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3下第3單元:尋找規律

格式
pdf
大小
178.96 KB
頁數
12
作者
k940918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2-01,离现在 1 32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國小數學領域第六冊(3 ) 第 單元  尋找規律 

單元名稱 

第 3 單元  尋找規律 

總節數 

共 7 節,280 分鐘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 
表現 

r-II-2

認識一維及二維之數量模式,並

能說明與簡單推理。 

領域核
心素養 

-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
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
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E-B2 
具備報讀、製作基本統計圖
表之能力。 
-E-C1 
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
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E-C2 具備和他人合作解
決問題的素養,並能尊重多
元的問題解法,建立良好的
互動關係。

 

學習 
內容 

R-3-2

數量模式與推理(I)。以操作活動

為主。一維變化模式之觀察與推理,
例如數列、一維圖表等。 

核心素養 
呼應說明 

透過尋找規律的活動,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藉由與同學一起解題討
論,培養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互動關係。 

議題 
融入 

實質 
內涵 

戶外教育:戶 E3 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對環境
感受的能力。 

所融入
之學習

重點 

透過扉頁故事敘述搭火車找座位的情境,讓學生透過討論、分享、探究,發現
規律以幫助找到火車座位,並知道在日常生活碰到類似的情境,可以怎麼解決
問題,做個生活行動家。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康軒版綜合三下 第一單元「學習伴我行」

 

學習目標 

1.能察覺簡單圖形序列和簡單數列的規律。 
2.透過具體觀察及探索,察覺簡單數量模式,並能做簡單的推理。

 

教材來源 

康軒版數學 3 下課本第 3 單元 

教學設備/資源 

扉頁故事影片、紙張 

 
第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發展活動一  消失的座位標示 

1.教師播放扉頁故事影片―消失的座位標示。 

2.教師提問: 

(1)奇奇、妙妙的位置在哪裡呢? 

(2)邁思是怎麼找到座位的呢? 

10 分鐘 

 

 

 

 

‧評量方式: 

互相討論 
口頭回答 
實際操作 

 

 

background image

 

【活動一】圖形的規律 
‧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並解決下一個或二個項目是什

麼的問題。 

 
發展活動二  裝飾公布欄 

1.看圖解題:觀察愛心圖形的顏色規律,找出下一張的

顏色。(兩個物件重複) 

2.教師提問: 

(1)甲班公布欄的愛心有哪些顏色? 

(2)紅色和藍色的愛心是怎麼排列的? 

(3)公布欄上最後一張愛心是什麼顏色的? 

(4)那麼下一張會是什麼顏色的? 

(5)為什麼下一張不能貼藍色的? 

3.學生可能的回答與教師的引導: 

(1)紅色與藍色。 

(2)先排一張紅色再排一張藍色。 

(3)教師手指最後一張的部分,讓學生回答藍色。 

(4)紅色 

(5)因為它是按照紅、藍、紅、藍的順序排列的。所以

下一張要貼紅色。 

 

4.教師重新布題(三個物件重複): 

(1)乙班公布欄的形狀有哪些種類? 

(2)這三種形狀是怎麼排列的? 

(3)公布欄上最後一張圖案是什麼形狀的? 

(4)那麼下一張會是什麼形狀的? 

(5)再下一張呢? 

(6)說說看,為什麼要這樣排呢? 

5.學生可能的回答與教師的引導: 

(1)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2)按照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順序。 

(3)公布欄上最後一張圖案是三角形。 

(4)下一張是正方形。 

(5)再下一張圓形。 

(6)因為圖卡是照著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順序排列

 

的。 

6.教師歸納提問:像上面這些按照順序排列的方式,就

是「規律」

,如果知道規律,就可以幫我們解決問題。   

從裝飾公布欄我們學到了什麼? 

