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教案
教學科目 | 自然科 | 教材來源 | 110學年翰林版國小自然 第八冊第二單元 | |||||
單元主題 | 簡單機械 | 教學課別 | 2-3滑輪 | |||||
教學對象 | 六年孝班 | 設計者 | 藍偉杰 | |||||
教學日期 | 111.04.18 | 教學時間 | 80分鐘(兩節) | |||||
分段能力指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2-3-5-4藉由簡單機械的運用知道力可由槓桿、皮帶、齒輪、流體(壓力)等方法來傳動。 4-3-1-2瞭解機具、材料、能源。 7-3-0-2把學習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
| 1-1經由圖片認識滑輪。 1-2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差異性。 2-1利用定滑輪實驗,了解定滑輪的特性。 2-2利用動滑輪實驗,了解動滑輪的特性。 2-3了解滑輪的優缺點。 2-4認識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組合。 | ||||||
教 材 分 析 | 學生先備經驗: 認識槓桿基本性質。 學生未來發展: 了解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組合應用。 | |||||||
具體目標 | 教學活動 | 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方式 | ||||
1-1 1-2 2-1 2-3 2-2 2-3 2-4 1-2 | 壹、引起動機 1.教師課前準備(地點:實驗室) a.自然課本。 b.實驗器具。 2.學生課前準備 a.自然課本。 b.紙筆。 c.筆記。 3.老師先舉平常學校升旗時的例子,並問問小孩觀察到什麼? 貳、發展活動 活動1.認識滑輪。
藉由一開始的引起動機活動,問學生國旗是如何升到旗桿頂上?是有人在下面拉上去?還是站在樓頂上拉? 升旗杆上的裝置是如何使國旗升至頂端?
活動2.定滑輪實驗。
提問與討論:「分組發表所觀察到的現象,還有施力點與抗力點的關係。」 【目標→討論出定滑輪不省力也不費力,但有它操作方便的優點。】
請學生說出生活中定滑輪裝置有什麼樣的優點及例子。
活動3.動滑輪實驗。
提問與討論:「分組發表所觀察到的現象,還有施力點與抗力點的關係。」 【目標→討論出動滑輪可以省力。】
請學生說出生活中動滑輪裝置之例子。
歸納:讓學生了解將定滑輪與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應用。 帶學生作筆記。 參、綜合活動 總結: 請學生再次歸納說明定滑輪與動滑輪之特性及差異。 回家作業: 自然作業簿2-3。 | 2” 5” 18” 15” 5” 20” 5” 5” 5” | 電子書 課本、電子書、筆記本 課本、習作、實驗器具 課本、習作、實驗器具 筆記本 作業簿 |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作業簿評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