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路中文教學——從實例分析到創新教學模式的提出
劉渼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摘要
應用網路來教學是近年網路興起後才有的創新教學,而網路中文教學,更是處於亟待開發的全新局面,雖然已有些理論可資遵行,但教學設計仍泰半出自教師的創意。因此,本文擬從台灣網路中文教學的實例分析入手,探討其內涵意義與實施成效;並根據理論內涵與個人經驗,提出一套網路融入中文教學的創新模式。
網路中文教學,能夠展現虛擬實境的中文新天地,有助於情境教學;而透過網路百科全書式與圖書館式的超強功能,中文教學將可超時空教學,有助於帶出終身學習中文的能力與興趣。
關鍵字:中文教學、台灣、教學模式、創新、網路
前言
應用網路來教學,已從learn about Internet、learn from Internet進展到learn with Internet。目前雖然有相關理論與教學實例可資遵行,然而網路資訊多元豐富,如何瞭解、掌握線上華文資源,如何因應網路特性來創新中文教學,仍是亟待開發的全新局面。
因此,本文擬先簡介台灣優質網站的推介與類型分析的專文,再從中文教學的實例分析入手,探討其內涵意義與實施成效;並根據理論內涵與個人經驗,提出一套網路融入中文教學的創新模式。
1優質網站的推介與網站類型的分析
網上中文教學的網站與資源中心相當多元豐富,可藉助優質網站的票選活動與推介,以及類型分析的專文來幫助尋找可資應用於教學的網站。
1.1優質網站的推介
國語文的優質網站,有許多票選活動與專文的推介,如:
1.1.1「200教育好站」《天下雜誌》海濶天空學習中心
http://www.lcenter.com.tw/Newsites/website/200wbesite.htm
推介了快樂寫作教室、文國尋寶圖等十餘個國語文教學的網站。
1.1.2「十大兒童優質網站」(1998、1999、2000、2001)
http://www.goh.org.tw/chinese/news/2001/0510-1.asp
由勵馨基金會、中時兒童好好站主辦。陸續選出國語日報兒童網(http://www.mdnkids.com/page.asp)、楊懿如的青蛙小站、兒童文化館、文國尋寶記、搜文解字、溫柔在頌——唐詩三百首等。
1.1.3小蕃薯藤「票選兒童優質網站」(1999、2000)
http://kids.yam.com/act/child/postwell.php3
推介清蔚園網際網路知識園區(http://vm.nthu.edu.tw/)等。
1.2網站類型的分析
網站類型可根據不同基準來加以分類,以下介紹幾篇網站類型分析的專文:
1.2.1僑委會〈建立華文教育及中華文化大門網站之研究〉
http://edu.ocac.gov.tw/tradition/3data/h1.htm
將台灣的華語文教育網路資源分為九類:一、華語文教材,如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網站。二、華語文教學研究,同上。三、線上教學,如清華大學清蔚園。四、華語教育論壇,如網路展書讀的討論區。五、華文教育資源列表,如政大華語中心華語讀本目錄。六、華校及地區性華文教育介紹,如全球華文網路教學中心。七、華語文工具與中文資料庫,如中研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八、中華文化資源,如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九、漢學研究,如國家圖書館的漢學研究中心。
1.2.2羅鳳珠「華文電腦輔助教學資源」
http://cls.admin.yzu.edu.tw/cai-source/ch2-1.htm
將華文教學的網路資源,分四大類:一、工具類,如國語辭典、台語辭典、中文字譜、儒學辭典。二、圖書資訊系統,以圖家圖書館為主,如圖書聯合目錄、中文期刊聯合目錄、遠距圖書服務系統、當代文學史料、華文資源整合查詢、全國新書資訊網。及z39.50資料庫整合。三、典籍資料系統,如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cbeta中華電子佛典、網路展書讀。四、網路教學系統,如教育部教材資源中心、全球華文網路教學中心、搜文解字。
