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臺南中區教甄教育統計重點講義

pdf
1.35 MB
15 頁
Windows 使用者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上明教甄 1 教甄高明
一、108 年北市新北桃園三縣市教甄命題分析
第一篇:教育統計篇
■傳統教甄考題:四大變項、偏態形狀、集中量數(平均數、中位數、眾
數)、變異量數(全距、四分位差變異數、標準差)、資料分析(t考驗、
ANOVAANCOVA、迴歸、卡方考驗、相關)、常模-相對地位量數(超級
重點)、假設考驗、Z分佈與 t分佈比較、抽樣分配、ANOVA 表、相關、
迴歸方程式(迴歸係數與截距)、中央極限定理、抽樣方法、型一與型二錯
誤及統計考驗力。
■最新教甄考題:××標準誤(估計標準誤、標準誤、測量標準誤、差異標準
---區間估計)( 每年必考)
(D)
1吳老師為了瞭解學生的學習,進行量表發展。在投入 學習的時間測量方
面,她設計二種形式。
甲:你每週 的讀書時間是□(1)3 小時以下 (2)3 5 小時 (3)5
時以上。
乙:你每週的讀書時間約____小時 _____分鐘。從統計的觀點來看,甲與
乙兩種型態的測量特性,就其精確度與統計分析技術的多樣性,下 列敘述
何者正確?
(A)甲在統計分析技術的多樣性高於乙,但精確度低於 (B)甲的精確度高
於乙,但統計分析技術的多樣性低於 (C)甲的精確度與統計分析技術的
多樣性皆高於乙 (D)甲的精確度與統計分析技術的多樣性皆低於乙
(C)
2某位學生在滿分 100 分的考卷得到了 68 分,相較於全校同年級 1,000
位學生的成績,該生的百分等級為 40,在同班級 50 位學生中算是第 10
高分。根據以上有限資料,以下哪些解釋是恰當的? 甲、該生得分在班級
的百分等級是 81
乙、該生成績在學校同年級中贏過百分之 60 的人
丙、該生同班同學多數人的成績在全校學生中算是比較偏低的
上明教甄 2 教甄高明
丁、該校同年級學生成績第 40 百分位數(P40)為 68
(A) 乙、丙 (B) 丙、丁 (C) 甲、丙、丁 (D) 乙、丙、丁
詳解甲、PR100
N50R100
100
81
50
5010100 =
;乙、該生成績
在學校同年級中贏過百分之 40 的人;丙、該生 68 分百分等級=40 只贏
40%人,且在班級中贏過 81%,表示同班同學多數人的成績在全校學
生中算是比較偏低的。
(A)
3.老師研究臺北市國小學生教育機會均等情形,透過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算出各所學校單位學生成本(元)的標準差,其中甲校=25
乙校=50、丙校=100、丁校=150。下列哪一所學校的教育機會較均等
呢? (A) (B) (C) (D)
詳解各所學校單位學生成本(元)的標準差愈小,代表學生所取得來自學
校資來成本較一致,單位成本變化較小,該所學校的教育機會較均等。
(A)
4.樣本數不變的情況下,以下哪種組合會產生最窄的母體均值 95%信賴區
間估計? (A) M = 10、σ2= 5 (B) M = 10、σ2= 10 (C) M = 3、σ2= 15
(D) M = 3、σ2= 20
(B)
5.下列何種組合會有最小的標準誤(standard error)
(A)大樣本和大標準差 (B)大樣本和小標準差 (C)小樣本和小標準差 (D)
樣本和大標準差
第二篇:教育測驗篇
■傳統教甄考題:NRT CRT(每年必考)、最佳與典型表現測驗、時間區分
(安置性、預備性、形成性、診斷性、總結性)(每年必考)、系統與非系
統誤差、信度(重測、複本、內部一致性方法、評分者方法、百分比一致
性)、效度(測驗內容、反應歷程、內部結構、與其它變項的關聯、測驗的
後果效度)、試題分析(PD、誘答力)(每年必考)、命題原則(是非、
選擇、配合、論文)、學生問題表、IRT 假設與三參數、多元評量(實作、
檔案、動態、真實、課程本位)(每年必考) 人格測驗種類、智力理論
Gardner/Cattell/Sternberg 智力理論)。
■最新教甄考題:題庫、社會計量、CRT 鑑別度、Assessment as/of/for learning
(B)
1.在選用一份測驗來評估學童能力時,請問下列何者應優先考慮呢?
(A)測驗信度 (B)測驗效度 (C)測驗常模 (D)施測時間
(A)
2.王老師班上學生共 40 名,有 30 名學生通過效標參照測驗,10 名未通
過,且通過組中有 27 名答對某試題,未通 過組中有 7 名答對該試題。
請計算該試題的鑑別度為何? (A).20 (B).15 (C).60 (D).05
上明教甄 3 教甄高明
詳解DPmPn
.2
30
6
10
7
30
27
(A)
3. 教師自編成就測驗依其測驗的編製、實施、解釋......等程序而言,屬於
非標準化測驗,但老 師在編製的過程中,仍需要依嚴謹的程序進行。以下
有關成就測驗編製的歷程,何者在編製程序中相對較前?
