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大灣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二學期二年級第一次段考國文科試題卷
一、國字注音:每格 1分,共 10 分
1.初生之「ㄉㄨˊ」 2.咳「ㄙㄡˋ」 3.病「一ㄢ」一ㄢ 4.「ㄗˋ」意妄為 5.荒「ㄉㄢˋ」不經
6.「糝」上金粉 7.「悼」念 8.咆「哮」 9.「蠕」動 10.「窈」窕
二、解釋:每題 2分,共 20 分
1.案牘 2.白丁 3.肆無忌憚 4.矇矇 5.漠楞楞
6.掛單 7.冉冉 8.爛縵 9.「惟」吾德馨 10.「糝」上金粉
三、單選題:每題 2分,共 50 分
1.下列各「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前後相同?
(A)窮兵「ㄉㄨˊ」武/買「ㄉㄨˊ」還珠 (B)「ㄑ一ㄥˋ」竹難書/門票售「ㄑ一ㄥˋ」
(C)天空灰「ㄇㄥˊㄇㄥˊ」/「ㄇㄥˊㄇㄥˊ」懂懂 (D)「ㄒㄧㄚˊ」路相逢 /ㄒㄧㄚˊ」天子以令諸侯
2.下列各選項「」中的字,何者前後的讀音相同?
(A)貪得無「饜」/一場夢「魘」 (B)「 殫」精竭慮/「撣」去灰塵
(C)「 嫵」媚動人/安「撫」人心 (D)一道「曙」光/部「署」完畢
3.下列各選項「」中字義,何者前後相同?
(A)「斯」是陋室/逝者如「斯」夫 (B)何陋「之」有/無絲竹「之」亂耳
(C)調「素」琴/「素」昧平生 (D)「 翳」入天聽/眼「翳」病
4.詞語的解釋會因時代的變遷或使用場合不同有所差異,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何者意思兩兩相同?
(A)成功後的他「躊躇」滿志地接受掌聲/這案子令法官「躊躇」難斷
(B)「伺候」著河上的風光,等待春來的消息/為了挖掘新聞,狗仔隊日夜埋伏在偶像明星家附近「伺候」他的動靜
(C)康橋只是一帶茂林,「擁戴」著幾處娉婷的尖閣╱他親民的形象,加上特殊的政治魅力,使他受到人民的「擁戴」
(D)陳教授儀表出眾,「風流」瀟灑,是一翩翩君子╱那闊少「風流」成性,喜歡在外拈花惹草,經常徹夜不歸
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關於〈陋室銘〉一文中這段文句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文中的「山」、「水」──比喻有才德的人 (B)文中的「仙」、「龍」──比喻作者自己的居室
(C)文中的「不高」、「不深」──照應「陋」字,帶出主題「陋室」(D)此文句暗示君子志向高遠,方能成就大業
6.針對〈讓春天從高雄出發〉一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讓春天從高雄出發」,語氣中呈現出作者對高雄深切的關懷與期許
(B)「讓海峽用每一陣潮水╱讓潮水用每一陣浪花╱向長長的堤岸呼喊」以洋流變化寫春天由遠而近來到
(C)「太陽回來了,從南回歸線/春天回來了,從南中國海」運用倒裝強調春天來臨的方向
(D)「讓木棉花的火把/用越野賽跑的速度/一路向北方傳達」說明木棉花綻放時速度極快,像越野賽跑一般
7.有關〈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全文以「空間」為主軸,以康河為中心延伸,搭配「時間」的轉移,寫盡康橋四季之美
(B)文中連用三個「頃刻間」,其用意在強調康橋清晨的天候多變,令人難以捉摸
(C)文中用了好幾次「你如愛……」,津津樂道的口吻透露對康橋美景與人情的熱愛
(D)文末說:「我心頭頓時感著神異性的壓迫,我真的跪下了,對著這冉冉漸隱的金光。」作者跪下的原因是突然體悟
到時光易逝,內心充滿感慨
8.行文時,透過感官交錯表現的手法,可引領讀者去聯想和體會文中意境。例如:「遠近的炊煙……彷彿朝來人們的祈禱
,參差地翳入了天聽」是以「聽覺」印象來表現「視覺」感受。請判斷下列選項,何者也是以「聽覺」印象來表現「視
覺」感受?
(A)荷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小提琴上奏著的名曲
(B)馬蹄聲,孤獨又憂鬱的自遠至近,灑落在沉默的街上成白色的小花朵
(C)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D)樹枝上黃鶯的吟唱,彷彿夜裡清涼的微風輕輕的拂過肌膚
9.下列有關劉禹錫〈陋室銘〉一文,何者說明正確?
(A)〈陋室銘〉全文完全採對偶的形式,句句押韻,一韻到底,相當整齊
(B)「草色入簾青」一句透露人煙罕至,少有鴻儒拜訪
(C)文末提及諸葛亮與揚雄,暗示作者欲效法二人獨善其身的精神
(D)末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用意是作者以君子自居,有「無入而不自得」之意,並呼應「惟吾德馨」,貫串
全文
10.下列有關余光中〈控訴一枝煙囪〉一詩的句意分析,何者說明有誤?
(A)「對著原是純潔的風景/像一個流氓對著女童/噴吐你滿肚子不堪的髒話」藉著「流氓」與「女童」的對比,突顯
空氣污染的蠻橫可惡與自然環境的無辜
(B)「有時,還裝出戒菸的樣子 / 卻躲在,哼,夜色的暗處 /向我惡夢的窗口,偷偷的吞吐」意指工廠為躲避空污
檢測和環保責任,趁夜晚偷排廢氣,繼續進行罔顧人命的行為
(C)「還隨意撣著菸屑,把整個城市 / 當做你私有的一只煙灰碟」意指非法排放廢氣的工廠為所欲為,罔顧市民健康
(D)「黑懨懨的蝴蝶╱在碟裡蠕蠕地爬動」指受到污染之毒害,野生動物已奄奄一息
第一頁╱共五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