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與文學:閱讀、分析、分享與創作的綜合教學教案

格式
docx
大小
47.15 KB
頁數
5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3-15,离现在 6 22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實習教案格式參考範例

(本參考範例,同學可依實習學校輔導教師意見進行修改)


實習教學設計內容範例

主題名稱

親子與文學

設計者 新北市北大高中 吳旻真

設計理念

()本校彈性時間課程為閱讀課,故一周每班皆有一節課。以一學期有二十節計算,扣除第一節「圖書館利用教育」及兩節「自由閱讀」時間,剩下的十七節課便規劃以「親子文學」為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部分、七小步驟,從「讀」到「說」最後「寫」,將「親子」和「文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

()從最基礎的文本分析,帶領學生欣賞文章,並把自己組別分到的篇章跟別組分享,這樣一堂課學生就可以讀到七篇文本,也可以讓學生透過分享,練習口語表達能力。更進一步,希望學生能在閱讀完後透過問同儕或是假設問作者的方式產生問題,期帶學生能從「單方面接受資訊」進展到「多元發想」。

本單元主要透過閱讀親子文學相關的文章,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親子關係,甚至進而有助於學生解決自身在親子相處上的矛盾。配合學校晨讀篇章一龍應台《目送》中的〈目送〉、〈胭脂〉、〈雨兒〉、〈母親節〉、林良〈小太陽〉、廖玉蕙《阿嬤抱抱》中的〈由黏纏而獨立而瀟灑走開〉、〈小龍女讓我們無怨無尤〉,在閱讀課繼續延伸。呼應核心素養國-J-A2「透過欣賞各文本,培養思辨的能力,並能反思內容主題,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有效處理問題」。

分享完親子文學篇章後,也希望能藉由這個主題,讓學生跟家長有更多的互動。因此,希望學生化身為小記者,去採訪家中長輩,詢問長輩的「親子故事」,並用採訪到的訊息,循序漸進的寫成一篇完整且富有生命故事的「親子文學」。

()呼應核心素養之說明:

透過這個採訪,希望達到核心素養中的國-J-A1「透過國語文的學習,認識生涯及生命的典範,建立正向價值觀,提高語文自學的樂趣」,除了期望學生在寫作能力能更上一層樓,更期待學生能認識生命中值得學習的典範,建立正向的價值觀,進而能關心他人的生命故事。



主題架構說明

學習脈絡

活動

單元

主題





學習脈絡中展現出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敘寫語氣




主題架構圖

一、親子與文學:我來說故事

一、閱讀文本

透過小組寧靜閱讀,體會作者寫作的用意及文中親子的情感流動。

二、分析文本

透過討論,分析該段文本之人事時地物,並摘要故事重點,設計相關問題。

三、分享文本

將先前對於文章的討論與問題,整理成PPT,上台與同學分享,並講出故事內容。


二、親子文學:我來寫故事

一、人物採訪

在家採訪家中長輩,設計問題詢問關於該位長輩的「親子故事」,並將採訪資訊寫在採訪單上。

二、人物描繪

將採訪單帶到課堂上,將採訪到的訊息寫成通順流暢的文句,最後寫成一篇完整的「親子故事」。

三、人物分享會

將家中長輩的故事上台與同學分享。

四、故事的終章

將故事呈現方式依老師的建議稍作修改後,重新寫在B4紙上,並為其下一標題後,最後為故事繪上色彩。







教學單元設計

領域/科目

彈性學習課程(閱讀)

設計者

新北市北大

高中吳旻真

實施年級

七年級

總節數

17

單元名稱

親子與文學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

表現

2-IV-2

有效把握聽聞內容的邏輯,做出提問或回饋。


5-IV-2

理解各類文本的句子、段落與主要概念,指出寫作的目的與觀點。


5-IV-2

理解各類文本內容、形式和寫作特色。


6-IV-3

靈活運用仿寫、改寫等技巧,增進寫作能力。


6-IV-5

主動創作、自訂題目、闡述見解,並發表自己的作品。

核心

素養

-J-A1

透過國語文的學習,認識生涯及生命的典範,建立正向價值觀,提高語文自學的興趣。


-J-A2

透過欣賞各類文本,培養思辨的能力,並能反思內容主題,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有效處理問題。

學習

內容

Ad-IV-1

篇章的主旨、結構、寓意與分析。


Ba-IV-2

各種描寫的作用及呈現的效果。


Bb-IV-4

直接抒情。


Bb-IV-5

藉由敘述事件與描寫景物間接抒情。


Cb-IV-2

各類文本中所反應的個人與家庭、鄉里、國族及其他社群的關係。













議題

融入

實質

內涵

家庭教育

所融

入之

學習

重點

家庭教育

1.透過閱讀親子文學作家的作品,讓學生了解「家庭」的樣貌很多種。

2.透過採訪家中長輩的親子故事,讓學生了解社會的變遷、時代的改變「家庭」面貌也會隨著時代變遷有所變化,因此要更珍惜自己的親子關係。

教材來源

龍應台《目送》中的〈目送〉、〈胭脂〉、〈雨兒〉,〈母親節〉、林良〈小太陽〉、廖玉蕙《阿嬤抱抱》中的〈由黏纏而獨立而瀟灑走開〉、〈小龍女讓我們無怨無尤〉

教學設備/資源

電腦教室、PPT、自編學習單─「我來說故事」、「我來寫故事」

學習目標

1. 認識「親子文學」,並能欣賞、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2. 透過採訪家中長輩,增進親子的互動,了解放母成長的過程。

3. 透過上台分享,習得簡報製作以及口語表達的能力。

4. 透過訪問,架構並寫就一篇情節完整的親子故事。

5. 透過自己所寫的親子故事與別人的回饋,省思自己的親子關係與生命價值

在第一節課中,教師簡短說明親子文學得意義,並引導學生使用「人事時地物」、「意義段」等文等分析策略,理解文章意義。第二節課,教師使用問題引導學生劃重點、摘大意、問同學問題以及問作者問題等方式,來深化學生對於親子文學文本意義的理解,學生並習得閱讀策略以及提問等語文學習素養。第三節教師引導學生到圖書館上網找到聯絡作者的方式,並寫信給作者,問作者問題。學生從採取行動中,增進能力。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第一節

一、教師說明

()「親子」是每個人生命中必須要經歷的,每個人的出生背景皆不相同。當在自己的家庭中遇到無法解決的親子衝突時,其實我們可以看看別人,參考別人的作法。用最簡單、最快速的閱讀,來解開自己的疑惑。因此,希望學生透過多篇「親子文學」的認知,並對於自身的親子關係有所幫助。

()說明何謂親子文學

()如何進行文本分析



1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