(A) 設計雙向細目表 (B) 試題預試 (C) 選擇題 (D) 建立信度
詳解教師自編測驗步驟包括:擬定計畫確立測驗的目的與目標;撰寫
試題;審查試題(設計雙向細目表)試題分析(決定測驗題型與命題
技巧、建立信效度)編輯測驗試題。
(B)
4.以下對於難度、鑑別力、誘答力的描述,哪些是正確的?
甲、難度越高,則鑑別力越高;難度越低,鑑別力也越低。
乙、鑑別力的計算是用高分組答對率減低分組答對率,絕對值大於 0.5
是優良試題。
丙、誘答力偏低的選項,對於提高鑑別力並無多大幫助。
丁、幾種計算難度的方法中,較為簡便的就是直接用答對率來表示題目難
度。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詳解甲、難度越高,則鑑別力越低;難度越低,鑑別力也越低。乙、鑑別
力的計算是用高分組答對率減低分組答對率,鑑別力大於 0.5 的是優良試
題,非使用絕對值,當鑑別力為負值違反向題應刪除。
(B)
20. 學校老師想要建立一個校內老師共同來檢測學生數學程度的題庫,但
是對於題庫的使用有些不同意見。以下哪些意見是比較恰當的:
甲、為了讓同學充分練習必須精熟的課程內容,應該將題庫開放自由練
習。
乙、即便「非選擇題」題型會增加閱卷客觀性的困難,為滿足教學評量的
目的,在題庫中仍宜適度採用。
丙、施測所得原始分數必須與常模做對照之後,才能夠適當顯現其真實意
義。
丁、學校建立題庫容易導致各班級學生不當過度競爭,應該避免建立題
庫。
(A) 甲、乙、丙(B) 乙、丙 (C) 甲、丁 (D) 乙、丙、丁
詳解甲、 題庫以「不公開為原則」一方面避免有心人濫用,一方面節省
經費避免爾後多次編製及施測成本;丁、余民寧(民 95)題庫具有下列改
進測驗品質的潛能優勢,在可預期的將來,它對測驗編製者的重要性將與
日俱增,同時對節省編製測驗所花的時間和金錢。
上明教甄 4 教甄高明
第三篇:教育行政學篇
■傳統教甄考題:教育行政理論四期理論(複雜理論、蝴蝶效應)、教師權威、
決策(滿意模式、漸進模式、垃圾桶模式、學校本位管理)、組織(結構、
學習型組織、組織文化、組織氣氛、Hage 不證自明理論、組織病態、組織
變革、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權力基礎(專家權、參照權)、領導理論
四期(轉型領導、權變領導)、衝突處理模式、溝通(類型、Leavitt、視
導種類、評鑑(CIPP、外貌模式、目標模式、後設評鑑)、專業發展相關領
域理論。
■最新教甄考題:空間領導、正向領導、科技領導、學習領導、教師領導、教
學領導、正向視導、社會正義教育領導、學生學習為中心領導、後現代教
育行政倫理、知識移轉、倫理領導、學校領導德行、教育行政倫理制度
化。
1.在決定理論中,強調不要進行過大幅度的決定,應該根據社會現實的發展
逐步調整,這是下列哪一個決定理論?
(A)漸進理論 (B)垃圾桶模式 (C)政治模式 (D)理性模式
2. Jones Wade2015)所提「正向視導」實施過程包括四大支柱:(1)
工作進展、(2)目標形成、(3)發掘能力與例外、(4)反思與回饋。請問其實施
順序應為何? (A) 1234 (B) 2134 (C) 2143 (D) 2314
詳解Bannink2015)正向視導過程架構如下:
1.支柱一「目標形成」:以建立良好關係來展開後續的視導過程,如同 Hutt
(1983)所提催化關係(Facilitative relationship)為正向視導的必要但非充分
的條件。
2.支柱二「發掘能力與例外」由成功經驗中的發現亮點了自身的優勢及能
分析問題的例外情況讓被視導者覺察自己其實已在向目標的正途營造正
向情緒與提升內在動機
3.支柱三「工作進展」:建立在先前的成功基礎上,視導者以成長型心理認知
Growth mindset)與量尺問句(Scaling questions)協助啟發被視導者的能
增長,逐次接近目標。
4.支柱四「反思與回饋」需要在每回視導的段落作結不僅能讓視導者與被
導者反思他們的專業表現以及個人表現同時也能邀請被視導者給予回饋
進行後續會議。
3.下列何者為後現代教育行政倫理邁入有力實踐的行動?
