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保留概念及其三型別與相關推理能力

pdf
160.2 KB
4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公職王歷屆試題 (104 年地方政府特考)
4 1最大公教職網站http://www.public.com.tw
104 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等 別:三等考試
類 科:教育行政
科 目:教育心理學
一、試述皮亞傑(J. Piaget)理論中的保留概念,列舉並說明三種類型之保留概念。那三項推理
能力的發展對兒童獲得保留概念有最密切之關係?(25 分)
【擬答】
Piaget 理論中的保留概念及舉例:
保留概念之意涵:保留(或守恆)概念(conservation),意指一樣質量的東西當外觀改
變時,其質量仍然不變的道理。在 Piaget 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中,運思前期(2-7 歲)的
幼童的認知能力還無法具有保留概念此時時的幼童是以直覺式的方式進行推理和思考。
而缺乏保留概念即為此時期相當重要的思考特徵,而要進入到下一個具體運思期的階段
(7-11 歲)才會具有保留概念。
保留概念類型之舉例:
體積的保留概念當二塊一樣的正方體黏土其中一個形狀被改變成圓形其體積和另
一個正方體是相同的。
容積的保留概念當兩個一樣的寬平口容器裝滿水將其中一杯倒入另一個狹長平口的
容器,其容量和另一杯是相同的。
數量的保留概念當兩排數量一樣且間隔位置互相對應的棋子將其中一排排列的位置
間隔拉長,其數量和另一排是一樣的。
與保留概念最有密切關係的三項推理能力:
同一性概念的推理了解物理的質量是守恆的經過外觀的改變它還是原來的它是同
一個東西。例如:等量水不隨杯子不同而改變。
可逆性概念的推理能夠理解在東西外觀被改變之後能夠被變回原來的樣子或是能夠
在大腦裡複原其未改變時的內在表徵。例如:即將水倒回原杯檢驗,水量一樣多。
互補性概念的推理了解同一個物體或同質量的物體當其某一個向度被改變另一個相
關連的向度也會跟著改變。例如:等量的水倒在杯底比較窄的杯子中,水位會較高。
二、教學評量依其目的可分為「促進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評量即學習」
(assessment as learning)及「學習結果的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請比較此三
種評量的用途與焦點、使用時機及主要的評量者,並舉出相對應的評量工具。(25 分)
【擬答】
依評量的結構程度和完整性依序說明如下:
學習結果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
用途與焦點:
學習結果評量目的為學習結果的證明,總結一個學生在這段學習過程的表現及學習所獲
得的成果。並且這樣的評量可以做為與其他學生學習表現的基礎,或作為學習結果的考
核或用於人員的篩選。通常的形式為得分成績或是換算成等第。這種評量一般又被比喻
為「總結性評量」
使用時機:
公職王歷屆試題 (104 年地方政府特考)
4 2最大公教職網站http://www.public.com.tw
在學習完全結束之後,或學習到一定的段落時。
主要的評量者:
學校教師,或考核的機關。
評量工具舉例:
學業成就測驗、學校中的期中期末考。
促進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
用途與焦點:
促進學習的評量目的在於使學習的效益發揮的更好,因此使用上,是利用這種評量來了
解學生學習時,學到了哪些東西,發生了什麼困難?因而能夠即時的修正、補足與解決
學習困難因此用途在於幫助學習與改進教學這種評量一般又被比喻為「形成性評量」
使用時機:
在學習過程之中。
主要的評量者:
學校教師。
評量工具舉例:
學習單、課堂小考、自評問卷。
評量及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
用途與焦點:
此種評量的意圖在於擴展評量在促進學習之中的角色,並納入學生為評量的主體。讓學
生主動參與評量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檢視自己的學習,並利用這些回饋來調整、適應,甚
至改變自己的學習。在這個過程,學生可以更主動的參與學習,思考與組織學習內容,
反省自己的學習狀況,思考自己想要達到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習的策略,而達到更好的
學習效果。
使用時機:
在學習過程之中。
主要的評量者:
學生自己。
評量工具舉例:
自我提問、課本所附的課後問題及習題。
小玲的國語科有學習落後的現象經學習診斷後參加補救教學李老師想提升小玲之學習表
請你先從學習動機社會行為及認知等面向描述低成就學生的行為表現特徵並據此建議
李老師該如何提升其學習動機,應注意那些教學原則?(25 分)
【擬答】
低成就學生的行為表現特徵:
以學習的動機理論來說明低成就學生在學習動機、社會行為及認知面向的行為特徵:
行為論:
學習動機:低。
社會行為低成就的學生不可能因為學習成就而獲得獎勵因此往往是為了逃避懲罰而
學習,並且缺乏內在動機產生主動的學習。
認知習得的無助由於經常失敗而被懲罰因而覺得自己努力也沒有用並且伴隨沮
