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核定本)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中華民國103年3月5日
目 錄
宗旨及目標………………………………….…… 1
現況、議題及挑戰……………………….……… 1
行動策略………………………………………….4
整體關鍵績效指標………………….………….…8
工作項目、期程、實施方式及主、協辦機關…12
經費編列…………………………………………54
預期效益…………………………………………56
評量基準及追蹤考核……………………………57
附件………………………………………………59
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宗旨及目標
一、宗旨
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本方案)係依環境教育法第5條、第6條及國家環境教育綱領訂定,是將環境教育政策轉化為具體行動,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世代福祉、永續發展」為理念,提升全民環境素養,實踐負責任環境行為,創造跨世代福祉及資源循環利用之永續臺灣社會。
二、目標
促使各機關(構)、學校在環境永續之原則下推動所屬業務,加速環境教育普及化,培育國民瞭解環境倫理,增進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重視環境,採取各項環境保護行動,以達永續發展。
現況、議題及挑戰
一、現況及議題
我國推動環境教育已近30年,不論是政府機關、學校、民間團體及個人都能夠認同,並推動許多環境教育措施、計畫及活動,促使國民之環境意識、知識、技能及行動獲得長足進步。其推動現況及議題如下:
(一)環境教育法規與執行體系:我國推動環境教育之初,雖獲各級政府機關積極推動,然因缺乏法令依據、主管機關、統合機制、人力組織及經費等,致使無法全面深化國民之環保意識及行動。100年6月5日環境教育法施行後,環境教育法規與執行體系逐步健全,但仍應思考如何落實執行環境教育法各項內容及整合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政府之執行體系。
(二)環境教育專業能力:由於環境教育範圍極為廣泛,推廣者必須具備環境教育專業能力才能有效推動,亦才能促使民眾具有正確之環境保護觀念、價值觀、態度及行為。以往社會並不認為環境教育是一門專業領域,但由於大專院校設立環境教育研究所培育相關專業人才,社會亦重視環境教育工作,逐漸認為環境教育是需予以重視之一項專業,因此於環境教育法中明定辦理環境教育人員、機構及設施、場所認證工作;但如何使認證制度兼顧專業品質及審查機制之客觀標準,係當前亟待解決之重要議題。
(三)全民環境教育課程綱要:目前我國尚未規範環境教育內涵,除了學校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已將環境教育列為「重要議題課程」,需在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階段採融入各學習領域進行學習外,社會環境教育則較無系統性推動。環境教育法已明定環境教育對象為全體國民,並已規定政府機關(構)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等之所有員工、教師及學生,每年應參加4小時以上環境教育,為配合此一業務,如何結合政府環境政策及民眾關心之環境議題,發展適合全民環境教育之課程綱要與指標、進行學術研究並提供國內外環境資訊,以進行系統性全民環境教育學習之規劃,係目前重要之議題。
(四)協調聯繫:現行環境教育除政府機關、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民間團體及社區等較持續推動外,大學、企業及民眾等亦需主動參與。未來希望運用環境教育終身學習護照,逐步擴大全民自主學習。另外,過去政府機關推動政策未必將環境永續議題納入考量,現環境教育法已規範環境教育為政府機關(構)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重要工作之一,應設法促使環境永續原則納入其推動業務,並增進各級政府機關之合作及資源整合,以強化環境教育之執行力。
(五)環境教育經費:過去大部分政府機關未編列環境教育預算,其所需經費則由其他業務經費項下勻支,且可能因其他業務需求而排擠環境教育經費,致無法整體及持續推動。環境教育法已明定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編列預算及各級主管機關應設立環境教育基金,提供穩定充實之經費;惟應注意經費之有效運用及妥善管理,以擴大環境教育推動成效。
(六)輔導獎勵與管考機制:目前環境教育大部分由政府機關及學校推動,已無法符合社會發展之需求,而須仰賴社會多元化之參與及投入。因此,必須提供補助及輔導措施或獎勵計畫,以促進廣泛與多元之參與,增進民間團體、大專院校所、社區及事業單位等積極參與共同推動環境教育。此外,對於推動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應予以獎勵表揚,以激勵全民及各界更積極追求卓越。另對環境教育執行成果與作法,除進行輔導及評鑑外,應訂定追蹤考核機制,以實現環境教育行動目標。
二、挑戰
(一)環境教育涉及層面極為廣泛,並以議題為導向,必須與時俱進,而且應分別對政府機關(構)、學校、團體、事業、社區、家庭及國民等,依其屬性及所關心之環保事務做有效結合,才能落實執行;因而短期內要全面普及與深化環境教育,極具挑戰。
(二)環境教育之目標在於養成具備環境素養之公民,並培養具有負責任環境之行為,重點在於重視環境倫理,才能對環境保護信念持之以恆。但是,現在一般民眾與政府機關對於人與環境之關係,仍未從傳統以人為中心之典範轉移。因此,如何養成具備環境素養公民,使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理念深植人心,仍具挑戰。
(三)我國推動環境教育之政府機關甚多,目前正面臨政府組織改造,除需克服業務推動之困難外,更面臨環境教育業務轉型,如何配合組織結構改變而調整環境教育推動方向,必須重新思考;尤其地方政府機關整體制度如何配合重新設計,業務如何重新調整及分工等,對於環境教育之穩健推動,具挑戰性。
行動策略
環境教育係屬柔性作法,與其他的環境保護措施採管制性的作法不同,而是經由教育促進國民自發性的愛護環境,由內心產生愛護環境的行動。
環境教育涵蓋範圍廣泛,例如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自然保育、公害防治、環境及資源管理、文化保存、社區參與等均屬環境教育之範疇,因此,環境教育並非只是環保機關的權責,尚需相關機關共同推動。
經調查相關部會等提供所轄涉及環境議題可納入本方案,做為每年環境教育教材加以宣傳協助推動之施政項目以及節能減碳、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搖籃至搖籃」(Cradle to Cradle)等相關推動策略及措施,彙整如附件,並依國家環境教育綱領「各級政府機關應與公營事業機構、學校及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環境教育」,訂定行動策略如下:
一、法規建制
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配合研修環境教育法相關配套法規。
二、組織人力
(一)各級主管機關設置環境教育審議會、基金管理會;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設置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
(二)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環境教育負責單位、人員,負責推動訂(修)法規、推動行動方案、執行計畫及辦理獎勵評鑑。
(三)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負責單位、人員培訓,以提升計畫執行能力。
(四)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指定人員推動環境教育,其中學校所指定之人員,應於法定期限內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五)各機關積極召募、訓練、運用與管理環境教育志工。
三、品質與認證
(一)中央主管機關建立環境教育機構、人員及設施、場所之認證制度,並訂定獎勵、補助及評鑑之機制,提高執行品質;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上述認證制度及法規,辦理環境教育機構、人員之認證。
(二)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其所屬或主管業務範圍之設施、場所認證、評鑑、撤銷、廢止及管理事項。
(三)各機關應鼓勵利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環境教育,以及各級主管機關得委託環境教育機構辦理環境教育人員訓練或環境講習。
(四)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整合規劃具有特色之環境教育設施及資源,依據順應自然、尊重生命之原則,優先運用閒置空間、建築物或輔導鼓勵民間設置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並善加維護、利用、發展多元之戶外環境學習活動與服務。
四、課程與資訊
(一)中央主管機關發展以「地球唯一、環境正義、世代福祉、永續發展」為主軸之環境教育學習綱要,並研訂分級、分類學習重點內容。
(二)中央主管機關建置環境教育資訊系統,提供環境教育認證、課程、教材、場域、服務及研究成果等資訊。
(三)各級主管機關規劃適宜之環境講習課程及教材。
(四)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所屬學校運用課程教學、校園空間和社區資源等,研發環境教育教材,並實施多元教學活動。
(五)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利用現有終身學習、文官培訓之制度與中央主管機關合作推動環境教育,將所推動業務涉及環境議題者,納入本方案作為每年4小時以上環境教育之教材,並加強節能減碳、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課程。
(六)各機關加強環境教育相關學術研究,並加強推動產品零廢棄(搖籃至搖籃)、節能減碳(含公共工程碳足跡計算之宣導與落實)、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相關研究,彙編環境教育之課程、教材及編製媒體影片與文宣,提供全民便捷資訊。
(七)各機關主動發布環境教育資訊,並結合媒體進行公眾溝通與教育,擴大全民參與。
(八)各機關蒐集國際間環境教育產品零廢棄(推動搖籃至搖籃)、節能減碳(含公共工程碳足跡計算之宣導與落實)、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議題有關資訊,參與國際間環境教育或與永續發展議題有關之合作、交流及活動。
五、循序推動
(一)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參酌節能減碳、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環境議題、永續發展之內涵訂定短、中、長程環境教育計畫,每年並完成所有員工、教師、學生每年至少4小時以上之環境教育。
(二)中央主管機關建立環境教育個人電子終身學習護照,第一階段完成公部門及學校人員之學習護照;第二階段提供誘因鼓勵全民取得環境教育終身學習護照。
(三)教育部鼓勵大專院校自主推動環境教育,於課程中加強進行環境教育。
(四)各機關鼓勵全民、企業及各社群積極自主進行環境學習。
六、協調聯繫
(一)中央主管機關邀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召開工作會議,積極推動環境教育。
(二)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育部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環境教育學門之研究,優先建立我國「永續發展指標」、「國民環境素養指標」及「環境教育成效評量機制」,並能與國際間進行比較。
