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認知發展的基本原則與階段

pdf
881.56 KB
25 頁
PC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教育心理學
徐式寬
台大師資培育中心
認知發展
第一部份
人類發展的基本原則
發展(development):人類一生中成長、適應、
和改變的歷程。 包括了生理、認知、人格等方面。
發展的一般原則
1. 發展有先後順序
發展里程碑(developmental milestone)
發展有其普遍特徵(universals)
2. 發展的速度個人有所不同
3. 發展的改變是漸進的
發展連續論 (continuous) vs. 階段理論(stage theory)
發展是否會出現陡增(spurts)與停滯(plateaus)現象?
:腦容量?身高、體重、語言?
3
發展的階段分類與特色
發展心理學
時間軸分類
產前
(
受孕到出生)
嬰幼兒
(
出生到學齡前)
兒童
(
國小)
青少年
(
國高中)
成年
(
又分初期與中年)
老年
生理、身體與
動作
認知與語言
人格與社會
情緒
大腦、器官與組
織的生理成長,
是否存活
肢體與動作發展,
身高體重、坐爬
走跑拿取等
大腦運作、訊息
處理、口語、記
憶與思考
情感性格友誼
親子互動人際
關係
人類心理相關主題分類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皮亞傑 (Jean Piaget)
瑞士生物及心理學家 1896-1980
11歲時寫了一篇有關albino sparrow的論
文。16歲時被邀請擔任當地的博物館館長。
University of Neuchatel獲得自然科學
的博士學位。後來到法國進行心理分析的
研究。
1923年結婚,生下三個小孩。這些小孩從
幼兒時期的語言發展後來成為皮亞傑研究
對象。
一共發表了六十本書及數百篇論文。
5
See Davidson fil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6JxLwMJeQ)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認知發展並非只是在一個空白的腦子裡添加知識,而是為
了在這世界上存活並且了解這個世界。
他的理論被後人稱之為發生認識論(genetic epistemology)
結合經驗學派的「發生」 genesis 以及天賦學派的
「結構」(structure)所提出之理論。
6
認知發展的基本假設
結構(Organization
基模 (Scheme, 複數 Schema) : 認知的基礎單位
適應(adaptation):
包括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的歷程
同化:用既有的基模去包含/解釋/因應外在的事物
調適:修改既有的基模以涵蓋/納入外在的事物
平衡(Equilibration
從平衡(equilibrium),到失衡(disequilibrium),
再到到平衡
7
8
失衡 平衡
同化
調適
失衡 平衡
新環境
9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四個影響認知發展的重要因素:
生理的成熟度(biological maturation
活動(activity
環境(social experiences
平衡(equilibration
10
Four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 sensorimotor stage (感覺運動期, 0-2
Object permanence
Goal-directed actions
Preoperational stage (前運思期, 2-7)
Semiotic function (picture representation)
Reversible thinking
Conservation, Egocentric, Collective monologue
Concrete operational (具體運思期, 7-11)
Identity, compensation, reversibility
Classification, seriation
Formal operational (形式運思期, 11-adult)
Hypothetico-deductive reasoning (假設演繹推理)
11
Four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一、The sensorimotor stage (感覺運動期, 0-2
Object permanence
從反射動作(reflex)到有意向的行為
intention)、後來能具有物體恆存的概念
object permanence)。
物體恆存概念的實驗:將人臉遮住後再露出,或將物品
拿到背後看小孩會不會去找。
Goal-directed actions
12
Four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二、Preoperational stage (前運思期, 2-7)
Conservation(守恆概念或保留概念): 能在心裡
運用符號來表徵物體。此期間語言與概念以驚人的
速度發展,但思考方式仍十分原始。缺乏守恆概念
conservation[請看水杯實驗],可能因為具有
專注現象(concentration),即集中注意於事物的
其中一個面向或狀態,且沒有可逆性概念(不可逆
性,irreversibility)的緣故。
Egocentrism(自我中心): 此特性為,這階段的
兒童認為別人所看到的世界與他們所看到的完全相
同(如:三山實驗中娃娃的觀點)
Collective monologue (集體獨白)
13
14
Four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三、Concrete operational (具體運思期, 7-11)
邏輯思考能力增強:
能夠將物體序列化(seriation
也有遞移能力(transitivity),亦即能由甲乙兩物與第
三物間的關係來推斷甲乙兩物間的關係。
運思能力增強:
具可逆性reversibility)。可計算加減法。
會分類(Classification
具有類別包含(class inclusion)的能力,能夠同時思
考整體類別和次類別,也可以做類別間的比較。
脫離自我中心,能有較客觀的思考:
但思考仍具有率直素樸(earthbound)的特性,受具體事
物的支配,尚無法進行抽象思考。
15
Four stag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四、Formal operational (形式運思期, 11-adult)
抽象思考(Abstract thinking
假設演繹推理 (Hypothetico-deductive reasoning)
鐘擺作業(Inheler & Piaget, 1958)
能像成人般的思考。可以進行抽象及純符號的思考。
也可以透過有系統的試驗來解決問題。
16
案例討論-1
阿凱是個新手家教的老師。他剛開始家教不久,就遇
過一位患有「英文數學恐懼症」的學生小雯。
小雯在升上國中後,對於數學感到很不適應,特別是
在代數相關的單元,無法以日常的生活經驗解釋、幫助理
解,與國小學習數學的經驗大不相同。由於經常看不懂數
學題目,小雯無法順利完成作業,考試表現不佳。最後甚
至出現了「英文數學恐懼症」只要在題目中看到XYZ等代
數符號,小雯便認定自己絕對不會,直接放棄作答。
阿凱挖空心思、以各種方式解釋題目,小雯仍然看不
懂題目想表達的內容,並且認為出現在數學中的英文字母
顯得難以想像。
在一次嘗試中,阿凱將題目中的代數改稱為「什麼數
字」,如:「什麼數字乘上三倍再加上五會等於十一」,
沒想到小雯一下子就回答出正確的答案。不但掌握了題目
的意旨,小雯也脫離了「英文數學恐懼症」,不再害怕數
學題目中出現的英文字母。
案例討論-1問題
1. 你認為是什麼因素使小雯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呢?可以嘗
試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分析。
2. 在這個案例中,小雯所處的認知發展階段對於小雯的學
習狀況又有什麼影響呢?
