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題號:29
題目:
29. 有關植物對植食性昆蟲的防禦手段與天擇適應,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植食性昆蟲啃食植物,屬於片利共生的關係
(B)因昆蟲啃食,使帶有較厚角質層的植株比例提高,是定向天擇的結果
(C)某些植物的有毒代謝物過多會毒害自己,過少又易遭受蟲噬,故屬於穩定型天擇
(D)植物釋放揮發性氣體吸引植食性昆蟲的天敵來防治蟲害,包括化學性與生物性防禦
(E)植物遭啃食時,分泌黏液或樹脂來限制昆蟲行動,屬於化學性防禦
意見內容:
1. 筆者之意見反應關於選項(D):「植物釋放揮發性氣體吸引植食性昆蟲的天敵來防治蟲害,
包括化學性與生物性防禦。」之正確性。此選項大考中心所公布之答案為需選。
(1) 筆者認為選項(D)敘述之「植物釋放揮發性氣體吸引植食性昆蟲的天敵來防治蟲害」
其中僅包含生物性防禦之範疇。
(2) 因其中所述植物釋放之揮發性氣體並未直接對植食性昆蟲之本身(如攝食或消化等
行為)造成影響,故其應不包含化學性防禦之範疇。
(3) 經查閱 CAMPBELL 等相關書籍,植物化學性防禦主要定義在對於植物製造、釋放
之化學物能對植食性昆蟲造成直接的噁心(擊退)或毒性影響之反應。而課綱中常
見之植物釋放芳香化合物吸引寄生蜂等「吸引植食性昆蟲的天敵來防治蟲害」,則全
然被分屬異於化學性防禦之 Behavioral Defenses。
(4) 綜上,筆者認為此選項之「化學性防禦」有其敘述之不充分性,不選此選項亦為合
理之作答。
2. (D)選項生物性、化學性防禦名詞定義不清,且不符課本敘述。
依龍騰版<選修生物上>,植物的防禦分為:
(1) 物理性防禦 (2)化學性防禦 (3)誘發性的防禦機制,且課本中(D)之概念被歸類於誘
發性的防禦機制,而非化學性防禦。
依翰林版<選修生物上>,植物的防禦分為:
(1) 個體表面的防禦 (2)個體內部的防禦 (3)個體間防禦訊息的傳遞未有化學性、生物性
防禦之定義。
此外,上有參考資料以「化學求助」敘述(D)概念,故(D)應送分。
意見回覆:
1. 植物在對抗病蟲害時,可分別使用不同方法或同時並用兩種以上的方法來達到防禦的
目的。
2. 題幹中的敘述為「植物釋放揮發性氣體吸引植食性昆蟲的天敵來防治蟲害」,其中前一
個過程植物發出了化學求助,利用本身製造的芳香物質吸引害蟲的天敵,植物受刺激合
成或釋放有機揮發物(VOCs),屬於化學性防禦;後一個過程中害蟲的天敵被芳香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