(三)各機關結合社區、民間團體、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透過社區營造、在職教育、成人教育、生態旅遊等共同推動環境教育。
七、基金運用
(一)各級主管機關設立環境教育基金,提供穩定財源。
(二)各級主管機關妥善管理及運用基金,辦理環境講習、人員訓練、教育活動、課程發展、研究、國際合作及補助民間推動環境教育。
八、輔導獎勵
(一)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鼓勵及輔助民間團體、企業辦理環境教育。
(二)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推動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頒發環境教育獎項或提供獎勵措施,激勵全民參與。
九、違規講習
各級主管機關對於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經處新臺幣五千元以上罰鍰或停工、停業處分者,依環境教育法第23條施予環境講習。
十、考核評鑑
(一)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每年訂定環境教育計畫及完成執行成果申報。
(二)各級主管機關針對上述執行成果進行考核及評鑑,成效優良者予以獎勵,成效不佳者限期改善。
(三)各級主管機關訂定追蹤考核機制,定期檢討執行成果與作法,以實現環境教育整體推動目標。
整體關鍵績效指標
依據相關部會提供所轄涉及環境議題可納入本方案,做為每年環境教育教材加以宣傳協助推動之施政項目以及節能減碳、氣候變遷、「搖籃至搖籃」(Cradle to Cradle) 、永續發展等相關推動策略及措施等,訂定本方案整體關鍵績效指標、關鍵績效指標、評量基準如下表:
關鍵策略目標 | 關鍵績效指標 | 評量基準 | 101年度 目標值 | 102年度 目標值 | 103年度 目標值 | 104年度 目標值 | 主(協)辦機關 |
1.推動節能減碳新生活運動,提升民眾對於氣候變遷認知,落實節能減碳 | 形塑節能減碳社會,引領國民學習減碳手法、改變生活態度,達成全國、全民、全面之三全節能減碳成效,並打造低碳新經濟建構節能新生活 | 1.完成節能六大手法宣傳影片教材1支、家庭節能寶典-六大節能手法宣傳教材1份並辦理網路瀏覽推廣人次 | - | - | 310萬 人次 | 350萬 人次 | 經濟部 |
2.辦理在地化能量進行節能推廣宣傳活動及講座場次 | - | - | 100場次 | 100場次 | 經濟部 | ||
2.永續公共工程理念推廣,落實節能減碳設計,促進節能減碳產業發展 | 持續擴充「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內容,進行應用公共工程經費電腦估價系統(PCCES)進行工程碳排放量估算研究,依研究發展結果,適時辦理教育宣導 | 辦理工程專業人員教育宣導人次 | - | - | 500人次 | 1,000人次 | 工程會 |
3.「搖籃到搖籃」(產品零廢棄)設計理念推廣與應用,提升民眾對於「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產品選用及採購之認識 | 1.建置「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採購及消費等教育影片,內容包括基本理念、「搖籃到搖籃」標準、符合「搖籃到搖籃」精神之產品消費及產品環境效益說明等 | 完成教育宣傳影片數量 | - | - | 1套 | 1套 | 環保署 |
2.協助各地方縣市環保局培訓搖籃到搖藍種子講師,並提升民眾對於搖籃到搖藍、消費及採購之認識 | 應用種子講師前往企業及團體輔導場次 | - | - | 100場次 | 100場次 | 環保署 | |
3.辦理「搖籃到搖籃」產品設計競賽,鼓勵各界投入「搖籃到搖籃」產品設計,提升企業及民眾相關應用知識 | 辦理產品設計競賽場次 | - | - | 1場 | 1場 | 環保署 | |
4.提升全民綠色購物雲概念,養成綠色消費習慣 4.提升全民綠色購物雲概念,養成綠色消費習慣 | 1.製作綠色生活及消費概念教育影片,內容包括環境標章辨識、綠色商品環境效益說明 | 完成教育宣傳影片數量 | - | - | 1套 | 1套 | 環保署 |
2.培訓及應用綠色消費種子講師,並應用種子講師前往企業及團體輔導 | 輔導場次 | - | - | 2000場 | 2000場 | 環保署 | |
3.辦理綠色購物雲端集點計畫說明會,促使業者重視企業社會責任,落實與政府共同推動綠色消費之行為 | 辦理說明會場次 | - | - | 4場次 | 4場次 | 環保署 | |
4.辦理綠色購物集點行銷活動,藉由綠色商品折價或以點數兌換試用商品等方式,使民眾關注綠色商品或實際體驗 | 綠色消費訊息及活動觸及人次 | - | 100萬 人次 | 200萬 人次 | 200萬 人次 | 環保署 | |
5.建置「綠色購物雲端集點載具與平台」作為政府與消費單位雙向溝通之管道 | 綠色消費行動課程或教材於綠色生活資訊網被下載次數 | - | 5,000次 | 10,000次 | 10,000次 | 環保署 | |
5.提升環境教育品質 | 1.取得認證之環境教育人員數量 | 依據環境教育法第10條第4項,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累積之人數 | 600人 | 1,100人 | 2,000人 | 2,500人 | 環保署 |
2.取得認證之環境教育機構數量 | 依據環境教育法第10條第3項,取得環境教育機構認證累積之數量 | 6所 | 10所 | 13所 | 14所 | 環保署 | |
3.取得認證之環境設施場所數量 | 依據環境教育法第14條第3項,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累積之數量 | 30處 | 41處 | 70處 | 75處 | 環保署 | |
6.提升環境教育資源使用效率 | 前往環保署認證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參與環境教育之人數 | 當年度前往環保署認證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參與環境教育之人數 | 40,000 人次 | 50,000 人次 | 105,000 人次 | 105,000 人次 | 環保署 |
工作項目、期程、實施方式及主、協辦機關
依國家環境教育綱領之之推動策略研訂工作項目、期程、實施方式、關鍵策略目標、績效指標及主、協辦機關如下表:
一、法規建制
工作項目
實施方式
關鍵策略目標及
績效指標
期程
主(協)辦機關
1.檢討修正環境教育相關法規
1.檢討修正環境教育法。
1.每年舉辦環境教育年終策進會,收集環境教育法相關修正意見。
2.參酌相關意見完成修正數達80%以上。
101年~104年
環保署
2.檢討修正環境教育法施行細則。
1.每年舉辦環境教育年終策進會,收集環境教育法施行細則相關修正意見。
2.參酌相關意見完成修正數達80%以上。
101年~104年
環保署
3.檢討修正環境教育機構認證及管理辦法。
1.每年舉辦環境教育年終策進會,收集環境教育機構認證及管理辦法相關修正意見。
2.參酌相關意見完成修正數達80%以上。
101年~104年
環保署
4.檢討修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
1.每年舉辦環境教育年終策進會,收集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相關修正意見。
2.參酌相關意見完成修正數達80%以上。
101年~104年
環保署
5.檢討修正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
1.每年舉辦環境教育年終策進會,收集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相關修正意見。
2.參酌相關意見完成修正數達80%以上。
101年~104年
環保署
6.檢討修正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1.每年舉辦環境教育年終策進會,收集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相關修正意見。
2.參酌相關意見完成修正數達80%以上。
101年~104年
環保署
1.檢討修正環境教育相關法規
7.檢討修正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設置要點。
1.每年舉辦環境教育年終策進會,收集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設置要點相關修正意見。
2.參酌相關意見完成修正數達80%以上。
101年~104年
環保署
8.檢討修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設置要點。
1.每年舉辦環境教育年終策進會,收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設置要點相關修正意見。
2.參酌相關意見完成修正數達80%以上。
101年~104年
環保署
9.檢討修正環境教育法環境講習時數及罰鍰額度裁量基準。
1.每年舉辦環境教育年終策進會,收集環境教育法環境講習時數及罰鍰額度裁量基準相關修正意見。
2.參酌相關意見完成修正數達80%以上。
101年~104年
環保署
2.訂定環境教育相關配套法規
1.訂定國家環境教育獎獎勵辦法。
1.訂定獎勵措施,針對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優良之參選者擇優頒發國家環境教育獎。
2.101年2月底訂定發布。
101年
環保署
2.訂定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獎勵辦法。
1.訂定輔導獎勵措施,促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發展。
2. 101年2月底訂定發布。
101年
環保署
3.訂定學校環境教育輔導及獎勵辦法。
促進學校積極推動環境教育。
101年
教育部
3.督導地方主管機關訂定環境教育相關法規及行動方案
1.督導地方政府訂定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1.健全地方環境教育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事宜。
2.地方政府訂定情形納入中央主管機關環境教育基金補助之考評標準。
101年
環保署
2.督導地方政府訂定環境教育審議會設置要點。
1.審議、協調及諮詢直轄市、縣(市)環境教育行動方案,促進地方環境教育之實施與發展。
2.地方政府訂定情形納入中央主管機關環境教育基金補助之考評標準。
101年
環保署
3.督導地方主管機關訂定環境教育相關法規及行動方案
3.督導地方政府訂定環境教育輔導及獎勵相關法規或行政措施。
1.促使地方政府輔導獎勵轄內之團體、民營事業、機關、學校、社區、個人等協助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地方環境教育之實施與發展。
2.地方政府訂定情形納入中央主管機關環境教育基金補助之考評標準。
101年
環保署
4.督導地方政府訂定行動方案。
1.促使地方政府將地方之環境教育政策轉化為具體行動。
2.地方政府訂定情形納入中央主管機關環境教育基金補助之考評標準。
101年
環保署
二、組織人力
工作項目
實施方式
關鍵策略目標及
績效指標
期程
主(協)辦機關
1.中央主管機關應設立相關專責、諮詢組織
1.設立國家環境教育審議會。
1.協調及諮詢國家環境教育綱領及方案。
2.101年底前完成設立。
101年
環保署
2.設立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
1.健全環境教育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事宜。
2.101年底前完成設立。
101年
環保署
3.設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認證審查小組。
1.健全環境教育人員、環境教育機構、環境教育設施及場所之認證及審查事宜。
2.101年底前完成設立。
101年
環保署
2.督導地方主管機關設立相關專責、諮詢組織.
