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核心要素解析

格式
doc
大小
106 KB
頁數
20
上傳者
ecde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6-11-29,离现在 18 33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第三章 創造思考教學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理論基礎

ㄧ、創造思考教學的基本概念

〈一〉「創造」的要素

創造性的特有要素如下:


〈二〉創造思考教學的目的

  1. 啟發學生創造的動機

  2. 鼓勵學生創造的表現

  3. 培養學生流暢、變通、獨創及精密創造思考能力

〈三〉創造思考教學的方法

  1. 利用創造思考的策略,配合課程,讓學生有運用想像力的機會

  2. 鼓勵學生表達,容忍學生不同的意見

  3. 對學生各種看法不急著下判斷。

  4.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不獨佔整個教學活動的時間

  5. 是一種鼓勵教師因時制宜,變化教學的方法

〈四〉創造思考教學的情境與氣氛

  1. 特別注意自由、安全、和諧、無拘無束的情境與氣氛

  2. 佈置適當的環境,準備豐富的教材、教具,提供各種教材

  3. 充份利用社區資源

二、創造思考發生的理論觀點

〈一〉精神分析學派

〈二〉人文心理學派

〈三〉行為主義學派

〈四〉左右腦功能派

從上述創造思考發生的理論觀點,給我們以下的啟示:

  1. 提供幼兒一個可以滿足好奇、適合探索的學習環境與情境,將有創造思考的發生。

  2. 教學內容與方式若能讓幼兒有自由經驗操件,實現自我,將有創造思考的發生。

  3. 創造思考需大腦左右半球分別發揮功能,教育上不應偏向任何ㄧ方,教師應了解學生較偏向何種方式學習或思考,以提供適切情境培養其潛能,亦應設法針對其較弱的一部份,施以補救教學。