 

 

 

 

 

15 分鐘 

 

 

 

 

 

 

 

 

 

 

 

 

 

 

 

 

15 分鐘 

 

 

 

 

 

‧本頁布題情境的呈現先是

兩個物件的排列,然後再

是三個。 

‧第 1 小題是同形狀不同顏

色的排列,所以引導觀察

的焦點要落於顏色的變

化。圖中男生表示要貼藍

色是以製造認知衝突的方

式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

進一步反思規律的合理

性。 

 

 

 

 

 

 

‧第 2 小題是不同顏色形狀

的排列,但因每種形狀對

應不同的顏色,所以直觀

上我們可以將引導觀察的

焦點落於形狀的變化即

可。但若學生以顏色來敘

述排列的規律,也是可以

接受的。只因布題敘述是

以形狀變化為出發點,所

以最終還是引導回形狀的

變化以方便溝通。 

‧活動中盡量讓學生有充分

的時間討論,勿急著給予

提示或說明。 

background image

7.學生可能的回答: 

(1)圖形排列可以按照顏色的規律。 

(2)知道圖形排列的規律就能夠知道下一張要排什麼。 

8.回家作業指導:習作 p31 

參考資料:康軒 3 下教師手冊 

 
第 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活動一】圖形的規律 

‧能依據已知條件找出規律,解決圖形排列的問題。 

 
發展活動一  看不見的串珠 

1.看圖解題:按照規律先算出盒子內珠子的數量,再畫

出(兩個物件重複)。 

2.教師引導提問: 

(1)這條串珠有哪些形狀? 

(2)兩種形狀的珠子是怎麼排列的? 

(3)全部的珠子有 18 顆,那麼盒子裡有幾顆?想想看要

  怎樣才能算? 

(4)盒子外的珠子有幾顆? 所以盒子裡的珠子共有幾

  顆? 

(5)盒子裡的珠子第一顆和最後一顆要畫什麼形狀?

  為什麼? 

(6)再想一想,盒子裡的珠子○有幾顆?☆有幾顆? 

3.學生可能的回答與教師的引導: 

(1)圓形○與星形☆。 

(2)一顆圓形兩顆星形→一顆圓形兩顆星形。 

(3)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看得到的有幾顆。 

(4)盒子外看得到的有 12 顆,所以盒子裡的珠子共有

  18-12=6 顆。 

(5)老師引導學生排列的規律是圓形再兩顆星形,所以

  盒子裡的珠子第一顆是星形。因為盒子裡頭有 6 顆

  珠子,所以順序是星星圓星星圓,所以最後一顆是

  圓形。 

(6)盒子裡看不到的串珠,有兩顆圓形、四顆星形。 

6.教師歸納提問:從看不見的串珠這個問題我們學到了

什麼? 

7.學生可能的回答: 

(1)全部的串珠數量扣掉看得見的串珠數量,就是盒子

 

 

 

15 分鐘 

 

 

 

 

 

 

 

 

 

 

 

 

 

 

 

 

 

 

 

 

 

 

 

 

 

 

 

‧評量方式: 

互相討論 

口頭回答 

實際操作 

‧學習輔助教材: 

附件 5 

 

‧盒子裡的串珠排列問題,

需先引導學生找出盒子裡

有幾顆珠子的資訊,再根

據盒子前與盒子後是哪一

種珠子,來畫出盒內珠子

的排列。至於盒內珠子各

有多少顆,可以直接點數

畫出的珠子即可,但若學

生有其他的解題方式都應

予接受。 

 

 

 

 

 

 

 

 

 

 

 

 

 

 

background image

  裡的串珠數量。 

(2)根據串珠排列的規律,我們可以推論盒子裡的串珠

  是怎麼排的。 

7.挑戰課本做做看的題型。 

 
發展活動二  下一個圖形是什麼 

1.看圖解題:按照規律畫出下一個圖形。 

2.教師引導提問: 

(1)仔細觀察圖➊到圖➍,圖形色塊是怎麼變化排列的。 

(2)圖➊的色塊在哪裡?圖➋呢?圖➌呢?圖➍呢?它

  們的排列規律是什麼呢? 

(3)那麼圖➑、圖➒要怎麼塗色? 

3.學生可能的回答與教師的引導: 

(1)從左上那一塊開始塗。 

(2)先左上再右上然後下,然後圖➍又重複了變成左

  上,是順時鐘的排列,然後 3 個重複一次。 

(3)因為圖 7 是左上,所以圖➑會是右上,圖➒是下。 

4.教師重新布題(教冊類似題): 

(1)仔細觀察圖➊到圖➍,圖形色塊是怎麼變化排列

  的? 

(2)圖❺可以怎麼畫呢? 

5.學生可能的回答與教師的引導: 

(1)先觀察右上那一塊的變化,發現也是順時鐘。對應

  的那一塊也是跟著順時鐘移動。 

(2)所以圖➍跟著到下一塊,對角再補上,圖❺又會再

  重複了。 

6.教師歸納提問:從下一個圖形排列這個問題我們學到

了什麼? 

