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傾聽、同理與非語言訊息教學教案:專注、尊重與有效溝通技巧解析

格式
doc
大小
53 KB
頁數
10
上傳者
怡文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8-10-08,离现在 7 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第五章 傾聽、同理與非語言訊息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專注、傾聽與尊重


「聽」的基本要件


壹、專注

一、眼神接觸:眼光接觸時間的長短,可以表示出個人想要趨近對方或避開對方。眼睛注視是一種基本禮貌,可藉此將個人的親切、接納、關懷了解,透過眼神傳給對方。

二、面部表情:可以傳達個人給與對方的尊重專注

三、舉止神態:舉手投足的動作與個人本身的姿勢,也可作為專注的表現。

四、口氣語調:日常生活談話中的口吻聲音高低

貳、傾聽的技術

扮演一個良好的「傾聽者」


一、要面對訊息的傳送者,並將自己的身體微微地傾向對方

二、溝通過程中經常維持與對方眼睛的接觸

三、以點頭或其他不會打斷對方說話的方式,讓他知道我完全了解。

四、忽略周圍任何會使你分心的刺激,專一於和對方的談話

五、隨時以同理的方式來抓住對方表達的真實情緒

六、當有必要時,可要求對方進一步說明澄清

七、必須等到對方的表達告一段落後,才提出自己的回應觀點

八、針對訊息傳送者所表達的言語訊息及情緒等是否接收無誤,則可以採用摘述的回應方式來加以檢核

參、尊重

一、無條件地接納對方:接受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擁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

二、願意與對方在一起:表達願意與對方在一起而不會討厭,就是在尊重對方。

三、看重對方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尊重亦包括接受對方可擁有屬於自己的真實感受,而非批判其應不應該或可不可以有那些感覺。

四、接受對方的自我決定:懂得尊重對方內心真實的意見與其所做最後決定之結果。

第二節 我訊息與反映技術


壹、我訊息

˙當你……(指出行為)

˙我覺得……(提出感受)

˙因為……(指出後果)

「當你放學晚回家又不打電話回來時,我擔心你可能出事了,因為我不知道你在哪裡。」

貳、反映技術

第三節 澄清與同理心


壹、澄清技術

溝通時如何達到真正澄清目的:

貳、同理心

參、同理的反應(empathic response

肆、初層次同理心(primary empathy

一、避免假裝了解

二、避免鸚鵡學語式的模仿

三、避免與對方漫談

四、避免以問題代替同理心

五、注意用語層次要與對方的背景配合

六、注意非語言行為的一致性

伍、高層次同理心

一、表達出對方所暗示的意思

二、連接相關的資料

高層次同理心可以協助對方連接在其表達過程中可能相關的訊息。

ex:對方提出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

1.對太太加用花費沒有節制及教育孩子方式的不滿。

2.自己經常通霄打麻將未歸。

背後真正的實情是『他以打牌不回家來懲罰自己的配偶和抒發不滿的情緒

三、可以由少而多來提供有效的參考架構

透過高層次同理心,可將對方弄不清楚、說了一半或模糊的資訊及問題,以清楚而具體的表達出來。

陸、如何增進同理的能力

一、學習站在對方立場來設想:要能夠做到『感同身受』,也就是要學習完全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

二、多練習與使用初層次同理心的標準句型:在互動和溝通過程中,能抓到對方說出一段話實的主要感覺情緒,並找出引發此一情緒的事實原因,再將此兩者各以簡明扼要的字眼加以串連起來做反應

三、快聽慢說且認真地去思考:

第四節 非語言訊息


壹、面部表情:至少可以傳遞十種情緒訊息,如:喜悅、驚訝、恐懼、憤怒、悲傷嫌惡、輕蔑、興趣、困惑&堅決等(洪英正、錢玉芬編譯,2003)

貳、肢體訊息:四肢訊息&體態姿勢等都可包含在內。

:「好棒!」「OK」,沒問題等,可用肢體來表示。

在體態姿勢方面,通常兩腿交疊,兩手交叉置於胸前或是身體稍向後仰等,表示出與對方保持距離,甚至於採某種程的自我防衛;反之,則想與對方接近或對其趕到善意或感興趣。

參、超語言與沉默

肆、空間距離

一、親密距離(intimate distance):1.5英呎之內(3.81cm)1英吋=2.539998公分
二、個人距離(personal distance):1.5~4英呎之內(3.81~10.16cm)
三、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4~12英呎之內(10.16~30.48cm)
四、公共距離(public distance):12~25英呎之內(30.48~63cm)