(A) 詮釋 (B) 管理 (C) 挑戰 (D) 參與
詳解就領導者動機而言,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會驅動領導者選擇多樣策
略,促進學校經營之解決問題的正面效果;就領導者能力而言,後現代學
校行政倫理,會強化領導者功利績效的實踐,來提升學校經營的正面效
果;就領導者人格而言,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會強化領導者包容與尊重
上明教甄 5 教甄高明
別人的道德義務,來昇華學校成員生活品質的正面效果;三者皆有助於提
升管理智慧。因此,後現代學校行政倫理與管理智慧,有緊密的關聯性。
4.下列何者為社會正義教育領導的必要行動?
(A)追求成就 (B)反思體制 (C)貫徹目標 (D)立願景
5.請問教育行政倫理制度化以專業為主軸要強化的行動為何?
(A)堅毅挺進 (B)社會互動 (C)正義 (D)關懷
詳解
(一)教育行政倫理制度化意義:領導者強調倫理符碼詮釋、執行、應用
與增補的研究,藉以建立倫理文化導向的行為慣例,將有助於敦促專業實
踐意義生成,建立與重建社會規範,以拓殖專業服務的成效,促使人們願
意持續展現道德行為。
(二)教育行政倫理制度化歷程:
1.堅毅挺進決策的歷程:教育行政倫理制度化過程領導者面對教師與家長
抗拒態度,領導者解由倫理觀點平衡與互補關係,並循依法行政的負責行
為,致力堅毅挺進的決策以免陷入專業獨尊心態,而陷入危險政治風暴。
2.共同意志探索的歷程:當領導者致力於專業堅毅挺進決策,仍無法解決
不同立場衝突時,領導者應致力於共同意志探索,藉由強化異質立場的協
商歷程,讓組織成為令人信賴安全地方,以強化友善關係建立,藉以建立
共同的社會規範。
第四篇:教育政策篇
■傳統教甄考題:《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最新教甄考題:《新住民子女教育發展五年中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2016
2020 年)、教育部研訂「終身學習的教師圖像」、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
(SIEP)、行政院推動「以 2030 年為目標,打造臺灣為雙語國家」政策、
教育部推動雙語國家計畫、師資培育政策。
(D)
1. 我國於民國 100 年公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積極推動國際教
育,關於國際教育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國際教育的目標包括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移動力與全球責任感
(B)國際教育課程的三大主題軸為文化學習、全球議題與外語能力
(C)國際教育從課程與教學、學校國際化、國際交流與三軌推動
(D)教師專業發展包括國際教育初階與進階研習的認證
(A)
2.為導引我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部研訂 「終身學習的教師圖
像」,其教師圖像包含哪三個向度?
(A)教育愛、專業力、未來力 (B)教育愛、專業力、創新力 (C)教育愛、專業
力、責任心 (D)教育愛、專業力、關懷心
上明教甄 6 教甄高明
(C)
3. 康老師在她的英語課,透過視訊平台,讓學生和新加坡姊妹校學生進行
飲食文化專題分享,請問這是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SIEP)鼓勵的何種計畫
項目?
(A)課程國際化 (B)參與國際會議或競賽 (C)國際交流數位教學模式 (D)開設
外語及文化課程活動
第五篇:教育社會學篇
■傳統教甄考題三大學派(結構功能衝突解釋--均分古典與現代理論)批判教育
學學者、課程社會學、社會流動、教育機會均等種類與指標(每年必考)、多元文化教
課程社會學與知識社會學新自由主義T. Parsons 社會系統青少年文化學校文
化、教師專業與社會地位。
■最新教甄考題:Aronowitz Giroux 教育工作者的「知識份子」身份分成四
類、××資本(文化資本、人力資本)、教育知識階層化、Bernstein 理論
(B)
1.關於教師專業實踐包括教師自身專業成長以及參與貢獻專業社群,這樣
不僅省思批判教學現況,也能投入教育與社 會的改革行動中。這是對何種
類型知識份子的期許?
(A)受難型知識份子(suffering intellectuals (B)轉化型知識份子
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s (C)順應型知識份子(accommodating
intellectuals (D)霸權型知識份子(hegemonic intellectuals
詳解 Aronowitz Giroux 一步將教育工作者的「知識份子」身
份分成四類:
1. 轉化型知識份子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s:教育過程中將
學生當作是一個具有批判力的主體來看待,他在進行教育活
動時,必須將知識採用問題的方式,並運用對話,使得知識
成為有意義的、具批判性的、以及成為解放的,進而使學生
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發出聲音、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
教師專業實踐包括教師自身專業成長以及參與貢獻專業社群,這樣
不僅省思批判教學現況,也能投入教育與社會的改革行動中。
2. 批判型知識份子(Critical intellectuals)在意識型態上可說是
現存制度與思考模式的另類選擇,但是他們並不涉入社會形
成的過程或是去實行某些具有政治性的社會功能。雖然可
會基於知識份子的良知對於社會現狀提出批判,但他們鮮少
將批判轉為政治性的實踐行動。
3. 順應型知識份子(Aaccommodating intellectuals)堅定的意識
型態立場,並未自覺到自己已成為社會現況的支持者,常自
以為是中立的、遠離各種黨派與意識型態之爭的、非政治性
上明教甄 7 教甄高明
的。早就成為那些未經批判的觀念及社會實際之間的中介橋
樑,並且常為社會現況的再製作出「貢獻」
4. 霸權的知識份子(Hegemonic intellectuals):不僅臣服於各種
形式的學術與政治團體之下,也不只隱身於客觀主義的外衣
之後,關於自己對宰制之主流團體的支持與協助,不僅自己
有所察覺也不以為忤。
(B)
2.根據英國學者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的分析,以下關於隱性教學
invisible pedagogy)主要特徵的描述何者正確?
