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
,离现在 1
年 13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三歲小孩擰抹布
臺北市向陽非營利幼兒園
陳家瑩
【臺北市幼兒園運算思維取向教學示例】
教學示例大綱
1.探索階段
2.操作體驗
3.發現問題
4.嘗試解決
5.形成共識
‧
透過班級平時至
戶外野餐的活動,
增加幼兒們對於野
餐的共同經驗。
‧
幼兒分享好玩的野
餐需具備哪些因素。
‧
邀請他人參加班上
所規劃的野餐活動。
‧
幼兒認為的好玩
野餐,卻不是其他
人所認為的?
‧
討論並解決野餐時
遇到的困擾。
‧
依參加的對象,規
劃適合的野餐活動。
‧
舉辦一場好玩的
野餐活動需注意的
事情。
學習指標:
認-中大-1-3-2 以圖像或符號記錄生活物件的多項訊息
認-中-3-1-1 參與討論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並實際執行
社-大-2-3-3 與他人共同訂定活動規則,遵守共同協議
緣起
幼兒們在假日生活分享的過程中,提到了「野餐」一詞,
從他們分享的內容中,有些幼兒認為只帶了食物卻沒鋪墊子,就不是野餐;
有些幼兒則認為只要是吃東西,就算是在室內吃,這就是野餐!
「野餐」這個詞引起了幼兒們的興趣,大家爭相地分享自己的經驗,
但透過每位幼兒的經驗,又好像無法得出一個關於「什麼是野餐」的共識。
剛好園所在學期中的兒童節活動,將規劃以「野餐」的形式來舉辦,
因此老師們亦想藉由這個出發點,讓班上幼兒們透過腦力激盪的發想,
以及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共同討論與解決問題,規劃出一場好玩的野餐!
大中小混齡班 / 大班(16位)+中班(7位)+小班(4位)
探索階段:浣熊班一起去野餐
利用在校的時間,帶領幼兒前往園所周遭公園進行野餐活動。
我們在午休起床之後
,
去頂樓野餐!
準備一些遊樂器材,就可
以玩更多遊戲!
還可以背上包包,帶上點
心,一起出去吃。
操作體驗:幼兒分享對野餐的想法
有了班上一起去野餐的經驗後,幼兒也在團討時踴躍分享自己的感覺與想法。
T:經過這幾次去學校附近野餐,你們覺得怎麼樣呢?
瀚:我覺得野餐很好玩!
T:是什麼地方讓你覺得好玩呢?
妍: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出去!
宸:可以在外面吃東西、喝東西。
惟:也可以一直在外面溜滑梯,要跑來跑去也可以。
柚:或是可以帶喜歡的器材去空地玩!
幼兒覺得
野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老師也協助整理出他們認為好玩的原因:
-可以玩遊樂設施或自己帶去的體能器材,還可以在空地上跑來跑去。
-可以帶食物或飲品去戶外食用。
-可以跟朋友或不同的人一起出去玩。
操作體驗:帶著大家一起去野餐
兒童節親子野餐活動
經歷了幾次的班級野餐活動,緊接而
來是學校所舉辦的「兒童節親子野餐活
動」,班上幼兒興奮的敘述著他們從先前
的野餐活動中學到了哪些經驗,也想要分
享給即將一同來參加的家長們知道。
野餐物品攜帶清單
野餐小提醒
大安森林公園野餐趣
經歷了兒童節野餐後,幼兒們發現
野餐要好玩的必要條件之一,果然還是
要「人多才好玩」!
因此想要更多人再一起去野餐的幼兒們,
也開始討論他們的新想法,
我們更進一步的討論其中細節,像是:
參與者的邀請、地點的選擇、活動內容
的設計…等。
發現問題:
幼兒認為好玩的野餐,卻不是其他人所認為的?
分享了家長們的意見回饋單後,我們也帶領幼
兒一同思考,是哪個部分出了問題,才會讓有
些爸爸媽媽覺得這次的野餐活動並沒有到很好
玩呢?
結束了由幼兒規劃的大安森林公園野餐活動後,我們也發下了回饋單,邀請家長
們給予班上活動的回饋,只是在幼兒們都覺得野餐活動實在太好玩的當下,沒想到家
長們是這樣認為的…
經過了內容的統整後,發現家長們對於野餐所
準備的物品、食物,並沒有覺得不好的地方,
多數的家長認為「活動的安排」,若能更多、
更豐富,這樣就會更好玩了。
發現問題:
幼兒認為好玩的野餐,卻不是其他人所認為的?
T:看了爸爸媽媽的回饋後,你們覺得是為什麼呢?