案例改編自賴祥蔚(
2005
)。第三招:培養唸書的好心情。載
學習
High
客。台北市:平安文化。頁
99
100
Piagets stages of development
階段 大約年齡 主要成就
感覺運
動期 出生到21. 形成物體恆存性概念
2. 從反射行為逐步進展到目標導向行為。
前運思
271. 能以符號表徵世界中的事物。
2. 思考仍為自我中心,並有專注現象。
具體運
思期
7111. 邏輯思考能力有進步。
2. 新能力產生,包括運思具有可逆性。
3. 思考去專注化:問題解決較不受制於自我
中心主義。
4. 尚無法進行抽象思考。
形式運
思期
11歲到成年
1. 能進行抽象及純符號思考。
2. 能透過有系統的試驗來解決問題。
19
★對於變化的看法:逐漸發展的,慢慢累積的,不斷地與外界互動的結果。雖然
有突然的變化,但可能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後來的批判與修正
1. 皮亞傑主張發展先於學習(development precedes
learning),有些發展階段是固定的,例如物體守恆
概念。但是後來發現如果將指導語或作業簡化,皮亞
傑式的作業可以在較早的發展階段教導給兒童。
2. 兒童雖有自我中心現象,但也有考慮別人觀點的能力。
3. 低估小學時期兒童能力,高估青少年抽象思考能力
4. 新皮亞傑學派主張:1)兒童的運思能力受作業性質
的影響、2)訓練和經驗可加速兒童發展、及3)文化
對發展有重要影響。
20
對於兒童發展階段劃分的評析
1. 對兒童思維的發展階段做機械的固定劃分,過分強調
天生遺傳因素,而忽略語言環境的影響與教育作用
2. 認為在前運思階段(2-6)只有基本表象的思維,尚不
具有語言概念的邏輯思維;認為在具體運思階段(7-10
)不可能具有基於命題假設的抽象邏輯思維,只有基
於表象的思維和離不開具體事物支持的初步邏輯思維。
3. 在兒童認知發展過程中,只考慮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而完全不考慮基於表象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人為地把
邏輯思維與表象思維割裂開來(表象思維包括形象思維
與直覺思維),這對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是非常不利
的。 (何克抗,2007)
親身經歷-1
6歲的小傑在習作中寫道:
我的小表妹才一歲,她扎著兩條小辮子,圓溜溜的眼睛,
臉蛋像紅紅的蘋果,牙齒又白又整齊,一說話聲音很甜。
她很有禮貌,見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伯伯。上次
來我家玩,我教她認字,「大和太」,她一下記住大字少
一點。我們都說她是個聰明的孩子。
1. 如果小傑所描寫的內容屬實,一歲的小表妹展現出認知
發展的什麼能力?
2. 在文章中的哪些部分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描述?
案例改編自何克抗(
2007
)。兒童思維發展新論
及其在語文教
學中的應用。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9
除了幼童記錄下的親身經歷之外,學者亦記錄了其兒子與其外孫
女的互動過程:
在某個周末,我的兒子(也就是外孫女的舅舅)逗弄著3歲半的
外孫女時,用巧克力哄騙她叫自己爸爸。外孫女在甜食的誘惑下
屈服了,但在吃完巧克力後對我的兒子說:「你是舅舅,不是爸
爸,一個家裡只能有一個爸爸。」
我的兒子覺得外孫女吃到了巧克力就立刻改口的舉動有點不老
實,便對外孫女說:「以後再也不幫你買巧克力了。」外孫女聽
到後,立即回嘴:「你如果那麼想當爸爸,幹嘛不自己找個對象
去生一個?
外孫女回話中推理過程的複雜程度,令坐在一旁的我大吃一驚:
「如果你想當爸爸,必須先有自己的兒女;如果你想有自己的兒
女,必須先有自己的妻子;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妻子,必須先找一
個對象。」令人難以想像,一位3歲半的幼兒,竟然已經有能力
表達出複雜程度較高的的假言推理。
我們可以從這段互動經歷中得知,學齡前幼兒不僅有能力初步
運用言語概念進行概括與判斷,還可能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
能夠基於命題進行假設。
你認為學者的親身經歷能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解釋嗎?
原因為何?
問題
1. 請問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兒童的認知發展機制
為何?什麼是認知的基本單位?什麼是認知發生的機制?
2. 請問新生兒就就具有認知能力了嗎?他所具備的認知能力
可能有哪些?
3. 皮亞傑所觀察到的兒童認知發展有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
大致年齡為何?你能說出兩個特徵嗎?
4. 你有觀察過兒童的一些行為特徵嗎?說說看他們可能跟皮
亞傑的理論有什麼關係?
5. 你能說出兩個後來的學者對於皮亞傑的理論的批評嗎?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