(A)教師對學生的控制相當明顯 (B)對於特定知識與技能傳遞較不重視
(C)評量學習的方式較為單一 (D)學生無法選擇自身的學習活動
(A)
3.柏恩斯坦(B. Berstein)認為勞動階級家庭教養較仰賴長輩權威對子女的
管控,偏向使用侷限型符碼,造成子女在家庭和學校間經歷文化不連續的
學習問題。柏恩斯坦稱這種家庭屬於下列何者﹖
(A)地位取向家庭 (B)贊助式家庭 (C)競爭型家庭 (D)個人取向家庭
第六篇:教育哲學篇
■傳統教甄考題:Peters 教育規準、教育隠喻與明喻、教育本質(生長說、社會
化)、內在目的與外在目的、希臘三哲、人性論(性善、性惡、姓無善物ˊ
惡、性三品說)、心靈論觀點、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知識檢證標準(符應
論、貫通論、實用論)、倫理學(描述、規範--德行論、效益論 Bentham
正義論、後設)、關懷倫理、唯實主義、觀念分析學派(Peters、重建主義
IllichBrameldCounts、後現代主義、自然主義、精粹主義與永恆主
義、實驗主義、存在主義(尼采、JaspersGreene 陌生人)、常考學者(杜
威、康德、Bacon、康米紐斯、WhiteheadLockeDescartesSpranger
RousseauSpencerPestalozziLyotardHerbartNeill、建構主義
■最新教甄考題:能力取向理論、實踐智慧、Nussbaum 的創發性正義(poetic
justice)、教育人類學三個中心命題。
(A)
1.柏拉圖認為人的身體宛如拘囚靈魂的牢獄,靈魂是存在於永恆的觀念世
界之中,這樣的看法反映何種心靈觀點? (A)心靈實體說 (B)心靈狀態說
(C)存在主義心靈論 (D)實用主義心靈論
詳解心靈實體說(Theory of Soul Substance:哲學史上最早發生的心靈學
說,淵源自理性主義,主張心靈乃先天存在,代表人物柏拉圖(Plato)認
為人在身體之外,尚有一個靈魂,這個靈魂不但是一個非物質的實體,亦
可存在於永恆觀念中,是一切生命、思想與動力來源。
(C)
2.某種學習觀點主張接受相關訓練後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成效,小明經訓練
之後也真的有些效果。請問這種知識檢證標準稱之為? (A)真理建構論 (B)
上明教甄 8 教甄高明
真理貫通論 (C)真理符應論 (D)真理實用論
詳解符應論(Correspondence Theory:當一個信念或命題在客觀世界中
可以找到與之相應合的現象,即為真;以符合「事實」為判斷基準的一種
真理標準。
(A)
3.M. Nussbaum 重視人的情感能力可以開展出「公共情感」的德育功能、
更主張應以此 為「幸福人性」架起聯結的橋樑,更能以此對 J. Rawls
正義理論提出批判性修正。 請問 Nussbaum 的觀點係指何者? (A) 創發
性正義(poetic justice) (B) 差異政治學 (C) 以培養 Kant 的「道德人」為目
(D) 重視道德直覺並否定理性約制
詳解Nussbaum的創發性正義(poetic justice)即期待涵育學生的同情心與憐
憫心,認為以公共情感為出發,再輔以批判思考的理性反思,這將會讓我
們避免負面情緒的誤導。Nussbaum 以公共情感為基礎的創發性正義觀,
雖然她力圖為「公共情感」「富同情心公民」與「幸福人性」架起聯結的
橋樑,更企圖以此對Rawls的正義理論提出批判性修正。
第七篇:課程教學篇
■傳統教甄考題:課程學術定義、課程種類、課程取向(學科、學生、社會、
科技應用)、課程理論(課程的決策與實施-Goodlad、課程發展模式、課
程組織、教學目標(GagneBloomAnderson、克伯屈、Eisner、布魯納理
論、奧蘇貝爾理論、教學方法(探究教學、合作學習、道德討論教學法、
文化回應教學法、價值澄清法、概念獲得教學法、直接教學法、交互教學
法、問題導向學習、創造力教學法-六頂思考帽)、課程統整、課程評鑑、
課程組織原則、課程實施、個別化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原則、系統化教學
設計、伍茲(P. Woods)生存策略、多元文化教育。
■最新教甄考題:Pinar 等人於 1995 年提出「課程即文本(text)、第三空間課
程、課程聯結、STREAM、教室走察(classroom walkthroughCWT、混合
式學習模式(blended learning models、識字策略。
(C)
1.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綱即將實施,學校教師對新課綱加以詮釋後所認定
的課程,是屬於美國學者古德萊德 J. Goodlad)所界定的何種課程?
