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第一部分主冊計畫
說明:
除本部匯入之資料庫數據外,每項關鍵績效指標之「具體衡量方式」至多以3個為限(包含本部提供之參考衡量方式)。
質性指標應以300字內描述具體成果含相關數據。
面向 | 關鍵績效指標 | 政策說明 | 參考作法 | 109年學校參考衡量方式 | 備註 | ||
衡量內容 | 衡量項目 | ||||||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
|
| 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有賴於學校完善的教學支持系統,包括強化教師實務教學能力的相關機制、落實IR分析及畢業生流向追蹤與回饋改善教學。 |
| 校務研究單位編制及經費投入情形 |
| 參考 |
具體成果 | 校務研究議題回饋機制及成效 | 質/量化 | |||||
|
| 面對創新經濟及永續發展產業趨勢,應使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及不怕失敗之精神,並勇於成為未來職業之創造者,促進技術傳承與創新,帶動產業朝向創新發展。 |
| 課程開設及創新創業團隊參與情形 |
| 參考 | |
具體成果 |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 質/量化 | |||||
| 為改善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學習成效不佳之情形,有賴學校翻轉傳統教學模式,並建構評估及追蹤學習成效之機制,透過問題解決等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習者為重心,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及熱情,提升學習成效。 |
| 學生學習評估追蹤機制 | 以多元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之機制 | 質性 | ||
具體成果 |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 質/量化 | |||||
|
| 因應人工智慧、智能製作、物聯網、大數據、金融科技等新興科技趨勢,學校必須培養學生具備取得資訊、運用資訊科技及邏輯思維能力,並成為具解決問題與創新決策及判斷之人才。 |
| 學生修讀程式設計課程或學程情形 |
| 匯入 (校庫-學29) | |
| 參考 | ||||||
具體成果 | 學習成效提升情形描述 | 質性 | |||||
| 透過高教深耕計畫資源之挹注,在改善教學及強化學習成效後,計畫執行成果最終應反映到學生投入職場的改善,包括畢業生之投入職場情形及月薪等。 |
| 畢業滿1,3,5年流向調查填答比率 | 畢業滿1年、3年、5年流向調查填答比率(填答人數/畢業生總數) | 匯入 (畢流) | ||
具體成果 | 畢業生流向回饋機制 畢業生畢業表現 | 質/量化 | |||||
| 因應學生在資訊化時代下出現閱讀書寫及敘事能力不足之情形,學校應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強化學生吸收知識、多元敘事及自我表達能力。 |
| 施測工具(中文類) | 施測方式和工具(本國生) | 質/量化 | ||
具體成果(中文類) | 施測成果和具體提升成果 | ||||||
施測工具(外語類) | 施測方式和工具(本國生) | ||||||
具體成果(外語類) | 施測成果和具體提升成果 | ||||||
|
| 因應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學生除養成專業知識及技能學習外,更需要培育具備跨領域溝通協調整合能力及分析能力,始能對接培訓產業所需專業人才。 |
| 學生修讀情形 | 輔系、雙主修、學分學程、教育學程、其他 | 匯入 (校庫-學9) | |
具體成果 |
| 質/量化 | |||||
|
| 教學須貼近產業,讓學生習得真正的實務技術能力,於畢業後接軌就業。 |
| 學生參與情形 | 依科系特性學生參與專業實習之比例與人數 | 參考 | |
學校實習制度 | 學校完善實習制度之具體作法 | 質性 | |||||
提升高教公共性 |
| 學校應扮演促進階級流動之角色並提升公共性,包括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之輔導與協助,以及公開辦學資訊,使社會大眾了解學校在獲得政府資源挹注後,辦學成效是否相應成長。 ※不同教育資歷且入大學機會較少之文化不利學生定義:新住民及其子女、三代家庭無人上大專者等。 ※經濟不利學生定義:低收入戶學生、中低收入戶學生、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原住民學生、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孫子女學生、獲弱勢學生助學金補助者等。 |
| 學生就讀情形 | 1.學雜費減免人次:身心障礙者、身心障礙人士子女、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原住民、特殊境遇家庭之子女人次 2.弱勢學生助學金人數 | 匯入 (校庫-校9) (校庫-校10-1) 量化 | |
3.新住民、新住民二代人數 | 匯入 (學基庫) | ||||||
4.其他: 如三代家庭無人上大專者(學校填報) | 量化 (必填) | ||||||
| 輔導人數 | 各類經濟不利學生經濟與生活輔導人數 | 量化 (必填) | ||||
具體成果 | 透過輔導機制協助經濟不利學生情形 | 質性 (必填) | |||||
學校辦理特色、亮點 | 學校透過輔導機制協助經濟不利學生之亮點 | 質性 | |||||
【本項為109年起新增指標】 | 為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第43條規定,各級教育主管機關推動教育政策,應促進全國國民認識與尊重原住民族。 |
| 原住民學生輔導成效 | 1.原資中心運作機制及與校內相關單位合作機制 2.原住民學生學習、生活輔導機制及其成效(含休、退學改善情形) 3.建構族群友善校園情形 | 質性 | ||
| 學校應健全學校治理及生師權益保障,踐行辦學公共性責任,並應自行建立校務資訊公開平臺,配合本部政策及計畫推動重點公告校內辦學重要數據,並逐年提高辦學成效公開程度。 |
| 私立學校治理 | 健全私立學校治理情形 (公立學校免填) | 質性(必填) (本項另透過檢核表進行檢核) | ||
學生校務參與 | 強化學生校務參與情形 | ||||||
教師權益保障 | 強化教師權益保障情形 | ||||||
校務資訊公開情形 | 校務資訊公開平臺連結 | ||||||
(學校 自訂) | (學校自訂) | ||||||
善盡社會責任 | 由學校自訂 |
| (學校 自訂) | (學校自訂) | 如提USR Hub(主冊附表6),應自訂指標 | ||
發展學校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