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灣內國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
生命源起
—生命誕生
校長:林燦添
召集人:胡美婌
研究員:王美雲
王三銘
林雅屏
林美惠
張秀如
楊玉霜
高雄縣灣內國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
目 次
壹、課程設計理念與架構……………………………… 44
一、課程設計的依據
二、課程設計的原則
三、課程設計的架構
貳、教材與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47
一、低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二、中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三、高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參、教學實施與省思…………………………………… 59
一、低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二、中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三、高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肆、結語………………………………………………… 60
伍、參考文獻…………………………………………… 60
壹、課程設計理念與架構
一、課程設計的依據
生命教育旨在擴充智育的內涵,使之由只著重實用「知識」提昇為開展學生的生命「智慧」。生命的存在,展現造物者的神妙,上天既然創造天地,也賦予萬物萬類生命的喜悅,任何的空間與環境,都有生命誕生的可能。總而言之,生命教育應以「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整合知情意行」為目標。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應使學生在知性、感性與靈性上有所提昇,不僅學到「帶得走的能力」,更獲致全人的成長。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彌補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識教育與理性教育,卻忽略知識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藝術、人文之教育。生命教育教學能使學生在受教過程中,不僅學習到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了生命教育的涵養後,了解生命誕生的喜悅,珍惜生命的可貴,更重視身體健康與體能的創造,故生命教育對學生的人格成長與態度培養影響甚深,生命教育知識技能可以運用於社會,嘉惠大眾。
二、課程設計的原則
認識生命、欣賞生命,了解生命的多變性與可貴,引導學生用積極的態度經營生命、思考生命方向與珍惜生命。藉由認識母親生產的奧妙,由一些人物的人生歷程中,探索不同的人,活出不同的故事,進而珍惜生命、愛惜自己,能珍視並維護所有的生命。由成長過程中,生命的節奏和規律,認識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課程設計的原則包括:
(一)整體原則:考量課程的完整性與統整性,以課程整體的觀點,由生命的誕生、我長大了、以及成長後不同階段變化產生不同生命特徵,予以編排。
(二)系統原則:課程設計人員於事先共同討論,制定一套程序,整個課程設計依循生命教育分段能力指標循序漸進編排,而與教學目標共同呼應。
(三)合作原則:集合課程設計所需的人員,由學校行政人員,低、中、高年級教師及學生組成課程設計團體的核心成員,彼此合作,集思廣益,以形成周詳的課程設計。
(四)時代促進原則:強調的是方法和過程的教育,以符合時代的要求,而產生對生命充滿喜悅與期待,成為時代巨輪的帶動者。
(五)持續原則:強調課程的完成為新階段的開始,「生之喜悅」課程的結束正是另一生命教育課程的開始。
三、課程設計的架構
本課程設計主題為「生之喜悅」,分別為「媽媽的水牛肚」、「我長大了」、「亞當與夏娃」三個單元(見圖一)。各年級單元設計配合生命教育能力指標中「生命源起」項目的「生命誕生」層面,目的在透過此一教學過程,使學生能認識生命誕生之珍貴與辛勞,了解各生命間互為共同體的依存關係,進而建立正確的倫理關係與應有之孝思,以維護群體及其他生命。其對應之生命教育能力指標分別為:1-1-2知道自己如何出生的、1-2-2說出自己身心的變化與成長、1-3-2了解各年齡層的身心發展狀況(見表一)。
生之喜悅 中年級 我長大了 低年級 媽媽的水牛肚 高年級 亞當與夏娃
圖一「生之喜悅」課程設計架構
表一「生之喜悅」主題課程規劃
主題 | 單元名稱 | 教學領域及時間 | 能力指標 | 教學策略 | |
生之喜悅(生命源起│生命誕生) | 媽媽的水牛肚 | 6節 | 語文 | 語文1-2-1 生命1-1-2 生命1-1-3 | 發表 討論 閱讀 藝術創作 分享 體驗 紀錄 觀摩 |
