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同德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824.15 KB
頁數
3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1-24,离现在 4 33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同德國中一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評量題目卷
科目
歷史
命題
教師
得分
範圍
第一冊第三、四課
班級
姓名
座號
21. 九世紀,和灣已有們的有關
A 鴉片戰爭後, B)英
C 灣建省 D戰爭後,
22. 帝國將臺灣納入版圖後,對制,請問:符合以下哪一個
A是單身男子 B)必 C)已有家人 D)沒職業
23. 帝國將臺灣納版圖之,對西在哪兩
國海疆安全意識「欲強化海防,必先建設臺灣因而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牡 D
24. 秉嘉發現森由一網搜
尋它的沿1867 記洋行即,一以在臺灣設立分行與何事有關?
A)英法聯軍後,國開放通商口岸 B)清,清帝國加強管理
C)荷臺灣進行轉口貿易 D)日關閉西貿
25. 圖是26 西1761 年)製的地圖
示出何種歷史意義
A)圖中的「甲」應人居住地
B)圖牛溝
C)這
D)此
26. 1636 年一位牧師在臺南辦了全臺第一所住民學校母拼
住民語言臺灣。下
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這所主教 B)教材是荷蘭
C學校對象以馬賽 D)這所學字即是今日所港文
27. 臺灣原本是太平洋上沒無聞的小 17 紀歐洲積極
樞紐,使臺灣成為各方力競逐的,有國家甚至占據臺灣部分區域劃為統治範圍,過統
民的請問居住住民統治
圍,仍保有較多原住民文化?
A B C D
28. 大航外來些原民部落選擇與外來者合作有的則選擇對抗;有
是因無力抵抗而選擇遷徙。列關於原來者的因應,何者敘錯誤
A)新作關係,協助付郭懷一
B麻豆社和隊擊
C
D馬賽人與外來者多貿
29. 歷史老師在分類依據
A 蘭與西班牙
B 外來合作或反原住民部落
C 原住民經濟活動分類
D 住民仰的
新港社
麻豆
大肚
凱達格蘭族
馬賽人
噶瑪蘭族
2
30. 大航接觸外來者,變生活習慣,為該時代變化
A 鹿隻大量減少,原住民逐漸種為生 B方式,逐漸改為游
C 漢人牛,住民耕種 D、糖人鼓勵原
31. 群)…用
他們的手工製品換生活所需的米和小米,這段敘曜文想起
扮演貨物交易中間人的原住民問:群?
A B C大肚王 D)西拉雅族。
32. 到一個有關(如右圖)七世紀一
漢人,請這位漢樣的歷史背景下來
到臺灣
A 西班人招漢人來種植、糖
B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漢人來
C 氏政權進漢人耕便
D 臺灣納入版圖允許漢人生活
歷史
點相關的歷史,請依據歷史知識
33. 課本 115 頁看中寫道「乾
帝撰文念,並刻,很期待能現場
功碑的風采。請功碑一件事?
A朱一貴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戴潮春事件 D郭懷一事件。
34. 在課本 119 看到中提到,二鯓炮是一座防禦
機能完善的西式炮臺。請問:興建這座炮臺的背景為何
A)鴉片戰爭 B英法
C中法戰爭 D牡丹事件。
35. 中的 3何排列?
A 熱蘭遮城
B 熱蘭遮城赤崁樓
C 二鯤鯓炮臺崁樓蘭遮城
D 赤崁樓→熱蘭遮城
「我辛辛苦苦從漳州龍溪來到大員,在船上吐得
半死,差點把命都丟了,雖然一到這裡就有房子
住,有開墾的工具可以用,但沒想到這裡的錢這
麼難賺,這些紅毛人當初招攬我們時說得這麼好
聽,等我們到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二鯤鯓炮臺
安平古堡
(熱蘭遮城) 赤崁樓
「後面還有題目,記得作答」
3
宏澧文章內容主要呈現當時漢人觀點,但歷史講求客觀,若從時代背景與不同角度來思考,應如
何看待這位歷史人物?
36. 清帝國的角度評斷施琅,他
A 帶領遺民
B 賣國家
C 拓帝國領土的
D 領漢人開墾的
37. 中提到施琅「讓在於被家園大陸
問:上述情況與大
A 頒布渡臺禁令 B)著重「禁」與「
B 界封山 D將臺灣納入版圖。
以下是清帝國統治時期臺灣行政區的演變圖,請依據史實回答下列問題:
38. 人來臺西
往東部的漢人甚少,政府也將後山
化外之地,管理但從列哪一個
行政區圖的出現可以說明帝國也漸認
後山
A B C D
39. 上題,清帝國在後山加強統治是基於下
列何項因素考慮?
A經濟因素 B社會發展
C發生 D國防需求。
40. 從右
灣時期轉變,請問:列相關敘述
何者錯誤
A 甲圖到乙圖行政區的調整與
侵有關
B 的「諸羅縣」在丙圖稱為
「嘉義縣」與
C 帝國對臺灣的
由西向東
D
置與開山撫番政策有關
滿
使
臺灣縣
康熙 23 (1684 )
一府三
澎湖(臺灣縣)
臺灣府
鳳山縣
諸羅縣
彰化縣
臺灣縣
雍正 5(1727 )
一府四縣二廳
澎湖廳
臺灣府
鳳山縣
府治
圖例
縣界
新增行政區
淡水廳
彰化縣
嘉慶 17 (1812 )
澎湖廳
臺灣府
嘉義縣
彰化縣
臺灣縣
嘉慶 17 (1812 )
一府四縣三廳
澎湖廳
臺灣府
鳳山縣
噶瑪蘭廳
府治
圖例
縣界
新增行政區
噶瑪蘭廳
恆春縣
基隆廳
淡水縣
臺北府
新竹縣
彰化縣
埔里
社廳
嘉義縣
臺灣縣
鳳山縣
臺灣府
澎湖廳
宜蘭縣
府治
府界
縣廳界
恆春縣
基隆廳
淡水縣
臺北府
新竹縣
苗栗縣
彰化縣
雲林縣
臺灣縣
埔里
社廳
嘉義縣
安平縣
鳳山縣
臺灣府
臺南府
澎湖廳
卑南
宜蘭縣
府州治
府州界
縣廳界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