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 檢核指標 | 完成情形 | 質性描述(具體成果、學校特色、遭遇困難及待改進事項) | ||||
5 | 4 | 3 | 2 | 1 | |||
一.課程發展委員會之運作 | 1.課程發展委員聘任及參與,依規定辨理 | ||||||
2.符應學校願景訂定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方向 | |||||||
3.課程發展委員有明確的分工與職掌 | |||||||
4.積極推動教師參與專業成長進修活動 | |||||||
5.建立評鑑與回饋修正機制 | |||||||
二.課程發展小組運作 | 6.建立支援與諮詢管道 | ||||||
7.成員間積極參與並充分討論 | |||||||
8.掌握課程方案設計時程與進度 | |||||||
三.課程計畫內容與範圍 | 9.符合學校願景與學校教學目標 | ||||||
10.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 |||||||
11.各學科課程與學校課程銜接良好 | |||||||
12.重大議題融入課程 | |||||||
13.課程與學生經驗結合 | |||||||
四.教材選編 | 14.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編)教材 | ||||||
15.教材與教學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知識 | |||||||
16.學科內縱向連貫有系統 | |||||||
17.跨學科統整情形良好 | |||||||
18.研擬新舊課程或各版本學習銜接策略 | |||||||
五.主題統整 | 19.教學活動規劃具可行性 | ||||||
20.學校重要行事融入教學活動 |
表A學校課程計畫檢核表( 學年第 學期)
評鑑人員:
評鑑日期:
完成情形說明:5係指「該指標符合程度達85%以上」、4係指「大多數執行成效良好」或「符合程度達70%~84%」、3係指「執行成效普通」或「符合程度達55%~69%」、2係指「符合程度達40%~54%的達成程度」、1係指「39%以下的達成程度」。
表B課程計畫實施檢核表( 學年第 學期)
項目 | 檢核指標 | 完成情形 | 質性描述(具體成果、學校特色、遭遇困難及待改進事項) | ||||
5 | 4 | 3 | 2 | 1 | |||
一.組織運作 | 1.事前研討與教學準備 | ||||||
2.觀察自省與研討因應 | |||||||
3.各組聯繫與經驗交流 | |||||||
二.目標與架構 | 4.符應學校、社區、家長期望 | ||||||
5.兼顧認知、情意、技能 | |||||||
三.教學材料設計 | 6.課程組織的順序、銜接與統整符合課程知識 | ||||||
7.符應學生的認知發展與學習興趣 | |||||||
四.教學方法設計 | 8.教學方法適當運用且多元 | ||||||
9.考量學生個別差異 | |||||||
10.營造學生合作學習的氣氛 | |||||||
五.課程實施 | 11.符合原設計之目標與架構 | ||||||
12.掌握教學計畫所設計完成的時程與進度 | |||||||
13.教師課程發展專業能力的成長 | |||||||
14.學生、家長、老師、行政對計畫的滿意程度 | |||||||
六.教學評量及補救教學 | 15.參照課程綱要中各領域多元評量之理念,以多種方式評量學生學習表現 | ||||||
16.兼顧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 | |||||||
17.檢視評量結果,進行補救教學或教學改進 |
年級:評鑑人員:
評鑑日期:
完成情形說明:5係指「該指標符合程度達85%以上」、4係指「大多數執行成效良好」或「符合程度達70%~84%」、3係指「執行成效普通」或「符合程度達55%~69%」、2係指「符合程度達40%~54%的達成程度」、1係指「39%以下的達成程度」。
表C教師教學檢核表( 學年第 學期)
年級:授課教師:
課程主題:
項目 | 檢核指標 | 完成情形 | 質性描述(具體成果、學校特色、遭遇困難及待改進事項) | ||||
5 | 4 | 3 | 2 | 1 | |||
一.教學準備 | 1.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可行 | ||||||
2.教學情境佈置或教具準備 | |||||||
3.教學社群協同教學活動 | |||||||
二.活動實施 | 4.依據教學計畫實施活動 | ||||||
5.掌握教學節奏和時間 | |||||||
6.運用補充教材教具,協助學生學習 | |||||||
三.教學策略 | 7.耐心聆聽學生發問,清楚回答學生問題 | ||||||
8.提供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機會,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 |||||||
9.適時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與回饋 | |||||||
四.班級經營 | 10.引導學生遵守班級常規 | ||||||
11.營造和諧的師生互動關係 | |||||||
12.引導學生進行同儕的合作學習 | |||||||
五.學習評量 | 13.運用評量方式,適時診斷學習缺失,進而引導學習 | ||||||
14.採用多元評量,瞭解學習之成果 | |||||||
15.利用評量結果,改進教學 |
完成情形說明:5係指「該指標符合程度達85%以上」、4係指「大多數執行成效良好」或「符合程度達70%~84%」、3係指「執行成效普通」或「符合程度達55%~69%」、2係指「符合程度達40%~54%的達成程度」、1係指「39%以下的達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