視覺藝術 | |||||
表演藝術 | |||||
我長大了 | 3節 | 視覺藝術 | 生命1-2-2 健體1-1-1 健體1-1-3 健體2-1-3 藝術1-2-3 | 發表 討論 藝術創作 分享 | |
表演藝術 | |||||
健康與體育 | |||||
亞當與夏娃 | 3節 | 視覺藝術 | 生命1-3-2 健體1-2-4 藝術1-3-4 | 發表 討論 錄影帶放映 分享 | |
表演藝術 | |||||
健康與體育 |
貳、教材與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一、低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一)低年級生命教育融入生活課程教材
五種幫助所有孩子獲得生活必要技能和知識的策略,以健康的、有愛心的、負責的及有收穫的生活態度。形成以下的生命教育:(1)為生命教育提供專業發展的機會,形成更有效的社交及情緒學習。(2)為學校、父母協會、官方代理機構提供技術援助、訓練和諮詢。(3)將成果應用到學校、家庭及社區。(4)進行社會情緒的發展和學習。(5)對社會及情緒的工作者、教育者、雙親、精神健康專家、社會科學家和對這項議題關心的居民進行合作,以促進社會及情緒的學習。
媽媽的水牛肚這項課程的教材包括三種教學方法:(1)直接教學:從亞里斯多德哲學來的,強調習慣或美德行為的訓練。(2)間接教學:建立兒童了解社會倫理發展,強調在成人看護之下同輩間的人際互動。(3)社區的建設:主要強調環境和照護的關係以及建立道德社區。
其主要教材為三字經,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等;其次為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淨,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最後則教唱媽媽好。此些教材主要闡述媽媽懷孕之辛苦,為人子女應愛惜自己身體並孝順父母。
(二)低年級生命教育融入生活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媽媽的「水牛肚」 | 教學班級 | 二年忠班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學日期 | 93年4月 | |||
設計者 | 林雅屏 王美雲 | 教學領域 及時間 | 生活課程 6節(240分) | |||
教學目標 | 1.了解媽媽承受懷孕所受的苦 2.能完成「媽媽腹中的我」作品 3.體會父母為保護胎兒的用心和辛苦 4.能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媽媽的感恩 | 能力指標 | 生命1-1-2知道自己如何出生的 生活4-2-1藉由生活的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語文E1-2-1能聽懂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的大意 | |||
教 學 時 間 | 教 學 目 標 | 教 學 活 動 | 教學資源 | 評量重點 | ||
15΄ 15΄ 10΄ 20΄ 20΄ 40΄ 40΄ 40´ 40´ | 1 2 3 4 | 一、引起動機 1.邀請家長暢談懷孕的不適,生產的痛苦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最好能請來懷孕中的媽媽或阿姨現身說法,談談懷孕時要如何照顧小胎兒,還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 3.可以在「懷孕中的媽媽」解說過後,讓孩子提出問題發問,並可以請小朋友摸摸媽媽的肚子,讓孩子去感覺胎動的喜悅,感受媽媽照顧小胎兒的責任和辛苦。 二、教學活動 1.閱讀「小胚胎的故事」,了解胎兒在母體中成長的情形,讓孩子能深刻認識自己的成長過程是如此的奇妙可貴。 2.請小朋友畫出自己在媽媽腹中的模樣,佈置於教室。 3.在美勞課時,利用玩黏土的課程,分組捏出由小到大不同月份形狀的泥娃娃,讓小朋友感受生命成長的歷程,體會自己原是在媽媽的肚子裡一點一點、一吋一吋的長大,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辛苦。 三、背經:影印有關母親孕育子女的詩詞,分發給學生,解釋經文並指導背誦。 四、體驗活動:「洗腳活動」---利用母親節舉辦此活動,請媽媽們到校,佈置溫馨的情境,由孩子們為媽媽洗腳,並輕輕的按摩,讓孩子學習體貼母親,也可增進親子感情。 五、透過學習單,記錄心得與感想。 六、學習單分享:口頭報告與張貼觀摩 | 圖書 陶土 三字經 弟子規 學習單 附件一 | 能說出母親懷孕的辛苦 能畫出胎兒在媽媽腹中的模樣 能捏出娃娃的形狀 能體貼母 親的辛苦 |
附件一:低年級學習單
班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哇!媽媽的肚子是我的老厝
一、小朋友!經由捏泥娃娃和背洋娃娃以後,請你想一想:當你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媽媽是怎樣幫助你長大?
