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國民小學○○學年度特殊教育課程計畫
本範例僅供參考非十全十美豪無瑕疵,請各校依照實際狀況及教師專業撰寫,格式不拘只要能清楚呈現即可。
壹、依據: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總綱。
貳、適用對象:
一、集中式特教班:以認知功能嚴重缺損學生為主,中度智能障礙2位、染色體異常1位、多重障礙學生1位、以及中度自閉症1位共計5位學生。
二、身障資源班:以認知功能輕度缺損學生為主,包括學習障礙16位、輕
度智能障礙12位、中度智能障礙2位、肢體障礙1位、自閉症2位,共計34位。
三、身障巡迴輔導班:巡迴輔導○所學校,合計33位學生,詳如下表:
人數年級 | 四年級 | 五年級 | 六年級 | 合計 |
○○國小 | 學1﹑輕智1 | 自閉1 | 0 | 3 |
年級總計 |
四、一般智能資優巡迴輔導班:巡迴輔導13所學校,合計55位學生,詳如下表:
人數年級 | 四年級 | 五年級 | 六年級 | 合計 |
興中國小 | 1 | 1 | 0 | 2 |
祥和國小 | 2 | 1 | 3 | 6 |
水上國小 | 3 | 2 | 3 | 8 |
柳林國小 | 0 | 0 | 1 | 1 |
新埤國小 | 0 | 2 | 1 | 3 |
南新國小 | 3 | 0 | 1 | 4 |
梅山國小 | 1 | 0 | 0 | 1 |
新港國小 | 5 | 3 | 2 | 10 |
大林國小 | 4 | 2 | 3 | 9 |
社團國小 | 0 | 1 | 0 | 1 |
平林國小 | 2 | 0 | 0 | 2 |
溪口國小 | 1 | 1 | 0 | 2 |
朴子國小 | 0 | 4 | 2 | 6 |
年級總計 | 22 | 17 | 16 | 55 |
參、學習領域暨節數調整:
一、集中式特教班:
(一)班級節數詳見附件一特教班學習領域及彈性課程節數一覽表。
(二)學生學習節數詳如下表:
學生 | 特教班上課節數 | 普通班上課節數 | ||||||||||||||||||||
語文 | 數學 | 生活 | 綜合活動 | 健體 | 動作機能 | 職業教育 | 生活管理 | 合計 | 語文 | 數學 | 生活 | 綜合活動 | 健體 | 社團 | 合計 | |||||||
社會 | 自然 | 藝術與人文 | 社會 | 自然 | 藝術與人文 | |||||||||||||||||
六甲 | 簡○家 | 6 | 3 | 4 | 3 | 3 | 4 | 4 | 1 | 2 | 2 | 32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 | 簡○君 | 6 | 3 | 3 | 3 | 3 | 3 | 4 | 1 | 2 | 2 | 1 | 0 | 0 | 0 | 1 | 0 | 0 | 0 | 2 | ||
五 | 張○耀 | 6 | 3 | 4 | 3 | 3 | 4 | 4 | 1 | 2 | 2 | 32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 | 楊○傑 | 5 | 3 | 4 | 3 | 3 | 4 | 4 | 1 | 2 | 2 | 31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
二乙 | 陳○諺 | 5 | 3 | 7 | 2 | 2 | 1 | 0 | 2 | 22 | 1 | 0 | 0 | 0 | 0 | 0 | 1 |
二、身障資源班:本校設有資源班二班,每班設特教教師二名,共四名。資源A班班級節數42節﹑資源B班班級節數42節,總節數為84節,開設學習領域及分組人數如下表:
(一)資源A班(20人)