1.2.3劉渼〈國文教學與網路——網站介紹篇〉、〈國文教學與網路——網站應用篇〉
http://web.cc.ntnu.edu.et/~t21033
將與國文教學相關的網站,依其性質分為七大類:一、各縣巿教育局教育網路中心的相關網站。二、各大專院校的專屬網站(以與中國古典或現代文學、國文教學有關的為主)。三、國文教師個人網站。四、專屬性網站與綜合性網站。五、工具書網站。六、各類資料庫檢索網站。七、綜覽式超連結網站。
1.2.4徐文濤〈國文網路教學地圖〉2、3〈誤闖網路森林的旅行者〉
http://www.lungteng.com.tw/publish/Newpaper/003/chinese/14.htm
對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古雅台語人等十餘個台灣及大陸網站作了詳細的導覽。
其他如陳新豐(2001),依網站基本模式、適用對象、運作方式、經營方式,分四大類加以簡介。
網路上豐富的語文遊戲,尚未見專文介紹。如走迷宮、拼盤(如「溫柔在頌——《唐詩三百首》」)、連連看、乾坤挪移(如「淺斟低唱話美學」)、看圖猜成語(如台東馬蘭國小http://www.mlps.ttct.edu.tw/teach/cu/page1.htm)、堆積木等遊戲。內容有文字部件(「文國尋寶圖」)、猜謎、熟語(成語、諺語、歇後語、俏皮話)、相聲等,都可直接用於教學。又如北巿力行國小兒童天地提供十五種線上CAI遊戲,有注音、部首、別字等(http://www.lsps.tp.edu.tw/kids/cai.htm) ,可下載使用。
2.實例分析
網路資源可融入所有的教學活動中(引起動機、發展、評量、延伸活動等),適用的時機包括:搜尋教材、資料處理、情境呈現、學習評量、成果分享、結果解釋、合作學習等。在教案設計與教學活動的實例方面,有直接展示、間接轉化、合作學習、查詢、中文網頁設計與評鑑、探索式學習等:
2.1直接展示
這是運用自設或指定的相關網站來教學。
2.1.1運用自設網站來教學
示例一「大家活用國語教材庫」台北巿興德國小
http://content.edu.tw/primary/chinese/tp_sd/200006edu/home.htm
a.「智慧的故事」
教學目標:統整8-10課的主旨。
教學活動:
一、引起動機
1.由學生從搜尋引擎,鍵入關鍵字「學習加油站」。
2.請學生從網站「學習加油站http://content.edu.tw/」中找出國語科第九冊:第八課晏子使楚、第九課公雞生蛋、第十課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三課的主題綱要。
b.「感官寫作視覺篇」
教學目標:透過感官寫作視覺篇學習描寫人物(物品、動物)
教學活動:
二、發展活動
1.指導學生進入「學習區」。
2.點選「人物(物品、動物)描寫」。
3.學習如何描寫人物外貌及身材(物品、動物外觀)。
4.學習如何描寫人物表情及動作(物品功用、動物生活習性)。
5.指導學生進入「活動評量區」。
6.點選「人(動)物描寫」活動評量。
7.進行描寫人物外貌及身材(物品、動物外觀)活動評量。
8.進行描寫人物表情及動作(物品功用、動物生活習性)活動評量。
9.寫一篇描寫人物(物品、動物)的文章。
三、綜合活動
1.再請學生「登入情境」,並瀏覽12個連環故事。
2.請學生進入「作品區」。
3.請學生將12個連環故事寫成一個完整故事,作品發表於電腦介面。
示例二「大湖童詩花園」
http://www.dhps.tp.edu.tw/peter
見教育部網路居家學習網站。台北大湖國小潘俊宏老師為其童詩教學教案所建置的網站。其活動步驟與說明如下:
引起動機:
1.打開教室電腦與單槍投影系統(或數位電視),啟動瀏覽器,連結至「大湖童詩花園」網站。
2.進入首頁時,為學生導覽介紹網站內容。
3.點選【開花結果】,進到「園丁創作詩集」。
4.在詩集總表裡,點選2~4本詩集,並請學生以優美的聲調讀詩。美讀時,可以是全班齊讀,也可以是分組讀或是個別讀。
5.討論發表:(1)你最喜歡哪一首?為什麼?(2)這些作品,聽起來優美嗎?有趣嗎?好聽嗎?(3)這些作品,和小日記,和寫作文,有什麼不同?(4)這些作品,就是「詩」。那麼,「童詩」又是什麼?
