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教學設計:基於皮亞傑與範希爾幾何認知理論

格式
doc
大小
171 KB
頁數
14
上傳者
ty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3-12-22,离现在 21 30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好玩的『七巧板』


台南市中山國中楊富美

台南縣善化國中姜宗毅


壹、設計想法

本教學活動以兩種對數學教育影響最大的認知發展理論:Piaget理論與Van Hiele理論為例,Piaget 認為兒童對於幾何概念的理解有一順序,最先是理解拓樸性質,接著是投影的關係,最後則是依賴歐幾里德關係。Van Hiele 的幾何概念發展理論,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的視覺化階段,第二階段的分析期,第三階段的非形式演繹期,第四階段的形式演繹期,第五階段的嚴密期。兒童起自最早的視覺化階段,到分析階段仍是以知覺經驗為主,然後才逐漸過渡至非正式演繹階段。(沈佩芳,民91

Piaget發展理論中,我們發現他著重幾何概念形成的運思過程;而van Hiele 的理論則在建構幾何系統的邏輯順序,以期理論架構去表明數學的結構關係。以此兩大理論為基礎,發展本教學活動,逐步讓學生的幾何概念穩固成型並能了解幾何性質,進而作邏輯推理。


貳、設計內涵

學生在小學已學過”七巧板”這個課程,本活動利用有趣的七巧板,透過實際的操弄及試驗,巧妙的分割正方形及多變的組合,進而辨識四邊形的定義與性質,並從各種不同形體的面積關係中學習比例關係。


一、學生能力分析

本班學生38人,為入學後成立之英語實驗班,約有25位學生表現較佳,4

位學生表現較遲緩,其餘學生為中等程度,學生於第一階段(s-1-1能由形體的外觀辨認出某一形體、s-1-2能依據形體的外觀做簡單分類、s-1-10能透過具體操作判斷某些形體可作無空隙的平面舖設或立體堆疊(面積、體積))及第二階段(s-2-1就給定的形體,能確認並說出組成要素的名稱,並在檢驗後適當地描述其要素間的關係、s-2-2能依形體的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比較兩形體的異同、s-2-3能透過實測察覺形體的性質、s-2-8能操作形體間的轉換組合)已經學過辨識形體及操作組合,因此本活動將延續第一、二階段學生對於形體的了解,透過實驗辨識更多形體,並了解其內涵。


二、教學目標

1.能了解七巧板的構造形成。

2.能使用七巧板拼出各種四邊形。

3.能了解不同形體面積比例關係。


三、對應的能力指標

()圖形與空間

s-3-10 能透過實驗辨識三角形、四邊形、圓的性質

()連結主題

1.解題

C-S-3 能熟悉解題的各種歷程﹑蒐集﹑觀察﹑臆測﹑檢驗﹑推演﹑驗證﹑論證等。

C-S-4 能運用解題的各種方法:分類、歸納、演繹、推論、類比、分析、變形、一般化、特殊化、模型化、系統化、監控等。

C-S-5 瞭解一數學問題可有不同的解法、並能嘗試不同的解法。

2.溝通

C-C-7 能回應情境設想特例估計或不同角度等方式說明或反駁解答的合理性。

C-C-8 能尊重他人解決數學問題的多元想法。

3.評析

C-E-4 能評析解法的優缺點。

以上能力指標所對應之教學活動內容,將呈現於活動流程中,以方便對應。


參、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1.能了解七巧板的構造並製作。

2.能說出七巧板中有哪幾種圖形。

3.能使用七巧板拼出三角形及各種四邊形。

4.能了解七巧板中各種圖形的面積比。


二、教學節數與教學年級

本單元授課學生為七年級,利用二節課時間進行本教學活動,讓學生有充分

時間進行實作。


三、實施方式

本教學活動利用數學領域教學時數,以實作及分組合作學習活動為主,由教師說明七巧板的由來及構造,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利用色紙親自製作七巧板,從動手操作中更了解七巧板的構造與組成,並由實際操弄活動中了解各種形體的組成要素及各形體中面積的比例關係。


四、活動流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評 量 要 點

能力指標

  1. 活動1

教師說明如何利用摺紙將正方形色紙製作一套七巧板(附件一),並由學生親自製作


  1. 活動2.