1.督導地方政府設立環境教育審議會。
1.設立環境教育審議會協調及諮詢地方環境教育綱領及方案。
2.地方政府設立情形納入中央主管機關環境教育基金補助之考評標準。
101年
環保署
2.督導地方政府設立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
1.健全地方環境教育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事宜。
2.地方政府設立情形納入中央主管機關環境教育基金補助之考評標準。
101年
環保署
3.指定負責單位、人員及其培訓
1.指定環境教育負責單位或人員辦理環境教育推動相關事項。
1.明定專責單位或人員,促使各單位確實推動環境教育。
2.未指定者,依法不得補助其環境教育相關經費。
101年
各部會
2.辦理環境教育負責人員培訓。
1.提升環境教育負責人員相關智能。
2.各部會視需要自行辦理或薦送人員參加相關培訓課程。
101年~104年
各部會
3.配合辦理或薦送人員參加相關培訓課程。
1.提升環境教育負責人員相關智能。
2. 各部會視需要自行辦理或薦送人員參加相關培訓課程。
101年~104年
各部會
3.指定負責單位、人員及其培訓
4.督導學校環境教育指定人員,依法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截至105年6月4日各級學校90%以上環境教育指定人員取得認證。
101年-105年
教育部
5.辦理學校環境教育人員研習。
每年500位教職員參與環境教育主題式研習。
101年~104年
教育部
4.環境教育志工召募、培訓及運用
1.辦理環境教育志工召募、培訓及運用。
1.增進志工專業能力,提升環境教育品質。
2.每年至少辦理20梯次志工培訓;志工運用至少600人次。
101年~104年
各部會
2.培育社造人才、青年志工及導覽志工主動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強化社區組織獨立自主永續營運。
1.強化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意願與能力。
2.每年辦理社區相關環境教育人才培育課程約20場。
101年~104年
文化部
三、品質與認證
工作項目
實施方式
關鍵策略目標及
績效指標
期程
主(協)辦機關
1.環境教育認證及標章
1.辦理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
1.對於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以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具有豐富自然或人文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或設備實施認證。
2.101年度至104年度目標值如「肆、整體關鍵績效指標」。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2.辦理環境教育人員之認證。
1.藉由認證制度提升環境教育人員之專業素養。
2.101年度至104年度目標值如「肆、整體關鍵績效指標」。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3.辦理環境教育機構之認證。
1.藉由認證制度提升環境教育機構之專業素養。
2.101年度至104年度目標值如「肆、整體關鍵績效指標」。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4.辦理環境教育標章設計。
1.選出具創意特色的環境教育認證標章,進而達到宣揚與推廣環境教育之目的。
2.標章之適用範圍必須涵蓋環境教育機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環境教育人員。
101年
環保署
5.辦理學校環境教育人員之認證。
101年受理300件認證申請,102~105年每年受理500件申請。
101年~105年
教育部
6.辦理學校環境教育人員之認證。
1.學校環境教育人員協助學校推動優質環境教育,並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2. 102年度認證人數達500人,103年度認證人數達800人。
102年~104年
教育部
2.鼓勵申請認證
1.鼓勵、輔導環境教育機構、人員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申請認證。
1.提升環境教育品質。
2.各年度累積認證數量目標值如「肆、整體關鍵績效指標」。
101年~104年
各部會
2.鼓勵、輔導休閒農場、自然教育中心、生態教育館、社區等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1.提升相關設施場所提供環境教育之品質。
2.取得環境教育認證設施場所數量、接受輔導案件數量。
101年~104年
農委會
2.鼓勵申請認證
3.鼓勵、輔導國家公園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鼓勵、輔導8處國家公園及2處都會公園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101年已通過審查為陽明山、台江、玉山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等4處及臺中都會公園1處。102~104年將持續鼓勵、輔導申請認證。
101年~104年
內政部
3.建立評鑑機制
建立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機制。
建置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制度、作業方式,以確保取得認證單位持續提供優質的環境教育專業服務資源。
102年底前完成制度建立。
101年~102年
環保署
4.整合規劃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資源
1.整合國家公園等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整合規劃具有特色之環境教育設施及資源,並優先運用國家公園園區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建立及提供完整環境教育專業服務、資訊與資源。
101年~104年
內政部
2.整合森林遊樂區、生態教育館、植物園、保育教育館等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1.提供民眾優質的自然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環境學習機會。
2.服務人次。
101年~104年
農委會
5.鼓勵輔導民間、企業、公民營事業發展環境學習中心
鼓勵輔導民間、企業、公民營事業提供具環境教育意義之資源場所,發展環境學習中心,開放提供民眾參訪學習。
促進資源共享及提供民眾多元之環境教育參訪場所。
101年~104年
各部會
6.提升環境教育人員訓練品質
強化環境教育人員環境素養及環境教育專業知能,提升以訓練取得環境教育認證之人員品質
1.研訂環境教育人員訓練及評量相關作業事項。
2.使取得認證之環境教育人員達致2,000人。
103年
環保署
7.環境教育融入林區及農場永續經營
相關同仁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提升相關人員之環教專業知能,並完成解說書籍之編撰,以提供環境議題及環境教育,擴大全民參與。
提出環境教育場所場域之認證申請,並結合社區、民間團體、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透過社區營造、在職教育、生態旅遊等共同推動環境教育
1.專業人員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於102年達5人通過認證,103年達3人通過認證。
2.出版「霧林一百」棲蘭山環境教育解說手冊,102年解說書輯出本達500本。
3.參訪相關取得環境教育認證之場域,於102年達2次,103年達1次。
4.申請環境教育場所場域之認證(並結合相關單位共同推動)。
5.與宜蘭縣政府原住民族事務所共同辦理當地部落解說員培訓,環境教育相關課程授課,每年辦理1場次。
102年~103年
退輔會
四、課程與資訊
五、循序推動
工作項目
實施方式
關鍵策略目標及
績效指標
期程
主(協)辦機關
1.執行每年至少4小時環境教育
1.訂定環境教育計畫並於網站申報。
1.以妥善之計畫推展環境教育事宜。
2.每年1月31日前完成環境教育計畫訂定,並於網站完成申報。
101年~104年
各部會
2.完成所有員工至少4小時環境教育並於網站申報。
1.所有員工、教師、學生均依法完成至少4小時環境教育。
2.翌年1月31日前,以網路申報方式提報當年度環境教育執行成果。
101年~104年
各部會
2.推動個人環境教育電子終身學習護照
1.建置環境教育終身學習入口網系統。
101年9月30日完成系統建置並於102年2月上線。
101年~102年
環保署
2.維護環境教育終身學習入口網系統,並建立環境教育個人電子終身學習護照。.
1.定期維護系統,促使環境教育法第19條對象完成申報。
2.個人電子護照每年註冊數至少5千人次
101年~104年
環保署
3.鼓勵大專院校自主推動環境教育.
1.鼓勵大專生輔導學校、社區推廣環境教育。
1.善用大專生之知識及熱忱,協助推廣環境教育。
2.每年對於績優人員予以獎勵。
101年~104年
環保署
2.鼓勵大專院校課程納入環境教育相關議題。
1.101年彙整永續發展通識課程教學資源1份,製作氣候變遷調適教育短片2支提供大專院校相關課程運用。
2.102-104年持續編撰並推廣相關通識教育課程教材。
101年~104年
教育部
3.補助大專院校辦理環境教育推廣活動。
每年至少補助10所大專院校辦理環境教育推廣活動
101年~104年
教育部
4.鼓勵大專校院辦理或參與環境、科技教育、氣候變遷、節能減碳及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國際會議,並促進國際間交流。
促進大專院校師生積極進行環境相關議題研究及發表。
101年~104年
教育部
4.鼓勵全民、企業社區、及各社群參與環境教育
1.辦理地球日、環境日、金秋環境季等活動。
1.配合地球日、環境日、金秋環境季等重要環保節日,辦理系列環境教育活動,提升民眾環保意識。
2.辦理期間涵蓋地球日、世界環境日及金秋地球日。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2.配合國際環保節日辦理相關環境教育活動。
1.結合國際環保節日及活動,提升環境教育宣傳效果。
2.依各部會職掌所涉之環境議題配合辦理
101年~104年
各部會
3.辦理森林遊樂區、自然教育中心、生態教育館、植物園、保育教育館、社區等相關主題導覽活動,提供民眾體驗生物多樣性之戶外環境教育場所。
1.提供民眾優質的自然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環境學習機會。
2.活動場次、服務人次。
101年~104年
農委會
4.透過社區林業計畫,鼓勵社區及NPO參與環境教育,融入社區永續生活行動。
輔導社區及NPO申請並執行社區林業計畫數、輔導社區及NPO取得環境教育認證設施場所數量。
101年~104年
農委會
5.透過新故鄉社區營造第2期計畫或本會其他相關活動,鼓勵民眾共同參與環境教育等活動。.
1.將透過第2期計畫或相關活動,鼓勵民眾參與環境教育。
2.預計每年辦理20場活動。
101年
文化部
六、協調聯繫
工作項目
實施方式
關鍵策略目標及
績效指標
期程
主(協)辦機關
1.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協調聯繫
召開中央各部會環境教育工作會議。
1.藉由工作會議加強協調聯繫並促進經驗交流,提升環境教育品質。
2.每年辦理1場次。
每年辦理2次
環保署
2.與地方主管機關協調聯繫
召開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工作會議。
1.藉由工作會議加強協調聯繫並促進經驗交流,提升環境教育品質。
2.每年辦理1場次。
每年辦理2次
環保署
3.與民間團體協調聯繫
1.辦理環保團體座談會。
1.藉由座談會收集環保團體意見。
2.每年至少1場次。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2.邀請相關團體辦理座談會。