7.學生可能的回答: 

(1)圖形的排列是可以有規律的。 

(2)根據圖形排列的規律,我們可以推論下一個圖可以

  怎麼畫。 

8.挑戰課本做做看的題型。 

9.回家作業指導:習作 p32、33 

 
【活動二】數字的規律 
‧透過生活布題情境覺察奇偶數列的規律,以預測數列

的下兩個數。 

 
發展活動三  紙條的數字 

 

 

 

 

 

15 分鐘 

 

 

 

 

 

 

 

 

 

 

 

 

 

 

 

 

 

 

 

 

 

 

 

 

 

 

 

 

 

 

 

 

 

10 分鐘 

 

 

 

 

 

‧按照規律塗色塊布題的最

大差異,在於色塊排列是

順或逆時鐘,所以兩題可

用相同的引導問話方式協

助學生完成解題。 

 

 

 

 

 

 

 

 

 

 

 

 

 

 

 

 

 

 

 

 

 

 

 

 

 

 

 

 

 

‧第 1 題若是學生無法透過

background image

1.看圖及操作解題:透過間隔塗色的活動,發現奇偶數 

列的規律。 

2.教師引導提問: 

(1)將紙條從 1 開始按照紅、藍、紅、藍的規律塗色,

  塗到 10 這個數字會是什麼顏色呢? 

(2) 10 的下一個數字是多少?再下一個呢? 

(3) 11 號格子塗藍色可以嗎?你的理由是什麼? 

(4) 11 號格子塗紅色,那麼下一個 12 號格子要塗什麼

  顏色? 

(5)記錄紅色和藍色格子的數字在框框中。 

(6)說說看,紅色格子的數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藍色

  格子呢? 

(7)你有發現嗎?紅色格子裡是 1、3、5、7、9……,

  這些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呢?說說看,藍色格子裡的

  2、4、6、8、10……,又是什麼數呢? 

3.學生可能的回答與教師的引導: 

(1)看圖回答 10 這個數字是藍色。 

(2)10 的下一個數字是 11,再下一個是 12。 

(3)11 號格子不能塗藍色,因為 10 號是藍色,所以 11

  號要塗紅色,不然就破壞規律了。 

(4)11 號格子塗紅色,所以下一個 12 號格子塗藍色。 

(5)根據之前的討論將數字填在框框中。 

(6)紅色格子的數字是 1、3、5、7、9……,藍色格子

  的數字是 2、4、6、8、10……,都間隔了一個數字。 

(7)紅色格子的數字,是單數也是奇數;藍色格子的數

  字,是雙數也是偶數。 

4.教師歸納提問:從紙條的數字這個問題我們學到了什

麼? 

5.學生可能的回答: 

(1)數字的排列是可以有規律的。 

(2)這一題的規律是間隔一個數字,紅色是單數、藍色

  是雙數。 

題目提供的訊息來直接回

答問題,建議可以讓學生

透過實際將數字塗色來解

題,並引導學生發現紅色

就是奇數,藍色就是偶數。 

 
第 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活動二】數字的規律 
‧透過生活布題情境覺察奇偶數列的規律,以預測數列

的下兩個數。 

 

 

 

 

 

‧第 1 題若是學生無法透過

題目提供的訊息來直接回

答問題,建議可以讓學生

透過實際將數字塗色來解

background image

發展活動一  紙條的數字 

1.看圖及操作解題:透過間隔塗色的活動,發現奇偶數 

列的規律。 

2.教師引導提問: 

(1)將紙條從 1 開始按照紅、藍、紅、藍的規律塗色,

  塗到 10 這個數字會是什麼顏色呢? 

(2) 10 的下一個數字是多少?再下一個呢? 

(3) 11 號格子塗藍色可以嗎?你的理由是什麼? 

(4) 11 號格子塗紅色,那麼下一個 12 號格子要塗什麼

  顏色? 

(5)記錄紅色和藍色格子的數字在框框中。 

(6)說說看,紅色格子的數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藍色

  格子呢? 

(7)你有發現嗎?紅色格子裡是 1、3、5、7、9……,

  這些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呢?說說看,藍色格子裡的

  2、4、6、8、10……,又是什麼數呢? 

