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歧視教學:歧視掰掰‧真愛回來

格式
doc
大小
87.5 KB
頁數
5
上傳者
ASA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1-12-09,离现在 13 32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零歧視教學」教案設計

學校

新北市泰山國小

教案設計者

楊淑娟

單元名稱

歧視掰掰‧真愛回來

教材來源

  • 防制校園霸凌法治教育宣導動畫(訓委會)

  • 《我是混血兒》2006/11/8

時電子報





教學時間

(節數)

40分鐘/ 一節

可融入之

學習領域

語文(精進閱讀)、社會、綜合

適用年級

國小 中、高 年級

摘要(以300字簡單介紹教學內容)

以影片《天使的吻痕》為切入點,讓學生觀察小優被那些歧視的語言傷害,並想一想公平嗎?再以「我是混血兒」的實際案例讓學生對歧視的概念多一層理解。接著請學生分享自己曾被歧視傷害的經驗。最後,請各組共同設計一句「零歧視宣言」,票選班級「零歧視宣言」,全班一起宣誓。

教學理念


希望透過系列活動,讓學生體會語言具有傷害人的力量,人會說出這些具殺傷力的話來自於歧視並能明白「歧視=偏見+差別待遇」,而且會產生惡性循環,打破歧視,才有愛與和平「歧視掰掰‧真愛回來」結構化的活動設計由淺到深、由他人聯想到自身並化為「零歧視」的具體行動。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感受語言具有「傷害人心」的力量。

  2. 學生能明白歧視來自於偏見和差別待遇。

  3. 學生能體會「零歧視」的重要。

  4. 學生能以「零歧視宣言」進行觀念統整。

  5. 學生能有實踐人權的想法與作為。

教案對應之

人權教育議題

能力指標


人權的價值與實踐

1-1-3討論、分享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道。

1-2-2知道人權是普遍的、不容剝奪的,並能關心弱勢。

1-2-5察覺並避免個人偏見與歧視態度或行為的產生。


教學法

開放式引導

小組討論

重點歸納

實際體驗

評量方法

課堂觀察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意見發表

口號設計

教學資源

(設備)

  • 防制校園霸凌法治教育宣導動畫《天使的吻痕》

《我是混血兒》2006/11/8中時電子報

電腦

單槍

  • A4空白紙








教學設計

教學流程及內容設計

時間(分)

教學資源與媒體

評量方式

指導要點

【引起動機】

請學生預測《天使的吻痕》影片內

容。

【發展活動】

活動一 天使的吻痕

一、觀賞影片。

二、請學生說說看:同學們的哪些言

語已經傷害到小優?

(好噁心喔、長成這樣還敢出來

嚇人、髒死了,有沒有洗臉、

醜八怪滾回原來的學校、會不

會傳染……)

三、請學生想想看:這些批評對小優

公平嗎?


活動二 我是混血兒

一、教師簡單介紹《我是混血兒》的

背景。

(參考附件一)

二、教師朗讀PPT內容,並在藍色句

子部分故做停頓,由學生來念。

三、請學生想一想:

1.如果他是歐美混血兒,會被歧

視嗎?

2.為什麼他是台菲混血兒,會被

歧視?

四、教師歸納:

1.語言具有傷害人的力量。

2.生活在安全、受尊重,不被歧

的環境裡,是每個人都該擁

有的基本權利


活動三 我也曾被傷害過

一、教師分享自己受歧視的經驗。

二、請學生想一想自己有沒有被語言

傷害過的經驗,寫下來。

(自己沒經驗,可以寫週遭親友)

三、將自己的經驗與小組同學分享。

四、每組一人進行全班分享。

五、教師以學生經驗引導大家說出可

能被歧視的原因。

(外表、能力、種族、國籍、性

別……)

  1. 教師歸納:

「歧視=偏見+差別待遇」,而且

會產生惡性循環。


活動四 歧視掰掰‧真愛回來

  1. 教師拿出一顆大黑心,告訴學生當種種歧視加諸在一個人的身上時,心就會蒙上陰影。

  2. 請學生想一想,有沒有治療黑心的方法?

  3. 教師整合學生的想法,提出請各組想一句「零歧視宣言」(附加動作)來治療這顆受傷的心。

  4. 各組上台分享「零歧視宣言」,得到其他組認同,即可以撕下一部份黑心。

  5. 票選班級「零歧視宣言」,全班一起宣誓,為課程畫下句點。


~~~~~~~~~~~~~ 結束 ~~~~~~~~~~


1



3












3















15















18
















教學PPT

影片

單槍





























A4空白紙每人一














大黑心




















課堂觀察

專心聆聽

意見發表











課堂觀察

專心聆聽

意見發表













課堂觀察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意見發表












課堂觀察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意見發表

完成宣言















開放式引導












開放式引導

重點歸納












開放式引導

經驗分享

重點歸納










開放式引導

小組討論

實際體驗










附件一

我是混血兒   散文「我每天洗澡,為何他們還嫌髒?」張力可/北縣報導

 「…甚至在分組時也會有人完完全全的不想跟我同一組,只因為我是混血兒。也有人認為菲律賓人都是一些骯髒的人,有著體臭,可是我跟每一個人一樣,每天洗澡時都有洗乾淨啊…。」

三重「城市之窗」文學獎有一名國際婚姻家庭的第二代,以真情流露的「我是混血兒」散文,獲得這項文學比賽的國中組佳作。

 菲媽台爸 張耀庭備受歧視

就讀國一的張耀庭,爸爸是台灣人,「媽媽是台灣南方的菲律賓人」。雖然張同學有部分文法不通,但因題材新鮮、情感真摯,被擔任評審的文學家陳義芝等人,特別選為佳作。

張耀庭有一個姊姊,他寫道,「我們家總共有三個混血兒,因為我的媽媽也是混血兒,所以我的身體中有許多國家的血統。」

他說,「我在台灣和菲律賓都有家園。我在三重市的家算不錯,因為過著不錯的生活。而在菲律賓算是有一點不好,因為大部分的家人都不有錢,所有就算比較苦一點,可是卻比較樸實一點,所以身體也會比車水馬龍的城市好一點。」他說他在菲的親戚住不同地方,卻都長得很像「為什麼呢?答案是因為都非常地暗」。

 被罵死菲律賓人 如刀刺心

當然,混血兒在台灣常遭受異樣眼光,他說道,「也因為我是混血兒的關係,所以也常被人取笑或被看低。我有時候也會跟朋友吵架,可是他們總是愛罵我一句歧視的話,就是死菲律賓人。每當聽到這句話時我總是非常的難過,就好像把一把利刀刺進我的心臟一樣,令我十分傷心…。」從小到大在團體生活,混血兒也遭到歧視。「甚至在分組時也有會有人完完全全的不想跟我同一組,只因為我是混血兒,也有人認為菲律賓人都是一些骯髒的人,有著體臭,可是我跟每一個人一樣,每天洗澡時都有洗乾淨啊,怎能因為個人的錯誤想法而評論我。」

或許因為有相似的生活經驗,張耀庭說,「也因為我是混血兒的關係,所以混血兒的朋友也特別地多,有台日的、台希的、台美的,台…,我也有許多台菲的朋友。」

面對敵意 他發誓要更努力

即使生活周遭充滿敵意,但身為混血兒的他「化悲憤為力量」。他在結尾寫道:「現在我要更努力點,讓那些歧視過我的人跌破眼鏡!」(引自中時電子報2006.11.8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