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輔大聖心高中附設國小 教案
領域/科目 | 社會 | 教學者 (設計者) | 楊哲堯 |
實施年級 | 四年級 | 教學節次 | 共3 節,本次教學為第1 節 |
單元名稱 | 第二單元 家鄉的生活 第1課 傳統住屋與生活 | ||
核心素養 | 1.了解居住地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 2.學會體驗並欣賞多元豐富的環境與文化內涵。 | ||
教材來源 | ■教科書 □自編教材 □補充教材 □網路教材 □其他 | ||
教學設備 | ■互動式大平版 □網路教材資源 □黑板 □海報 □手寫小白板 | ||
單元學習 目 標 | 透過圖像觀察與討論,認識原住民族有不同的傳統建築形式。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
引起動機 | 電子書的影片内容,並結合同學們的旅游經驗。 | 10’ | |
發展活動 |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4∼35頁,說明原住民族因受自然 環境的影響,發展出不同形式的傳統住屋。 2.帶領學生認識石板屋。 (1)透過地圖,讓學生簡單了解屏東縣瑪家鄉的特色。 (2)石板屋的特色是冬暖夏涼。 3.帶領學生認識地下屋。 (1)透過地圖,讓學生簡單了解臺東縣蘭嶼鄉的特色: 離島,氣候炎熱,且容易受到強風侵襲。 (2)地下屋特色是能避免強風的侵襲,且室內較涼爽。 (1)透過課本圖片,讓學生了解泰雅族的傳統住屋。 (2)泰雅族的傳統住屋多以木頭、竹子等周遭易取得的 材料建造,也有些地區的族人以石板搭建住屋。 | 25’ | |
總結活動 | 1.原住民族的建築材料有石板、木頭、竹子、茅草等。 2.建築材料均來自生活周遭。 3.原住民因自然環境影響,發展出不同形式的傳統住屋。 | 5’ | |
評量活動 | 配合習作2-1傳統住屋與生活。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