領域 組別 | 國語 | 數學 | 特殊需求 | 總計 | |||||||
抽離 | 外加 | 抽離 | 外加 | 學習策略 | 動作機能 | 溝通 訓練 | 生活管理 | 社會技巧 | |||
A師 | A1(3人) | 7 | 7 | ||||||||
A2(3人) | 7 | 7 | |||||||||
A3(3人) | 4 | 4 | |||||||||
A4(4人) | 4 | 4 | |||||||||
A5(2人) | 1 | 1 | |||||||||
A6(2人) | 2 | 2 | |||||||||
A7(2人) | 1 | 1 | |||||||||
A8(2人) | 1 | 1 | |||||||||
A9(4人) | 1 | 1 | |||||||||
B師 | B1(4人) | 6 | 6 | ||||||||
B2(4人) | 3 | 3 | |||||||||
B3(4人) | 4 | 4 | |||||||||
B4(5人) | 3 | 3 | |||||||||
B5 (2人) | 1 | 1 | |||||||||
B6(2人) | 1 | 1 | |||||||||
B7(2人) | 1 | 1 | |||||||||
B8 (1人) | 1 | 1 | |||||||||
B9 (4人) | 1 | 1 |
說明:A1、A2重疊5節課,A3、A4組重疊2節課。
(二)資源B班(12人)
領域 組別 | 國語 | 數學 | 特殊需求 | 總計 | |||||||
抽離 | 外加 | 抽離 | 外加 | 學習策略 | 動作機能 | 溝通 訓練 | 生活管理 | 社會技巧 | |||
C師 | C1(3人) | 6 | 6 | ||||||||
C2(3人) | 5 | 5 | |||||||||
C3(2人) | 4 | 4 | |||||||||
C4(2人) | 4 | 4 | |||||||||
C5(2人) | 2 | 2 | |||||||||
D師 | D1(2人) | 6 | 6 | ||||||||
D2(5人) | 3 | 3 | |||||||||
D3(3人) | 4 | 4 | |||||||||
D4(3人) | 2 | 2 | |||||||||
D5 (2人) | 3 | 3 | |||||||||
D6(3人) | 1 | 1 | |||||||||
D7(2人) | 2 | 2 |
三、身障巡迴輔導班:本校設有不分類巡迴輔導班一班,特教師共三名。設導師一名,12名學生,16節課;科任兩名,各負責11、10位學生,各18節課。全部學生之語文、數學與特殊需求領域節數如下,每週節數共52節。:
領域 組別 | 語文 | 數學 | 特殊需求 | 總計 | |||||||
抽離 | 外加 | 抽離 | 外加 | 學習策略 | 動作機能 | 溝通 訓練 | 生活管理 | 社會技巧 | |||
沈O O 師 | 三江A(1人) | 1 | 1 | 2 | |||||||
三江B(2人) | 1 | 1 | 2 | ||||||||
安和A(1人) | 1 | 1 | 2 | ||||||||
安和B(2人) | 1 | 1 | 2 | ||||||||
碧潭A(1人) | 1 | 1 | 2 | ||||||||
龍港A(1人) | 1 | 1 | 2 | ||||||||
下楫A(2人) | 1 | 1 | 2 | ||||||||
灣內A(1人) | 1 | 1 | 2 | ||||||||
O O O師 | |||||||||||
O O O師 | |||||||||||
四、一般智能資優巡迴輔導班:本校設有資優巡迴輔導班一班,編制特教教師二名。
(一)班級節數如下表:全部學生之課程節數如下,學生每週節數2節:
抽課型態 學校 | 抽離 | 外加 | 抽課型態 學校 | 抽離 | 外加 |
興中國小(高) | 1 | 1 | 新港國小(高) | 2 | |