1.藉由各部會職掌所涉與相關團體座談之機會,宣傳環境教育之理念。
2.依各部會職掌所涉之環境議題配合辦理
101年~104年
各部會
3.邀請民間團體協助宣傳環境教育相關資訊。
1.透過活動傳達環境教育理念。
2.辦理場次。
101年~104年
農委會
4辦理核能電廠安全與緊急應變民眾溝通活動。
1.以多元化之溝通宣傳媒介(影片、摺頁與文宣品)與宣傳模式(座談會、家庭訪問及園遊會)促進當地民眾對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措施及核能安全的認知,強化對核能災害之防護意識。
2.辦理至少20場次溝通座談會。
101年~104年
原能會
4.與民間企業協調聯繫
辦理與工商團體、民間企業等之相關協調、聯繫會議。
1.辦理與工業團體座談會或出席商業團體會議,收集工商團體意見。
2.每年至少1場次。
101年~104年
各部會
5.結合社區民間力量推動環境教育
1.辦理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輔助600個社區針對生活周遭環保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運用在地資源,營造清潔、舒適的生活環境。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2.辦理社區環境學習中心-環保小學堂推廣計畫。
提昇及協助60個績優的環保社區轉型為「環保小學堂」,作為全國各地社區參訪、學校戶外教學及全民環境學習的場所,以增進民眾保護環境的知識、價值、態度及技能,培養對環境負責任的行為。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3.辦理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及農村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1.提升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及農村社區環境教育內涵。
2.辦理案件數。
101年~104年
農委會
4.辦理水田生態教育推廣。
1.透過活動及相關管道傳達環境教育理念。
2.辦理場次、相關宣傳品、遊戲、APP、影片、網站等教材開發數量。
每年持續辦理
農委會
5.結合社區辦理社區林業與生態旅遊,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推動環境教育。
輔導社區申請並執行社區林業計畫數、輔導社區規劃生態旅遊路線數及推動生態旅遊服務數量。
每年持續辦理
農委會
6.結合社區推動「清淨家園」活動。
1.藉由各部會職掌所涉輔導社區之機會,宣傳環境教育之理念。
2.依各部會職掌所涉之環境議題配合辦理。
101年~104年
各部會
七、基金運用
工作項目
實施方式
關鍵策略目標及
績效指標
期程
主(協)辦機關
1.依法設立環境教育基金
1.設立環境教育基金並開立專戶專款專用。
1.設立基金作為推動環境教育財源。
2.100年完成設立。
100年
環保署
2.督導地方政府設立環境教育基金並開立專戶專款專用。
1.設立基金作為地方政府推動環境教育財源。
2.100年完成設立。
101年
環保署
2.妥善管理及運用環境教育基金
1.召開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
1.健全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
2. 每年辦理4次。
每年辦理4次
環保署
2.督導地方政府召開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
1.健全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
2.每年辦理4次。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3.基金執行成效查核
辦理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基金執行成效輔導及查核。
1.健全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基金之執行運用。
2.每年考核1次。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八、輔導獎勵
工作項目
實施方式
關鍵策略目標及
績效指標
期程
主(協)辦機關
1.補助民間辦理環境教育
1.公開徵求補助民間團體辦理環境教育活動或計畫。
1.補助民間團體辦理環境教育每年至少40案。
2.受補助單位應提出成果報告送環保署。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2.鼓勵社會團體辦理環境教育。
1.自101年至104年止,每年度將辦理2梯次「全國性社會團體會務工作講習會」,每次共100個團體及200名社團人員與會參加講習。預計共有400個團體及800名社團人員與會。
2.上開講習本部屆時將鼓勵輔導各社會團體提供具環境教育意義之資源場所,發展環境學習中心,開放提供民眾參訪學習。以達成提昇國家環境保護與資源珍惜之目標。
101年~104年
內政部
3.補助民間團體辦理環境教育推廣活動。
1. 鼓勵民間團體參與推廣環境教育。
2.每年補助民間團體辦理環境教育推廣活動至少20件。
3.每年提出成果報告送補助機關。
每年持續辦理
教育部、農委會
4.補助社區團隊參與社區營造及進行社區資源整合工作。
1.本部補助社區參與社區營造,鼓勵社區進行資源整合工作。
2.每年約補助20處社區。
101年
文化部
5.辦理歷史文化場域保存活化計畫。
補助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執行歷史文化場域保存活化計畫,每年約15項案件。
每年持續辦理
文化部
2.鼓勵已取得認證者辦理環境教育
1.補(捐)助環境教育機構辦理環境教育人員訓練或環境講習。
1.藉由補(捐)助措施鼓勵環境教育機構辦理環境教育。
2.每年補(捐)助至少2案。
3.受補助單位應提出成果報告送環保署。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2.補(捐)助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環境教育計畫或活動。
1. 藉由補(捐)助措施鼓勵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環境教育。
2.每年補(捐)助至少20案,受補助單位應提出成果報告送環保署。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3.輔助及推廣個人、企業、社區、村里、社團參與環境教育之機制
規劃環境教育參與及獎勵機制。
1.藉由獎勵制度,鼓勵參與環境教育績優人員。
2.每年辦理國家環境教育獎評選及頒獎作業。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4.輔助民間團體、企業辦理環境教育
成立環境教育輔導團輔導辦理環境教育。
1.本法實施初期藉由輔導團輔助相關單位辦理環境教育,解答執行單位相關疑惑。
2.設立免費諮詢專線。
101年~102年
環保署
5.獎勵推動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
1.辦理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優良之自然人、機關(構)、事業、學校、法人或非法人團體遴選表揚,並頒發國家環境教育獎。
1.藉由獎勵制度,鼓勵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優良人員,樹立典範。
2.每年辦理1場次頒獎典禮。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2.辦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有形文化組及無形文化組)。
每2年辦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
每年持續辦理
文化部
3.辦理推動環境教育認證及環境教育研習績效優良之自然人、機關(構)、事業、學校、法人或非法人團體遴選表揚。
1.鼓勵相關人員、機關構推動環境教育。
2.表揚人數。
3.視環境教育推動績效辦理。
101年~104年
農委會
6.提升企業及民眾「搖籃到搖籃」相關應用知識
辦理「搖籃到搖籃」產品設計競賽
1.辦理「搖籃到搖籃」產品設計競賽,培養未來綠色設計人才,並提升企業及民眾「搖籃到搖籃」相關應用知識
2.每年辦理1場「企業、團體及學校『搖籃到搖籃』產品設計競賽」,鼓勵各界投入「搖籃到搖籃」產品設計
103年~104年
環保署
7.配合宣傳運用環保素材於客家特色產品包裝設計
1.辦理綠色環保素材應用於客家特色商品包裝設計
1.運用綠能減碳概念,輔以客家文化為元素,由原不符環保概念包裝之產品重新進行改良設計,提升客家特色商品價值
2.綠色環保素材應用於客家特色商品包裝設計100件
102年
客委會
2.提升客家特色商品相關綠色消費資訊
透過多元行銷模式及管道,鼓勵民眾採行綠色消費行動。應用「臺灣客家等路大街」網站,提供本會輔導之客家特色商品相關綠色消費資訊
每年持續辦理
客委會
8.推動產業投入綠色工廠行動
1.提供綠色工廠諮詢與服務
1.提供綠色工廠諮詢與服務,並透過網站、電子報、工業區服務中心代發訊息等管道,廣宣輔導訊息,受理廠商申請綠色工廠及清潔生產診斷輔導,並於網站中設立諮詢服務窗口,提供綠色工廠相關問題諮詢服務。
2.提供綠色工廠諮詢與服務件數:102年達100件,103年達150件。
102年~103年
經濟部
2.提供綠色工廠課程或教材
1.提供綠色工廠課程或教材,並派遣專業技術輔導團隊及綠建築與清潔生產等領域專家,提供綠色工廠臨廠輔導,提供相關改善建議,協助廠商推動改善以符合綠色工廠之綠建築及清潔生產標準。
2.綠色工廠課程或教材運用次數,依據課程或教材於網站被下載達500次。
102年~104年
經濟部
九、違規講習
工作項目
實施方式
關鍵策略目標及
績效指標
期程
主(協)辦機關
辦理環境講習
1.建置環境講習線上管理系統,列管追蹤講習人員。
1.藉由管理資訊系統列管追蹤講習人員,提升作業效率。
2.102年底前上線。
101年~104年
環保署
2.辦理環境講習並主動通知參與者完成講習。
1.訂定講習通知書。
2.依法程序送達應接受講習人員。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3.督導地方政府辦理環境講習。
1.督導地方政府加強辦理環境講習,並適度補助所須經費。
2.每年至少完成5,000人次講習。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十、考核評鑑
工作項目
實施方式
關鍵策略目標及
績效指標
期程
主(協)辦機關
1.環境教育計畫及成果申報查核
辦理環境教育計畫及成果申報情形查核、統計及分析。
1.藉由查核、統計及分析了解各機關(構)等辦理環境教育情形。
2.每年不定期查核1次。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2.辦理環境教育執行績效考核評鑑
1.訂定環境教育執行績效評量指標,進行績效考核評鑑。
1.每年檢討修訂績效評量指標及辦理考評。
2.每年辦理績效考核評鑑1次。
每年持續辦理
環保署
2.辦理學校推動環境教育執行成果考核及輔導。
促進學校檢視環境教育執行情形並檢討改善。
每年持續辦理
教育部
3.落實「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因應氣候變遷衝擊,達成自然系統的穩定平衡,以確保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
依經建會之管考機制辦理。
101年~104年
經建會
4.管考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之「教育與宣傳具體工作」執行進度
確保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所制定之「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中,有關「永續發展教育與宣導」之「具體工作」有效執行,將各部會所研提之「永續發展教育與宣導」工作落實於施政中,以提升我國政府人員與民眾之永續發展素養與認知
