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离现在 4
年 26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領域
社會領域、視覺藝術
版本冊別
康軒版第三冊
單元
社會領域第一單元第一課-家鄉的環境
設計者
施 俊
單元名稱
家鄉的環境:自然篇
時間
4 節課
教學
目標
1 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
2 認識家鄉先民活動的場所
3 認識家鄉早期的建築物
4 認識視覺藝術之「線條」表現
5 認識視覺藝術之「顏色」表現
6 認識視覺藝術之「表現方式」
7 認識台灣藝術家作品
能力
指標
1-2-1 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6 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應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
1-2-7 說出鄉土的交通狀況,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
教學活動
資源
教學重點/注意事項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
評量 時間
活動一【地形與河川】
(一)家鄉環境大家談
1 先讓學生自由發表對家鄉
的認識。
2 讓學生發表「花蓮行政區
像什麼」的看法。
3 讓學生透過台灣地形圖的
觀察,提出花蓮主要地形
有哪些。
4 教師將學生對花蓮地形的
描述,作一整理、歸納。
(二)美麗的花蓮地形線條
1 展示中央山脈的照片,讓
學生在螢幕前,用手指描
繪出山脈所呈現之線條。
2 展示海岸山脈的照片,讓
學生在螢幕前,用手指描
繪出山脈所呈現之線條。
3 展示花東縱谷(油菜田與
茶葉園)的照片,讓學生
在螢幕前,用手指描繪出
地形所呈現之線條。
ppt1-4
ppt5-12
1 讓學生對家鄉的
名詞界定有所認識
2 運用圖片對照,讓
學生記住花蓮縣的
行政區樣貌
3 學生必須對各地
形的名詞界定有所
了解,之後再藉由地
形圖來認識花蓮三
大主要地形
讓學生藉由各地形
所呈現之不同線
條,來體會花蓮三大
地形的特色,並讓其
了解不同之線條表
現,將會傳達出不同
的視覺效果
1 認識家
鄉的自然
環境
1 認識家
鄉的自然
環境
2 認識視
覺藝術之
「線條」
表現
1-2-1
1-2-1
1 能畫出
花蓮縣行
政區外貌
及了解花
蓮鄰近縣
市
2 能說明
花蓮主要
地形、特
色及所在
位置
1 能觀察
指出各地
形所呈現
的不同線
條
15’
20’
教學活動
4 各組派一位代表用身體的曲
線來扮演油菜田中的稻草
人姿態。
(三)誰是河川老大
1 藉由台灣河川分布圖,讓
學生提出台灣前三條最
長的河流。並從圖中探討
東西河川的差異處。
2 教師從河川分布圖,指出
花蓮主要河川位置。
3 展示太魯閣峽谷形成圖,
讓學生就圖發表峽谷的
形成原因。
(四)大家來欣賞
1 藉由 8 件台灣藝術家太魯
閣峽谷作品欣賞,讓學生
發表其所觀察到作品中
之峽谷顏色呈現。
2 讓學生指出這些作品,哪
些是雕塑?哪些是繪畫?