興中國小(中) | 1 | 1 | 新港國小(中) | 2 | |
祥和國小(高) | 1 | 1 | 大林、社團國小(六) | 2 | |
祥和國小(中) | 2 | 大林國小(五) | 2 | ||
水上、柳林國小(高) | 2 | 大林、平林國小(中) | 2 | ||
水上國小(中) | 2 | 溪口國小(五) | 1 | 1 | |
南新國小(高) | 2 | 溪口國小(中) | 1 | 1 | |
南新國小(中) | 2 | 朴子國小(六) | 1 | 1 | |
新埤國小(高) | 2 | 朴子國小(五) | 1 | 1 | |
梅山國小(中) | 2 | 合計 | 38節 |
(二)學生個別領域節數:每位學生開設課程及節數如下表:
領域 組別 | 專題研究 | 特殊需求 | 總計 | |||||
國語 | 數學 | 自然 | 社會 | 情意 | 領導才能 | 創造力 | ||
祥和-高(4人) | 10 | 10 | 10 | 4 | 4 | 4 | 42 | |
祥和-中(2人) | 4 | 12 | 10 | 4 | 8 | 4 | 42 | |
興中-中 (1人) | 4 | 12 | 10 | 6 | 4 | 4 | 42 | |
梅山-中 (1人) | 4 | 12 | 10 | 6 | 4 | 4 | 42 | |
水上-中(3人) | 4 | 12 | 10 | 4 | 8 | 4 | 42 | |
水上-高(6人) | 10 | 10 | 10 | 4 | 4 | 4 | 42 | |
新埤-高(3人) | 10 | 10 | 10 | 4 | 4 | 4 | 42 | |
南新-高(1人) | 10 | 10 | 10 | 4 | 4 | 4 | 42 | |
南新-中(3人) | 4 | 12 | 10 | 4 | 8 | 4 | 42 |
肆、教育課程調整做法:
一、集中式特教班:
(一)學習內容的調整:依據學生身心狀況及能力採「簡化」、「減量」、「分
解」、「替代」能力指標,並依調整後的指標自編教材。
學習領域 | 教學單元 | ||
語文(高組) | 上學期:天氣多變化、放學寫家課、全班大掃除 下學期:我愛吃蔬菜、搭乘交通工具、奇妙的動物 | ||
語文(低組) | 上學期:出太陽、上學去、我會打掃 下學期:認識水果、交通工具、動物真好玩 | ||
數學(高組) | 上學期:認識100以內的數、和為20以內的加法、認識時鐘 下學期:認識長度、認識角度、閱讀表格。 | ||
數學(低組) | 上學期:認識1~10、10以內的合成、認識位置(上下左右) 下學期:認識硬幣、10以內的分解、10以內數字大小 | ||
生活 | 社會 | 上學期:認識社區、清潔與髒亂、認識交通工具 下學期:認識消費活動、認識嘉義、認識不同國家的人 | |
自然與 | 上學期:認識食物、水的三態、動物分類與特徵 下學期:我是小園丁、認識日常科技、認識電池與充電 | ||
藝術與人文 | 上學期:繪畫大師、樂器高手、歌唱與律動 下學期:美術欣賞、音樂欣賞、認識布袋戲與歌仔戲 | ||
健康與體育 | 上學期:體適能高手、均衡飲食、球類技巧 下學期:使用遊樂設施、遊戲技巧、身體律動 | ||
綜合活動 | 上學期:生命成長、日常工作、教室整潔 下學期:認識情緒、學習讚美、培養興趣 | ||
特殊需求 | 動作機能 | 上學期: 【粗大動作】 1-2-3-3 能從蹲著而自己站起來。 1-2-5-1 能張眼、兩手插腰,單腳站5 秒以上。 1-2-5-6 能雙手插腰或拿物在狹窄且有高度的物體上,交替跨步 走約3 公尺。 單元名稱:起立蹲下、單腳站立、平衡行走 下學期: 【精細動作】 2-2-5-2 能用剪刀沿著不同圖形剪。 2-2-3-3 能抓握物品並同時進行按壓的動作。 2-1-5-3 能雙手扭擠東西。 單元名稱:使用剪刀、按壓動作、扭擠技巧 | |