(A)理念課程 (B)正式課程 (C)知覺課程 (D)經驗課程
詳解
(C)
2.助益於學習者學習的校園綠化、美化也是課程的一種,這是屬於何種課
程?
(A)精熟課程 (B)空無課程 (C)潛在課程 (D)式課程
(B)
3.林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學習單「如果我是達悟族人」,讓學生得以從達
悟族人觀點審視核廢料議題。這是屬於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的何種取向?
上明教甄 9 教甄高明
(A)貢獻取向 (B)轉化取向 (C)附加取向 (D)社會行動取向
詳解轉化取向(Transformation Approach)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第三階段,
對課程結構、目標與觀點澈底改變,允許不同族群、宗教能從課程中學習
固有的文化風俗,從不同文化角色與族群來建構自己的觀念;主張改變既
有的學校課程結構(設計學習單「如果我是達悟族人」,允許不同的文化
群體能自行建構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得以從達悟族人觀點審視核廢料議
題),使學生能採用不同文化的觀點來思索問題。
(B)
4.下列哪一種課程的意識形態,質疑那些隱藏於學校課程背後的意識形態
是為特定權力階層的利益服務的?
(A)進步主義 (B)批判理論 (C)認知多元論 (D)理性人文主義
詳解質疑那些隱藏於學校課程背後的意識形態是為特定權力階層(質疑權
力意識形態為批判理論觀點)的利益服務的。
(D)
5.下列有關「第三空間課程」的敘述,何者有誤?
(A)是一種混合雜揉而成的課程型態 (B)受後殖民主義思潮的影響 (C)重視教
師即陌生人的敏覺 (D)強調理性、普遍、永恆的課程知識
詳解第三空間(The Third Space)課程由後殖民理論家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 1990 年提出,強調「混種」與「協商」概念,意義在於
兩種或多種文化的交互作用,創造一種新的空間、新的思維,以產生新的
位置、結構與活動。楊俊鴻、歐用生(2009)則更進一步指出第 三空間之
課程實施方式有三:跨域之 美、境遇之美、陌生之美。由「第三空間」觀
點提出教學現場之三項啟示,即 敏於察覺教育現場的變化、 關注特別
主體的另類聲音、 抱持開放的文本解釋型態。
(C)
6. Pinar 等人於 1995 年提出「課程即文本(text)」主張,藉由更多不同理
論來重新理解課程的意義,如文本重視的是關注個體經驗,而要理解不同
情境脈絡下的主體意識覺知與生命經驗意義,則會以何種文本來理解課
程?
(A)神學文本 (B)傳記文本 (C)現象學文本 (D)美學文本
詳解現象學文本:關注個體經驗,不同情境脈絡主體意識覺知與生命經驗
意義(關鍵字在情境脈絡即為現象學主張生活經驗、情境脈絡)
(B)
7.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中,對於「理解」以下敘
述何者正確?
(A)理解有六個層次,最高層次是同理心 (B)能將所學轉移到未知的情境,
進行創作或問題解決,是為「應用」 (C)能設身處地分析他人行為並進行價
值判斷,是為「觀點」 (D)從低階到高階的理解過程都應輔以「自我認
識」 以利對主題的理解
(C)
16. 桃園市積極推動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發展計畫,下列關 於「智慧學校數
位學堂」的敘述,何者正確?