6.回到網站首頁,點選【種子萌芽】,介紹「童詩是什麼」。
示例三「多元智慧童詩教學創作坊」
http://soft.pces.tpc.edu.tw/join/其他類科.htm
這是「台北縣資訊融入教學活動設計」(1999)北新國小黃永和老師的入選作品。分為理論與策略篇、學習方案篇。後者有賞析與討論(如邏輯——數理、空間、肢體——運作等取向的童詩)、寫作技巧練習(如修辭手法)、寫作歷程(主題、腦力激盪、練習與討論、作品集)、語文遊戲等(猜謎、疊字)。
示例四「淺斟低唱話美學」
http://www.jrps.ptc.edu.tw/poem/INDEX2.HTM
這是「台北巿九十學年度中小學多媒體單元教材甄選」屏東縣九如國小教師陳世杰、大同國小黃愛娟的作品。「詩歌美育電腦網頁教學簡案」按照自設的網頁內容,讓學生瀏覽。其中「小玩子」,有連連看(詩句與修辭)、猜燈謎、乾坤大挪移等語文遊戲。
2.1.2運用指定的相關網站來教學
示例一「絕句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http://mars.csie.ntu.edu.tw/~dlm/design/A/select_A34.doc
這是「數位博物館/中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比賽」入選,台南市文賢國中黃琡珺老師根據「唐詩三百首」、「學習加油站」設計的課程。整個教學流程是傳統教學模式,但藉助網站內容來幫助說明,如作者,以檢索法找出其生平資料來介紹,並聆聽「詩情畫意」中的朗誦與吟唱。
示例二「律詩選——以孟浩然《過故人莊》為例」
http://mars.csie.ntu.edu.tw/~dlm/design/A/fine_A17/fine_A17.htm
這是「數位博物館/中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比賽」佳作,台北縣中和國中邱秀祝老師根據「唐詩三百首」設計的課程。
2.2間接轉化
示例一「網際網路教學——長恨歌」
屏東枋寮高中簡明輝老師的教學設計,整個流程是傳統教學模式,將作者題解、課文解析、課文結構等資料轉成網頁式教材,也藉助多媒體網站來幫助說明唐代服飾、補充資料等。
2.3合作學習
示例一「古月照今塵」
http://mars.csie.ntu.edu.tw/~dlm/design/A/fine_A30.doc
這是國科會「數位博物館/中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比賽」台南永康大橋國小黃雅穗老師的入選作品。以「月」為主題的統整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多元智慧,國語文有「月」文字的演變、「月」的造詞與成語、「月」「中秋節」的詩詞、「月」「中秋節」的故事,並透過觀察、歸納古詩的平仄、押韻,來依韻入詩。音樂方面,有詩歌吟唱、找尋與月亮相關的歌曲、吟唱自己創作的詩詞。肢體運動方面,有比手畫腳猜語詞、成語(小卡製作)、演故事等。最後有小書展覽會、成果發表等。並且有自評、互評的「檢核表」。整體設計相當完整。
2.4查詢
示例一「孔子到底是誰呢?」
這是台北市關渡國中試辦九年一貫課程語文科的單元活動設計,由胡肇勳老師設計,活動流程是:
一、利用電腦
(一)介紹利用網路蒐集資料的方法。
(二)請學生主動搜尋有關孔子的資料。
1.你所利用的搜尋引擎是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輸入孔子或孔丘找尋資料。
(1)請問你輸入孔子時你看到幾個資料呢?_______筆
(2)請問你輸入孔丘時你看到幾個資料呢?_______筆
(3)請在上述的資料中找尋你認為可以幫助你找到孔子生平事蹟的網頁〈至少三筆〉。
二、整理資料
(一)將搜尋的資料列印出來。
(二)指導學生找尋資料重點(用有顏色的筆畫出重點的部分)。
(三)將資料重點整理成六百字的文字內容。
2.5網頁設計與評鑑
如大直高中「Unit Plan Template 教學單元計劃範本」,呂金霙老師的「夏夜」,讓學生設計網頁。並作網頁評鑑,分為內容(提供重要資訊摘要、包含五個以上內容不同的網頁、建立相關資訊的聯結鍵、建立作者回函連結,標明E-mail信箱)、版面設計、組織三方面。
2.6「國語文創意教學——網路詩探索式學習」