本章習題


一、在你與對方進行雙向溝通時,可以採取哪些方式或態度,以適時表達出你對他的專注與傾聽行為。

二、當你與家人或親朋好友在一起互動溝通時,如何能具體扮演成一個好的傾聽者?試深入加以探究之。

三、試針對下列每一句孩子的談話,分別寫下一個封閉式反應與一個開放式反應。

甲:「今天老師說我的成績比他想像的還要好,我一直認為只要真的用功,一定會得到好成績的。」

乙:「我不喜歡賽跑也不喜歡打球,在那種場合我簡直就像個低能兒般的差勁。」

四、試針對下列的情境,請你以父母的角度先判斷問題的所有權誰屬,然後再選擇採用反映傾聽或我訊息(「我……」的語氣)來表達。

 「當爸爸正在客廳中與朋友打電話時,孩子們卻在一旁高聲笑鬧,使他聽不清楚電話中的聲音……

五、針對下列的情境,請分別以: 標準句型; 較自然的口吻,做初層次同理心的練習。

「這次數學考試我因粗心大意考得很不好,大概又不能及格啦!」

六、針對以下的情境,請以初層次同理心與高層次同理心,來分別反應之。

 某位職業婦女嘆道:「每天早晨張開眼睛,就得換上那套穿厭的制服,真會讓人產生一陣茫然!還不是為了生活才如此的忙碌,人真不知為何活著……

七、試就非語言訊息中的面部表情、肢體訊息、超語言與沉默等部分,來進行一項自我分析,提出自己在這些當中最擅長與缺乏者各為何?並請分別舉例來論述之。

第六章 人際的疏離與親密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孤獨與寂寞

壹、孤獨與寂寞之意涵與分類

一、情緒孤立的寂寞(loneliness of emotional isolation

二、社會孤立的寂寞(loneliness of social isolation

一、慢性的寂寞chronic loneliness

二、情境的寂寞situational loneliness

三、短暫的寂寞transient loneliness

一、存在性寂寞

二、創造性寂寞

三、社會性寂寞

四、情緒性寂寞

貳、寂寞的成因與影響

一、環境變遷所帶來的改變

二、青年後期與成年前期是處於統整對角色混亂和親密對孤獨的階段

參、孤獨與寂寞之間的糾葛與因應之道

第二節 喜歡、愛及親密互動

壹、喜歡及愛

一、願意了解對方的種種。

二、用實際行動表示對他/她的關心。

三、接納與尊重對方。

四、為彼此相關的行為負責任。

貳、心理學中對愛情的主要觀點及理論

一、浪漫與成熟之愛

二、愛情色彩理論──六種愛情類型

三、愛情三角理論

四、愛情車輪理論

參、親密關係及其程度差異

一、親密關係的本質

二、組成親密關係的成分

一、親密的人

二、親密前奏的人

三、刻板關係的人

四、假性親密的人

五、孤獨無依的人

肆、親密關係與性別社會化


第三節 自我坦露與承諾

壹、自我坦露的意義與功能

一、提升對自我的認識

二、釐清表達的真正意涵

三、加強彼此的互動關係

四、增加人際的因應能力

貳、自我坦露的原則

一、彼此相互的分享

二、冒險去稍加嘗試

三、逐步開放自我坦露

四、沒有回應停止揭露

參、承諾的意義與內涵

肆、承諾與感情、婚姻的維繫

本章習題

一、試以你自己的觀點或經驗,來說明「孤獨」與「寂寞」之間有何差異?並舉實例來加以論述之。

二、「喜歡」與「愛」之間的關係,有可能會發生「量變產生質變」或「質變產生量變」的情形嗎?試提出實際的觀察或經驗來支持你的論點。

三、在本文所介紹的諸多愛情理論當中,你最欣賞或喜歡的是哪一種理論?它對你的異性交往有何影響?請一併詳細論述之。

四、試依據Oulofsky等提出之親密效標所分的五種親密關係來自我評估,你是屬哪一種親密類型?並具體列出你所符合的條件。

五、何謂「自我坦露」?請同時比較一般國人與你自己在這方面的表現有何異同?試深入加以探究之。

六、婚姻的承諾為何?今天社會上多數人針對婚姻承諾持何種態度與觀點?請一併加以分析探討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