3.學生可能的回答與教師的引導: 

(1)看圖回答 10 這個數字是藍色。 

(2)10 的下一個數字是 11,再下一個是 12。 

(3)11 號格子不能塗藍色,因為 10 號是藍色,所以 11

  號要塗紅色,不然就破壞規律了。 

(4)11 號格子塗紅色,所以下一個 12 號格子塗藍色。 

(5)根據之前的討論將數字填在框框中。 

(6)紅色格子的數字是 1、3、5、7、9……,藍色格子

  的數字是 2、4、6、8、10……,都間隔了一個數字。 

(7)紅色格子的數字,是單數也是奇數;藍色格子的數

  字,是雙數也是偶數。 

4.教師歸納提問:從紙條的數字這個問題我們學到了什

麼? 

5.學生可能的回答: 

(1)數字的排列是可以有規律的。 

(2)這一題的規律是間隔一個數字,紅色是單數、藍色

  是雙數。 

 

發展活動二  大隊接力排哪裡 

1.看圖解題:觀察排隊背號的規律,來決定剩下的背號

要排在哪裡。 

2.教師引導提問: 

(1)接力賽跑每個人跑半圈,有幾個人參加練習? 

(2)已經排好隊的人背心號碼是幾號? 

15 分鐘 

 

 

 

 

 

 

 

 

 

 

 

 

 

 

 

 

 

 

 

 

 

 

 

 

 

 

 

 

 

 

 

 

 

25 分鐘 

 

 

 

 

 

題,並引導學生發現紅色

就是奇數,藍色就是偶數。 

 

 

 

 

 

 

 

 

 

 

 

 

 

 

 

 

 

 

 

 

 

 

 

 

 

 

 

 

 

 

 

 

‧評量方式: 

互相討論 

口頭回答 

實際操作 

‧學習輔助教材: 

A4 紙張 

background image

(3)這些號碼是怎麼排的呢? 

(4) 1、3、5 為什麼排在同一邊? 

(5) 2、4、6 為什麼排在同一邊? 

(6)所以背號 7~10 的人要怎麼排呢? 

3.學生可能的回答與教師的引導: 

(1)一邊有 5 個人,共有 10 個人。 

(2)已經排好隊的背心號碼是 1~6 號。 

(3) 1、3、5 排一邊、2、4、6 排一邊。 

(4)(5)因為一個人只跑半圈,1 號開始跑半圈交給 2 號,

 

2 號再跑半圈交給 3 號,所以單號排一邊,雙號

 

排一邊。 

(6) 7、9 號排在單號這一邊,8、10 號排在雙號這一邊。 

4.教師歸納提問:從接力排隊這個問題我們學到了什

麼? 

5.學生可能的回答: 

(1)接力賽選手背號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2)接力賽選手背號的排列跟一個人跑多少的距離有關

  係。 

(3)這一題因為一個人跑半圈,所以單號排一邊,雙號

  排一邊。 

6.挑戰課本做做看的題型。 

7.回家作業指導:習作 p34 

 

 

 

 

 

 

 

 

 

 

 

 

 

 

 

 

 

 

 

 

 

 

 

 

 

 

 

 

 
 

 
第 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活動二】數字的規律 

‧透過生活布題情境覺察奇偶數列的規律,以預測數列

的下兩個數。 

 
發展活動 置物櫃的顏色 

1.看圖解題:透過置物櫃情境,覺察數列規律與顏色的

關係 

2.教師引導提問: 

(1)觀察紅色這一排的號碼有哪些?這些號碼的排列有

  什麼規律呢? 

(2)照這樣的規律排列,9 號的下一個是幾號?再下一

  個是幾號呢? 

(3)觀察藍色、綠色、黃色櫃子的號碼,也有和紅色櫃

  子號碼相同的規律嗎? 

 

 

 

 

40 分鐘 

 

 

 

 
‧觀察置物櫃號碼的排列,

教師可先從第一列問起,

也可以直接問整個置物櫃

上的號碼,看其間的數列

關係。教師可根據學生學

習狀況,決定分段或一次

布題。 

background image

(4)子晴說她的置物櫃是 24 號,顏色是藍色的。你認為

  子晴的說法是對的嗎?為什麼? 

(5)24 號櫃子會是紅色或綠色的嗎?為什麼? 