上明教甄 10 教甄高明
(A)教師為課程的主導者,學生為學習的協作者 (B)從環境、課程、教學與
學習四面向縮短數位落差 (C)桃園智慧教育流(STREAM)R強調閱讀的重
要性 (D)教學方法全部採用跨領域翻轉教學
第八篇:教育心理學篇
■傳統教甄考題:心理的生理基礎、學習動機(內在與外在動機、二元至六元
論)、認知學派(Erikson、皮亞傑、布魯納、VygotskyKohlberg
Marcia、行為學派(古典制約與操作制約、桑代克、增強時距、行為改變
技術、變動時距/固定時距/變動比例/固定比例)、訊息處理理論(感官、短
期、長期記憶)、長短期記憶策略、記憶理論、Bandura 社會學習、佛洛伊
德人格結構與自我防衛機制及焦慮種類、歸因理論、認知負荷理論、知識
類型(陳述、程序、條件)、正向心理學(習得無助感、正向心理學、幸福
感、希望感)、生涯發展相關理論、學習遷移、學習策略、希望理論、場地
依賴型與獨立型、Ainsworth 的「陌生情境」、語言發展論、賽爾門友誼論
與觀點取替、艾爾肯青少年自我中心。
■最新教甄考題:熱認知(有感認知)、學習動機、正向心理、編碼特定原則
( encoding specificity principle )Dansereau(1985) MURDER 是一種後設策
略、自我決定理論
(C)
1.喬安常抱怨自己的青春歲月已經被壓力挾持,認為來自各方壓力嚴重傷
害身心,而對生活感到不滿意。輔導老師分享一些科學新知後,喬安發現
其實壓力並不總是壞事,還可能會激發出爆發力與提高注意力。若以皮亞
傑(Piaget 認知發展理論的觀點來解釋喬安的思考,下列何者最為貼
切? (A) 守恆(conservation (B)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 (C) 平衡
作用(equilibration (D) 符號式思考(symbolic thought
詳解平衡(Equilibration)個體既有基模能輕易同化環境中新知識經驗時
(喬安發現其實壓力並不總是壞事,還可能會激發出爆發力與提高注意力)
心理上會感到平衡;由於發展及環境改變,認知的平衡並不穩定。
(A)
2.劉老師採取不先預告何時出現,突擊檢查外掃區同學的打掃狀況,來強
化學生用心維護環境整潔的行為。 劉老師的作法,屬於下列哪一種增強時
制(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
(A)變動時距時制(variable-interval schedule (B)固定時距時制(fixed-
interval schedule
(C)變動比例時制(variable-ratio schedule (D)固定比例時制(fixed-ratio
schedule
詳解變動時距增強(不定時距增強)Variable-interval,簡稱 VI:增強沒
有固定時距,如不定時給予小考、老師對於準時交作業的同學,會隨機選
定日期給予星星貼紙作為獎賞。
(C)
3.下列有關維高斯基(Vygotsky)近側發展區(the zone of proximal
上明教甄 11 教甄高明
development,簡稱 ZPD 的敘述,何者正確
(A)ZPD 是固定不變的,教學可引導發展,但不可以超越其潛能 (B)ZPD
理論的真正意義在於特別強調尊重學生思考的成熟準備度,鼓勵以自己的
速度獨自學習 (C)強調利用各種介入方式,幫助孩子從「協助表現」進步到
「獨立表現」 (D)同一名學習者只有一個 ZPD 區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需
要設定明確目標
詳解(A) ZPD 並非固定不變的(static,它會隨著兒童獲得更高一層知識
而改變;ZPD 是變動教學可引導發展,可以超越其潛能; (B)ZPD 理論的
真正意義在於特別強調尊重學生思考的成熟準備度,鼓勵以自己的速度獨
自學習 ZPD 強調教師與同儕引導提示,協助其發展 ZPD;非適性教育論
點) (D) 在學習過程中,同一個兒童的 ZPD 大小也會隨著時間改
(如從 ZPD1 ZPD2。譬如一個語文能力較佳的兒童在閱讀理解的過程
中並不需要 特別的協助,而在長除法上卻遇到困難。這時意味著他在數學
演算上的 ZPD 比在閱讀技 能上更需要協助,亦即兒童在學習過程中需要
針對不同形式的協助作反應。
(C)
4.教育心理學家 Dansereau 曾提出一個可以增進學生後設認知策略的方
式,簡稱為 MURDER 計畫,其中二個 R 分別是指? (A) 閱讀(read) 和複
(review) (B) 背誦(recite) 和回憶(recall) (C) 複習(review) 和回憶(recall)
(D) 複習(review) 和反(reflect)
詳解Dansereau(1985)MURDER 是一種後設策略,這一連串的字母代表
著不同的學習程序:M是調整你的心情(set your mood)U是理解的閱讀
(read for understand)R 是回憶(recall)D是吸收訊息 (digest
information)E是知識的擴展(expend knowledge)R 是回顧錯誤(review
mistakes)。它包含兩部分:一是基本策略, 如訊息的處理、儲存、修正、摘
要和分析等;另一部份是支持性策略,如時間的管理、情緒的調整、設定目
標、監控理解自我評估等。
(C)
5. 根據斯奈德(C. Snyder)的希望感理論,教師欲喚起學生正向情緒,而
對學習有希望感,須以下列哪項因素作為前提﹖
(A)增強學生之意志力 (B)強化思索問題解決之可能方法 (C)發展具體可行之
目標 (D)培養多方面興趣
第九篇:K12 課綱篇
■傳統教甄考題:K12 課綱(每年必考)
■最新教甄考題:核心素養教育、核心素養「素養」(competence)導向與「能
力」(capability)取向的差異、共同備課、公開觀課
(A)
1.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關於「保留彈性學習課
程」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維持彈性學習課程的設計,校長可以結合教育專業及社區資源等發展學
上明教甄 12 教甄高明
校本位課程(例如:校園學習步道、主題統整課程、戶外教育等)
(B)讓學生能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應用所學解