http://web.cc.ntnu.edu.et/~t21033
此為筆者設計的新詩教學活動,以四節課為主:第一節以「顧城與朦朧詩」為主題進行「網路詩探究式教學示範」,分為「提出主題、搜尋資訊」、「資訊蒐集與整理」、「判讀與分析歸納」、「擬訂大綱、多方檢核修正」、「成果展示」五步驟進行。
第二節至第四節課堂與課間則進行「網路詩探究式學習實作」。各組初步上網搜尋資訊後,共同討論出探究的方向。然後將所搜到的資訊mail給組長,經彙整後,再mail給本組同學,利用課間整理與判讀。第三節確定大綱,並製作成果。再利用課間多方檢核與修訂。第四節是成果展示。
這是以大學生為主的教學活動設計,學生在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歷程中得到相當多的能力,如領導與製作的能力,能指引同學直接上網、或以teleport離線瀏覽,並能製作網頁式教材、文字檔、PowerPoint等,展示手法多元豐富。又如歸納整理的能力,「動畫詩」組歸納其形式有:格子詩句、聚光燈、水紋、拼貼詩、圖象詩,並利用文字的震盪、跳躍、扭舞、跑動或飛行來變化其形式。足見網路探索式學習是一種相當理想、極具創意與成效的學習方式,值得大力推廣。
綜合上述的實例分析,茲依網站建置者與教案設計者的關係、網站的用途與教學方法,表列如下:
網站 | 與教案設計者關係 | 用途與方法 | |
特定 | 網站(先)→教案(後) | 直接展示 | |
網站=教案 | |||
網站(後)←教案(先) | 建置網站 | ||
不特定 | 網站(先)→教案(後) | 間接轉化 | 查詢式、探索式 |
故可得出四點特色:
一、符合階段性發展
小學階段的教學設計非常活潑生動,能以網路融入的方式,將主題式、統整式、合作式(分組)融於一爐,且照顧到「多元智慧」的全人發展,老師也能自架網站來教學。國中階段則有進一步的查詢設計。高中有網頁設計與評鑑、網際網路教學。大學有網路詩探索式教學。可知大學與中小學各階段的教學設計有進階性,符合學生的心智發展。
二、以韻文為主
如童詩、新詩、唐詩等教學設計,這和網路資源(如詩路、唐詩)與教學方法有關,故應進一步建置各文類(各體文章)的專屬網站,並發展出相對應的線上教學法。
三、以主題式為主
目前中小學多以主題式為主,由老師提供相關網站。宜多鼓勵探索式的教學設計。
四、比賽、觀摹性質
這些實例多源自教案設計比賽(如國科會「數位典藏融入中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比賽」、教育部「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教材教案徵選活動」、亞卓巿「全球華人教師教學研討會GCTCT」、網際博覽會、各縣巿資訊融入教學比賽)或試辦觀摹(如資訊種子學校、九年一貫試辦學校)、研習營成果展示等,尚停留在實驗、示範、培訓、獎勵的階段。如何讓所有老師都能利用網路資源來教學,使之普及化、常態化、多元化、創意性、自發性、落實性,師資的培訓工作乃當務之急。
3.網路融入國語文教學創新模式
網路融入教學,是一項新工具、一個新方法、一種新程序。利用資料庫等心智工具(mindtools)來學習,是新工具;善用網路的互動、合作、超時空等特性來學習,是新方法。一般認為網路應用於教學有以下四種新模式:
一、基於資源利用的「主題探索(heuristics,啟思法)型」學習模式。
二、基於網路溝通媒介(e-mail、WWW)的「合作」學習模式。
三、基於INTERNET「遠程協商」學習模式。
四、建立網上課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等(何榮桂,2002。韓長澤,2002)。
這四種創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路作為新的認知工具(Cognitive tools)與學習方法,今觀台南學甲國中設計的網路「融入式」教學有:主題式教案設計(一年級)、網路群體學習及互動教學模式(二年級)、網路合作學習(三年級),正符合此四種教學模式(http://www.sjjh.tnc.edu.tw/91inf/)。
然而,網路融入教學也是一種「新程序」,卻少有人論及。本文乃根據認知心理學來設計網路融入教學的流程。由於認知心理學以訊息處理模式(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為喻,將人類的認知歷程歸納為四種系統模式:感知系統、記憶系統、控制系統、反應系統。因此,透用網路與線上資料庫等認知工具(cognitive tools)來幫助學生建構自身的知能體系,其教學流程也可分為以下四步驟,每一步驟又有若干學習策略與方法可資遵循:
步驟一
步驟一是感知系統,指接受的過程,可分查詢、瀏覽:
1.查詢
大海撈針法
大海撈針法,指雖有關鍵字或主題,但沒有固定的網站或指定的途徑,須透過搜尋引擎、超連結來做:
a.搜尋引擎
透過各搜尋引擎(或入口網站)來查詢,又稱關鍵字查詢法。具體做法是:運用合作學習,用交叉比對的方式,透過分組活動來進行:
(a)全班以同一條件(關鍵詞、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主題等),各組用不同搜尋引擎來查詢。
(b)各組給予不同條件,全班在同一搜尋引擎來查詢。
也可透過各入口網站來查詢,唯需注意其是否使用相同搜尋引擎。
老師可指引使用搜索引擎的小技巧,如搜尋「怒髮衝冠憑欄處」,「關鍵字」可以是整句詩、「怒髮衝冠」、「憑欄處」,但最高效的「關鍵字」是「衝冠憑」,這是本句詩出現的連續三個字(「關鍵字」的前提,必須是連續的幾個字),且分屬於不同的詞組,「碎拆下來,不成片斷」;在別的作品中,除非是原樣引用這句詩,否則出現的機會幾乎爲零。這樣就可快速地搜索到這首作品,且不會找到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另外,最前面的幾筆往往是最貼近需求、也較為重要的。
對於查詢到的資料,可依下列步驟作初步瀏覽:
(a)閱讀查詢結果的說明。
(b)點選網站或庫存頁面(shift+)。
(c)網站,用「地圖法」讀Sitemap,點選相關內容網頁(content),決定是否有用。
(d)庫存頁面,優點是有彩色標誌,易於判讀;且不怕無法連結。缺點是不能瀏覽整個網站。故不妨交叉比對網站與庫存頁面。
b.超連結
可直接利用國語文專屬的超連結網站,或透過網網相連的功能來搜尋。
鐵杵磨針法
鐵杵磨針法,是經由固定的網站或特定的途徑來查詢,如分類目錄、資源中心與資料庫等:
a.分類目錄
透過各入口網站的「分類目錄」,又稱「分類瀏覽法」,是基本查詢法之一。對要查詢的概念並不明確,或想藉由瀏覽分類目錄以尋求更多相關資訊者最有幫助。
由於各「入口網站」的類別相當廣泛,且其分類又依內容而定,故要指引學生如何判讀。如:「藝術人文/文學/網路文學/」,Openfind廣泛列出251筆;蕃薯藤(yam.com)又分出「超文本文學」12筆;雅虎(yahoo)的分類最細,「社會人文/人文科學/文學」,有文學作家833筆、文學類別1024筆等。故常常瀏覽分類目錄,容易掌握其要領,對新知體系的建構很有幫助。
至於像網路書店、遠距圖書館、數位博物館等,區分的功能貼近於實體,可依其分類來查詢。
b.資源中心、資料庫
資料庫是心智工具(mindtools)之一(何榮桂,2002),網路要發揮其認知工具(Cognitive tools)的功能,就要善用資料庫。上述入口網站的分類,偶見各類資料庫或資源(如雅虎yahoo有「文學資料庫」12筆),惜未成為分類的重心。目前最有名的是中研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其他如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http://www.ndap.org.tw/Links/)、錦鏽中華(http://www.chinapage.com/china.html)、字典網(http://zhongwen.com/zi.htm)等,都值得一用。
2.瀏覽
地圖法
地圖法是深度導覽一個網站,以介紹核心知識的網站為主。地圖法的要訣有三:
一、從「網站導覽(地圖、架構)」開始。
二、掌握網站的基本架構。
三、習慣性瀏覽優質網站。網站的生命來自於內容,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即時性、持續性與品質。優質網站往往兼具此三要素。
示例一「時空之旅人物篇——蘇軾」
http://cls.hs.yzu.edu.tw/su_shih/su_webframe2.htm
進入「網站架構圖(導覽SiteMap)」後,指導學生掌握整個網站的架構,然後從網站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如首頁區(home)、新聞區、下載區、聊天室或討論區、回饋區(e-mail)、超連結、網站地圖Sitemap等,判讀網站的完整性;再找出網站的其他內涵特色。