生活管理 | 上學期 【自我照顧】 1-2-3-2 能使用潔牙保健產品。 1-2-4-4能遵守基本用藥安全原則。 單元名稱:使用牙線與漱口水、用藥安全 【家庭生活】 2-2-1-4 能運用一般清潔用品。 單元名稱:清潔用品 下學期 【家庭生活】 2-2-1-2 能清理個人私領域內務。 單元名稱:內務整潔 【社區應用】 3-1-1-3 能辨識社區環境中消費場所。 3-2-2-1 能列舉社區中常見交通號誌之意義。 單元名稱:消費高手、交通號誌 | ||
職業教育 | 上學期 【工作知識】 1-2-1-1 能連結生活經驗與職業的關係。 1-2-1-5 能列舉不同工作所需的設備條件。 【工作技能】 2-2-1-1能表現移動與負重能力完成指定工作。 單元名稱:生活與職業、工作與設備、負重搬物 下學期 【工作技能】 2-2-1-2能依據不同分類架構進行排列整理。 【工作態度】 3-2-1-1能預先準備工作所需用品。 3-2-1-3能在工作結束後將工作用品歸位。 單元名稱:排列整理、工作準備、用品歸位 |
(二)學習歷程的調整:
學習領域 | 調整做法 | ||
語文(高組) | 以直接教學法為主進行教學。 | ||
語文(低組) | 搭配視聽動觸(VAKT)教學法進行指導 | ||
數學(高組) | 運用直接教學法進行教學。 | ||
數學(低組) | 以功能性數學為主進行個別指導。 | ||
生活 | 社會 | 利用講述教學法進行授課。 | |
自然與 | 利用講述教學法並搭配部分實驗教學進行授課。 | ||
藝術與人文 | 利用講述教學法並搭配肢體協助和口頭提示進行授課。 | ||
健康與體育 | 利用講述教學法並搭配肢體協助和口頭提示進行授課。 | ||
綜合活動 | 利用講述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授課。 | ||
特殊需求 | 動作機能 | 運用工作分析法與肢體協助和口頭提示進行授課。 | |
職業教育 | 利用講述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授課,並結合工作分析法。 | ||
生活管理 | 運用工作分析法與肢體協助和口頭提示進行授課。 |
學習領域 | 調整做法 | ||
語文(高組) | 運用教室高組ㄇ字型教學區。 | ||
語文(低組) | 以教室低組教學區為主,並搭配個別練習區,張生並配有教師助理員協助。 | ||
數學(高組) | 運用教室高組ㄇ字型教學區。 | ||
數學(低組) | 以教室低組教學區為主,並搭配個別練習區,張生並配有教師助理員協助。 | ||
生活 | 社會 | 運用教室全組教學區。 | |
自然與 | 運用教室全組教學區和植物栽種區。 | ||
藝術與人文 | 運用教室全組教學區。 | ||
健康與體育 | 運用教室內知動訓練區、操場以及全組教學區。 | ||
綜合活動 | 運用教室全組教學區。 | ||
特殊需求 | 動作機能 | 運用教室內知動訓練區以及全組教學區。 | |
職業教育 | 運用教室全組教學區。 | ||
生活管理 | 運用教室全組教學區以及浴室和廁所。 |
(四)學習評量方式的調整:所有試題內容均以IEP內容為主
學習領域 | 調整做法 | ||
語文(高組) | 以紙筆、問答和觀察為主。 | ||
語文(低組) | 運用實作評量。 | ||
數學(高組) | 以紙筆、問答和觀察為主。 | ||
數學(低組) | 運用實作評量。 | ||
生活 | 社會 | 運用檔案評量。 | |
自然與 | 以紙筆、問答、觀察和實作為主。 | ||
藝術與人文 | 音樂部分以實作評量為主,美術部分運用檔案評量。 | ||
健康與體育 | 體育部份以實作評量為主,健康部分以問答、紙筆、觀察為主。 | ||
綜合活動 | 運用以檔案評量。 | ||
特殊需求 | 動作機能 | 運用實作評量。 | |
職業教育 | 大多數以紙筆、問答和觀察為主,但職業技能部份以實作評量為主。 | ||
