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馬腳(C)為了不自曝其短而強詞奪理,導致最後
出乖露醜,貽笑大方(D)想以己之長攻他人之短,
卻誤判形勢,反使對方佔上風。
16( )「終於雷聲愈來愈遠,電光只在遙遙的天邊橫掃。
太陽又出來了,一片清新的空氣、鮮潔的色彩,彷彿
聽見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牧羊人之歌〉。」
下列何者為作者提及貝多芬樂章的原因?
(A)透過宏偉的交響曲,強調西北雨的戲劇化過程
(B)用聽覺印象表達視覺效果,以悠揚樂聲刻劃雨過
天青的平靜(C)藉由樂章的名稱,揭露自己牧羊人
的身分(D)希望以動聽的音樂,來呈現鄉居生活中
感受到的悠閒情致。
17(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
段文字展現出下列何種讀書態度? (A)樂於主
動提問,並能舉一反三(B)習於追根究柢,認真鑽
研細節(C)重視融會貫通,不受字句局限(D)夜以
繼日苦讀,從不怠惰馬虎。
18( )「 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志。」根
據這段文字,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五柳先生不
慕榮利的品行,為黔婁之妻所肯定(B)引用黔婁之妻
說過的話,讚揚五柳先生能淡泊名利(C)五柳先生品
格清高,恬淡寡欲,遠非黔婁所能及(D)黔婁與五柳
先生志趣相投,且能互相砥礪。
19( )關於〈五柳先生傳〉一文的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文章開頭即說明五柳先生被父母命名
為「五柳」的原因(B)「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
貴」概括說明五柳先生的人格特質(C)文中的「傳」
為黔婁所作,「贊」為黔婁之妻對五柳先生的評價(D)
本文模仿史傳形式,內容主要在介紹五柳先生的豐功偉業
20( )根據〈我在圖書館的一天〉一文對北投圖書館的介
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月刊或週刊通常
會擺放在較高的樓層(B)艱澀難讀的書籍固定收藏
在地下室(C)藏書愈少的樓層,其木頭色愈淺(D)
愈往高樓層,會感覺光線愈趨暗沉。
21( )「磨練,絕不是臨陣磨槍、臨渴掘井」、「一個睡袋
緊挨著一個睡袋」、「熱氣煙嵐裊裊」、「她們是最有
資格被稱之為「人物」的一群」以上文句的句型依序
排列何者正確? (A)敘述句、判斷句、表態句
有無句(B)判斷句、敘述句、表態句、判斷句(C)
表態句、敘述句、判斷句、有無句(D)判斷句、
敘述句、表態句、有無句。
22(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
飲酒。」〈張朝幽夢影〉這段話主旨為下列何者?
(A)雨天是讀書人的最愛(B)雨天是最好的讀書天
(C)安排不同的四季活動,可以使人靜下心來享受
博弈之樂(D)依不同情境,選擇最適宜的休閒,可
以得到最深的逸趣。
23( )「只要有心,並付諸行動,不管你的力量多麼微薄,
對那個得到你扶持的人來說,就會完全不一樣。」這
段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愛與信仰,
沒有行動都是虛言(B)幸福,是為自己而活(C)人
非草木,孰能無情(D)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甲】今夫霤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故人心猶是
也。自當以道術度量,食充虛,衣禦寒,則足以養七尺之形矣。
若無道術度量而以自儉約,則萬乘之勢不足以為尊,天下之富
不足以為樂矣。
【乙】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
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
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
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註〈1〉霤水:屋簷上流下的水。〈2〉榼:泛指盒類的容器。
〈3〉卮:盛酒的器具。
24( )下列哪一個主題皆有出現在這兩篇短文內容中?
(A) 知足(B)謙虛(C)納諫(D)務本。
25( )這兩篇短文的寫作手法有什麼共同之處?
(A) 內容先總述後再展開分述(B)都利用比喻方
法來闡述道理(C)以正反論述的方式說明道理(D)
皆以人性出發而後引出主旨。
26( )【甲】「自當以道術度量」、【乙】「求而無度量分界」。
關於這兩句中的「度量」,應作何解釋最恰當?
(A) 兩者皆為動詞,約束的意思(B)兩者皆為名詞,
限度的意思(C)前者為限度之意,後者為約束之意
(D)前者為約束之意,後者為限度之意。
每天晚上,我都會走過一棵又一棵的街樹。這些樹,已
被我走過千萬次。夏天的樹,一片茂盛,枝幹向上伸展。冬天
的樹,繁華落盡,靜靜地看霧靄,領受無邊的寂寞,樹的滄桑
比人要多很多,但心智比人要淡定,所以每一棵樹都是高僧。
任周遭世事喧囂,內心卻淡定寧靜……。
馬德說過,無欲的生命是安靜的:一匹馬、一頭牛都有這
樣的時刻。曬太陽的老人,繡十字繡的女子,也是這樣。他們
平和、恬淡、純真、潔淨,呈現了這個世界最美的姿態。
去拜訪一位商界的朋友,看到他十分忙碌,電話一個接一
個,進來的人絡繹不絕,忙得與我打招呼的功夫都沒有。約他
改日相聚,二十多天之內,日程竟全部排滿。他給我回電話,
苦笑著說,錢是掙不完的,自己像一隻陀螺被推著走,活得沒
有一點自我,更別說自在;寧靜真好,寧靜是福啊!
寧靜,果真是福嗎?在有的人眼裡,是這樣的。但在不能
果腹的人眼裡,很多寧靜是一片無奈的空白。沒有熱情的行動,
寧靜就成為一塘死水。但只會熱情的行動,就沒有屬於自己可
做主的靈魂。寧靜應是簡單物質生活之後的一種境界,恬和、
安寧,如一彎新月,照著秋水。
27( )依據內容,下列何者最符合作者對「寧靜」的看法?
(A) 寧靜也要適可而止,人不能一直處於寧靜的
狀態(B)相對於外界的紛擾,寧靜來自於內心的頓
悟自在(C)想要擁有寧靜的生活,只有歷盡滄桑的
人才能獲得(D)寧靜與物質生活的好壞無關,物慾
也無礙於追求寧靜。
28(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採主觀立場,運用起承轉合的手法寫成
(B) 作者以穿梭在街樹中可使心情平靜,揭開「寧
靜」的主題(C)文中舉言例也舉事例,兩者
都屬於正面例證(D)文末以寧靜是福自勉,
期望自己達到此境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 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