1.為了讓我快快長大,媽媽常吃些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讓我平平安安,出門時媽媽會注意些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讓我活潑聰明,媽媽會注意些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媽媽還為我做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親愛的媽媽!謝謝您!
二、當你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爸爸又是怎樣照顧媽媽和小小的你呢?
( )多幫媽媽分擔家事
( )陪媽媽散步
( )陪媽媽到醫院做產前檢查
( )買營養的東西給媽媽吃
( )說笑話讓媽媽和寶寶都開心
( )媽媽外出時負責接送
( )_____________________
親愛的爸爸!我愛您!
搖嬰仔歌
5. 5 5 3 5-- 0 3. 5 1 616 5-- 0
嬰 仔嬰 嬰 睏, 一 暝 大 一 寸,
2. 3 5 23 5-- 0 2. 3 5 32 1-- 0
嬰 仔嬰 嬰 惜, 一 暝 大 一 尺。
1. 6 16 12 3-- 0 2. 3 13 121 6-- 0
搖 子日 落 山, 抱 子金 金 看,
5. 6 35 61 1-- 0 3. 5 3 26 1-- 0
你 是我 心 肝, 驚 你 受 風 寒。
二、中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一)中年級生命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和「藝術與人文」領域教材
人的成長歷程由幼稚到成熟,需經由學習適應而來的,孩子的身心發展快速,難免有許多適應上的困難,他們對食、衣、住、行的調整,特別是他們的意識和價值觀念,更是變化起伏,使他們多愁善感。因此,宜透過生命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成長階段生理變化,比較個體不同的人生階段異同,養成良好的健康態度和習慣,並學習尊重身體的自主權,進而表現出自信心和整體的舒適感。透過小書的編製讓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的過去成長歷程,感恩父母、師長的照顧,體驗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報答父母最好的禮物。
(二)中年級生命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和「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我長大了 | 教學班級 | 三年忠班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學日期 | 93年4月 | |||||
設計者 | 張秀如、楊玉霜 | 教學領域 及時間 | 健康與體育和 藝術與人文領域 三節(120分) | |||||
教學目標 | 1.能了解自己身體生長的發展 2.能收集身體發展的相關資料和照片 3.能發表自己現在和過去的不同 4.能完成自己的成長小書 | 能力指標 | 生命1-2-2說出自己身心的變化與成長。 健康1-1-1知道並描述對於出生、成長、老化及死亡的概念與感覺。 健康1-1-3認識身體發展的順序與個別差異。 健康1-1-2觀察並比較不同人生階段的異同。 藝術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紀錄心中的感受。 | |||||
教材分析 |
| |||||||
教 學 時 間 | 教 學 目 標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評量重點 | ||||