澄:除了準備的東西、食物,還要看
參加的人喜歡什麼!
惟:
爸爸媽媽都是大人了,不能跟我們一起玩溜滑梯
,只
能在旁邊看。
瀚:我爸爸覺得插花活動很好玩,之後可以再有。
蓁:除了吃東西,還要做其他事!
不同的參加對象,他們喜
歡的內容、適合的活動可
能也會不一樣。
經過大家一番的討論,也得
到初步的發現,原來…
嘗試解決:依照不同對象,規劃適合的野餐活動
後續,幼兒們也努力集思廣益,思考著
若還有下一次機會再邀請其他人野餐,應
該注意哪些事
。
T:從爸爸媽媽給我們的回饋中,我們知道原
來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一樣的野餐內容。
惟:就像是我妹妹年紀還很小,她就不適合
去玩大安森林公園裡那個高高的溜滑梯!
宇:我弟弟也是,他還小會亂跑,要很小心。
T:看起來大家都有發現其中的原因呢!那如
果之後要再舉辦野餐活動,邀請其他人參
加的話,你們有什麼好的想法嗎?
惟:那就換邀請我妹妹她們班,是綿羊班!
澄:我弟弟在白兔班,也可以一起邀請嗎?
T:所以你們會想要試試看,邀請幼幼班的弟
弟、妹妹參加野餐活動嗎?感覺又是一
個新的大挑戰耶!
蓁:我們可以!
嘗試解決:依照不同對象,規劃適合的野餐活動
幼兒們提到若是想改邀請年紀較小的弟妹一同去野餐時,更需要注意野餐的地點、活動
內容等是否適合弟弟妹妹,但這些想法真的有符合弟妹們的需求嗎?我們也帶領幼兒更深入
地去了解…
T:我們有討論想再舉辦一次野餐活動,而且這次的對象是要邀請幼幼班的弟弟妹妹參加,對嗎?
澄:對啊,這次要改邀請我弟弟他們,讓他們也可以參加!
T:可是你們之前也發現了,如果一起參加野餐活動的人不一樣,這樣他們適合的活動好像也會跟著
不一樣?
柚:可是野餐的時候還是要可以玩、可以運動啊。
T:對啊,你們想想看,我們之前有討論過,浣熊班好玩的野餐有三個最重要的條件!第一個是要有
空地讓你們跑來跑去、有遊樂設施玩;第二個是要帶吃的跟喝的去戶外的地方;第三個就是要很
多人一起參加才好玩,可是現在我們只有第三個原因達到,想邀請幼幼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參加野
餐活動,但另外兩個原因該怎麼達成呢?
愷:那我們就去問幼幼班的老師,問弟弟妹妹平常都玩什麼,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讓他們吃的!
嘗試解決:依照不同對象,規劃適合的野餐活動
有了去訪問幼幼班老師的契機後,幼
兒們也開始計畫、擬定,想向幼幼班老師
詢問的問題,這時園長媽咪在得知班上的
最新計畫後,也給予大家一個非常實用的
建議:
「可以利用弟弟妹妹們在班上活動的
時候,讓浣熊班的哥哥姐姐一起去陪伴他
們,藉由實際的觀察,察覺弟弟妹妹們的
需求及能力是什麼,這樣在後續的野餐活
動規劃中,也更能掌握細節喔!」
藉由實際去幼幼班陪同弟弟妹
妹一起活動的機會,觀察他們
平常的運動內容是什麼、能力
到什麼程度。
透過詢問幼幼班的老師,得知
若想邀請弟弟妹妹參加野餐活
動,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嘗試解決:依照不同對象,規劃適合的野餐活動
透過實際的觀察與訪問後,
我們也得到了許多可以應
用在邀請弟弟妹妹參加野
餐活動的相關資訊 →
蒐集到的問題
解決的方法
因為時間已經接近學期的尾聲,幼幼
班也要有時間整理他們的教室。
選擇幼幼班有空的時間
,
舉辦野餐活
動。
如果吃太多東西的話,弟弟妹妹午餐
就會吃不下。
野餐的食物就由我們班準備一些營養
的餅乾,弟弟妹妹只要帶水壺跟碗來
參加就可以了。
除了野餐以外,也需要讓弟弟妹妹有
運動的時間。
野餐的地方要有空地讓他們跳呼拉圈、
丟球。
弟弟妹妹還在練習上廁所,需要離廁
所近的地方。
學校附近的公園都沒有廁所,好像只
有學校裡才有很近的廁所。
他們年紀還小,不適合去外面或太大
的地方,會走失。
如果去公園野餐的話,弟弟妹妹可能
會亂跑,但我們都還是小朋友,也沒
辦法馬上追上他們,所以還是在學校
舉辦比較安全。
經過班上幼兒們的努力蒐集資
訊下,不論是第一手的資訊
(實際觀察弟弟妹妹在教室內
的活動),亦或是第二手得到
的訊息(訪問幼幼班老師),
我們也終於討論出適合幼幼班
弟妹、為他們
「量身打造」
的
野餐活動。
確定了舉行的日期。
我們幫弟弟妹妹準備野
餐的食物。
要找一個離廁所近,又
有空地運動,而且弟弟
妹妹不會迷路的地方→
學校的親子廣場
。
我們也一起做了宣
傳海報,去幼幼班提醒
弟弟妹妹野餐活動當天
要記得帶的物品,然後
期待他們來參加!