國文教學的網站功能,應有:輔導教材(相關網站、參考書籍、視聽媒體、圖片)、作家簡介、教學活動、語文常識(書法、標點符號、演說、辯論、修辭、常用字形、音、義辨別)、樂府飄香(讀誦吟唱概說、詩詞曲、散文、新詩)、作文、母語教學、九年一貫、語文遊戲等。
步驟二
步驟二是記憶系統,指編碼、貯存的過程,可分儲存、記錄、摘要:
3.儲存
可依實際需要,儲存網址、網站或網頁,具體做法是:
a.網址,用加到「我的最愛」來儲存。
b.網站,用teleport或續傳軟體,離線瀏覽。
c.網頁及各類型檔案,儲存各類型檔案(txt、doc、pdf、ppt、excel、gif、jpg、html等) 於資料夾。
4.記錄
用APA或MLA格式,詳細註明出處,包括網站名稱、網址、下載日期等。
5.摘要
每筆資料,都要有摘要,可根據Sitemap的內容要項來記錄。
步驟三
步驟三是控制系統,指交換、操作的過程,可分整理、創造:
6.整理
要幫助學生做到知識管理,教師可制訂一套流程,使學生定期整理和分析資料,並教導其如何整理,培養解讀、分析的能力。有了這樣的能力,才能產出新知。
抽屜法
具體做法是:
a.增刪,新增有用的資訊,刪除可被取代的舊資料。
b.重組,比對新舊資訊,重新加以組合或排序。
c.調整、置換檔案夾(portfolio),不斷調整資訊的所在位置,以幫助建構知識體系。
7.創造
創思法
具體做法是:
a.仿中求創,從瀏覽網站與觀摹內容中學習新知。
b.同中求異,從查詢、檢索與超連結中,不斷探索新知,會通新舊。
c.比中求變,從分析、綜合、歸納等整理過程中,產生新的洞見。
步驟四
步驟四是反應系統,指提取、使用的過程,可分撰寫、成果發表、評鑑:
8.撰寫
根據摘要、記錄等撰寫成小論文。老師可指導小論文格式,如前面有:論文題目、摘要(abstract)、關鍵字(Keywords)。主體是:前言、本文、小結。最後面是重要參考文獻(相關網站、重要參考論著)等(行政院研考會撰文架構)。
9.成果發表
以網頁式(html)、簡報式(ppt)、word等表現皆可。可結合親師生座談會等活動來辦理。
10.評鑑
透過自評、互評、師長評等方式,運用檢核表、網頁評鑑表等來加以評鑑。
以上循序漸進的步驟與方法,旨在提供師生一套可行且有效的模式,能夠快速查詢與檢索、廣泛瀏覽、善於處理資訊、以建構自身的知能體系。頗能符合以學習為主、應用網路、搜尋資料、合作學習、成果展示、注重過程、社區參與等資訊融入各科教學設計的七個評量指標(林奇賢,2003)。
小結
老師往往是網路族群裡的弱勢團體,中文老師尤其要有「擁抱傳統,很不傳統」的終身學習精神,來接觸「網上華文天地」。如果能掌握到與教學有關的優質網站與網站類型,且善用創新教學模式,就可以讓中文教學超越時空的限制,讓中文學習成為有意義的學習,任孩子們從遊戲中學習、遨翔於網上中文天地。
重要參考論著與網站
尹玫君(1998),網路合作式寫作教學成效之研究。NSC 87-2413-H-024-005。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第87期,pp.22-48。http://140.128.19.224/project/雜誌文章摘要.asp?AutoCounter=254 2003.8.2。
林奇賢(2003),實施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理論與實際——以行者數位學園之應用為例。http://linc.hinet.net/report/index.htm 03.9.10。
林至誠(2001),結合網際網路之寫作教學:閱讀寫作與過程寫作的解決之道。NSC 90-2411-H-003--033。
林玉珮(2000),台灣資訊教育總體驗。天下雜誌,29期。
徐文濤(2003a)國文網路教學地圖。台北:龍騰文化國文新天地第3期。http://www.lungteng.com.tw/publish/Newpaper/003/chinese/14.htm 03.8.5。
徐文濤(2003b)網路世界的導航者——搜尋引擎。台北:龍騰文化國文新天地第4期。http://www.lungteng.com.tw/publish/Newpaper/004/chinese/14X.htm 03.8.5。