  4. 「知識」是創造的基礎,「聯想」是創造的媒介,如果能多提供幼兒各種經驗知識,多利用創造聯想策略,將有助於創造思考的發生。

  5. 創造是個人潛意識作用,可透過各種創造表現方式,讓潛意識或個人原始經驗再重現。






第二節

二、有益與阻礙創造利發展的因素探討


有益創造利發展的因素

阻礙創造利發展的因素

人格特質

  1. 比較獨立、自律,有時會反抗權威。

  2. 常捉弄別人,表現出小丑的幽默,惹人開心。

  3. 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強。

  4. 喜歡冒險、挑戰性的工作。

  5. 對例行公事即令人厭煩的事物,非常沒有耐心。

  6. 擴散思考能力強,記憶力廣且會注意細節。

  7. 喜歡閱讀,有廣泛的知識背景。

  8. 常需要較多時間思考。

  9. 對有興趣的事非常專注。

  10. 敏感,好奇,有豐富的想像力,常表現出一種不同感覺得能力,如聽到某種聲音看到某種顏色。

  1. 依賴、順服。

  2. 乖巧。

  3. 不易適應新環境。

  4. 不喜歡換工作項目。

  5. 由於例行公事。

  6. 思考集中等部份。

  7. 不喜歡思考。

  8. 對事物缺乏興趣。

  9. 固封、保守。

環境教材

  1. 豐富、刺激的環境。

  2. 可自由探索、操作的玩具教材。

  3. 提供不同材質,多樣性的教材。

  4. 經常變換環境佈置。

  5. 放在開放隨手可取的開價空間。

  1. 缺乏刺激的環境。

  2. 只供觀察、欣賞不可把玩的教材。

  3. 單一功能,單一性質的教材。

  4. ㄧ成不變的佈置。

  5. 封閉,不可隨意取用的設備器材。

學習者的態度

  1. 有目標、有計畫。

  2. 能運用想像力。

  3. 喜運用邏輯思考,推理解決問題。

  4. 注重問題,解決過程。

  1. 無目標漫無計畫。

  2. 缺乏想像力。

  3. 不願多思考,依賴教師。

  4. 只關心結果,缺乏發現問題、界定問題、尋找解答的能力。

輔導者

  1. 鼓勵獨特見解。

  2. 尊重個別差異。

  3. 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

  4. 扮演支持者角色。

  1. 不喜歡個人有意見。

  2. ㄧ律一視同仁。

  3. 幫他解決問題。

  4. 扮演支持者角色,對幼兒有較低的期望。

三、佈置一個可讓幼兒觀察、主動、選擇、探索的環境

1.規劃開放自取性的學習空間

2.營造溫暖、開放、支持、幽默……的學習氣氛

3.選購適宜的玩具、教材

4.利用各種素材創造遊戲活動

教學密笈:影響創造力思考的十大戒律

  1. 不要對孩子的意見下判斷或消極的批評

  2. 不要瞧不起孩子,傷害孩子自尊

  3. 不要限制孩子太多自由

  4. 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5. 不要強迫孩子盲目服從自己

  6. 不要做出不適孩子的要求

  7. 不要排斥孩子的錯誤或失敗

  8. 不要常常製造緊張壓迫氣氛

  9. 不要只讓孩子背誦記憶課本的知識

  10. 不要懷疑孩子的能力事事代勞

第三節

ㄧ、有助創造思考的課程發展

  1. 課程的安排

  1. 設計彈性的學習時間

  2. 提出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課程計畫

  3. 以創新的方式運用材料

  4. 利用討論方式解決問題、訂定規則

  5. 安排團討、分享、互動時間

  6. 活動進行多利用創造思考策略,讓幼兒思考創作

  7. 課程進行讓幼兒有自我選擇與決定的機會

  8. 讓創意思考成為幼兒學習生活的習慣

  1. 教師教學引導的態度

  1. 教師要成為一個創意人

  2. 讓每位孩子都有機會

  3. 提出開放創造性問題

  4. 給孩子一點思考時間

  5. 不要抹殺孩子的好奇心

  6. 培養孩子對事質疑的態度

  7. 享受共同創造的樂趣

  8. 讓發現成為生活的樂趣

  9. 注意傾聽、尊重幼兒的想法

  10. 學習做決定前先分析結果


表三-2 創造思考問題類型的發問技巧

()創造思考發問技巧


創造思考發問技巧

說明

假設問題

    1. 假設想像

    2. 時地遷移

    3. W問題


    1. 除了…,還可以…

想像……,可能的情形式……

如果換成在(時間或地點),會……

利用英文中的五個W,ㄧ個H的問題

WhoWhyWhenWhatWhereHow

提醒除了…之外,還有什麼可能性?

比較問題

  1. 一同比較

  2. 類比隱喻



  1. 時間比較

  2. 不同時空比較

可以比較外觀、顏色、形狀、感覺…的異同點

運用想像將人、事、物相互比擬,藉以類推事理,產生見解或觀念。如:白鵝在水裡游像隻小白船,你認為還像什麼?

比較從前與現在有關人、事、物…

比較在不同地點、文化條件背景……可能的情況

推測問題

  1. 推測可能


  1. 詳列用途

  2. 替換取代


  1. 列舉各種可能

假設某種情況,推測各種可能結果。如:飛機引擎突然故障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近量列舉相關用途(如:杯子可能的用途?)

試想如果沒有什麼(如:炒菜時發現沒有鹽),可以有什麼替代方法。

將各種可能的情形列舉出來。

自由想像

  1. 自由聯想


  1. 腦力激盪


  1. 重組歸倂


  1. 角色扮演


  1. 假設性想像

從提出的想法中,任意聯想出與該事物有關的任何事。

在一定時間內針對某個主題,大家以集思廣益的方式,大量產生意見、看法、靈感或方案。

假設將原有物重新拆裝組合,或增加某些零件、功能,甚至變大變小,想像會有何結果。

假想自己是某種角色,以戲劇演出方式,去想像模擬各種擔任該角色可能出現的行為。

各種可能情境,如:想像太空城市的樣子?ㄧ百年後的世界……


()開放式與封閉式的問話

表三-3 開放式與封閉式問話示例表


開放性問話

封閉式問話

特色

  1. 答案有選擇性,有多種可能的答案,無固定的答案。

  2. 不靠記憶、知識回答,需依想像力組織推理能力來回答。

  1. 答案是唯一的,或有特定的答案。

  2. 依賴記憶知識。

例句

「如果……,結果會……?」


「除了……,還有……?」

「為什麼你認為……?」

「這是怎麼發生的……?」

「愛吃香蕉,愛模仿人的是什麼動物?」

「紅色加黃色,會變成什麼顏色?」

「對不對?」「是不是?」


  1. 適切與不適切的語言回饋策略與例句

表三-4

適切的語言

回饋策略

例句

不適切的語言

回饋策略

例句

客觀述說事實

以明確的語詞具體認可幼兒行為



接納幼兒的情緒反應




澄清事實


提供線索,激發想像


了解想法

「你畫了一個黑色嘴巴的媽媽!」

「你幫忙搬桌椅,讓我輕鬆好多!」

「我知道你很難過,因為你很想玩車子,可是先來先玩,你需要等ㄧ下!」

「這條長長的是什麼?」

「想想看!還有什麼東西會在天空飛來飛去?」

「可不可以告訴我,你的魚怎麼會在天空上?而太陽卻跑到水裡去?」

批判事實


過度讚美



否定情緒




主觀判斷


評斷事實



主觀指示

「哪有人畫黑色的嘴吧!」

「你真是個大力士,像圤派ㄧ樣!」

「這有什麼好哭的,先來先玩,車子沒了就先玩別的!」

「猴子的尾巴哪有這麼長!」

「天空怎麼白白的,要畫一點東西啊!」

「太陽要畫在天上,魚才是在水裡游的!」









第四章

第一節 故事主題選擇與呈現方式

ㄧ、故事主題的選擇

    1. 故事題材的選擇

 選擇適合對團體說的故事題材應考慮

二、故事呈現方式

1.口白述說式

2.大聲朗讀式

3.圖畫故事式

4.法蘭絨板式

5.偶劇表現式

6.戲劇表現式

7.聯想創作式


故事對幼兒的影響

故事對幼兒的影響頗大,經常對幼兒講故事可以幫助幼兒:

  1. 壙展幼兒在有限環境以外的生活環境。

  2. 學習新的用語與詞彙。

  3. 促進抽象思考能力。

  4. 激發邏輯思考能力

  5. 增進觀察力,培養敏銳度。

  6. 透過聽故事,增進注意力與理解力。

  7. 增進想像力與創造力。

  8. 培養美的欣賞能力。

  9. 增進問題解決能力。

  10. 學習關愛別人,與別人分享感情的經驗。

  11. 學習良好的道德規範及人生應有的態度。

  1. 故事的發表

ㄧ、說故事的技巧

  1. 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 介紹書名

  3. 討論故事主題

  4. 視線接觸

  5. 以自己的話語述說

  6. 聲音變化

  7. 口語對白

  8. 身體語言

  9. 有效運用支援者和小道具,如:偶、實物……

  1. 故事後的延續

ㄧ、幫助幼兒發展正向的故事閱讀觀念

  1. 教室閱讀區應是富吸引力且易親近的地方。

  2. 將說過的故事書放在閱讀區,讓幼兒有機會自行閱讀。

  3. 鼓勵家長帶幼兒到圖書館借書。

  4. 允許家長借園所的圖書回家。

  5. 邀請大孩子為個別幼兒說故事。

  6. 把書當禮物送給幼兒或朋友,讓幼兒知道書也是一個好禮物。

二、鼓勵幼兒談論和述說故事

1.故事前後最好能安排討論時間,讓幼兒有機會發表意見、感言,將故事與生活經驗串聯。

2.安排個別或小團體討論。

3.在安排的時間內請個別幼兒述說故事。

4.玩故事接龍遊戲。

5.鼓勵孩子重述說過的故事。

6.可將故事高潮留到隔天再說。





說故事評審表

故事組別:                演出時間: 時 分至 時 分

得分:                  評審組別:

                     評審簽名:

項目

百分比

評分

ㄧ、說故事儀態

注意上下台應有禮節

說故事儀態自然

使用故事或道具能面對觀眾,擺放位置得宜

結束後能將環境還原

20%

5%

5%

5%

5%


二、故事選擇、介紹

故事選擇符合指定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

20%

10%


說故事前能先做簡單的開場白介紹故事主題、封面

10%


三、說故事技巧

能配合故事情節變化語調

語意表達口語化

說故事時的肢體動作〈含臉部表情〉符合故事內容

說故事過程自然流暢,能在指定時間內完成

40%

10%

10%

10%


10%


四、互動技巧

能隨時配合故事情節與幼兒互動說話

說完故事能提供幼兒表達意見,提出問題的機會

20%

10%

10%


總評


建議



第五章重點

第一節 幼兒健康安全教育規劃理念

    1. 適合幼兒的健康安全教育的經驗主題

    2. 增進幼兒自身安全保護的基本能力

    3. 培養面對陌生人應有的警覺性及應對技巧

    4. 讓幼兒分辨「好」的撫摸與「不好」的撫摸

    5. 規劃幼兒健康安全教育方案,教師須具備的專業知識

    6. 幼兒健康安全教育幫案中教師的職責

第二節 幼兒健康教育課程

ㄧ、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的教學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維護

三、提升幼兒自我概念課程的設計

第三節 幼兒安全教育實施

ㄧ、幼兒安全規則的訂定

二、學習區的安全使用規則

三、幼兒安全教育規劃與設計

四、幼兒安全教育的教學實施

五、幼兒園常見的意外傷害與處理


    1. 幼兒健康安全教育方案規劃理念

  1. 適合幼兒的健康教育經驗主題

  1. 認識身體的部位、名稱與功能。

  2. 健康生活習慣的培養。

  3. 認識食物的種類與營養

  4. 進餐能力與習慣的培養

  5. 健康保健與疾病的預防

  6. 牙齒與視力健康的維護

  7. 安全飲食的嘗試與習慣

  8. 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人際互動經驗

  9. 自我概念的建立

  10. 自信自尊的培養

  1. 適合幼兒的安全教育經驗主題

  1. 上下學、過馬路的乘車、行人安全規則體驗。

  2. 使用幼兒園或一般遊樂設施之安全常規。

  3. 對室內外學習活動場所的安全使用體驗。

  4. 工具使用的安全知覺。

  5. 保護自身安全的警覺體驗與技巧。

  6. 面臨火災、地震、颱風等常見災害的防災模擬體驗。

  7. 面對常發生意外傷害的安全處理常識。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