說明利用七巧板完成課本例題圖(1)的六個圖案(附件二)並能畫出其分解圖。




三、發表與討論(附件六)

請同學上台解說

(各組可依序上台發

表)



四、活動3.

請同學利用七巧板七塊板子完成每組自行設計的圖案並能畫出其分解圖。


五、發表與討論(附件六)

請每一組發表一件最滿意的作品並能畫出其分解圖。(建議:每次由不同組員上台)


六、活動4.

請同學利用七巧板七

塊板子拼出下列幾何

圖形

  1. 長寬不等的長方形

  2. (2)鄰邊不垂直的平行

  3. 四邊形

  4. (3)梯形

  5. (4)三角形


七、發表與討論(附件六)

  1. 輔導學生分組上台

發表作品

  1. 請與他組相異者上

台說明


八、活動5.

說明不限制全部七塊板子都要使用,還可拼出哪些簡單的幾何圖形?

把拼出的圖形 畫出拼出的圖形的分解圖並寫出他們的名稱。


九、發表與討論(附件六)

  1. 輔導學生分組上台

發表作品

  1. 請與他組相異者上

台說明




十、活動6.

能說明七巧板不同圖形

之面積比

十一、發表與討論

  1. 輔導學生分組上台

發表作品

2)請與他組相異者上台

說明




十二、請同學完成學習單


*專心聆聽

*動手操作




*分工合作完成拼圖

*畫出圖案的分解圖


*發表同學上台說明

*分享成果




*互相討論

*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發表同學上台說明

*專心聆聽

*分享成果

*欣賞作品


*互相討論

*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發表同學上

台說明

*專心聆聽

*分享成果

*欣賞作品


*互相討論

*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發表同學上台說明

*專心聆聽

*分享成果

*欣賞作品



*專心聆聽

*動手操作





*發表同學上台說明

*專心聆聽

*分享成果

*欣賞作品






專注聆聽

具體操作




能與同學互相討論

能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能發表解題過程與結果

能尊重他人發言

能欣賞他人成果



能與同學互相討論

能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能勇於發表

能尊重他人發言

能欣賞他人作品




主動學習

合作學習









能勇於發表

能尊重他人發言

能欣賞他人作品




主動學習

合作學習






能勇於發表

能尊重他人發言

能欣賞他人作品





主動學習

合作學習





能勇於發表

能尊重他人發言

能欣賞他人作品


S-3-10

C-S-4




C-S-3

C-C-8




C-C-7

C-C-8

C-E-4




C-S-3

C-S-4




C-S-5

C-C-8

C-E-4




C-S-5

C-C-8









C-S-5

C-C-8

C-E-4




C-S-5

C-C-7

C-C-8





C-S-5

C-S-8

C-E-4





C-S-5

C-C-7

C-C-8




C-S-5

C-C-8

C-E-4



五、評量方式

本課程除了於課堂中分組實作、小組發表之外,並兼採紙筆測驗(附件五),以了解學生是否充分了解七巧板的運用及面積比例關係,建立學生基本的幾何概念,為日後學習更深入的教材奠定基礎。


肆、教學省思與改進

本活動於教學後,分別對學生及觀摩教師實施問卷調查,就學生對本課程實

施後的心得感想作調查,在學生部分有以下五個問題:

1.這個單元的教材你喜歡嗎?

2.這節課的教學方法你喜歡嗎?

3.你喜歡和同學共同討論問題並尋求解決嗎?

4.你覺得和同學共同討論有助於學習嗎?

5.當你遇到問題會想到與同學共同討論並尋求解決嗎?

