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 )「把刀刃對準磨刀石,與石面成為直角,這把刀就愈
磨愈鈍。」這句話啟示我們做事時要能(A)選擇正確
的態度 (B)磨掉有稜有角的個性,處事更圓滑(C)
堅持不懈的態度(D)好的工具,才能使事情做的更
完美。
35. ( ) 下列各複詞拆成二字後皆能獨立成詞者為(A)忐忑
(B)囫圇 (C)崎嶇(D)抹布。
36.( )「古典文學不是老掉牙的東西,它也能引起共鳴,造
成風潮。例如音樂才子把古典詩詞譜成流行歌曲,唱
出中國風味的好歌;文藝編劇把古代傳奇小說加以改
編,成了膾炙人口的舞臺劇。」這段文字對古典文學
的運用提出何種建議?(A)捨棄古籍,丟掉包袱(B)
當作教材,鼓勵背誦(C)束之高閣,作為裝飾 (D)
重新包裝,活用古籍。
37.( ) 列子:「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行,將有隨之。
」 這段話意旨為何(A)告誡人要謹言慎行,避免他人
效尤(B)規勸人勇於改過向善(C)提醒子女用委婉方
式勸諫父母(D)警告人當行事小心翼翼,切莫得罪人
。
四、 題組:一題 2分(請將答案畫於電腦卡)
( 一 ) 去者日已疏 <古詩十九首>
去者日已疏,生者日已親。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38. ( )本詩寫作年代為(A)東漢(B)東晉(C)唐代(D)北宋。
39. ( )下列關於本詩說明何者正確?(A)首二句採對比手法
,寫出了與家人關係因距離遠近而有親疏之分(B)「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以景物烘托出壯士報
國的悲愴精神 (C)三、四句是指作者入目所及的景
象為山丘與墳墓(D)五、六句描述作者生活的窘境。
40. ( )下列哪一組詩句表明作者想回鄉的心情?(A)出郭門
直視,但見丘與墳(B)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C)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D)思還故里閭,欲歸
道無因。
( 二 ) 南瓜雜述 吳宏信
南瓜,巴利文 Tiqusa,因產地不同,又名麥瓜、
筍瓜、甜瓜、黃瓠、金匏、金冬瓜、鼎足瓜,臺灣從
大陸引進 ,多稱為「金瓜」。
根據記載,南瓜原產於南美洲,明朝時傳入中國,清《招
遠縣誌》:「種出南蕃,故名南瓜。」當時以為產自高麗本,
故稱之「高麗瓜」和「倭瓜」,因日本在中國之東,又稱為「
東瓜」。反之,日本以為來自中國,便把南瓜稱「唐瓜」、「
唐茄子」。
南瓜品種繁多,顏色繽紛鮮豔,外型呈現多樣化,有圓
、扁圓、球形、木瓜、紡錘、葫蘆等形狀,多數可食用,也
有的僅供觀賞,稱為「玩具南瓜」,被當成萬聖節的擺飾。
南瓜是爬藤植物,各種天氣都能適應,水源不豐能亦能成
長;營養豐富,莖、葉、籽、果實都有很高的價值,且極耐貯
存。中醫認為南瓜能入脾胃經,加強胃腸蠕動,補中益氣,還
能防治動脈硬化,消除有害物質。
南瓜果實無論蒸、煮、炒、炸、煲湯或做成盅與糕餅都很
適宜,是桌上佳餚,也是普遍的鮮食果菜,還被認為「久食可
斷鴉片癮,生搗汁,解生鴉片毒」,甚至可當飯吃。清朝劉汝
驥《陶甓公牘》:「南瓜即番瓜,黃老者佳,米貴之時,以為
正餐,頗熬飢。」南瓜藤清熱降火,南瓜蒂還能安胎,可說整
棵都是寶。
南瓜的副產品南瓜籽,俗稱「白瓜子」,常用於烘焙產品
;將之炒熟當成零嘴,是常食用的堅果之一;當藥用,可清熱
除溼、驅蟲,還可防止近視及前列腺肥大,對身體健康頗有助
益。
南瓜多籽,象徵「多子多孫」,古代婚禮都會有一道南瓜
做的菜,祝福對方人丁興旺、福運綿長。清朝有位少年想拜師
,因家境貧困無力繳納學費,帶了兩個大南瓜當束脩,老師亦
欣然笑納,烹煮食之。其不捨眾生的精神,使得「南瓜禮」的
故事一時傳為美談。
苗族姑娘出嫁,父母會送三件嫁妝,其一就是南瓜。中國
少數民族有個「南瓜節」,人們將南瓜擺放地上,由行人隨意
挑選,將豐收和祝福傳遞出去;或在瓜的表皮寫上詩詞,待南
瓜成熟就可當成擺飾品,是很特殊的習俗。另外一些地方還有
中秋夜「偷瓜」、「送瓜」的習俗,寓意「偷瓜送福」、「送
瓜送子」。 摘自《人間福報》
41. ( )下列何者不是本文介紹內容?(A)南瓜象徵意義
(B)南瓜來源地(C)南瓜別稱(D)南瓜屬性。
42. ( )依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南瓜可當主食,
依據古籍記載頗能充飢,其烹飪方式多元 (B )南瓜一
名由來是因產於南蕃之故,又因唐朝時傳入中國,故
又稱唐瓜(C)南瓜適應各種天氣,不需豐沛水量亦能
成長,雖然只具有食用價值,但其全身上下皆是寶,
為高營養價值的食物(D)南瓜顏色繽紛,貯存時間不
長,所以應趁其黃嫩時食用最佳。
43. ( ) 依據本文,從習俗來看,南瓜所具有的涵義何者不包
括在內? (A)瓜瓞綿綿(B)農作物豐收(C)福氣長長
久久(D)身強體健。
44. ( )依據本文,下列何者與南瓜的健康功效有關?(A)可
防治高血壓(B)可增強抵抗力(C)可防前列腺肥大(D)
可增進睡眠品質。
秋天的況味 林語堂
秋是代表成熟,對於春天之明媚嬌豔,夏日之茂密濃深,
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
之慨,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我所謂秋的意味。大概我所愛
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
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
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溫香罷了。或如文人已
排脫下筆驚人的格調,而漸趨純熟練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
有深長意味。這就是莊子所謂「正得秋而萬寶成」結實的意義
。
45. ( )根據文章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初秋的丰姿
,有如文人筆下驚人的格調(B )相較春夏的勃發,秋天
顯得淡泊成熟(C)作者所愛的初秋是萬物成熟收穫的
季節(D)初秋不與蔥翠爭榮,自有其溫婉的性情。
46. ( )下列詩詞的節氣敘述,何者並不是作者所愛的初秋景
象?(A)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B )永嘯月明中,秋
風桂花白(C)浩汗霜風刮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
(D)紫蟹肥時晚稻香,黃雞啄處秋風早。
47. ( )「或如文人已排脫下筆驚人的格調,而漸趨純熟練
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若將此段
文字具象化,下列何者形象最接近作者筆下的初秋
?(A)四海為家的遊子(B )稚嫩天真的孩童(C)睿智
通達的老人(D)多愁善感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