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格式
單元名稱
樟樹大蒐密
設計者
林筱珊
適用年級
高年級
實施日期
活動設計
架構
教學目標
一、知識:學生能認識學校中樟樹生態景觀
二、情意:培養學生能有關懷學校、愛護自然、虛心學習的情操。
三、技能:學生能具有敏銳觀察能力,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融入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
配合議題
環保、生命教育
能力指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時間
評量方式
自 1-1-1-1-4
自 8-4-2-4
自 1-1-1-1-4
自 8-4-2-4
環 5-3-1
環 4-2-4
準備活動
樟樹各部位特徵圖片
發展活動
(一)樟樹在哪裡?
以樟樹的特徵圖片「樹冠傘型」「樹幹縱裂」「葉子為橢圓形」為提示,學生分組進行校園中樹的蹤跡。
(二)樟樹大解密
老師帶領學生實際觀察龜山國小樟樹特徵。
落葉蒐集:請小朋友將地上的落葉蒐集,摸摸看,揉一揉,聞聞看,葉子的味道、顏色、特色是什麼?
綜合活動
由教師針對上課內容做簡明扼要之口頭複習與重點提示。
…………………第一節結束…………………
準備活動
教師於網站與書籍收集樟樹相關知識
發展活動
(一)樟樹健檢?
1.如何知道這棵老樟樹的樹幹有多粗?我們要怎麼知道呢?
2.樟樹的花與果的認識:果實於11~12月成熟,小球狀,黑色,直徑約6mm,花期在2-5月,白色,6片葉
3.樟樹的延伸價值:樟腦與行道樹
三、 綜合活動
依據所學習的樟樹重點完成心智圖。
…………………第二節結束…………………
準備活動
樟樹小樹苗、種樹器具
發展活動
1.指導學生環境綠美化的正確觀念。
2.教師說明種樹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事項。
用鏟子先鬆土。
‚種植樹苗時,不要歪斜。
ƒ種下樹苗之後,須將土回填。
„ 稍微將土壓密實。
3.讓學生親自種下樹苗,體驗種樹的感受。
綜合活動
提問與發表
教師提問,學生分組發表。
問題:親自種樹有什麼感覺?
‚種完樹後,學校變得如何?
…………………第三節結束…………………
樟樹圖片
5
10
20
5
30
10
30
10
學生能依據提示找出校園中樟樹所在的位置
藉由實際觀察,學生能說出樟樹的特徵
學生能了解樟樹的特徵
能說出觀察後的結果
能完成心智圖
能了解種樹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事項
能清楚說出活動後的想法
單元名稱
台灣歷史不朽的篇「樟」
設計者
胡玉婷
活動時間
2節課,共80分鐘
活動設計
架構
透過文本了解台灣樟樹歷史發展。
透過六頂思考帽從不同面向分析製樟產業興衰原因。
教學目標
能了解台灣樟腦產量成為世界第一的原因
能嘗試從各種角度客觀剖析歷史事件,進而培養與人溝通表達的能力。
能培養關懷鄉土、認同在地文化的情懷。
融入領域
自然領域
配合議題
環境教育
能力指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時間
評量方式
準備活動
請學生發表校園中的樟樹分別位於何處,樹齡多少?藉此喚起學生對樟樹的印象。
撥放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中「樟腦
製作」動畫。
發展活動
共讀樟樹歷史文本
台灣歷史不朽的篇「樟」
台灣樟腦產業的發展
2.由文獻中分析台灣製樟歷史、製樟過程、製樟產業興衰之原因,以及樟樹相關產業的發展。
綜合活動
1.小組共同討論,繪製「樟腦產業發展」心智圖。
…………………第一節結束…………………
一、準備活動
1.展示各組繪製的「樟腦產業發展」心智圖,並與學生討論複習脈絡發展。
二、發展活動
1.教師介紹六頂思考帽
2.透過六頂思考帽引導學生思考台灣製
樟產業的興衰。
3.小組各選定一種思考帽,進行討論。
三、綜合活動
1.各小組透過六頂思考帽進行發表。
電腦、投影機
樟樹歷史相關資料
海報
海報
電腦、投影機
10
20
10
10
5
5
10
10
能說出校園樟樹位置及樹齡。
能說出台灣製樟歷史、製樟過程、製樟產業興衰之原因,以及樟樹相關產業的發展。
學習單評量
學習單評量
國語教案格式
單元名稱
樟樹大搜秘
設計者
適用年級
五年級
實施日期
活動設計
架構
教學目標
能認識樟樹及校園中的大樹。
能透過童詩表達校園生活的點滴。
能團隊合作共同創作劇本。
能力指標
5-3-8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並分享心得。
6-3-8-2能嘗試創作(如:童詩、童話等),並欣賞自己的作品。
6-4-3-1能配合各項學習活動,撰寫演說稿、辯論稿或劇本。
融入領域
社會、自然、藝文
配合議題
生態環保
能力指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時間
評量方式
繪本共讀
準備活動
帶領孩子觀察校園內的榕樹、茄冬樹、樟樹等大樹。
發展活動
(一)閱讀繪本《三位樹朋友》,並提問:
1.三位樹朋友指的是那些樹?(木麻黃、榕樹、相思樹)
2.主角曾在木麻黃樹下做過哪些事情?(玩捉迷藏、看故事書、撿毬果)
3.榕樹帶給主角什麼特別的回憶?(挖防空洞、演奏會)
4.廟前的相思樹為什麼是孩子們的天堂?(抓金龜子)
5.在春夏秋冬時,各有那些風景?