在問卷回收彙整之後,從學生所回饋的內容(附件三)當中可以發現,學生對於本課程內容實施方式及教學內容設計滿意度極高,並在做中學及溝通討論之中學習與他人溝通的技巧並學習尊重他人的意見,透過多元的學習達成學習目標,並藉以提高學習興趣。

而在觀摩教師方面也有以下六個問題,希望透過教師間的互動溝通以及回饋,改進第一現場的教學,讓授課教師能再一次修正自己的教材內容及教學方法。

1.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材選用如何?

2.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法運用如何?

3.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學媒體的運用如何?

4.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學效果如何?

5.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學評量有何建議?

6.觀摩後的心得建議

從教師的回饋內容(附件四)中,我們也可以清楚的了解整個教材的選擇及課堂活動的進行是教師所樂於見到的;但是課堂進度的掌控以及堂規的控制是老師們比較在意的,而電腦輔助及動態幾何教學也是目前推廣的重點,如能再做適當的修正及改正,定能發展出更好更活潑的教學活動,也能讓學生更樂於學習,讓數學課不再乏味。

筆者對於近幾年幾何教學的發展是抱持肯定的態度,或許有些老師仍然習慣於過去邏輯推理幾何,總認為必須證明才算是幾何教學,但是在課堂上的成效似乎有限且枯燥無味。近幾年幾何教學有了極大轉變,從操作中帶領學生進入幾何領域,應該是初學者所必須的,如此方式能引起學生興趣、奠定基礎,待較高年級時再實施邏輯推理證明,便能將整個幾何教學活絡起來,而如能再配合資訊媒體動畫教學,定能使教學更生動活潑,達成創新教學的目的。


附件一:

七巧板製作流程






(一) (二) (三)








(四) (五)


    1. 圖(二),連接

    2. 圖(三),取之中點EF,連接

    3. 圖(四),取之中點G,連接O

    4. 圖(五),取之中點IH,連接

    5. 延正方形內部線段切割,即為七巧板


附件二:


附件三:

「七巧板」學生回饋單彙整2002.11.28

1.這個單元的教材你喜歡嗎? 請說明理由

* 拼來拼去的,很好玩、很有趣。(2.13.14.16.19.20.23.27.31.32.33.35.

可讓我們見識到七塊板子可做出這麼多的圖形。(6

* 七巧板很有趣,以前都不覺得它和數學有關係,只是能做很多好玩的圖形的紙片,但上過這個單元,才知道它和數學有那麼大的關係。(29


2.這節課的教學方法你喜歡嗎? 請說明理由


3.你喜歡和同學共同討論問題並尋求解決嗎? 請說明理由


4.你覺得和同學共同討論有助於學習嗎? 請說明理由


5.當你遇到問題會想到與同學共同討論並尋求解決嗎?


附件四:

「七巧板」教學觀摩教師意見彙整2002.11.28

  1. 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材選用如何?


  1. 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法運用如何?


3.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學媒體的運用如何?


    1. 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學活動進行如何?


    1. 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學效果如何?


    1. 您覺得本節教學的教學評量有何建議?


    6.觀摩後的心得建議

      附件五:


      紙筆測驗(一)

      『七巧板』學習單2002.11.28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1. 請同學利用七巧板設計並彩繪圖案,至少兩個,並能說出其

      名字。







      2. 不限制全部七塊板子都要使用,可拼出哪些簡單的幾何圖形

      畫出拼好的圖形的分解圖並寫出他們的名稱。(愈多愈好)


      紙筆測驗(二)

      動動腦-----七巧板

      1. 試問七巧板中,小正方形的面積與大正方形面積的比值為______



      1. 至少移動______塊板子可排成長方形且此長方形的長邊必為短邊的_____倍(2;2



      1. 至少幾塊板子可排成梯形?

      2



      1. 下圖中,編號1與編號(3+4+5)的面積是否相等?()是()否

      理由:


          


                   

      5、說明看看你如何確定所排出的圖形為:

      (1)正方形

      (2)長方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

      (4)平行四邊形

      (5)等腰梯形


      附件六:

      學生作品


      22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