1.確保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所制定之「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中,有關「永續發展教育與宣傳」之「具體工作」有效執行。
2.每年2次公布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之教育宣傳執行情形於行政院永續會全球資訊網
101年~104年
環保署
註:主(協)辦機關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簡稱原能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簡稱國科會)、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簡稱人事行政總處)、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簡稱工程會)、客家委員會(簡稱客委會)、行政院主計總處(簡稱主計總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簡稱勞委會)、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簡稱原民會)、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稱經建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僑務委員會(簡稱僑委會)等機關以簡稱代表。
經費編列
執行本方案所需經費,係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其他各機關及國家文官學院依環境教育法第8條規定逐年編列環境教育基金支出及年度預算,編列情形如下表:
單位:千元
機關名稱 | 101年 (法定預算) | 102年 (法定預算) | 103年 (概算) | 104年 (概算) | 備註 |
內政部 | 82,377 | 89,464 | 93,816 | 95,733 | 公務預算 |
外交部 | 15 | 15 | 15 | 15 | 公務預算 |
國防部 | 1,922.0 | 2,418.4 | 2,453.4 | 2,503.4 | 公務預算 |
財政部 | 3,609.8 | 5,265.4 | 5,249.8 | 5,542.8 | 公務預算 |
教育部 | 17,230 | 17,150 | 8,150 | 6,150 | 公務預算 |
法務部 | 1,857 | 522 | 2,182 | 2,182 | 公務預算 |
經濟部 | 20,116 | 25,045 | 21,652 | 16,545 | 公務預算 |
交通部 | 11,130 | 11,442 | 11,432 | 11,461 | 公務預算 |
文化部 | 41,220 | 36,950 | 30,820 | 26,680 | 公務預算 |
蒙藏委員會 | 20 | 25 | 30 | 35 | 公務預算 |
僑務委員會 | 0 | 80 | 80 | 80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主計總處 | 300 | 10 | 10 | 10 | 公務預算 |
衛生福利部 | 40 | 40 | 40 | 40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249,641 | 280,150 | 302,585 | 342,077 | 環境教育基金 |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 0 | 0 | 0 | 0 | 公務預算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30 | 30 | 32 | 32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0 | 50 | 60 | 70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90 | 90 | 198 | 198 | 公務預算(103年及104年度係以國發會預估) |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 500 | 500 | 500 | 500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7,460 | 5,000 | 5,000 | 5,000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10 | 10 | 10 | 10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173,811 | 178,720 | 178,010 | 182,465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 200 | 200 | 200 | 200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 568 | 718 | 568 | 568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 1,190 | 1,190 | 1,190 | 1,190 | 公務預算 |
客家委員會 | 225 | 1,015 | 1,015 | 1,015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33.2 | 40.0 | 40.0 | 40.0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 507.4 | 507.4 | 507.4 | 507.4 | 公務預算 |
中央銀行 | 120 | 120 | 120 | 120 | 公務預算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 3,095 | 2,645 | 2,345 | 2,145 | 公務預算 |
中央選舉委員會 | 23 | 46 | 46 | 46 | 公務預算 |
公平交易委員會 | 200 | 200 | 200 | 200 | 公務預算 |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 5 | 10 | 10 | 10 | 公務預算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 100 | 120 | 140 | 160 | 公務預算 |
國家文官學院 | 800 | 800 | 800 | 800 | 公務預算 |
合計 | 618,445.4 | 660,588.2 | 669,506.6 | 704,330.6 |
預期效益
每年檢討、研修環境教育法相關配套法規,使更臻完整。
每年辦理2場次中央及地方政府環境教育工作會議、30場次與民間團體及企業座談、研習會,加強與政府機關及民間團體協調聯繫之溝通管道。
每年完成500名環境教育指定人員培訓,提高環境教育執行能力。
每年完成7,200個單位,計約400萬人、1,600萬個小時環境教育,提升全民環境素養,實踐負責任環境行為。
辦理全國環境教育機構、人員及設施、場所之認證,至104年完成全國14處環境教育機構、2,500名人員及75處設施、場所之認證,提昇環境教育品質。
積極召募、訓練、運用與管理環境教育志願工作者,至104年達到6,000名環境教育志工之召募、訓練,10,000人次之運用。
對於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或自治條例經處新臺幣5,000元以上罰鍰及停工、停業處分者,每年至少完成50%受處分者之環境講習。
完成環境教育指標,每4年進行1次全民環境素養調查,以了解環境教育法施行後民眾環境素養之情形。
完成環境教育終身學習入口網建置,至104年建立200萬人個人電子學習護照。
每年輔助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及學校等辦理環境教育至少100場次,提供民眾至少80,000人次參與環境教育之機會。
加速環境教育普及化,促使全民重視環境,採取各項環保行動,以達永續發展。
提升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知能與節能減碳之行為習慣,整合國內產官學研各界之活動能量及創意,激發公部門政策規劃與施行時皆應融入減緩氣候變遷之思維,輔以多元傳媒教育推廣方式,並就民生相關之食衣住行等為優先推廣範疇,鼓勵全民從自身生活做起,帶動社會型態的改變,建構未來低碳永續樂活家園。
養成民眾綠色消費習慣,使綠色消費成為持續性的生活模式而非短暫趨勢,提升綠色產品之使用比例。
提升政府、業界及民眾對於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之知識,並落實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強化我國搖籃到搖籃產品生產,建立全民搖籃到搖籃消費觀念及消費習慣。
評量基準及追蹤考核
一、訂定本方案關鍵績效評量指標、評量基準如「肆、整體關鍵績效指標」,每年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會同主辦機關檢討執行績效,並將執行成果作成報告,報行政院備查。
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建置「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作為各機關填報計畫、執行成果及查詢溝通之平台,並由各級主管機關追蹤考核執行情形。
三、本方案採取滾動式管理機制,視實際執行需要,由中央主管機關每年召集有關機關檢討執行情形調整之。
捌、附件
各部會納入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政策彙整表
項次 | 政策 (策略)名稱 | 環境教育目標 | 績效指標及目標值 | 部會別 | 備註 |
1 | 環境教育及永續校園推動計畫 | 發展永續校園,培養師生環境素養及正確的環境態度,進而實踐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 1.學校運用教學及校園空間,研訂環境學習課程或教材,實施多元教學活動。 2.年度獲永續校園補助之學校數,每年30校。 | 教育部 | 102~103 |
落實環境學習課程或教材融入各科領域 | 1.各縣市訂定中程及年度環境教育計畫。 2.各縣市均訂定年度環境教育輔導小組計畫並落實執行。 | 教育部 | 102~103 | ||
1.網路平台教案提報數逐年成長。 2.網路平臺教案提報數,102年達3,000筆及103年達3,500筆。 | 教育部 | 102~103 | |||
辦理學校環境教育人員之認證 | 1.學校環境教育人員協助學校推動優質環境教育,並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2. 102年認證人數達500人,103年認證人數達800人。 | 教育部 | 102~103 | ||
2 | 強化學校氣候變遷調適及防災應變教育計畫 | 使學生及社會大眾建立正確認知,具備應有素養與行動力,提升整體抗災能力,並強化氣候變遷教育的基礎研究,釐清教育內涵與教育策略 | 1.落實環境學習課程或教材融入各學習領域。 2.當年度獲防災校園補助之學校數,每年120校。 | 教育部 | 102~103 |
1.鼓勵大專院校課程納入環境教育相關議題。 2.氣候變遷調適30門通識課程,2門學分學程。 | 教育部 | 102~103 | |||
3 3 | 全面推動電子發票應用計畫 全面推動電子發票應用計畫 | 擴大企業對消費者(B2C)電子發票至實體通路發票無紙化應用,加強民眾用載具索取電子發票,減少紙張消耗 | 1.電子發票講習會,針對營業人、消費者與社福團體辦理電子發票推廣講習會,宣導電子發票的優勢,並鼓勵民眾多用載具索取電子發票,以及社福團體推廣愛心碼捐贈,102年預計辦理30場。 2.電子發票各縣市推廣講習會,至全國各縣市政府辦理電子發票推廣講習會,宣導與協助列印手機條碼,102年度預計辦理25場。 3.製作「電子發票休閒觀光地圖」網站,於網站中呈現全國開立電子發票的營業人據點、發票開立數據、地方特色景點介紹,宣導各式電子發票活動。 4.舉辦「電子發票環保與愛心商店選拔」與「電子發票環保與愛心商店服務人員人氣票選活動」,藉由選拔活動鼓勵民眾多用載具索取電子發票,並且透過人氣店員票選,給與第1線的服務人員適當的鼓勵。 5.結合「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合作辦理電子發票應用創新產品設計選拔,參賽作品需結合文化創意與科技,鼓勵參賽學生設計出更多時尚的電子發票載具產品,創造未來商轉機會與落實電子發票扎根教育。 6.舉辦1場年度「成果發表會」,102年的主題為「電子發票臺灣e遊記」,電子發票玩遍全台灣,體驗科技時尚新生活,展現年度推動成效、創新科技與節能環保的效益。 | 財政部 | 99~102 |
