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網路主題探究學習模式詳解

格式
doc
大小
90.5 KB
頁數
6
上傳者
ab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3-10,离现在 11 23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網路主題探究學習演練(WebQuest Practice)

WebQuest網頁主題探究學習)是由Bernie Dodge Tom March1995年所發展出來的一套利用網路資源,協助學生自主探詢以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Dodge,1995,這種教學活動包括六個步驟:情境介紹、學習任務、探索過程、網站資源、評鑑與結論。學生針對教師所提供的學習任務,利用教師提供的網路資源,以小組合作的模式,主動探詢各種資訊,經由資料收集、討論、辯證、整合自己的結論(梁雲霞、劉尹婷,2007)。

進行WebQuest教學設計時,教師共可提供十二種不同的任務,使得學習活動非常多元豐富,這十二種任務根據Dodge1999)認為包括了:

1 WebQuest的任務分類(篩選個人常用的特定任務類型說明

任務類別

任務內容說明

重述型任務

Retelling Tasks

教師要求學生收集某些資訊,然後用重述方式來證明他們確實已經理解了。這種重述任務並不需要創作新的東西,而是引導學生把網路作為一種資訊資源進行學習。

新聞任務

Journalistic Tasks

要求學生完成的核心任務是當前的特殊事件,他們要新聞記者去揭露事實,撰寫出新聞稿評鑑準則是準確性而不是創造性。

設計任務

Design Tasks

設計任務要求學習者在規定的條件下,設計一件產品,或者規劃一個有確定目標的行動企畫

建立共識任務

Consensus Building Tasks

某些主題人們的意見不一,因為不同價值觀念引起爭論。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裡,給未成年人顯示人們之間的差異,並給他們創造如何解決分歧的實踐機會對學習是有所助益的。建立共識任務本質是盡可能地考慮和容納不同觀點,在正確和錯誤的事件中,在現實和歷史的環境中進行實踐。

分析任務

Analytical Tasks

分析任務提供開發知識的技能,它要求學生發現事物的相似與差異,並指出這些異同的含義探討其意義

評價任務

Judgment Tasks

評價某一事物需要一定程度的理解力。評價任務提供一系列企畫,要求學生進行排序或判斷等級,或者從有限的選擇中確認一個資訊。

資料來源:梁雲霞、劉尹婷,2007


本次「新興教學/學習科技What’s New」探索任務將以重述使分析為主。

任務類別

任務內容說明

重述型任務

Retelling Tasks

教師要求學生收集某些資訊,然後用重述方式來證明他們確實已經理解了。這種重述任務並不需要創作新的東西,而是引導學生把網路作為一種資訊資源進行學習。

分析任務

Analytical Tasks

分析任務提供開發知識的技能,它要求學生發現事物的相似與差異,並指出這些異同的含義並探討其意義。


名稱:新興教學/學習科技特色與趨勢(Week5開始~Week8完成)

(三)教學活動

1.學習情境介紹

經過前一單元對於Web2.0網路現象與服務的理解,相信各位對於這些新興的教學與學習科技,有更多的好奇心。本次探索提供許多新興學習科技的網路資源,進行三週的網路探究(WebQuest)初次體驗,並希望藉此提升資訊素養與自主探究學習經驗。

新興學習科技發展趨勢與特色簡介

數位學習的重要科技發展趨勢,至少涵蓋數位學習技術數位學習教材數位學習服務等三個主軸。在技術面數位學習的技術從早期的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學習內容管理系統(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LCMS)、各式教材製作工具(Authoring Tools)等,web2.0的創新服務,目前電子書個人學習環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等具有Learning 2.0精神、內涵的學習系統、工具、應用。

2001年起,數位學習內容的呈現有很大的改變,從1st Generation CBT 教材(把文字轉換成電子檔案,以光碟呈現),到2nd Generation WBT(將內容以網頁瀏覽的方式呈現),目前已經完全進入Rapid eLearningMobile Learning的時代。未來,隨著4G的普及,數位學習將會更行動化。而Web2.0的概念,亦深深的影響未來教材的設計與應用方式

而目前台灣大多的教材內容,也已經發展以網頁互動式為主,近幾年,由於國外情境式模擬的教材的蓬勃發展,國內也已有數位學習內容業者,朝向模擬式教材設計製作模式開發。遊戲情境方面,目前多以幼教、語言學習為主,企業內尚無看到相關serious game等的應用,而行動學習在國外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發展,台灣尚未看到相關的應用。

所謂的學習服務泛指提供數位學習支援的一切活動與事件,其主要的目標將是提供數位學習成效的更佳展現,與技術平台或者是教材等實際產品略有所不同,一般的學習服務是一種附加性的服務與產品,較無法單獨展現效果,也因此常常為我國國內業者所忽略。根據Brandon Hall指出,未來學習服務將會由quality of output轉變成quality of performance.