3.學生可能的回答與教師的引導: 

(1)紅色這一排的號碼是 1、5、9、……,這些號碼後

  面的數字比前一個多 4,或是前一個加 4 就等於後

  面那一個數字。 

(2)照剛剛說的規律,9 號的下一個是 13 號,再下一個

  是 17 號。 

(3)藍色、綠色、黃色櫃子的號碼也是和紅色一樣,後

  面的數字比前一個多 4,或是前一個加 4 就等於後

  面那一個數字。 

(4)子晴的說法是不對的,因為藍色相鄰的號碼都差 4,

  2、6、10、14、18、22、26,24 不是藍色的。 

(5)因為紅色從 9 號開始一直加 4 下去不會等於 24,綠

  色從 11 號開始一直加 4 下去不會等於 24,或是 24

  是 4 的倍數,所以 24 號也不會出現在這兩個顏色,

  而是出現在黃色。 

4.教師歸納提問:從置物櫃的顏色問題我們學到了什

麼? 

5.學生可能的回答: 

(1)置物櫃的顏色與號碼順序是有規律的。 

(2)不管哪一種顏色,前面的數字加 4 就會等於後面一

  個的號碼。 

(3)黃色置物櫃的號碼都是 4 的倍數。 

6.回家作業指導:習作 p35 

 

第 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活動三】數形規律的應用 

‧透過觀察找出圖畫張數與圖釘數的數量關係。 

 
發展活動  甲班布展要幾個圖釘? 

1.學生看圖解題:本題透過觀察找出圖畫與圖釘的數量

關係。 

2.教師引導提問:甲乙兩班要舉辦作品展。說說看,甲

班老師是怎麼布置的? 

3.學生讀題發表: 

S:甲班老師把圖畫用圖釘固定,由左到右排成一排,

 

 

 

30 分鐘 

 

 

 

 

 

 

‧評量方式: 

互相討論 

口頭回答 

實際操作 

 

‧教學建議: 

1.本頁布題的差異在於圖釘

是使用單或雙排,教師可透

過觀察圖片或實務操作,讓

學生初步經驗發現圖釘數

background image

 

每一張和下一張共用 1 個圖釘。 

4.教師布題、學生討論發表: 

布題(一) 

T:請看圖回答問題,3 張圖畫要用幾個圖釘? 

S:3 張圖畫用了 4 個圖釘,其中有兩個是共用的。 

布題(二) 

T:再加一張是 4 張圖畫,要再多用幾個圖釘呢? 

S:再加一張,要再多用 1 個圖釘。 

布題(三) 

T:所以 4 張圖畫要用幾個圖釘呢? 

S:5 個。 

布題(四) 

T:再加一張是 5 張圖畫,要再多用幾個圖釘呢? 

S:再加一張,要再多用 1 個圖釘。 

布題(五) 

T:所以 5 張圖畫要用幾個圖釘呢? 

S:6 個。 

布題(六) 

T:4 張圖畫要 5 個圖釘,5 張圖畫要 6 個圖釘,說說

 

看,圖畫張數和圖釘數量有什麼關係呢? 

S:圖釘數量比圖畫張數多 1,或圖畫張數比圖釘數量

 

少 1。 

5.教師將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6.挑戰課本做做看乙班布展要幾個圖釘? 

7.回家作業指導:習作 p36 

 

 

 

 

 

 

 

 

 

 

 

 

 

 

 

 

 

 

 

 

 

 

 
10 分鐘 

是圖畫張數多 1,若是雙排
則再乘以 2 的規律,但切勿
發展成公式或評量。 

2.課本中的布題都是延續型

的情境,而非只是所呈現的

幾個圖形而已,教師宜在布

題時詳加說明,或針對情境

中每個圖逐一討論,讓學生

了解問題並解題。 

3.本活動評量時,宜問下一個

或下兩個,切勿要求學生做

過多的評量或是發展公 

式。 

 
第 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活動三】數形規律的應用 

‧透過雁鴨的情境,發現圖形的數量關係。 
‧透過併桌的情境,發現圖形的數量關係。 
發展活動一  雁鴨飛行 

1.教師導讀科普:雁鴨在飛行時,總是維持著 V 字形,

這樣的飛行方式能夠節省體力,就可以飛行很遠的距

離。 

2.學生看圖解題:觀察雁鴨圖形數量規律解決問題。 

3.教師布題、學生討論發表: 

布題(一) 

T:圖➊到圖➋多了幾隻雁鴨? 