7.為提升民眾使用載具索取電子發票的誘因,財政部特別舉辦「無實體電子發票專屬獎」與「電子發票愛台灣百萬抽獎活動」,雙管齊下加強宣導效果,期能逐步提高載具索取率。 8.民眾使用電子發票張數於100年度達3.5億張,101年度達14億張及102年度達35億張。 9.營業人使用電子發票張數於100年達34,000千張,101年度達68,000千張及102年度達120,000千張。 | 財政部 | 99~102 | |||
4 | 水環境因應氣候變遷調適教育推廣 | 提升相關部會人員、民眾、公民團體與企業了解氣候變遷對水環境之衝擊與調適政策,進而使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氣候變遷調適行動 | 1.透過成果發表討論交流,使氣候變遷調適之重要性與迫切性能擴散發酵於國內行政部會人員,以促進人民了解及付諸行動。 2.102年辦理成果發表會,參與人數200人以上。 | 經濟部 | 102 |
1.為使氣候變遷調適議題能廣泛普及於一般民眾,擬設計兼具實用性與主體感的文宣品,並採用歷年攝影比賽成果為主視覺,輔以深入淺出的口語化宣傳文案,將氣候變遷意識融入於民眾日常生活中。 2.103年發放相關文宣500份。 | 經濟部 | 102~103 | |||
1.為使大眾積極面對與採取調適行動,規劃於103年辦理氣候變遷科學創意競賽,鼓勵各種氣候變遷調適方式的創意發想與實際運用方式,使調適行動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之中。 2.參與創意競賽作品數量與相關宣傳網站瀏覽20萬人次以上。 | 經濟部 | 102~103 | |||
5 | 綠色工廠推動計畫 | 鼓勵我國產業推動節能減碳,逐步朝向產業綠化與建立綠色產業,並符合國際環保趨勢,進而促進產業永續發展 | 1.提供綠色工廠諮詢與服務,並透過網站、電子報、工業區服務中心代發訊息等管道,廣宣輔導訊息,受理廠商申請綠色工廠及清潔生產診斷輔導,並於網站中設立諮詢服務窗口,提供綠色工廠相關問題諮詢服務。 2.提供綠色工廠諮詢與服務件數:102年度達100件,103年度達150件。 | 經濟部 | 102~104 |
1.提供綠色工廠課程或教材,並派遣專業技術輔導團隊及綠建築與清潔生產等領域專家,提供綠色工廠臨廠輔導,提供相關改善建議,協助廠商推動改善以符合綠色工廠之綠建築及清潔生產標準。 2.綠色工廠課程或教材運用次數,依據課程或教材於網站被下載達500次。 | 經濟部 | 102~104 | |||
6 | 再生能源教育宣導計畫 | 1.提高國人對於再生能源的認識,充分宣導我國能源政策措施,進而使國人支持再生能源推動。 2.透過從小到大的能源教育宣導,提高學子再生能源的認識度,進而增強學子在能源議題的參與度。 3.培訓再生能源教育種子教師,藉由種子教師擴大環境教育推動範圍。 | 1.辦理能源巡迴演講、低碳能源兒童劇、低碳能源教育研習及低碳能源志工培訓。 2.將完成10場次低碳能源兒童劇、3場次能源巡迴演講、1場次低碳能源教育研習、1場次低碳能源志工培訓、低碳島志工等,預計活動參加人數達2,000人次。 | 經濟部 | 102 |
7 | 「推動節能減碳新生活運動」宣導計畫 | 形塑節能減碳社會,引領國民學習減碳手法、改變生活態度,達成全國、全民、全面之三全節能減碳成效,並打造低碳新經濟建構節能新生活。 | 1.完成節能六大手法宣傳影片教材1支,家庭節能寶典-六大節能手法宣傳教材1份。 2.並使網路瀏覽推廣人次於103年達310萬人次瀏覽,104年度達350萬人次瀏覽,105年度達400萬人次瀏覽。 3.辦理在地化能量進行節能推廣宣傳活動及講座200場次。 | 經濟部 | 102~104 |
8 | 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 | 透過補助各縣市政府整合地方相關行政體系,培力文化行政人員及社區居民之社造觀念,共同關心、參與社區的公共事務,進而形成共識,以輔導優質化之人文藝術社區,形塑在地多元文化特色,營造永續社區 | 1.結合社區營造點、文化館及周邊景點,並配合當地生活文化、歷史建築、古蹟、生態、產業、文化地景及歲時節慶等,推動社區深度文化之旅,展現社區文史調查、鄉土教育、環境改善、產業發展之工作成果,並藉由參訪交流,促進社區經驗之分享與傳承,及導覽解說員的培育 2.102年度辦理人才培育15場次,宣傳480人次;辦理深度之旅16路線,宣傳600人次;103年度辦理人才培育18場次,宣傳530人次;辦理深度之旅18場次,宣傳650人次。 | 文化部 | 102~104 |
9 | 文化資產氣候風險地圖建置計畫 | 因應極端氣候對古蹟、歷史建築、考古遺址、文化景觀、聚落等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之衝擊與不確定性,特別是國內長期曝露在外部環境下的文化資產,避免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往往會造成許多潛在的破壞與威脅,甚至有可能減損文化資產價值。 |
| 文化部 | 101~103 |
10 | 推展博物館建構環境教育場域計畫 | 透過主題性展示及教育活動,培養社會大眾對生物多樣性及文化多樣性內涵的瞭解,以有效的傳播策略告知大眾,喚起民眾對此議題重要性的覺知,並願意從自身行動中加入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文化多樣保存的行列 | 1.規劃製作具有文化多樣性及生物多樣性內涵之主題展覽,內容規劃包含「生物多樣性」及「文化多樣性」內涵相關特展,提升社會大眾對於環境議題的覺知。並規劃具有文化多樣性及生物多樣性內涵之主題展覽。 2.每年度2場。 | 文化部 | 101~104 |
1.培訓專業解說志工,及具備環境素養之種子講師,提升民眾對於環境保護及文字資產保存之認識。並提供解說導覽服務。 2.每年度至少2,000場。 | 文化部 | 101~104 | |||
1.提供團體預約導覽服務,並培訓具備環境素養之種子講師,提升民眾對於環境保護及文字資產保存之認識。提供團體預約導覽服務。 2.每年度至少800場。 | 文化部 | 101~104 | |||
1.辦理志工培訓教育訓練,並具備環境素養之種子講師,提升民眾對於環境保護及文字資產保存之認識。 2.辦理志工培訓教育訓練,每年度至少20場次。 | 文化部 | 101~104 | |||
1.辦理解說及教育推廣活動,促進一般社會大眾、教師、公務人員、學生,共同實踐愛地球的環保行動。 2.辦理環境教育活動,每年度至少200場。 | 文化部 | 101~104 | |||
1.辦理世界地球日活動,藉由小農市集、藝術市集、環保影片導聆、專題講座等方式,促進民眾關注綠色生活,於日常生活實踐綠行動。 2.每年度至少1場。 | 文化部 | 101~104 | |||
11 | 傳統藝術推廣計畫 | 落實校園、社區及村落戲曲、音樂之推廣,培養國人欣賞傳統藝術能力,讓民眾體驗傳統藝術之美,再創傳統藝術的新價值 | 1.鼓勵民眾藉由欣賞傳統藝術,提高文化參與感,培養民眾成為傳統藝術擁護者,進而成為耕耘、傳承者。 2.辦理演出及講座102年度達400場次,103年度達450場次。 | 文化部 | 102~104 |
12 | 「花東線鐵路整體服務效能提升」計畫 | 提升臺鐵花蓮縣新城站至臺東縣臺東站間沿線28個車站及週邊附屬設施,達到以人本關懷為主,強化無障礙設施及節能減碳之建設,並向民眾推廣「綠色運輸」、「綠色建築」及「綠色旅遊」三大未來趨勢 | 1.呈現花東新車站運動所代表之綠色運輸、綠色建築、及綠色旅遊三大未來趨勢之「花東線鐵路整體服務效能提升」及計畫宣傳影片。 2.宣傳影片各界下載資料點擊閱讀率於101年度達1,000次,102年度達5,000次及103年度達5,000次。 | 交通部 | 101~103 |
13 | 國家風景區推動遊客服務中心綠建築計畫 | 積極推動辦理國家風景區遊客服務中心申辦綠建築標章,並以搭配遊程或機關團體申請模式,達成節能減碳、降低環境負擔及推廣環境教育功能 | 1.辦理綠建築環境教育解說,落實全民節能減碳知能。 2.每年完成3,000人次綠建築環境教育解說。 3.每年辦理綠建築種子講師培訓1場。 | 交通部 | 102~103 |
14 | 氣候變遷應用服務能力發展計畫 | 推廣氣候通識與氣候風險認知,支援政府與社會進行氣變遷因應與氣候風險管理;另以電子書、網頁、宣導摺頁及各類氣象講座課程等方式,提供相關氣象議題與氣象常識宣導,使民眾瞭解人類受環境影響的密切關係,進而培養對保護環境的生態意識 | 1.氣候資訊網頁內容,累計提供資訊大類項數,於104年提供1項數,105年提供2項數及106年提供3項數。 2.氣候資訊網頁查取人次,累計查取資訊人次於103年達10,000人次,104年達30,000人次及105年達50,000人次。 3.氣候議題教材累計製作宣導教材項數於104年製作1項數,105年製作2項數及106年製作3項數。 4.氣候教材宣講場次,累計進行氣候教材宣講參與人次於104年達100人次,105年達300人次及106年達500人次。 | 交通部 | 103~106 |
15 | 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計畫 | 保育國家或區域內特殊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或文化的襲產(Heritage),包括特殊的地形、植被、野生物、以及不同時期或區域的人類文化,在國家公園中以永續利用的理念經營管理,並供大眾從事解說教育、科學研究及休閒遊憩之用,妥善維護以供子子孫孫永世共享。主要分為2個面向: 1.保育完整生態系統,永續維護國家珍貴資源。 2.強化環境教育與生態美學體驗。 | 1.「保育與永續」:保育完整生態系統,維護國家珍貴資源,並於102年至104年保持野生動植物物種種類數量、自然或人文地景(含海域及陸域)維持、指標物種或瀕臨滅絕物種族群數量及核心保護區土地面積維持率達100%。 2.於102年新增國家公園或國家自然公園面積達2,000公頃,103年新增達72,000公頃及104年新增至4,759公頃。 | 內政部 | 102~104 |
「體驗與環教」:強化環境教育與生態美學體驗: 1.於102年度國家公園遊憩據點遊客數達16,871千人,103年達17,086千人及104年達17,401千人。 2.於102年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與生態旅服務人次達3,140.5千人,103年達3,292.8千人及104年達3,452.5千人。 3.102年度國家公園辦理「工作假期」參與人次達1,266人次,103年達1,486人次及104年達1,606人次。 4.遊客對環境教育、解說設施級解說服務之滿意度,於102年達87.93%,103年達88.97%及104年達89.29%。 | 內政部 | 102~104 | |||
16 | 提昇人民團體及所屬會員對於綠色生活及環境保護之認知與執行 | 隨著世界保育趨勢的演繹並與國際接軌,臺灣自然環境生態整體發展願景,為能進落實多元文化與世界接軌,形塑臺灣自然與人文襲產保育之目標,爰擘劃以下二個面向: 1.「夥伴與共榮」(Partnership&Prosperity):促進住民參與管理,強化夥伴關係。 2.「效能與創新」(Effectiveness &Innovation):健全管理機制,提升組織效能,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提升國家保育形象。 | 1.提升綠色生活及環保認知度。 2.每年舉行2梯次「全國性社會團工作講習」訓練活動中,列入訓練教材課程與宣導。102年達800人次及103年達900人次。 | 內政部 | 102~104 |
17 | 國軍雲端服務規劃指導計畫 | 1.於「莒光園地」節目製播國軍雲端服務技術概念影片,提升國軍環境教育之專業智能。 2.培訓國軍雲端服務課程講師,提升國軍官兵對於雲端資訊科技之認識。 3.於國軍各級軍事院校開辦「雲端資料儲存」及「虛擬化作業平台」相關課程,落實機房共構政策,以推動國軍節能減碳成效。 4.國軍各單位導入雲端服務後,提升作業效能及節能減碳成效,以落實於各項軍事設施中。 5.鼓勵國軍各部隊規劃全軍通用雲端服務發展,如雲端電子郵件、虛擬會議室、雲端電子地圖等作業方式。 6.於國軍軍網入口網站設立「網路儲存區」為公務資料備份區域,以雲端網路資料中心儲存公務資料,並建立國軍官兵彼此溝通平台,減少公文往返時效及紙張使用。 | 1.國軍各級軍事院校辦理「雲端資料服務」相關課程時數,依據國軍各級軍事院校每學期課程表開課時數每年達288小時。 2.「莒光園地」節目製播國軍雲端服務技術概念影片觀賞人次,國軍各部隊每周「莒光園地」上課人數及簽名冊每年達40萬人次。 | 國防部 | 101~104 |
