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教案
設計者:龔冰蕾
綱要編號 | 資10-3 | 綱要構面 | 資訊素養 | ||
主題 | 資訊利用素養 | 授課年級 | 三年級 | ||
年級主題 | 能定義問題並 能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 教學者 | |||
教學時間 | 280~440分鐘(7~11節) | 活動人數 | |||
活動場地 | 教室、圖書館、電腦教室 | ||||
教學資源 | PPT、單槍、螢幕、實物投影機、「曼陀羅思考法練習提問」學習單 | ||||
教 學 研 究 | 一、教材分析: (一)設計理念:延續低年級培養的提問能力,三年級可開始進行全鷹架的Big6學習任務。本單元挑選社會領域做體驗式的延伸學習,以分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指導孩子如何從提問中摘出關鍵詞;利用關鍵詞畫出概念圖,以定義探究的範圍和層次。雖然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時仍大量使用參觀訪問、直接體驗,但也開始按部就班介紹不同管道的解決問題策略。 (二)教學重點: 1. 主題探究的學習任務開跑之前,先介紹Big6的六步驟。 2. 全班異質分組,介紹要探索的主題:「學校附近社區巡禮」。以社會課學過的社區概念來介紹學校附近社區(可預先拍好要探索的地點及社區照片來暖身)。 3. 孩子根據生活中的舊經驗、老師的照片介紹、簡版文章的閱讀(仿低年級時做法:老師事先寫一篇探索地點的簡介文章給孩子讀),想一想和組員討論後,寫出合理的、值得探究的問題。 4. 透過老師示範、全班的討論,找出各組提問當中的關鍵詞。 5. 各組將關鍵詞彼此的關係以概念圖呈現(在此之前可以先教”畫概念圖找文章重點”的活動,先認識概念圖這個工具)再全組共同來檢視:小組要探究的範圍和層次(定義問題)。 6. 透過各種管道:直接體驗、訪問專家、書籍、期刊報紙、網路…等蒐集資料找出答案。 7. 將找到的答案整理分享。分享時可依評分標準自評互評,任務結束後應針對六大步驟做個人的檢討反省。 (三)注意事項: 1. Big6(大六模式)它不但是一個循環:第一個探究走到評估時,往往引出下一個可以探究的相關主題,開啟另一個Big6的歷程。此外每一個步驟也不是線性的單向道,在不同步驟上隨時都有可能,因需要而回到先前的步驟再釐清。老師在帶領這個過程時,可以在學習單的角落上,註明目前的工作所在的步驟;也可以用一張大海報標示出六步驟,在探究時隨時指出,目前的工作是在哪一個步驟。孩子們不需要背誦步驟,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務鍛鍊下熟悉內化了這個歷程。主題探究的模式非常多,叫什麼名稱、分幾步驟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有效協助孩子經驗自主學習的過程,享受其中的樂趣。 2. 關鍵詞彼此的關係必須思考和檢視:要合併還是分列;有沒有包含或包含於的層次關係。 3. 概念圖的呈現沒有對錯,只要孩子畫了就是對的。但是也要指導孩子去思考和分辨:不同的畫法怎樣會更清楚、更合理、更容易看懂。 4. 介紹並嘗試各種管道蒐集資料找出答案時,必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要給孩子一些心理準備,也要陪伴孩子盡力之後接受事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找得到答案。 5. 三年級的孩子生活經驗有限,閱讀能力也尚在發展中,鼓勵他們尋找自己看得懂又覺得有趣的部分記下來,和老師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就好。 | ||||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目 標 | ||||
[語] 5-2-6-1能利用圖書館檢索資料,增進自學的能力。 [語]5-2-9 能結合電腦科技,提高語文與資訊互動學習和應用能力。 [生]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 1. 能透過提問和畫出概念圖來定義問題。 2. 認識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
教學活動 | 說明 | 評量方式 |
壹、準備活動: 活動一 逛逛學校附近的社區 全班異質分組,先以社會課學過的社區概念來介紹學校附近社區,思考社區裡印象最深的是什麼?選擇其中一個地點,例如:廟宇、公園、古蹟、市場…作為小組要一起探索的主題。再以預先拍好的社區照片來說故事並暖身。 貳、發展活動: 活動二 關於社區 使用文化中心或鄉鎮圖書館收集社區活動、特色的簡介,或查字辭典百科了解地點名稱的定義,關於預定要探索的主題~有哪些是你已經知道的?有哪些是你看不懂、查不到,或還想知道更多的?全組每個人都寫下自己想探索的問題!(可繼續用曼陀羅思考法記下提問) 活動三 找出問題的關鍵字 先整合小組每個人的提問:去掉重覆的、語意不清、不合理的問題後,由老師示範、全班討論的方式,為每組找出一兩個問題的關鍵詞,再放手讓各組自行討論和畫出所有的關鍵詞。 《第一節課 結束》 活動四 根據關鍵詞彼此的關係畫概念圖 提醒孩子關鍵詞彼此的關係必須思考:要合併還是分列;有沒有包含或包含於的層次關係。先放手讓各組畫出來,再一組一組全班共同來檢視:怎樣畫會更清楚、更合理、更容易看懂。 《第二節課 結束》 活動五 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依序介紹各種查找資料的管道:(電子)字辭典、(電子)百科(1節)、專書(1節)、小冊子、摺頁文宣、雜誌、報紙(1節)、網路(1節,由老師連結好供閱)。最最重要的還是鼓勵他們走入社區:親自去參觀訪問直接體驗獲取一手資料。也可由老師規畫聯繫,全班走一趟社區校外教學。(假設全班分4組約需4節) 《約需四~八節課》 參、綜合活動: 活動六 分享(自評&互評+反省) 所有查詢管道介紹並嘗試過後,請各組將收獲彙整,輪流上台發表和分享。 《需一節課》 | 老師事先想好有哪些可探索的點,預先拍好照片。 學生多越區就讀,對社區陌生時,老師要先準備各探索地點的簡版資料,以補舊經驗不足。 小組整合提問需示範步驟和禮貌。 概念圖的呈現沒有對錯,只要孩子畫了就是對的。 一次介紹一種策略並充分練習。同時有紙本和電子版本的策略可一起介紹。 最好能全組上台,報告方式不拘,但要指導上下台的禮貌,並互相給回饋和自我反省。 | 觀察紀錄 觀察紀錄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