決生活的問題,使得學習更有意義,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C)彈性學習課程也可以規劃社團活動、自主學習、技藝課程等,讓學生有
自主與 適性學習的機會,探索個人的學習興趣,展現學習專長
(D)若部分學生在數學、英語等領域出現學習落後的情況,也可以在彈性學
習課程 中進行補救教學,讓不同的學生依照學習程度分組上課
詳解維持彈性學習課程的設計,教師可以結合教育專業及社區資源等發展
學校本位課程(例如:校園學習步道、主題統整課程、戶外教育等),讓學生
能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認識生活周遭的環境、應用所學解決生活的
問題,使得學習更有意義,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彈性學習課程也可以規劃社團活動、自主學習、技藝課程
等,讓學生有自主與適性學習的機會,探索個人的學習興趣,展現學習專
長。也可以規劃班級輔導、服務學習、自治活動、校際與班際交流等活
動,讓學生在德育、群育方面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更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生
活。
原則上,若部分學生在數學、英語等領域出現學習落後的情況,也可以
在彈性學習課程中進行補救教學,讓不同的學生依照學習程度分組上課。
而學校教師更可以展現專業,開設相關的領域學習社團(例如:英語歌
謠、英語繪本創作、英語讀者劇場等),讓學生在社團活動時間中,依照興
趣與能力自由選修,深化學生在特定領域的學習。
(A)
2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對於學校課程計畫的規範,以
下何者正確?
(A)學校課程計畫為學校本位課程規劃之具體成果 (B)應由學校課程發展委
員會負責備查 (C)學校課程計畫至少包含總體架構、彈性學習及校訂課程規
劃(含特色課程) (D)學校課程計畫開學後運用書面或網站等多元管道向學
生與家長說明
詳解(B)應由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負責「審查」,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
後,於開學前陳報各該主管機關備查。; (C)學校課程計畫至少包含總體架
構、彈性學習及校訂課程規劃(含特色課程)、各領域/群科/學程/科目
之教學重點、評量方式及進度等; (D)運用書面或網站等多元管道向學生與
家長說明。為有利於學生選校參考,高級中等學校應於該年度新生入學半
年前完成課程計畫備查與公告說明。
(C)
3.當共同備課時,教師們通常會討論哪些重點或進行哪些步驟?
甲、討論該單元的核心概念;乙、決定學習目標與相關評量內容;丙、分
析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反應表現;丁、設計課堂問題與學習任務;戊、以公
開說課做結尾
(A)甲乙丙丁戊 (B)乙丙丁 (C)甲乙丁 (D)乙丙丁戊
第十篇:教育法規篇
■傳統教甄考題:教育基本法、國民教育法與施行細則、特殊教育法與施行細
上明教甄 13 教甄高明
則、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
法、教育經費篇列及管理法、實驗三法、強迫入學條例、性別平等教育
法、教師法、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校園霸凌防制準
則、 師資培育法。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辦法、教師請假規則、學生輔導
法、學生輔導法(近年常考)WISER 模式。
■最新教甄考題:實驗三法依然今年必考法規、教師法、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
辦法、教師專業審查委員會、性霸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
(B)
1.依《學生輔導法》第 14 條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主管機關應定期辦
理初任輔導主任或組長、輔導教師及初聘專業 輔導人員至少接受幾小時之
職前基礎培訓課程呢?
(A)36 小時 (B)40 小時 (C)48 小時 (D)60 小時
(D)
2.依《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規定,偏遠地區國民小學全校學生人
數未滿五十人且採混齡編班者,除置校長及 必要之行政人力外,其教師員
額編制,得以生師比多少比例來計算呢?
(A)二比一 (B)三比一 (C)四比一 (D)五比一
(A)
3.為賦予實驗教育更多的辦學彈性,強化參與實驗教育學生的權益保障,
提供學生更 多元適性學習機會,行政院於 106 711 日通過了教育部
所提的實驗教育三法修正 草案,並於同年 12 29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
讓體制外實驗學校能發展出創新且成 效良好的辦學模式,提升學校辦學品
質。上述中的實驗教育三法,是為了落實哪一個教育法令中的「鼓勵政府
及民間辦理教育實驗之精神」?
(A)教育基本法 (B)國民教育法 (C)教師法 (D)高級中等教育法
詳解為鼓勵教育創新與實驗,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部
制定「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
理實驗教育條例」「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
例」,以落實教育基本法鼓勵政府及民間辦理教育實驗之精神。
(B)
4.據報載,日前臺中一名學生因遭同學嘲諷他的身體、外型,甚至在全班
面前指控他:「你爸爸有愛滋病,所以才會生出你這個愛滋病同性戀!」
得知有疑似這樣的言語事件,若你是這所學校的處理人員,你應根據以下
哪項規定,進行釐清事實?