6.三位樹朋友最後怎麼了?(因興建工程而被剷平)
7.主角回到老家後有什麼感受?
8.這三位樹朋友各有什麼長處或特質呢?
(二)請小組成員相互分享《三位樹朋友》的讀後心得。
綜合活動—尋找校園樹朋友
(一)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一。
(二)小組討論與校園樹朋友的點點滴滴,分享曾經在學校的哪一棵樹下做過哪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第一節結束…………………
童詩創作
準備活動
(一)教師展示上堂課學習單內容與全班同學分享。
(二)教師介紹什麼是童詩,帶領孩子欣賞與分辨童詩與成人詩的差別。
發展活動—樟樹的自白
(一)複習譬喻法、擬人法,並請學生觀察如何運用在童詩中。
(二)以「樟樹的自白」為題,請學生完成童詩創作。
綜合活動
學生完成童詩創作後,與全班分享。
…………………第二節結束…………………
劇本創作
準備活動
教師透過小白板,展示上堂課「樟樹的自白」童詩創作所有學生作品。
發展活動
(一)小組成員共同思考以龜山國小百年校樹—樟樹為主軸的5分鐘的劇本。
(二)各小組進行角色分配,並練習劇本朗讀。
綜合活動
各組發表劇本,以朗讀方式呈現。
…………………第三節結束…………………
繪本
學習單
學習單
附件
小白板
10
20
10
10
20
10
5
15
10
10
能仔細觀察
能思考並回答問題
能與他人分享心得感想
能完成學習單
能與他人分享心得感想
能說出童詩的特點
能完成童詩創作
能與他人分享作品
能與他人合作完成劇本
能正確朗讀劇本
參考資料
1.大湖童詩花園
http://163.21.30.4/Peter/work2/work2.htm
教案格式
單元名稱
劇場開「樟」
設計者
賴盈倩
適用年級
五年級
實施日期
活動設計
架構
教學目標
能藉由觀察及學習創造出具代表性手偶
能利用不同的素材特性展現戲劇角色
培養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融入領域
自然領域、語文領域
配合議題
【環境教育】
3-3-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與社區的環境,並透過對於相關環境議題的瞭解,體會環境權的重要。
能力指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時間
評量方式
準備活動
在前幾堂課中我們已經學習到了戲偶的製作流程,現在我們要搭配語文課時同學們創造出來的劇本,來做出專屬戲偶。
發展活動
Q:劇中的角色有?
A:樟樹爺爺、龜山國小小朋友、校友
Q:在我們創作角色時,可以依據其特色發揮,同學們,以下角色有甚麼特色呢?
角色
特色
樟樹爺爺
灰褐深沉的樹皮有細緻的深溝縱裂紋
有香氣
常綠
一百歲
龜山國小小朋友
1.龜山國小體育服
校友
(依同學發揮記錄在黑板)
Q:戲偶在創作的時候,我們可以加入我們的創意,可以使用容易取得的材料或其他多元的材料來嘗試,同學們覺得可以利用那些材料來進行製作呢?請同學們共同討論
A:樟樹爺爺是劇中靈魂人物,可以利用掉落的樟樹樹枝來完成樟樹爺爺身體,利用樟樹葉完成樟樹爺爺的頭髮。
【製作手偶】
教師複習製作手偶流程,提供材料,組別
分工操作(若時間允許,可製作場景)。
綜合活動
請學生分享創作手偶歷程及心得。
教師預告第二節課戲劇表演注意事項。
…………………第一節結束…………………
準備活動
教師說明確認組別分工,手偶位置安排及操控,另外提醒聲調及表情,注意音調。
發展活動
各組手偶戲演出
綜合活動
組別互評,並發表哪一組的劇本演示更接近學生自己對學校內的百年老樟樹的意象。
…………………第二節結束…………………
學習單
(或投影片)
樟樹材料、美勞材料
3
10
5
17
5
5
25
10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