根據Bersin & Associates研究,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各種正式學習以及非正式學習的作法正式化並轉成整合型具體架構,以讓非正式學習能夠發揮它們的價值,並根據此概念提出”Enterprise Learning Framework,其中包含了學習專案、學習方式、學習功能、學習工具及學習文化等五個主要元素

2.任務說明

各組本次學習活動以下任務(問題),每個人請先以學習角色,提出瀏覽與學習發現,再以「教學者」觀點,提出這些新事物應用價值與機會,最後彙整小組報告

  1. 根據「學習角色的實際體驗,寫下你對新興的教學/學習科技發展趨勢與特色看法

  2. 從專業教師教學者的觀點瀏覽:妳所發現的新事物有什麼教學創新的應用機會

  3. 最後請彙整小組的探究結論。

3.探索過程

請同學依照以下流程完成本次新興教學/學習科技的WebQuest探索:

  1. 每位同學請以教師提供的網路資源,各自選擇探索主題方向,先從「學習者」觀點,進行分析探索。再以專業教師「教學者」觀點,分析這些發現在教學上的意義、價值與應用機會。

  2. 完成上述任務(問題),就個人部分先說明自己探索的案例,提出個人發現,學習成果要求列舉出主要參考引用的網站資源,以及從這些網站中所獲得的靈感來源,請引用舉證在報告中。

  3. 建議將個人學習報告利用PowerCam錄製分享,建立在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

4.網站資源

所有同學都要連結以下網址,前往這些網站任意瀏覽以獲得學習靈感,並完成本次活動的任務。如果各位有其他引用參考來源,請一併列入作業報告。

趨勢、特色、科技、應用場域、典範案例(簡介)

http://cestmoi.km.nccu.edu.tw/xms/index.php?view=content_show&id=370

2011數位學習與數位典藏國際發展趨勢研討會http://www.epark.org.tw/epark_seminar/sc.php

下載專區: http://www.epark.org.tw/epark_seminar/downloads.php

classroomaid : http://www.classroom-aid.com/http://www.classroom-aid.com/chinese/about/

web2.0Learning 2.0 (Google search)

http://www.iiiedu.org.tw/courseware/eL_news/0508/new3_01.htm

http://etds.lib.nck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26-1406201019382100

數位學習產業跨域躍計畫http://www.epark.org.tw/result.php;

數位學習與典藏產業推動計畫http://teldap.tw/Download/download_rp.html

網路搜尋:Youtube, slideshare, 檢索:emerging technology……

http://moodle.nccu.edu.tw/mod/resource/view.php?inpopup=true&id=30032

http://www.slideshare.net/yunjuli/slideshare-7814751


5.評鑑方式(個人自評與教師審查共用

本次教學活動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藉由網路資源,探索新興教學與學習科技發展趨勢。學習單的任務並無標準答案,探索報告評分的標準(詳見下表),請同學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同時完成一份自評。這份評分表共有四個構面:「理解與分析」、「綜合與評鑑」、「參考資源」、「教學創新機會」等。而各項目的評分又分成三個等級:「優良」、「普通」、「要加強」。


2 學習單評分表(小組自評與專家審查共用)

等級

優良

普通

要加強

對應分數

5-4

3-2

1-0

理解分析

可以從特定角色觀點提出有趣又有用的新發現,並提出獨特與合理的趨勢分析結論

可以從特定角色觀點提出具體新發現,但無法確認重要特色與結論

提出一些新發現,但未完成分析結論,且遺漏重要特色

綜合評鑑

對於科技發展趨勢與特色有綜合整理,提出精闢有力的批判理由內容正確且詳盡完善

對於科技發展趨勢與特色缺乏綜合的整理,沒有提出清楚的批判理由但內容正確

對於科技發展趨勢與特色缺乏綜合的整理,內容不全或不正確

參考資源

充分提供參考網頁資源,也有其他豐富的網站搜尋佐證資料

僅部分提供網站搜尋的圖文佐證資料,或未精確引用

並未提供參考網站搜尋的佐證資料

創新機會

提出許多「創新教學機會」具有獨特創意(有趣)且可行性高(有用)

至少提出一個「創新教學機會」,但無法確認應用價值

未能提出任何「創新教學機會」

小組結論




簡報分享




總分






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