生活管理 | 運用實作評量。 |
二、身障資源班
(一)學習內容調整
1.語文﹑數學領域:依學生能力需求,參考九年一貫能力指標進行彈性調整,並根據調整後的指標「簡化」、「減量」、「分解」、「替代」普通班語文﹑數學教材進行教學。
2.特殊需求-學習策略課程:請寫出依據之能力指標教材為自編或選用○○教材。
3.特殊需求-生活管理課程:
4.特殊需求-社會技巧課程:
5.特殊需求-動作機能訓練課程:
6.特殊需求-溝通訓練課程:
(二)學習歷程調整
1.語文領域:主要之教學方式為
(1)老師進行直接教學,透過老師解說示範,結構性的將課文主題的內容教授給學生,協助學生練習,提供回饋,然後學生獨立練習,最後再進行複習。
(2)提供多元表徵的呈現教材,提升辭彙與閱讀理解的表現。
(3)運用多感官教學法讓學生體驗教材內容的事物。
(4)提供概念構圖,將文章的摘要繪製成概念圖,加強閱讀理解概念。
(5)透過同儕指導加上代幣增強的方式,提升閱讀流暢度與正確識字量的表現。
(6)配合增強系統並給學生適度的讚美與支持,提升並維持學習動機。
(7)教學型態則以個別指導、小組教學方式進行。
2.數學領域:主要之教學方式為
(1)多表徵呈現教材,提升題意理解。
(2)強化具體操作過程,了解抽象概念。
(3)提供精熟的計算練習,調整數學教材,減少機械性計算的題目。
(4)老師進行直接教學,透過編序教學法,結構性的將單元主題的內容教授給學生。
(5)教導簡單的解題策略,配合自我教導的方式協助解題。
(6)因應學生個別能力差異,進行多層次教學,給予程度較佳的學生難度較高的作業內容。
(7)配合增強系統並給學生適度的讚美與支持,提升並維持學習動機。
(8)教學型態則以個別指導、小組教學方式進行。
3.特殊需求-學習策略課程:
(1)運用平板識字軟體組字訓練,增進學生識字量。
(2)提供多元表徵的教材呈現,提升閱讀理解表現。
4.特殊需求-生活管理課程:運用示範、工作分析、實際操作練習等方式,提升學生生活管理能力。
5.特殊需求-社會技巧課程:運用遊戲教學、角色扮演、示範、討論等方式,增強學生社會技巧以達良好社會適應。
6.特殊需求-動作機能訓練課程:運用遊戲教學、示範、實際練習等方式,增強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之動作能力。
7.特殊需求-溝通訓練課程:運用遊戲教學、示範、角色扮演等方式,提昇溝通能力。
(三)學習環境調整
1.座位安排:依照學生學習需要,彈性調整座位安排方式。
(1)小組上課時,桌椅安排以教師為中心,呈ㄇ字形或半圓形,以每
位學生皆能清楚看到老師及白板為原則。
(2)需要小組討論或觀察操作教具時,桌椅則組合成為一大桌。
(3)需要進行避免干擾的個別書寫或測驗時,則將桌椅分開為獨立狀
態。
(4) 2位注意力不足的學生安排在教師左右方,方便老師進行口語或肢體提醒。
(5)使用諮商室進行社會技巧課程,空間獨立,不受外界刺激干擾,
有效減少學生躁動與分心行為。
(6)保留教室動線的流暢性,讓一位肢體障礙的學生通行,同時安排其座位於教師旁邊,方便教師指導。
2.人力支持:
(1)肢體障礙學生動作機能訓練課程需要由教師助理員協助課程參與。
(2)建立自然支持系統,提供2位注意力過動缺陷學生及3位能力低落者同儕協助。
(3)強化行政支援系統,配合輔導教師進行行為問題學生之輔導。
3.學習輔具:提供電腦、平板電腦與溝通板等多媒體學習輔具,增進
學生學習效能。
(四)學習評量調整
1.多元評量
(1)檔案評量:蒐集學生平時作業單與作品,忠實呈現學生的學過
程與學習困難。
(2)實作評量:強調操作性能力,以學生實作的表現來評定學習成果。
(3)課程本位評量:以實際課程內容為基礎來編製試卷,除原班
月考試卷外,資源班會另行出卷進行評量。