 

 

 

20 分鐘 

 

 

 

 

 

 

 

 

background image

S:2 隻。 

布題(二) 

T:圖➋到圖➌多了幾隻雁鴨? 

S:2 隻。 

布題(三) 

T:圖➌到圖➍也是多了 2 隻嗎? 

S:是,多了 2 隻。 

布題(四) 

T:可以發現雁鴨的數量有什麼變化嗎? 

S:下一張圖比上一張圖多一排雁鴨,是多 2 隻雁鴨。 

布題(五) 

T:說說看,根據圖➊到圖➍數量變化的規律,圖➎會

 

有幾隻雁鴨?你是怎麼知道的? 

S:圖➎會有 9 隻雁鴨,因為每到下一張圖就多 2 隻雁

 

鴨,圖➍有 7 隻雁鴨,所以圖➎會有 9 隻雁鴨。 

布題(六) 

T:按照這個規律,圖➏有幾隻雁鴨? 

S1:圖➎會有 9 隻雁鴨,圖➏會多 2 隻,所以有 11 隻

 

  雁鴨。。 

4.教師歸納提問:從雁鴨飛行的問題我們學到了什麼? 

5.學生可能的回答: 

(1)雁鴨在飛行時,會維持著 V 字形來節省體力,就

可 

以飛行很遠的距離。 

(2)下一張圖比上一張圖多 2 隻雁鴨。 

6.挑戰課本做做看題型。 

 
發展活動二  併桌可以坐幾個人 

1.學生看圖解題:透過合併桌子察覺圖形序列間的數量

關係。 

2.教師讀題引導:彥辰的家族到餐廳聚餐,桌子的每一

邊坐 1 個人,一張桌子可以坐 4 個人。 

3.教師布題、學生討論發表: 

布題(一) 

T:觀察圖形,一張桌子可以坐幾個人? 

S:4 個人。 

布題(二) 

T:觀察圖形,如果不用從頭點數的方式,2 張桌子可

 

以坐幾個人? 

S:原來是 4 個人,再加一張桌子,多了上下的 2 個人,

 

變成 6 個人。 

 

 

 

 

 

 

 

 

 

 

 

 

 

 

 

20 分鐘 

 

 

 

 

 

 

 

 

 

 

 

 

 

 

 

 

 

 

 

 

 

 

 

 

background image

布題(三) 

T:想想看,從 1 張桌子到 2 張桌子可以多坐幾個人? 

S:2 個人。 

布題(四) 

T:把 3 張桌子合併起來,可以坐幾個人?也是比 2 張

 

桌子多坐 2 個人嗎? 

S:3 張桌子合併起來可以坐 8 個人,也是比 2 張桌子

 

多坐 2 個人。 

布題(五) 

T:從 1 張桌子到 2 張,再到 3 張,每增加一張桌子可

 

以多坐幾個人呢? 

S:每增加一張桌子可以多 2 個人。 

布題(六) 

T:所以把 4 張桌子合併起來,可以坐幾個人?你是怎

 

麼知道的? 

S:4 張桌子合併起來,可以坐 10 個人。3 張桌子合併

 

起來可以坐 8 個人,增加一張桌子可以多 2 個人,

 

所以 4 張桌子合併起來是 10 個人。上排 4 個人、下

 

排 4 個人,左右 2 個人共 10 個人。 

4.教師歸納提問:從併桌坐幾個人的問題我們學到了什

麼? 

5.學生可能的回答: 

(1)每多一張桌子就可以多坐 2 個人,這樣就可以推論

 

再多一張桌子可以坐幾個人。 

(2)也可以算 4 邊可以坐多少個人,再加起來,就可以

 

知道總共可以坐幾個人。 

6.回家作業指導:習作 p37 

 

 

 

 

 

 

 

 

 

 

 

 

 

 

第 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練習百分百】 
‧能觀察出圖形規律並畫出下一張圖。 
‧能觀察出圖形數列樣式,並預測指定圖形。 
‧能觀察出圖形數列樣式,並預測指定圖形數量。 
 

發展活動一  練習百分百 

1.按照規律,在圖

⓫、圖⓬上塗色。 

2.下圖是思妤按照規律串成的鍊子,看圖回答問題。 

3.爸爸將洗好的毛巾,吊在繩子上晾乾。 

 

 

 

 

 

40 分鐘 

‧評量方式: 

實作評量 

background image

4.觀察下圖找出規律,並回答問題。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