18 | 推動改造國軍低碳能源系統計畫 | 配合我國推動節能減碳之戰略目標,經濟部推動「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致力發展綠能產業,並投入關鍵技術之研發選定太陽光電及生質燃料等作為重點產業 | 1.國軍各級軍事院校辦理「雲端資料服務」相關課程時數,依據國軍各級軍事院校每學期課程表開課時數每年達288小時。 2.「莒光園地」節目製播國軍雲端服務技術概念影片觀賞人次,依國軍各部隊每周「莒光園地」上課人數及簽名冊每年達40萬人次。 | 國防部 | 102~104 |
19 | 永續公共工程理念推廣 | 落實節能減碳設計,促進節能減碳產業發展 | 1.建立數位學習課程,提供機關工程人員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學習環境。 2.持續擴充「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內容,收集相關新聞、書籍資訊、專欄文章及研究報告等,並建立工程排碳量估算主題專區。 3.進行應用公共工程經費電腦估價系統(PCCES)進行工程碳排放量估算之可行性研究,配合試辦工程,加速發展碳排放量計算工具。 4.依公共工程碳排放估算研究發展結果,適時檢討更新推廣訓練之教材。 5.辦理工程專業人員教育宣導,於103年度參加人次達500人次,104年度達1,000人次。 | 工程會 | 102~104 |
20 | 環境教育全球議題研習計畫 | 為使公務同仁瞭解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關係,爰透過環境教育,提升環境素養,並介紹我國新制訂的環境教育法、相關子法及配套措施,俾與國際接軌,同時結合在地行動力量及創新產業,落實節能減碳至日常生活,以實踐環境守護,達成永續發展 | 1.使公務同仁瞭解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關係,提升環境素養,落實節能減碳,實踐環境守護,達成永續發展。 2.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1)規劃辦理節能減碳研習班、環境教育全球議題研習班、及防範天然災害研習班等環境教育相關研習班期數及人天數。 (2)各類研習班至少辦理3期以上,人天數至少1,000人天。 3.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1)規劃辦理節能減碳研習班、環境教育全球議題研習班、及災害防救及緊急應變研習班等環境教育相關研習班期。 (2)至少辦理2班期以上。 | 人事總處 | 101~104 |
21 | 水田生態教育推廣 | 透過本土生態教育,彰顯水田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並重,以強化民眾及農民體認水田在生態環境中所具有的保護功能 | 1.辦理水田生態種子培訓營,結合大專生的創意,將生硬的水田科學,以遊戲或戲劇包裝之方式融合知識性課程運用於相關活動中。 2.教師梯次以水田概念與水田教育連結「糧食安全」之觀念規劃,期許在短暫的時間讓學員吸收相關知識,並運用至相關推廣活動 3.辦理水田生態種子培訓營2梯次 | 農委會 | 102 |
1.辦理水田生態科學兒童體驗營,設計一連串水資源、糧食安全、水田生態科學課程、當地產業文化、水田三生功能的課程及教育活動,在輕鬆的氣氛下,灌輸青年學子水田生態保護之觀念 2.辦理水田生態科學兒童體驗營2梯次 | 農委會 | 102 | |||
1.辦理水田生態教育推廣農民說明會,透過說明會讓農民了解水田生態對於環境之影響(例如:補助地下水功能、減緩地層下陷、調洪減災….等)、相關水田復育成功之案例、傳授產量與生態共贏之方式、宣傳活化休耕地、農業用水節水量、糧食安全等政策概念。 2.辦理水田生態教育推廣農民說明會1場次。 | 農委會 | 102 | |||
1.提升大眾對於水田生態保護政策及體認水田存在之重要性。 2.編印水田三生宣傳品6,000份。 | 農委會 | 102 | |||
22 | 推行「糧食安全」環境教育 | 1.提升全民糧食安全及有機農業之正確理念與認知。 2.宣導民眾友善耕作、生態保育及「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觀念,減少農產品運輸耗能,進而節能減碳及降低環境負擔。 | 1. 糧食、有機產品博覽會及有機農夫市集等相關宣導活動。 2. 依據主辦單位回報臺灣米、有機產品等博覽會及有機農夫市集之參與民眾人數,102年度參與人數達18萬人次及103年達參與人數達20萬人次。 | 農委會 | 101~103 |
23 | 海洋環境教育-漁業資源環境保育宣導 | 以沿近海漁業資源及漁業永續理念,透過增殖漁業資源及及資源保育宣導方式,建立「資源保育從自己做起,資源保育以身作則」觀念,並藉由全體國民之積極投入及密切配合,增進執行成效、釐清實務作為及齊一作業方式,落實事權分工與健全漁政管理 | 1.辦理沿近海漁業資源維護管理研習課程,並增進教師海洋環境課程設計和教學創新能力,使學習者獲得適性學習,辦理漁業資源保育創意教案徵選活動,以提升學生對漁業資源保育之知識。 2.每年參與沿近海漁業資源維護管理研習課程380人。 | 農委會 | 102~103 |
1.針對海域執法人員辦理「沿近海漁業資源宣傳暨漁業執法研習會」,建立漁具漁法、沿近海漁業管理、漁業執法識能及資源保育觀念,落實漁業管理。 2.每年參與漁業資源保育暨法規政令宣傳講習250人。 | 農委會 | 102~103 | |||
24 | 森林環境教育資源整合暨推廣平台建置 | 協助國人走入森林,從森林的學習、體驗與探索中,提昇其對森林環境的認知並激發對大自然的情感,進而以行動關懷自然並保護森林,落實自然保育與永續發展的責任 | 1.本會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總課程方案提供數(含五大類別服務項目)。 2.每年推廣課程方案數達200套 | 農委會 | 102~103 |
服務10萬人次。 | 農委會 | 每年持續辦理 | |||
25 | 環境游離輻射教育 | 利用溝通、說明、文宣資料或共同參與等方式,促使社會大眾瞭解核能安全、輻射安全、放射性廢棄物安全、核災緊急應變與防護行動之認知 | 1.開發核安即時通App、製作電視宣傳短片及緊急應變民眾防護宣傳影片、辦理核子事故緊急應變計畫區內之家庭訪問宣傳活動與機關團體講習課程,另結合核能電廠附近之地方政府及設施經營者,共同辦理溝通說明會。 2.每年辦理多場次研習宣傳。 | 原能會 | 102~103 |
1.為提供莘莘學子正確的原子能知識,本會以學識豐富見識寬廣的專業講座、輔以多元化之講授內容及實地參訪、實物體驗等不同之研習方式,分別於全國北、中、南舉辦研習活動。另亦於核子事故緊急應變計畫區內之校園推動核安演習校園深耕講習。 2.每年辦理一場次課程。 | 原能會 | 102~103 | |||
1.核安資訊除定期更新公布於網站上,供外界查詢外,另針對社會大眾所關心的議題,亦於網站上即時做出澄清說明並彙整相關問題與答案,以利民眾查閱瞭解。 2.每年即時更新。 | 原能會 | 102~103 | |||
25 | 環境游離輻射教育 | 利用溝通、說明、文宣資料或共同參與等方式,促使社會大眾瞭解核能安全、輻射安全、放射性廢棄物安全、核災緊急應變與防護行動之認知 | 1.為利一般公、私立團體或民眾瞭解核能或輻射安全等知識,爰提供免費演講服務之申請,透過該活動之說明並與民眾互動,可有效促進社會大眾對核安、輻安文化的認知。 2.每年即時更新。 | 原能會 | 102~103 |
1.編撰適合之環境游離輻射教育手冊或書籍,透過國家教育體系,建立國中、小學生正確的核能安全與輻射防護知識。另持續推動游離輻射資訊透明化政策並每年與相關業者面對面溝通。此外,亦藉由製作宣傳短片、文宣資料、辦理活動等方式宣傳輻射醫療曝露品質保證制度,以增進民眾對環境游離輻射之認識。 2.每年辦理多場次活動。 | 原能會 | 102~103 | |||
1.提供輻射偵檢儀器予蘭嶼鄉公所及鄉民代表會,使其可隨時量測蘭嶼之環境輻射值,當鄉民對環境輻射有疑慮或發現量測值異常時,可通報原能會派員會同調查,以保障民眾安全。 2.並於每年辦理一次民眾參與蘭嶼貯存廠低放射性廢棄物環境輻射平行監測 | 原能會 | 102~103 | |||
1.邀請新北市政府、核能電廠所在區公所及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環保團體及學者專家等代表,實地參與訪查核能電廠乾式貯存設施工程品質,並安排實地量測乾式貯存設施工地附近之環境輻射劑量。此外,為進一步讓地方民眾瞭解基本的輻射防護知識,並熟悉輻射偵測儀器的性能與使用方法,亦辦理「認識輻射及偵測儀器使用講習會」,邀請里長、鄰長及居民參加 2.每年辦理3次 | 原能會 | 102~103 | |||
26 | 加強核能安全及放射性廢棄物管制說明 | 1.監督台電公司運轉中核一、二、三廠及興建中核四廠之運作,做好為民眾核安把關的角色。 2.促使社會大眾瞭解核能設施放射性物料之管制現況,以紓解民眾疑慮,增進民眾對核安、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安全的信任,讓民眾共享安全核電的成果 | 1.核一、二、三廠重要設備耐震能力評估,完成耐震餘裕檢討及地震風險度評估。 2.放射性廢棄物管制資訊定期公開,每月更新5種管制動態資訊。 | 原能會 | 101~104 |
27 | 永續環境技術與教育 | 提升社會大眾對健康與安全環境、綠色資源與能源、有毒化學物質管理、有害廢棄物處理技術,及環境復育與防災等議題之瞭解 | 1.辦理健康與安全環境、綠色資源與能源與環境復育與防災等議題之環境教育課程(北、中、南、東各一場),並編撰健康與安全環境、綠色資源與能源與環境復育與防災等議題之環境教育教材,以提升社會大眾對此議題之瞭解。 2.每年宣傳1,000人次。 | 國科會 | 103~105 |
提升民眾對環境微量有害物質分析方法之認知,並辦環境微量有害物質分析技術說明會。 | 國科會 | 103~105 | |||
加強民眾對環境友善之有害廢棄物處理技術之認知,並舉辦資源廠參訪,瞭解有害廢棄物(低環境衝擊)之處理方法與技術。 | 國科會 | 103~105 | |||
1.進行永續環境發展與教育之學術參訪交流,提升國民永續發展素養,瞭解國際環境教育推動趨勢,檢視我國相關政策並加以研究調整,並安排14位專家委員進行考察,進行永續環境發展與教育之學術參訪交流。 2.完成環境與永續發展教育相關研究成果報告,104年度及105年度各1本。 | 國科會 | 103~105 | |||
28 | 污水處理廠環境教育 | 藉由推動污水處理廠環境教育課程與教案向參訪民眾宣導科學園區於實務面、法規面針對生態、環保、水資源、節能、污水處理所作之努力 | 1.辦理污水處理廠環境教育。 2.污水處理廠參訪及接受環境課程人數102年750人次;103年800人次。 | 國科會 | 102~103 |
29 | 國家綠能產業人才培訓計畫 | 提供優質節能技術勞動力、強化綠能產業競爭力 | 1.辦理冷凍空調節能、機電空調節能、太陽能與風力實務、節能規劃師、綠色能源水電節能、資訊電子應用、嵌入式系統、Java系統設計與網路應用、網路工程師、ERP系統規劃師及電子產品設計等相關訓練課程,提供優質節能技術勞動力、強化綠能產業競爭力。 2.訓練人次102年425人、103年490人、104年490人。 3.訓練後推介就業人數:102年364人、103年425人、104年490人。 | 勞委會 | 102~104 |
30 | 勞工安全衛生展示與推廣計畫 | 強化工作環境危害預防觀念,並提昇全民工安意識 | 1.藉本所展示館實體展示,以實例或模型說明勞工在工作環境可能暴露之危害因子及如何改善工作環境俾預防職業災害,保護勞工生命與健康。 2.每月到館參觀人數500人。 | 勞委會 | 102~103 |
31 | 勞工保險局網路申辦環保行動計畫 | 透過網路申辦說明會,向投保單位及投保人宣導無紙化及節能減碳之相關環保議題 | 1.持續推廣「網路申辦承保作業說明會」,篩選全國達一定規模之投保單位,寄發通函主動邀請參加說明會,預定辦理場次約30場。 2.累計核發單位憑證之投保單位數:102年達11萬3,000家,103年達11萬8,000家。 3.網路申報之異動量102年 1,150萬次,103年1,200萬次。 4.投保單位使用網路查詢件數102年達930萬件,103年達980萬件。 5.依據自然人使用網路查詢件數102年達117萬件,103年達122萬件。 6.以手機簡訊通知勞保年金給付及就保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申請人本局已收到申請書之件數:102年達,103年達101,200件 103,230件。 | 勞委會 | 102~103 |