20΄ 20΄ 60΄ 20΄ | 1 2 3 4 | 1.師生討論學生的成長情形與差異 (1)請學生帶小時候的照片,將學生帶來的照片收集,讓同學猜猜照片的主人,並說明照片和現在本人的差異。 (2)到健康中心收集自己的健康紀錄。 2.「我的小書」製作說明 (1)將四開大的圖畫紙橫擺摺成八等分。 (2)將中間線段部分剪開,將紙上下對摺。 (3)將剪開的中間線段撐開。 (4)沿著虛線部分摺起來,摺好的圖畫紙即是小書。 我的成長小書內容 第一頁 封面—班級、座號、學生名字、指導老師、觀測日期等… 第二頁 我的基本資料—出生年月日、星座、住址、電話、血型等… 第三頁 體重成長紀錄—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體重紀錄 第四頁 身高紀錄—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身高紀錄 第五頁 收藏紀錄—小鞋子照片、小衣服照片、乳牙照片等 第六頁 訪問紀錄—訪問親人對自己小時候的印象 第七頁 感想及評量(含小組、個人、小書的得分) 第八頁 封底—自畫像插圖或現在本人的照片 3.學生製作「我的成長」小書 4.發表心得感想 | 照片 保健室 資料 圖畫紙、剪刀、膠水、畫圖材料、照片 保健室 資料 | 能了解身體生長的情形 能收集身體發展的資料和照片 能發表自己現在和過去的不同 能製作「我的成長」小書。 | ||||
圖一 小朋友用心製作小書 | 圖二 聚精會神的製作 | 圖三 看我騎馬多帥 | ||||||
圖四 媽媽幫我照下出生時的照片 | 圖五 感謝父母辛苦扶養我長大 | 圖六 生命過程的記錄 |
三、高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一)高年級生命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材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拍一些照片,留下美麗的回憶。藉由舉辦「猜猜我是誰」的有獎徵答活動,讓學生發覺週遭的同學從以前到現在身體、外表各方面有何明顯的改變,並讓同學體驗和感覺自己的成長變化,進而了解生命是連續不斷的過程,一個階段引導著另一個階段,教師藉此引導說明,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個體鼓勵學生接納並珍愛自己的身體。
(二)高年級生命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亞當與夏娃 | 教學班級 | 五年忠班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學日期 | 93年4月 | ||||
設計者 | 王三銘、林美惠 | 教學領域 與時間 | 健康與體育 3節(120分) | ||||
教學目標 | 1.能察覺個體生理隨著年紀增長會有外形或能力的改變 2.了解成長是連續不斷的過程 3.養成自重自愛的態度 | 能力指標 | 生命1-3-2了解各年齡層的身心發展的狀況。 健康1-2-4探討各年齡層的生理變化,並有能力處理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變。 健康6-2-1分析自我與他人的差異,從中學會關心自己,並建立個人價值感。 | ||||
教材分析 | 1.收集並觀察不同階段同學的成長照片,讓學生能明白的說出不同階段的成長變化。 2.藉由觀賞錄影帶,讓學生了解各年齡層會產生何種變化。 3.透過小組討論腦力激盪的過程,說出身體各方面的改變。 4.完成學習單,喚起學生能內化對自己身體的自重自愛。 | ||||||
教學資源 | 教師準備 | 師生幼年時的相片、錄影帶 | |||||
學生準備 | 紙、筆、彩繪用具 | ||||||
教 學 時 間 | 教 學 目 標 | 教 學 活 動 | 教學資源 | 評量重點 | |||
10΄ 10΄ 20΄ 40΄ 40΄ | 1 2 3 | 1.引起動機:教師展示幾張幼年期的照片,有同學也有師長的,請學生猜猜他們是誰? 2.進行「猜猜我是誰」的有獎徵答活動:教師將照片以九宮格方式貼在黑版上,學生自由猜測,答對者給予獎勵。 3.共同討論: (1)遊戲結束後,「從哪些地方可以發現生理成長的現象?」例如:身高體重的增加。腳掌變大鞋子穿不下。出現第二性徵,例如:胸部開始發育,男生有喉結,變聲較低沉。能力的增強,例如:長大後能輕鬆拿起重物。 (2)教師鼓勵學生盡量發表,並歸納使學生了解生命的成長是連續不斷的過程,一個階段能引導著另一個階段。 4.觀賞錄影帶:放映幽默詼諧的「凹凹和凸凸的煩惱」及「青蘋果的滋味」錄影帶。讓學生能明瞭成長過程有一些難以啟口的生理變化現象,但應培養不害羞、不害怕的態度,對自己的生理變化能了解並接納。 5.學習單討論及小組共同完成。 6.展示學習單作品及檢討。 7.教師歸納:藉此次學習,讓學生了解自己與異性各年齡層的生理發展狀況,澄清自己的疑問與錯誤的概念,並能培養寶貝自己身體的態度。 | 師生幼年期的照片 壁報紙 小Baby的衣服、鞋子 錄影帶 學習單 | 能仔細觀賞 能依照觀察說出照片人物是誰 能主動發表 能專心觀賞 能參與討論能完成學習單 |
