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 學年度 第2學期 2 年級 國文科 第2次段考詴題卷
班級: 座號 : 姓名:
一、國字注音:( 每題一分,共十分 ) 請將答案寫在作答卷上
二、注釋:( 每題兩分,共二十分 ) 請將答案寫在作答卷上
三、翻譯:( 每題五分,共十分 ) 請將答案寫在作答卷上
四、單題:( 每題兩分,共四十分 )
1. ( )下列「 」中的成語,何者運用最為恰當?
(A)讀書時要與「買櫝還珠」相同,不可只看表面,還必須要融會貫通
(B)烏養教練的一番話有如「鑼鼓喧天」,讓因為比賽而失落的隊員們徹底醒悟
(C)學習任何事物意志都要堅定,若是抱著「海枯石爛」的態度,到頭來必定一事無成
(D)在失業與親人接連去世的多重噩耗影響下,萊納從此「一蹶不振」,更險些誤入歧途。
2. ( )〈我所知道的康橋〉中,作者連用六個「關心」句:「關心石上的苔痕……」,表現出作者什麼樣的心境?
(A)對春光的驟逝感到遺憾 (B)對天地萬物關照的情懷 (C)對春來的訊息熱切探尋 (D)對遲來的春亯感到惆悵。
3. ( )「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成捲的、輕快的、遲重的、濃灰的、淡青的、慘白的,在靜定的朝氣裡漸漸
地上騰,漸漸地不見。」這段話沒有形容到炊煙的哪一方面?
(A)狀態 (B)溫度 (C)速度 (D)顏色。
4. ( )〈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彷彿朝來人們的祈禱,參差地翳入了天聽」以
「聽覺」印象來表現「視覺」感受。下列各選項都運用了感官交錯的手法,何者的解釋最為正確?
(A)「聽了王小玉唱完這首歌,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以聽覺印象來表現觸覺感受
(B)「呼嘯的摩托車聲劃過寧靜的黑夜,尖銳地在我耳膜上劃出一道傷口。」以聽覺印象來表現觸覺感受
(C)「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以聽覺印象來表現視覺感受
(D)「我低下頭去喊自己的名字,井水也大聲應和,連那回聲都彷彿有淡淡的餘香。」以味覺印象來表現聽覺感受。
5. ( )「這時春光已爛縵在人間,更不須殷勤問訊」,徐志摩因細心觀察周遭的景物,所以可從某些微小細節知道春
天已來臨。請問下列詵句中,何者也包含著春天的訊息?
(A)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B)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C)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6. ( )〈我所知道的康橋〉:「你如愛花,這裡多的是錦繡似的草原……有奪目的鮮果恣你嘗新。」作者連用四個「你
如愛」表現出何種效果?
(A)明確寫出康橋秋季豐收的盛況,以及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B)以歡快的口吻敘述,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C)說明作者在康橋旅遊的親身經歷,展現自己對於康橋的了解
(D)觀察其他遊客在康橋的休閒活動,方便在後文介紹給讀者知道。
7. ( )以下哪個選項是徐志摩在描寫康橋的早晨時,為了反襯出四周的寧靜而穿插的聲音描寫?
(A) 鈴蘭與香草是歡喜的初聲 (B)只遠處牛奶車的鈴聲點綴這周遭的沉默
(C)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聽,那曉鐘和緩的清音 (D)「春!」這勝利的晴空彷彿在你的耳邊私語。
8. ( )下列文句「」中的借付詞語,何者指稱錯誤?
(A)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亮 (B)何以解憂?唯有「杒康」:酒
(C)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帄民 (D)自古「紅顏」多薄命,莫怨東風空自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