3 展示藝術家所描繪的峽谷
道路作品,讓學生藉由觀
察,提出畫面中道路的特
徵(線條/平坦或陡峭)
4 讓學生從作品中,找出畫
中潛藏的道路。
5 展示形似人頭的岩石,引
導學生藉由觀察,找出人
頭上之眼 、鼻、嘴、頭飾。
6 展示峽谷溪流作品及實物
照片,引導學生藉由觀
察,從影像中判斷溪流速
度的緩急、流向。
資源
ppt13-14
ppt15-26
ppt27
ppt28-31
ppt32
ppt33-35
教學重點/注意事項
教師銜接之前對中
央山脈的介紹,讓學
生發現中央山脈為
台灣河川的主要發
源地及影響東西河
川長短不同的因素
1 讓學生體會同樣的
景物,會因時間 、藝
術家心境、角度的不
同,而有不同顏色的
詮釋。
2 讓學生去分辨視作
品之表現方式,並請
其說明分辨的依據
3 藉由影像內容找找
看的活動及溪流流
速、方向、溪水顏色
的判斷,來引導學生
培養觀察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認識家
鄉的自然
環境
1 認識家
鄉的自然
環境
2 認識
「線條」
「顏色」
「表現方
式」
3 認識台
灣藝術家
作品
能力指標
1-2-1
1-2-1
描述地方
或區域的
自然與人
文特性
評量
1 能說出
台灣前三
大河川及
位置
2 能說出
及指出花
蓮主要河
川名稱及
位置
3 能從圖
中說明峽
谷形成原
因
1 能分辨
雕塑與繪
畫呈現的
差別
2 能指出
不同時
間、位置
會影響景
色顏色的
變化
3 能從作
品中指出
峽谷地形
特色
時間
20’
45’
教學活動
7 引導學生觀察沙卡噹溪的
顏色。
(五)家鄉地形線條
運用線條來描繪家鄉的地形
環境,並說出所繪地形的名
稱。
活動二【氣候】
(一)下雨了
1 讓學生就自己的經驗來說
明對家鄉四季的認識(雨
量/氣溫)。
2 提供東、西、南、北台灣
雨量分布圖,讓學生猜猜
看該圖欲呈現的訊息,於
後再公佈圖之功能。
3 教導學生學習讀取圖表內
容,並從中讓其比較台灣
各地的雨量分布差異。
4 待學生發現各地雨量差異
後,讓其分組討論產生差
異的被原因,於後再公佈
解答。
(二)氣候的描繪
1 讓學生自由發表心中四季
的顏色
2 展示夏季主題作品,引導
學生經由觀察,判斷作品
所描繪的季節
3 展示下雨為主題的作品,
引導學生藉由觀察,判斷
畫中的天氣,讓學生體會
藝術家描繪雨天的方式。
資源
ppt36-38
ppt39-42
教學重點/注意事項
1 讓學生認識雨量分
布圖及讀圖的方式
2 理解各地雨量差異
的原因
提供以季節、氣候為
主題的藝術創作,讓
學生藉 由觀賞 ,體
會藝術家表現季
節、氣候的手法
運用藝術作品及實
際照片,讓學生認識
土石流所造成的災
害及檳榔樹與土石
流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
1 認識家
鄉的自然
環境
1 認識家
鄉的自然
環境
2 認識
「顏色」
3 認識台
灣藝術家
作品
能力指標
1-2-1
1-2-1
評量
1 會閱讀
雨量分布
圖
2 能說出
各地區雨
量分部的
差異情況
1 能從圖
中指出作
品所呈現
的季節描
繪
時間
5’
20’
10’
教學活動
4 展示秋季主題作品,引導
學生觀察藝術家如何運
用顏色來描繪秋天的樹
葉。
(三)土石流與檳榔樹
1 展示檳榔樹作品,請學生
發表畫中樹的名稱。
2 同時展示土石流與檳榔樹
作品,讓學生藉由觀察,
發表其看法。
活動三【家鄉的所在位置】
(一)家鄉的位置
1 展示聚落鳥瞰圖,請學生
先發表先民選擇建立家
鄉位置的決定因素。於
後,教師再進行歸納。
(二)老建築面面觀
1 展示不同類型功能的老建
築,讓學生藉由觀察,試
著說明各建築的功能。
2 展示現代建築,提供學生
進行比較老舊建築之差
別,提出自己的想法。
資源
ppt43-47
ppt48
ppt49-51
教學重點/注意事項
鳥瞰圖的內容有河
川及稻田,教師可引
導學生藉由這兩項
要素,提出 先民選擇
建立家鄉位置的決
定因素。
讓學生瀏覽各功能
之老建築,以作為後
續上課內容的暖身。
教學目標
1 認識家
鄉的自然
環境
2 認識台
灣藝術家
作品
1 認識家
鄉先民活
動的場所
1 認識家
鄉早期的
建築物
能力指標
1-2-1
1-2-6
1-2-7
1-2-6
評量
1 能說出
檳榔樹與
土石流的
關係
1 能說出
部落選擇
地點的考
量
1 能察覺
老房子依
功能而有
不同的樣
貌
2 能發表
對新舊建
築的看法
時間
5’
10’
10’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