參、教學實施與省思
一、低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生命是父母所賜,人無法十全十美。鼓勵學生對自己有信心,並面對生活的許多挑戰,父母和我們一樣不是十全十美。要讓學生肯定父母,肯定自己,了解生命的成長,原本就有許多的辛苦和困難。生命的美好就在於了解與信心,肯定與尊重。在相互扶持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熱愛人生;在愛的環境中生活的孩子,會尊重所有的生命,更會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
在實施教學中,由學生回家做的學習單中,可以讓每位學生知道他們的誕生帶給父母親莫大的快樂及期待。父母為了他們的到來費了許多的苦心和心思,從生產時母親臨盆的痛苦和生產後見到孩子健康的喜悅。綜合課本內之學習單亦讓學生的父母回想到生小孩時的種種回憶,這些都是他們一生中最甜蜜和值得的回憶。
二、中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課程設計透過收集照片,訪問師長,讓學生回憶生命成長的點點滴滴,發現小時候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不論是外貌與能力都有顯著的不同。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孩子感恩父母師長,善待比自己弱小的生命,進而更珍惜生命。
三、高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師生不同時期的照片猜測,在進行過程中,學生顯得興致高昂,並引導學生思考成長的過程,繼而放映錄影帶,錄影帶因台詞對話詼諧有趣、生動活潑,獲得學生熱烈迴嚮。
此年紀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對自己身體懵懵懂懂,對異性的身體更是充滿好奇,因此觀賞時大家都很專注,發問時學生反應熱烈。此活動透過師生互動,澄清自己的疑問與錯誤概念,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經由正當管道得到正確的知識。
學習單的繳交更呈現學生多元的想像力,問他們有收穫嗎?每個小臉龐上都洋溢神采飛揚大聲回答:「有啊!」。建議除了要教導學生以外,亦可教導家長要如何指導孩子,並提供給家長社會資源。
肆、結 語
我們認為在成長的過程中,體認生命誕生的喜悅,學得人我生命共同體的意識,更能悅納自我、關心家庭、熱愛他人、尊重生命與大自然,是人生的重大課題。此次生命教育教材的編寫,對於教師們是理論與教學實際結合的一大步,卻也是一項困難的考驗,教學是教師的專長,但對於自編教材與教案則是困難重重,因此次教材的編寫,收穫的不只是孩子們,更是教師們的一大收穫,生命教育將使全國人民都有一顆柔軟的心,不做傷害生命的事,有積極的人生觀,終身學習,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都有愛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別人並關懷弱勢團體,珍惜家人、重視友誼並熱愛所屬的團體,尊重大自然並養成惜福簡樸的生活態度。生命教育將使大家謹慎思考生死問題,並探討人生終極關懷的課題,能立志做個文化人、道德人,擇善固執,追求生命的理想,並參與服務學習,體驗生命的意義。
伍、參考文獻
許義雄譯(1997)。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台北: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王國和編(1996)。人體的奧秘。台北:理科出版社。
李愛卿譯(1997)。認識自己的身體。台北: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life-respect.tcu.edu.tw
http://www.mcps.tp.edu.tw/teacher/mor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