喪憂鬱的情緒。
公職王歷屆試題 (104 年地方政府特考)
4 3最大公教職網站http://www.public.com.tw
Weinner 歸因理論:
學習動機:低。
社會行為:對學習表現出宿命、消極而被動的行為。
認知:持悲觀的解釋風格(內在、穩定、不可控制的因素),例如:認為自己考試不好
是因為能力差,挫敗的情況是不可能被改善的。
自我效能理論:
學習動機:低。
社會行為將心力投注在自我效能高的活動上當學業成就低則會將心力放在學業以
外,可以獲得成就的事物上,例如:體育活動、興趣事項…等。
認知對於低成就的學業的自我效能感低若是全面學業成就低則可能影響自我評價
自尊低,自卑…等。
提升學習動機的方法及教學原則:
以上述三項學習的動機理論來說明如下:
行為論:
提升動機的方法使用操作制約的正增強方式當學生表現良好即給予獎同時除去當
表現不良給予懲罰的方式。
教學原則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訂定個人適合的學習目標當學習有
進步即給予獎勵而當學習表現停滯不前時給予關注幫助學生找出問題解進學
習困難。並引導學生了解學習的目的,增強其學習的內在動機。
Weinner 的歸因理論:
提升動機的方法在考試失敗的時候引導學生適當的歸因方式亦即學習樂觀的歸因風
格(外在、不穩定、可控制的因素),例如:教導學生歸因於努力不足。
教學原則在教學時當學生做出能力不足歸因的狀況提供同等效力的解釋像是學
習的時數不足或是未抓到學習的訣竅…等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轉變歸因風
格。
自我效能理論:
提升動機的方法提升自我效能而提高動機依據自我效能的理論個體判斷自我效能
感的來源有四個人經驗替代經驗社會說服與生理情緒狀態因此即使個體的個
人經驗不良仍可以從替代經驗著手並加之以社會說服例如告訴學生他人因努力
而成功的經驗提醒學生別人可以做到自己也一定可以並說明自己相信學生一定可以
教學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加以從旁提升並引導學生嘗試
投入那些低自我效能的課業活動當學生自我效能越高越願意面對挑戰能夠堅持努
力克服困難,能夠達到較高的成就表現,進而更提升自我效能感。
列舉三項建議主義對學習的核心主張並舉出三種教學方法說明其如何符應建議主義之學習要
素。(25 分)
【擬答】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強調學習者本身促成了意義的形成且這個建構是透過個體與社
會活動才得以完成建構主義的來源觀點遍及皮亞傑維高斯基完形心理學派布魯納…等
研究者。
建構主義的核心主張舉例:
知識是認知個體主動的建構不是被動的接受或吸收此主張反映了建構主義的基本理念
公職王歷屆試題 (104 年地方政府特考)
4 4最大公教職網站http://www.public.com.tw
認知功能在適應是用來組織經驗的世界不是用來發現本體的現實此主張反映了建構
主義的個人因素,指知識即個人所經驗的現實。
知識是個人與外在世界磋商與和解的社會建構此主張反映了建構主義的社會文化因素,
指知識為社會文化之下的產物。
對應建構主義核心主張的教學方法:
Ausubel 直接教學中的意義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
意涵學生對所學的教材不但能了解其所表達的意義並且能夠與自己既有的知識產生
連結要能夠達到意義學習學生先備知識具有相當重要的角色新的知識能夠成功被
吸收有賴於先備知識做為基礎基於此在教學上教師教導新知時會使用「前導
組合」(advance organizer)來喚起學生的先備知識,前導組合可以是比較式的提醒
學生過去所學,也可以是說明式的,對於新舊知識給予概括性的說明。
對應主張由上述意義學習可知學生無法被動性的吸收知識而是主動對知識形成意
義,因此符合建構主義的核心主張,知識是認知個體主動的建構。
Bruner 發現學習教學法:
意涵:Bruner 認為學習到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周遭
的事物透過知覺與認知將外在事件轉換為內在的心理表徵而不同的學生在知識經驗
上與求知方式上也有相當大的差異他認為教學是教師提供適當的教材讓學生自
己探索從中發現規則最後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知識與架構故學習是個體由上而下的
歷程,而教學則是輔助和引導這個歷程的發生。
對應主張由上述發現學習的理念可知知識的學習是個體主觀的知識經驗因此符合
建構主義的核心主張,認知功能在適應,是用來組織經驗的世界。
Brown Collins 認知學徒制:
意涵由老師進行知識或技能的示範學生透過模仿老師的行為來習得知識並由老師
給予訓練與輔助並在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並進入更深的探索例如由老師
示範以樹狀圖的方式來分析和建立知識的結構。
對應主張:由上述認知學從制可知,此種教學方式如同 Vygotsky 的鷹架理論概念,學
生知識的建構受到外在社會文化的影響這個層面的影響在認知師徒制中由老師傳遞
給學生因此符合建構主義的核心主張知識是個人與外在世界磋商與和解的社會
建構。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