列關於「世族社會」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世族社會的形成和漢代「經學取士」有關
(B)曹魏時開始實施九品官人之法為新的選才方式
(C)形成了「上品無世族,下品無寒門」的現象
(D)世族勢力一直到宋代才逐漸退出政治舞臺。
39. 有關造成上述「世族勢力迅速發展」的制度是如何運作?
(A)以家世背景作為依據 (B)以血緣親疏作為標準
(C)需熟讀經書通過考核 (D)以考試方式選拔人才
40. 根據上文,佛教是中國主要信仰之一,關於佛教的敘述何者正確?
(A)佛教為外來宗教,自天竺透過西域傳入中國。
(B)佛教在春秋戰國之際傳入中國,很快地便成為普及民間的信仰。
(C)兩晉南北朝是佛教發展的關鍵,因為長期的戰亂使佛教大受打擊。
(D)佛教在漢朝已呈現中國化樣態,隋唐時期甚至成為國教。
古代中國逐漸形成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西元 3世紀以來,因遭逢戰亂,前朝選拔官員的方式已不可行,因此政府改用
新的選才方式。此法源是要為國家挑選人才,卻意外造成世族勢力的迅速發展,使世族不僅掌控政權,在經濟上還擁有
大量土地。除此之外,他們凡事講求門當戶對,以維持其尊貴的社會地位,甚至連皇帝都對世族有所顧忌。
支遁字道林,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生於西晉末年。兩晉之際天下大亂,支道林家族隨中原難民離開原籍渡
江南下。家族有佛教信仰傳統,故自幼即拜法師求學,出家後雲遊京師。因身處玄談盛行 之地,自己也好談玄理,
講經如同談玄,講述十分生動很受歡迎和稱讚成為東晉名僧。他與名士交往很廣與謝安、王羲之等名士來往甚
切,還多次受皇帝邀請到京城講經。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