嘗試解決:依照不同對象,規劃適合的野餐活動
嘗試解決:依照不同對象,規劃適合的野餐活動
活動當天,我們也有小小主持人告訴弟弟妹妹,今天的野餐活動會有哪
些安排,然後哥哥姐姐都會照顧他們,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儘管說唷~
這一次的野餐活動,獲得了幼
幼班老師們的讚賞,哥哥姐姐都有
考慮到弟弟妹妹的需求呢!
跟參加的弟弟妹妹
和幼幼班老師說明浣熊
班進行過的野餐活動經
歷,以及今天為什麼會
舉辦這場野餐活動的原
因。
形成共識
:舉辦一場好玩的野餐,需要注意的事情
有了這學期的幾次野餐經驗後,班上幼兒也透過不斷的修正、討論,
發現到若想要舉辦一場好玩的野餐,應該要注意的部分有以下幾點:
-邀請誰(對象)來參加野餐活動。
-他們適合/喜歡的活動、吃的東西是哪些。
除了浣熊班「好玩的野餐」:
-可以玩遊樂設施或自己帶去的體能器材,還可以在空地上跑來跑去。
-可以帶食物或飲品去戶外食用。
-可以跟朋友或不同的人一起出去玩。
運算思維概念
單元名稱
舉辦一場好玩的野餐
V
V
V
單元與運算思維概念對應表
東園國小程仲凱老師
單元運算思維概念解析
1. 單元內容與運算思維概念的對應關係
野餐是幼兒在生活中喜愛的事情,透過體驗活動課程,學習如何舉辦一場好玩的野餐。首先將問題拆解為符合「邀請對象」所喜愛的地點空間,及其
喜愛的活動內容安排,方便思考與討論,以「量身打造」適合的野餐活動。幼兒以圖像或符號記錄野餐的多項訊息,方便分享好玩的野餐需具備哪些因素,
即為運算思維中的「抽象化」概念。然而幼兒認為的好玩野餐,卻不是其他人所認為的,在嘗試解決的過程中,表徵問題成為「依參加的對象,規劃適合
的野餐活動」,這就是將發現的問題「抽象化」。
老師協助幼兒整理出他們認為野餐好玩的原因,從嘗試解決問題的歷程中,收集觀察資料,從觀察到的現象中覺察,培養洞察力與歸納能力,找出規
律,形成共識就是運算思維的「模式識別」。
2.教學時要如何引導以利培養運算思維概念
問題拆解時可以從收集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引導思考首要關鍵在於邀請的「對象」是誰?其次,針對野餐的「對象」,來決定適合的空間特色地點,
最後是依「對象」量身訂做、因地制宜的活動內容,這個問題解決的依附順序,能有系統、實用地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能有一個邏輯的思考脈絡,來形成
共識。在觀察紀錄「抽象化」時,幼兒表達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可請幼兒記錄時以圖為主,輔以加註文字。當需進行運算思維「模式識別」時,在歸納分
類時,可移動將類似的放成堆,圖片類型會更加具體,一目了然。
嘗試解決依照不同對象,規劃適合的野餐活動時,儘可能採用班上幼兒們努力蒐集的第一手資訊(實際觀察弟弟妹妹在教室內的活動),訪問幼幼班
老師,去獲取相關資訊,可以請受訪老師多引導幼兒思考,從而討論出適合幼幼班弟妹,為他們「量身打造」的野餐活動。
問題拆解其實就是在簡化問題,從解決各別的小問題去完成大而複雜的待解問題。教師觀察幼兒在「模式識別」與「抽象化」的活動進行上有困難,
亦可以試試看簡化原則,從簡化聚焦的情境,來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習引導活動可以比較有層次,能循序漸進的進行討論,來培養幼兒有運算思維的概念。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