32 | 清淨家園到無蚊社區推廣計畫 | 透過社區環境整頓,減少社區人工容器,進而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達成無登革病毒於社區傳播之風險 | 1.提升南高屏民眾對登革熱防治之認知程度提昇 2.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委外民意調查提升至80% | 衛生福利部 | 102~104 |
1.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調查報告提升組織社區滅蚊志工隊 2.提升組織社區滅蚊志工隊達250隊 | 衛生福利部 | 102~104 | |||
33 | 年輕族群參與反菸主題活動計畫 | 透過教育、參與和行動三項深化年輕族群的菸害意識,即所有訊息溝通的主張、形式和管道皆由青少年提出,創意發想和策略執行的實踐過程,積極影響年輕族群遠離菸害、加入拒菸行列、共創無菸好環境的重要使命 | 1.校園宣傳,並直接宣傳接觸,於102年達15,000人次,103年達20,000人次。 2.校園參與徵件活動,於102年達450件,103年達500件。 | 衛生福利部 | 101~104 |
34 | 環境教育行動融入林區及農場永續經營計畫 | 森保處推動環境教育之短期目標為使處內相關同仁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提升相關人員之環教專業知能,並完成解說書籍之編撰,以提供環境議題及環境教育,擴大全民參與。中期之目標為提出環境教育場所場域之認證申請,並結合社區、民間團體、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透過社區營造、在職教育、生態旅遊等共同推動環境教育 | 1.專業人員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於102年達5人通過認證,103年達3人通過認證。 2.出版「霧林一百」棲蘭山環境教育解說手冊,102年解說書輯出本達500本。 3.參訪相關取得環境教育認證之場域,於102年達2次,103年達1次。 4.申請環境教育場所場域之認證(並結合相關單位共同推動)。 5.與宜蘭縣政府原住民族事務所共同辦理當地部落解說員培訓,環境教育相關課程授課,每年辦理1場次。 | 退輔會 | 102~103 |
35 |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 因應氣候變遷衝擊,達成自然系統的穩定平衡,以確保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 | 依經建會之管考機制辦理。 | 經建會 | 101~104 |
36 | 「臺灣與蒙藏-千年萬里的對話」,全民深耕蒙藏民俗文化集點計畫 | 藉由本會與各地文教機構共同合作,以「集點」型式儲存點數,兌換本會之紀念品以供後續支持,進而認識高原與草原的多元環境民俗文化 | 1.辦理蒙藏文物主題展 (1)舉辦蒙藏文物主題展,並將館藏文物置於本會網站,供各界瞭解蒙藏文物特色 (2)每年與7個地方文化局、3個學校合辦。 2.應用種子講師前往各地文化中心及輔導各級學校 (1)協助各縣市文化局培訓蒙藏文化志工,並應用種子講師前往各地文化中心及各級學校輔導。 (2)每年至少辦理10場次。 3.宣傳人數 (1)102年度達13萬人次,103年度宣傳人數達14萬人次 | 蒙藏委員會 | 102~103 |
37 | 「配合宣導運用環保素材於客家特色產品包裝設計」計畫 | 1.提升民眾對於客家特色商品包裝之環保概念及形塑客家產業綠能特色。 2.透過多元行銷模式及管道,鼓勵民眾採行綠色消費行動。 | 1.運用綠能減碳概念,輔以客家文化為元素,由原不符環保概念包裝之產品重新進行改良設計,提升客家特色商品價值 2.綠色環保素材應用於客家特色商品包裝設計100件 | 客委會 | 102 |
38 | 以「環保、樂活、愛地球」為主軸,推廣「全國客家日」活動 | 1.環保:推廣「全國客家日」活動呈現客家人愛惜環境、尊重自然、節約能源、愛惜物力、儉約生活的精神,將客家祖宗流傳久遠的生活概念,植入環境永續的根基。 2.樂活: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衍生了許多健康及社會問題,藉由推廣「全國客家日」活動,提倡天穿日的休閒娛樂,在工作之餘也能享受樂活,唱唱山歌、釋放壓力,不但保存古老傳統,也創造美好的人生。 3.愛地球:現代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造成了臭氧層破洞,就像是呼應了神話中「天空穿孔」的故事;「全國客家日」活動闡揚女媧的慈悲、客家的智慧,藉由「環保、樂活、愛地球」簡約減碳的行動,仿效女神愛護大地、守護地球之心,「把天補起來」,讓地球恢復元氣。 | 1.由中央籌劃、地方執行之合作模式,以強調活動主軸「環保、樂活、愛地球」,宣揚現代「歡慶客家、樂活客庄」新客家精神,聯合全國各地客家庄,結合創意與資源,凸顯地方特色、深化客庄文化,實現「減碳環保、客庄樂活」的概念,傳承客家族群的生活智慧,並海內外盛大慶祝「全國客家日」 2.102年度宣傳參與人數20,000人,參與攤位94個攤位;103年度宣傳參與人數21,000人,參與攤位97個攤位 | 客委會 | 102~103 |
39 | 兩岸環境議題知識推廣 | 使參加兩岸交流或大陸事務研習活動之民眾或公務人員,認識與瞭解兩岸環保議題,並期藉由相關資源之提供,將兩岸環境議題知識推廣至一般社會大眾 | 持續推動兩岸青年服務工作營、環保與永續發展社區工作坊 | 陸委會 | 101~104 |
40 | 國家文官學院環境教育推動計畫 | 為落實環境教育推動政策,藉由辦理各項公務人員法定訓練、推動數位學習或辦理相關活動時,適時融入環境教育主題 | 1.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基礎訓練及晉升官等資位訓練課程配當表所列專題演講課程中,安排講授有關環境教育之課題。 2.推出「全民e學堂」學習平台,以提供完整環境教育課程予一般民眾上網學習。 3.學習課程數位化,方便民眾上網學習,以利環境教育推廣。 | 文官學院 | 101 |
41 | 管考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之「教育與宣導具體工作」執行進度 | 確保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所制定之「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中,有關「永續發展教育與宣導」之「具體工作」有效執行,將各部會所研提之「永續發展教育與宣導」工作落實於施政中,以提升我國政府人員與民眾之永續發展素養與認知 | 1.確保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所制定之「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中,有關「永續發展教育與宣傳」之「具體工作」有效執行。 2.每年2次公布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之教育宣傳執行情形於行政院永續會全球資訊網 | 環保署 | 101~104 |
42 | 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計畫 | 1.提升社會大眾「低碳永續」知識,並藉由評等認證制度,推動參與意願。 2.深化公私部門「低碳永續」意識,並透過資訊網頁內容,整合既有資源。 | 1.提升社會大眾「低碳永續」知識。 2.依據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內各項行動項目之認證專案登錄達100筆。 | 環保署 | 102 |
1.深化公私部門「低碳永續」意識。 2.依據地方環保局回報並碳永續管考計畫登錄達200筆。 | 環保署 | 102 | |||
43 | 氣候變遷因應政策宣傳與教育扎根推廣 | 宣傳氣候變遷因應政策與低碳生活具體作為,增進全民取得相關訊息及知識之管道 | 1.辦理大型活動場次及網路活動。 2.每年辦理2場次。 | 環保署 | 102~104 |
1.設計電子文宣。 2.每年設計1則。 | 環保署 | 102~104 | |||
1.發行電子報。 2.每年發行10則。 | 環保署 | 102~104 | |||
44 | 搖籃到搖籃產品設計理念推廣與應用 | 藉由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推廣作為,並輔以訓練與教育方式,培養國民資源循環再利用與零廢棄之觀念,落實搖籃到搖籃產品設計、消費及採購,進而降低環境負荷 | 1.辦理培訓課程。 2.每年3場次。 | 環保署 | 102~104 |
1.建置「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採購及消費等教育影片,內容包括基本理念、「搖籃到搖籃」標準、符合「搖籃到搖籃」精神之產品消費及「搖籃到搖籃」產品環境效益說明等,提升民眾對於「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及「搖籃到搖籃」產品選用及採購之認識。 2.每年完成1套。 | 環保署 | 103~104 | |||
1.協助各地方縣市環保局培訓搖籃到搖藍種子講師,並應用種子講師前往企業及團體輔導。 2.每年100場次,並提升民眾對於搖籃到搖藍、消費及採購之認識。 | 環保署 | 103~104 | |||
1.促使業者落實「搖籃到搖籃」產品設計及研發,並鼓勵大眾進行「搖籃到搖籃」採購(內容包含國內外「搖籃到搖籃」標準、「搖籃到搖籃」產品消費及採購、「搖籃到搖籃」產品環境效益等)。 2.辦理「搖籃到搖籃」相關說明會4場次。 | 環保署(經濟部、工程會) | 103~104 | |||
45 | 全民綠色購物雲端集點兌獎救地球計畫 | 記錄公司行號及個人低碳作為,並以「綠點」型式儲存,供後續支持並鼓勵綠色消費使用,進而降低環境負擔 | 1.製作綠色生活及消費概念教育影片,內容包括環境標章辨識、綠色商品環境效益說明等,置於本署綠色生活資訊網,以供各界下載參採與施行,並提升全民綠色消費知識。 2.每年完成1套。 | 環保署 | 102~103 |
45 | 全民綠色購物雲端集點兌獎救地球計畫 | 記錄公司行號及個人低碳作為,並以「綠點」型式儲存,供後續支持並鼓勵綠色消費使用,進而降低環境負擔 | 1.協助各地方縣市環保局培訓綠色消費種子講師,並應用種子講師前往企業及團體輔導。 2.每年2,000場次,並提升民眾對於碳標籤標示、綠色消費及綠色採購之認識。 | 環保署 | 102~103 |
1.促使業者重視企業社會責任,落實與政府共同推動綠色消費之行為辦理綠色購物雲端集點計畫說明會。 2.於103年度辦理4場次說明會。 | 環保署 | 102 | |||
1.藉由綠色商品折價或以點數兌換試用商品等方式,使民眾關注綠色商品或實際體驗,依據地方環保局回報「推動民間企業與團體實施綠色採購計畫」成果。 2.102年度綠色消費訊息及活動觸及100萬人次,103年度綠色消費訊息及活動觸及200萬人次。 | 環保署 | 102~103 | |||
1.促使民眾採行綠色消費行動,使本課程或教材於綠色生活資訊網。 2.102年度被下載5,000次,103年度被下載10,000次。 | 環保署 | 102~103 | |||
1.綠色消費及生活課程或教材運用次數:102年5,000次以上,102年 10,000次以上。 2.綠色消費訊息及活動觸及人次:102年100萬人次以上,102年 200萬人次以上。 | 環保署 | 102~103 | |||
46 | 推動原住民族語言振興計畫 | 全面帶動原住民族社會「聽、說、讀、寫」族語的風氣 | 1.以都會區之原住民族家庭、國中小學生及為對象。 2.依據各直轄市及縣市辦理戶數,於102年達350戶,103年達350戶。 | 原民會 | 102~104 |
1.原住民族部落、家庭、學校及社團為對象。 2.依據各直轄市及縣市原住民族部落、家庭、學校及社團,於102年辦理人數達223,106人,103年辦理人數達223,106人。 | 原民會 | 1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