2.考試調整:個別學生考試調整詳見「特殊需求彙整表」考試評量調整資料,需特殊考場共23位、延長時間11位、報讀34位、口頭回答10位、答案謄錄1位、電腦作答1位、放大試卷1位、其他需求-肢體回答1位。
3.成績計算
成績
類型
定期考查
平時成績
外加
抽離
外加
抽離
原班級
40%
0%
50%
0%
資源班
60%
100%
50%
100%
三、身障巡迴輔導班:(請依照實際狀況可參考資源班方式撰寫)
(一)學習內容調整
(二)學習歷程調整
(三)學習環境調整
(四)學習評量調整
四、一般智能資優巡迴輔導班:
(一)學習內容的調整:學習內容主要為加深、加廣之自編教材,並結合語文、數學、自然等學科領域,採用區分性教學進行課程調整。
1.中年級課程:
上學期 | 學習領域 | 單元名稱 |
專題研究 | 以捉謎藏單元,結合語文領域。 培養學生能組織閱讀材料之問題解決策略並進行創作。 | |
以磁磚拼貼樂單元,結合數學領域。 培養學生探討專題學習的解題策略。 | ||
以泡泡的世界單元,結合自然領域。 培養學生分析數理閱讀的解題關係,建構問題解決的解題關係。 | ||
下學期 | 專題研究 | 以回文詩單元,結合語文領域。 培養學生能組織閱讀材料之問題解決策略並進行創作。 |
以覆面算單元,結合數學領域。 培養學生探討專題學習的解題策略。 | ||
以磁鐵與生活單元,結合數學領域。 培養學生分析數理閱讀的解題關係,建構問題解決的解題關係 | ||
特殊需求 | 以認識資優為單元。 透過多元智能測驗讓學生了解多元智能與資優生的特質。 | |
以誰是領導人為單元。 透過遊戲體驗讓團隊運作達成目標,藉由如此觀察學生領導特質。 | ||
以心智圖法為單元。 引導透過心智圖能以各種角度詮釋事物或主題。 |
上學期 | 學習領域 | 調整做法 |
專題研究 | 以搶攻因倍數版圖單元,結合數學領域。 培養學生能設計合邏輯的問題解決因果關係。 | |
以來電漢堡單元,結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培養學生擬定專題探討的實驗設計。 | ||
以社會孩子行動世界大不同單元,結合社會領域。 培養學生建構專題學習的研究問題並擬定檢核表追蹤問題解決的工作進度。 | ||
下學期 | 專題研究 | 以學生興趣中心,結合各領域。 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問題解決研究歷程。 1. 發現事實:多閱讀、多蒐集有關的資料 2. 發現問題:思索可提供研究的問題,把範圍縮小到主要的問題 3. 尋求主意:不斷的思考討論與修正,盡可能列出許多主意,用擴散性思考來尋求主意。 4. 撰寫研究報告:歸納整理、分析資料整合所有的研究。 5. 尋求接受:針對所提出的解題方法,徵求所有聽眾的意見,並加以修正,進而悅納多數人的意見,再做進一步的研討。 |
特殊需求 | 情意課程:以抗壓達人為單元。 以討論方式察覺壓力、找出壓力來源、運用策略處理壓力。 | |
領導才能課程:以認識衝突為單元。 運用衝突測驗了解自我衝突處理之方式,學習用溝通、協調方式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 | ||
創造力課程:以六頂思考帽為單元。 能透過六頂思考帽的思考技法培養多元思考。 |
三合充實模式
各領域學習歷程調整如下表以提供不同之學習方式及引導程度,進行各科學習。
學習領域 | 調整做法 | |
專題研究 | 語文 | 分站服務 |
數學 | 合約作業 | |
自然與 | 實驗式探究教學法 | |
特殊需求 | 情意 | 情境教學 |
領導才能 | 活動體驗教學 | |
創造力 | 心智圖法、曼陀羅思考法 |
(四)學習評量方式的調整:採多元方式評量-口頭發表、討論、實作、同儕評量、檔案評量。
伍、本課程計畫10○年○月○日經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