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左營區勝利國小 六 年級第 二 學期【自然領域】課程計畫(九年一貫-六年級)
週次 | 單元/主題名稱 | 能力指標 | 學習目標 | 評量方式 | 議題融入 | 線上教學 | 線上教學規劃 (無則免填) |
一 | 一、力與運動 1.力的種類 | 2-3-5-5知道電流可產生磁場,製作電磁鐵,了解地磁、指北針。發現有些「力」可不接觸仍能作用,如重力、磁力。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 1.知道生活中有許多種現象和力的作用有關。 2.認識接觸力與非接觸力。 3.認識地球引力 (重力)。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 【環境教育】 2-3-1 | ||
二 | 一、力與運動 2.力的測量 |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2-3-5-3了解力的大小可由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的程度來度量。 | 1.知道物體受力後,可能產生形狀或運動狀態改變。 2.能利用物體受力後產生的形狀變化,來測量力的大小。 3.能選擇適合的物體來當做測量力的工具。 | 口頭討論 實驗操作 習作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 2-2-1 3-2-2 | ||
三 | 一、力與運動 2.力的測量 |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2-3-5-3了解力的大小可由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的程度來度量。 | 1.知道物體受力後,可能產生形狀或運動狀態改變。 2.能利用物體受力後產生的形狀變化,來測量力的大小。 3.能選擇適合的物體來當做測量力的工具。 | 口頭報告 實驗操作 習作評量 | 【資訊教育】 2-3-2 4-3-1 4-3-5 | ||
四 | 一、力與運動 2.力的測量 |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2-3-5-3了解力的大小可由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的程度來度量。 | 1.知道物體受力後,可能產生形狀或運動狀態改變。 2.能利用物體受力後產生的形狀變化,來測量力的大小。 3.能選擇適合的物體來當做測量力的工具。 | 口頭報告 實驗操作 習作評量 | 【資訊教育】 2-3-2 4-3-1 4-3-5 | ||
五 | 一、力與運動 3.摩擦力 |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5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 | 1.了解摩擦力的意義。 2.察覺摩擦力會影響物體的運動。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性質有關。 | 小組互動表現 實驗操作 習作評量 | 【性別平等教育】 2-3-2 2-3-4 | ■線上教學 | 均一教育平台 |
六 | 一、力與運動 3.摩擦力 |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5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 | 1.了解摩擦力的意義。 2.察覺摩擦力會影響物體的運動。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性質有關。 | 口頭討論 習作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 2-2-1 3-2-2 | ||
七 | 二、簡單機械 1.槓桿 | 2-3-5-4藉簡單機械的運用知道力可由槓桿、皮帶、齒輪、流體(壓力)等方法來傳動。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 1.知道實際在不同位置施力時,施力大小會有差異。 2.認識槓桿原理。 3.能操作槓桿實驗器,了解施力臂、抗力臂的長短,和施力、抗力大小的關係。 |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 【性別平等教育】 2-3-2 2-3-4 3-3-2 | ||
八 | 二、簡單機械 1.槓桿 | 2-3-5-4藉簡單機械的運用知道力可由槓桿、皮帶、齒輪、流體(壓力)等方法來傳動。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 1.知道實際在不同位置施力時,施力大小會有差異。 2.認識槓桿原理。 3.能操作槓桿實驗器,了解施力臂、抗力臂的長短,和施力、抗力大小的關係。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實驗操作 習作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 2-2-1 3-2-2 | ||
九 | 二、簡單機械 2.輪軸 | 2-3-5-4藉簡單機械的運用知道力可由槓桿、皮帶、齒輪、流體(壓力)等方法來傳動。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 1.知道輪軸的構造。 2.認識輪軸是一種槓桿的應用。 3.了解使用輪軸時,施力在輪與軸上的差別。 4.認識輪軸是一種槓桿的變形。 5.認識生活中應用輪軸的工具。 6.知道省力與費力的輪軸工具。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 【生涯發展教育】 2-2-1 3-2-2 【性別平等教育】 2-3-2 | ||
十 | 二、簡單機械 3.滑輪 | 2-3-5-4藉簡單機械的運用知道力可由槓桿、皮帶、齒輪、流體(壓力)等方法來傳動。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 1.認識滑輪裝置。 2.能操作定滑輪實驗,了解定滑輪的工作原理。 3.知道定滑輪無法省力。 | 小組互動表現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習作評量 | 【性別平等教育】 2-3-2 | ■線上教學 | 均一教育平台 |
十一 | 二、簡單機械 4.齒輪、鏈條與動力傳送 |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 1.認識齒輪與鏈條的構造。 2.知道齒輪與鏈條可以傳送動力。 3.了解腳踏車的構造,以及動力傳送方式。 4.知道流體可以傳送動力。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發表 實驗操作 觀察記錄 | 【性別平等教育】 2-3-4 | ||
十二 | 三、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 1.臺灣的生態 | 2-3-2-1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有許多種。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 1.知道臺灣有多樣棲息環境與生物。 2.認識臺灣特殊的自然環境,以及棲息其中的生物。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發表 資料蒐集 | 【海洋教育】 5-3-2 【環境教育】 2-3-1 | ||
十三 | 三、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 2.生物與環境 | 2-3-2-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動物生態。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 1.知道地球上有多樣的棲息環境,棲息其中生物各具特徵。 2.了解環境會影響生物生長。 3.知道生物如何適應棲息環境。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發表 資料蒐集 | 【海洋教育】 5-3-2 【環境教育】 2-3-1 | ||
十四 | 三、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 3.人類活動對生態的影響 |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 1.知道人類活動會造成環境改變,而影響到生物的生活。 2.認識水汙染及空氣汙染的來源,以及汙染對環境的影響。 3.知道水汙染及空氣汙染的防治方法。 | 口頭討論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發表 資料蒐集 | 【海洋教育】 5-3-4 5-3-6 5-3-7 【環境教育】 2-3-3 3-3-1 | ||
十五 | 三、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 4.資源開發與永續經營 |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8-3-0-2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 1.認識自然資源的種類。 2.知道有些資源可以轉換成電力或動力。 3.了解臺灣的發電概況。 4.能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讓環境可以永續發展。 5.知道有些資源可以回收,並減少環境汙染。 | 小組互動表現 習作評量 資料蒐集 筆試 | 【海洋教育】 5-3-4 【環境教育】 2-3-3 3-3-1 5-3-1 5-3-2 5-3-3 | ■線上教學 | 均一教育平台 |
十六 | 總複習 | 課程回顧 | 發表 | ||||
十七 | 畢業典禮 |
註1:若為一個單元或主題跨數週實施,可合併欄位書寫。
註2:「議題融入」中「法定議題」為必要項目:依每學年度核定函辦理。
請與 附件参-2(e-2)「法律規定教育議題或重要宣導融入課程規劃檢核表」相對照。
註3:六年級第二學期須規劃學生畢業考後至畢業前課程活動之安排。
註4:評量方式撰寫請參採「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五條,擇適合評量方式呈現。
註5:依據「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線上教學計畫」第七點所示:「鼓勵學校於各領域課程計畫規劃時,每學期至少實施3次線上教學」,請各校於每學期各領域/科目課程計畫「線上教學」欄,註明預計實施線上教學之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