(A)校園霸凌防制準則 (B)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
(C)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 (D)學生輔導法
詳解嘲諷他人身體、外型是屬於對他人性別特徵之攻擊,而在全班面前指
控他:「你爸爸有愛滋病,所以才會生出你這個愛滋病同性戀!」是對他人
性傾向進行貶抑之行為。本題雖有符合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直接或間
接對他人為貶抑、欺負,然而嘲諷、指控之言語內容已對性別特徵、性傾
向進行攻擊及貶抑,顯係該當於性別平等教育法之性霸凌,且性別平等教
上明教甄 14 教甄高明
育法之性霸凌,是屬於霸凌之特別規定,自應優先適用「校園性侵害、性
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進行事件釐清。
(C)
5.為協助學校處理教師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十四款前段所定教學不力或不
能勝任工作有具 體事實且情節嚴重者,學校可向教育局哪個委員會提出申
請協助調查及輔導,以減低學校 之行政負擔?
(A) 教師評審委員會(B) 教師成績考核委員會(C) 教師專業審查委員會(D)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
詳解新修訂法規教師法第 16 條第一款中教學不力有具體事實。但高級中
等以下學校教師有前項第一款情形,經教師專業審查會調查屬實,且進入
評議期者,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員二分之
一以上之審議通過。
第十一篇:教育研究法篇
■傳統教甄考題:變項種類、三角測定法、質性研究(現象學、象徵互動論、
否證論、詮釋學)、研究品質四項指標、實驗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
究法-省思、民族誌、期刊來源、得懷術、焦點訪團法、紮根理論研究、教
學研究取向、後設分析、生活史研究。
■最新教甄考題:影響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因素
(C)
1.以下何者不是能夠提高內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的作法?
(A)避免成熟因素 (B)謹慎使用研究工具 (C)擬定問卷時,用字遣詞要避免模
(D)避免選取偏誤
(A)
2.在一項數學測驗得分是全班最後 10%的學生,接受了課後輔導。三個月
後,他們在類似測驗的平均分數提高了, 但不一定是輔導造成的。這可能
是哪種內部效度的威脅?
(A)迴歸 (B)研究對象的態度 (C)測驗 (D)工具的使用
(D)
3.一篇研究報告的統計結果指出,校長科技領導透過「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對學校創新經營具有.28 的影響力,校長科技領導能藉由教師專業學習
社群來提升學校創新 經營的總效果值達.83。進一步言之,校長若能重視
科技領導的推展,透過教師專 業學習社群的落實運作,可以達成學校創新
經營的目標。試問上述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屬於什麼變項? (A)機體變
(B)虛擬變項 (C)混淆變項 (D)中介變項
詳解中介變項(Intervening Variable)源自「刺激-反應」理論,例如鈴聲
狗。某些研究過程中探討個體內在心理歷程,既不能觀察,也不能
直接測量亦無法加以掌握,這些變項對研究個體行為有影響作用,但其作
用須透過自變項(校長科技領導)對依變項影(學校創新經營)響作用中
推論(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上明教甄 15 教甄高明
第十篇:班級經營篇
■傳統教甄考題:學者理論(Kounin、高登、學校與班級經營的三 C、積極的
班級經營、Albert 合作管理式、深思型紀律理論、尊嚴管理理論、邏輯後
果管教法、瓊斯正向紀律模式、肯特果斷訓練、Ginott 和諧溝通模式)
■最新教甄考題:Dreikurs(錯誤行為類型)
二、108 年教甄最新考情
倫理學相關論點MacIntyreSeligmanFredricksonSen Nussbaum
德沃金(R. Dworkin、布里格豪(H. Brighouse)、 PoggeYoung、諾錫克
R. Nozick)、 Rawls
向心理學相關論Seligman正向心理資本正向領導幸福感希望感
心理韌性、千鳥格經緯理論、正向領導力。
關懷倫理學:責任倫理學、應用倫理學、為他倫理學、Eva Kittay 的依賴性
(depedency)、情境倫理學。
差異化教學、補救教學、有效教學、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推動事項。
學習動機:內在與外在動機、學習目標、學習動機、目標導向理論。
××資本:心理、社會、經濟、文化、人力、智慧資本。
教育測驗與統計標準分數信度效度試題分析多元評量試題反應理
論、××標準誤(估計標準誤、差異標準誤、測量標準誤、標準誤)
關注理論(早期)與關注本位採用模式(晚期)
心理學新皮亞傑學派MoundoudR. CaseInagakiBassechesSiegler)。
服務學習服務學習特質經驗學習週期服務學習方案之發展服務學習
發展過程、服務與學習關係有四種類型、G. McCutcheon 教師個人立論的模
式。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