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而溫潤。』劉勰
文心雕龍:『銘兼褒贊,故體貴弘潤。所謂:『博』、『弘』,皆指內容充實;所謂『約』則指文
句簡約;所謂『溫潤』的『潤』是說話語氣要溫和圓融。」根據此段的內容判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銘文的寫作形式語句不長 (B)銘文的語句大多押韻 (C)銘文的內容要充實,文句敘述詳盡 (D)銘文的
寫作語氣要溫和圓融。
( )27.徐志摩:「 數大了似乎按照著一種自然律,自然的會有一種特別的排列,一種特別的節奏,一種特殊的式樣,
激動我們審美的本能,激發我們審美的情緒。」請問下列何者與此種美感不相同? (A)泰山頂上的雲海,
巨萬的雲峰在晨光裡靜定著 (B) 地形像是海裡的輕波,默沉沉地起伏,山巖是望不見的,有的是常青的草
原與沃腴的田壤 (C)滿開著豔紅的罌粟,在青草裡亭亭地像是萬盞的金燈 (D) 大海萬頃的波浪,戴著各
式的白帽,在日光裡動盪著,起落著。
( )28.下列選項皆為張潮
幽夢影一書中之文章,「 」中的詞語何者文意不暢通? (A)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
人」,因酒想「俠客」 (B)賞花宜對「佳人」,醉月宜對「韻人」,映雪宜對「高人」 (C) 無善無惡是「庸
人」,善多惡少是「賢人」,善少惡多是「聖人」 (D)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
友」。
( )29.(一)「凡聲皆宜遠聽,唯琴聲則遠近皆宜。」(二)「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聽梵唄,覺耳
中別有不同。」(三)「水之為聲有四:有瀑布聲、有流水聲、有灘聲、有溝澮聲。」以上三則幽夢影選根據
其內容,可將其歸納為什麼主題?
(A)論聲 (B)論自然 (C)論景物 (D)論生活雅趣。
四、閱讀題組 12%(每題 2分) 〈洗手的人,與他的寂寞一生〉
1846 年的 7月1日,一位來自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醫生,被任命為維也納第一產科診所的駐院醫師。在當年,歐洲
各地都設置了產科診所,以免費的服務,幫助貧困女子產下孩子。然而,這來自匈牙利的醫生,發現了不思議的「異
常」現象:頂尖醫師雲集的第一診所,孕婦致死率高達 10%;而實習助產士組成的第二診所,孕婦致死率卻低於 4%。
不少孕婦因此懼怕上第一診所,甚至跪在匈牙利醫生的膝前,乞求不要進入診所生產。有些孕婦甚至因太懼怕,直接
在街頭分娩-但怪異的是,這些在街頭分娩、或是交由實習助產士接生的孕婦,存活率都遠比去第一診所接生來得高,
到底,造成孕婦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1847 年,匈牙利醫生的好友:雅各布,在解剖屍體時,不小心被學生的手術刀劃傷手,手指上的傷口沾染了屍體
的血汙。而後,雅各布竟出現與孕婦一樣的症狀-接連數日的高燒不退,最終死亡。這讓匈牙利醫生意識到,關鍵,
或許在於屍體上的「死亡微粒」:相比第二診所不用碰觸屍體的實習助產士,第一診所的醫生,每天都需解剖屍體,因
此手上沾染了不好的「微粒」,感染了孕婦,導致她們死亡-簡而言之,醫生們只要好好洗手,在手術前把有害微粒洗
掉,孕婦就安全了。
憑藉著觀察,來自匈牙利的小醫生,發現了領先世界的「細菌」概念。在他的推行之下,第一診所醫師力行洗手
消毒,孕婦的死亡率,在當年立刻下降 90%。但,這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劃世代的發現,卻讓他的命運,從此陷入陰影
之中。當他公開了自己的發現後,瞬間,醫學界引爆了暴風般的討伐聲浪:「他是在說我們醫生很不衛生嗎?」、「居然
把孕婦的死怪在醫生的頭上?」無法接受這種「汙辱」的指責,歐洲的醫學界對這來自匈牙利的醫生,展開無止盡的
嘲笑、奚落與謾罵,甚至開除了他的職務,將他趕回了故鄉。
然而,即使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婦產科,他以無薪顧問的方式,推行洗手的重要,大幅降低了產婦與兒童致死率,
他的一切努力,只是讓他越來越邊緣化-沒有人相信他、沒有人尊重他,就連他的妻子,都覺得他瘋了。1857 年開始,
他的抑鬱越趨嚴重,他的書信與圖畫開始歪曲扭斜,他開始大量酗酒、流連聲色場所,並多次在親友面前情緒失控。
1862 年,他用盡最後的精力,對整個歐洲醫學界,發表一封公開信,嚴正批判醫學界的醫生都是冷漠的殺人犯,為了
名譽,寧可忽視科學的事實。1865 年7月30 日,來自維也納的醫學同事出現了,誘騙他說:「請來我們新的研究所,
一起研究你的學說吧。」他絕對想不到結局會是這樣的:被五花大綁,丟入暗無天日的監禁室裡,被當成一個瘋子,
一個被放逐的邊緣人。1865 年8月13 日,他死了。死於右手被警衛毒打後,產生的壞疽性傷口。於是,一個終生努力
洗手的人,死於了他被忽略又被殘害的那隻手。
在他死後,匈牙利的醫學界噤若寒蟬,醫學月刊上,沒有人提及他的死訊。接任他婦產科診所的醫師,並沒有接
任「洗手」的任務,於是,產婦死亡率再度上升了六倍。但不論是是他的故鄉布達佩斯,還是讓他死亡的維也納,沒
有任何醫師同仁出聲「抗議」。甚至,沒有人願意承認,跟他共事過。他是誰呢?他的名字是: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
(IgnazSemmelweis)
在當年,他曾這麼說過:「當我回顧過往時,唯一能驅散悲傷的方式,就是幻想著:總有一天,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所有因不衛生引發的感染,都會消失。」那個未來其實並不遠。在他死後二十多年,他的學說終於被醫學界普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