高熏芳(2001),網際網路融入學習領域教學創新之探討。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論文。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learning%20thesis/learning%20thesis-2/learning%20thesis-2-3/learning%20thesis-2-3-8.htm。
陳致榮(2001),台灣地區現今提供著作財產權已消滅之全文網路資源概況。http://stmail.fju.edu.tw/~a8610011/master/fulltexttw.htm 2003.9.1。
陳新豐(2001),從國語文教學網站談兒童詞彙學習——「語詞加油站」的介紹。第二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國際研討會。
彭淑珍(2000),淺談網路書店。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館刊118期。
僑委會(1999),建立華文教育及中華文化大門網站之研究。http://edu.ocac.gov.tw/tradition/3data/h1.htm。
劉渼(2000),國文教學與網路——網站介紹篇。國文天地181期。萬卷樓圖書公司。http://web.cc.ntnu.edu.tw/~t21033。
劉渼(2000),國文教學與網路——運用篇。國文天地182期。萬卷樓圖書公司。http://web.cc.ntnu.edu.tw/~t21033。
劉渼(2002),國語文創意教學——網路詩探索式學習。「2002知識經濟與科技創造力培育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ical Creativity Development April 2002.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http://web.cc.ntnu.edu.tw/~t21033。
劉渼(2003),網路融入國語文教學創新模式。TANET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論文集2003。http://web.cc.ntnu.edu.tw/~t21033。
韓長澤(2002),資訊科技與創新教育。台北巿九十學年度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教學研習成果。http://www.ptes.tp.edu.tw/studyCenter/90/index_w.htm 03.8.6。
教學活動設計參考網站
1「數位博物館」(第一屆)中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比賽獲勝作品
http://mars.csie.ntu.edu.tw/~dlm/design/design.htm(2001)。
2台北縣「資訊融入教學活動設計」http://soft.pces.tpc.edu.tw/join/其他類科.htm(1999)
(1)北新國小黃永和老師的「多元智慧童詩教學創作坊」(入選)
(2)樹林國小柯明忠老師的「美麗的早晨」(作文)(入選)
(3)水源國小王蘭芝老師的「畫一張大自然」(中國文字的演化)(佳作)。
3台北巿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教學研習成果(種子老師)
http://www.ptes.tp.edu.tw/studyCenter/90/index_w.htm(2001)
4九年一貫資訊融入各科教學資源庫(北巿南港修德國小)
http://www.ptes.tp.edu.tw/studyCenter/90/taing/9year4/index.htm
(1)許茹媛老師的「狼與羊」(南一書局第四冊第十四課)
(2)台北市東湖國小王麗卿老師的「靜思語」教學設計
5台北巿修德國小「資訊融入各科教學資源庫」
http://www.ptes.tp.edu.tw/studyCenter/90/taing/9year4/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