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課程地圖建置操作手冊:教務處98.1期0.12-13實踐指南

格式
doc
大小
173.5 KB
頁數
17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9-10-09,离现在 16 1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專業課程地圖建置操作手冊

教務處98.10.12-13









專業課程地圖繪製說明

教務處98.10.12-13


、規劃理念

  1. 重視學生學習成效,將教育重心由資源投入導向轉為學習成果導向。

  2. 提高課程規劃能量,提供各院系所課程盤點與課程重整之評估工具。

  3. 強化學生學習輔導,將學生學習及未來生涯發展路徑操作化、圖像化。

  4. 反應學生學習成效,突破傳統成績單無法呈現、檢核學生能力的限制。

  5. 回應各項評鑑要求,完善教學輔導基礎建設為本校爭取重大資源。



、建議的操作步驟與發展程序

  1. 步驟一:依據國家社會當前需求與未來發展、本校特色定位、家長及校友期望、學生特質及向性,及其他外部(如系所評鑑)建議,確立(或動態調整)系所教育目標與教學任務。

  2. 步驟二:依據教育目標訂定學生畢業所應具備之核心能力,並將預期學生畢業時應達成的專業能力及知識,轉化為可操作、觀察、測量的基本能力指標,以指引課程規劃與學習輔導之方向。

  3. 步驟三:依據學生基本能力,由學系(院)課程委員會仔細評估學生在經由學系(院)所提供的學習內容後所能達成的學習成果,以強化「能力與課程」及「課程與活動」的關聯,並確保所訂定之能力均可達成,避免可能的重疊或缺漏。

  4. 步驟四:依據學生基本能力與課程及活動間的關聯,列出足以引證學生基本能力達成狀況的多元評量方式,例如:紙筆測驗(如:會考、英語檢定)、實作評量(如:實習、畢業製作)或檔案歷程評量等。

  5. 步驟五:依據前項盤點結果,並配合99年必修科目的重新檢視作業,於系務會議或課程委員會議中提出調整建議,例如:哪些課程因應學習成果應該調整內涵?需要增開那些應開而未開的課程(含通識)?需要減少或精實哪些課程?

  6. 步驟六:依據國家社會當前需求與未來發展、學系(院)發展方向、學生特質及校友出路,規劃學生畢業之後,可能的升學及就業之生涯發展模組,並列出不同發展模組應修之基礎課程及進階課程。



、預估推動時程

全校課程地圖推動計畫以99學年度第1學期開放學生使用為原則進行規劃,計畫推動期程分為2階段第一階段動員相關院系進行人才培育目標的釐訂與專業課程地圖的建置,並完成通識領域向度之劃分時程計從98101日起至99131;第二階段配合課程地圖系統的建置(與優化),完善學習與生涯輔導機制,並針對課程地圖進行辦理宣傳、推廣活動,其確切時程將視實際計畫進度微調,並於991月下旬發函周知相關單位


表一 專業課程地圖重要事項及相關會議表

年度

月份

重要事項提醒

相關說明

98

10

完成系所核心能力、以能力為導向之課程規劃,

並經系所務或課委會議確認通過

專業課程地圖說明會(98.10.12-98.10.13)

11

發展系所核心能力、以能力為導向之課程規劃

,並經系所務或課委會議確認通過

能力導向課程規劃工作坊(時間待定)

12

上網進行課程地圖資料庫建置

上網建置操作說明會(時間待定)

99

01

上網完成課程地圖資料庫建置,並繳交紙本



、填寫表件與實作範例

一、應填寫之空白表件

專業課程地圖應填寫之表件包含八個圖表,分別為(1)學系簡介、學系宗旨表(2)核心能力對應表(3)課程列表(4)課程架構圖(5)升學、就業表(6)發展方向升學類表(7)發展方向就業類表(8)未來發展圖。表件中的灰階處為需填寫之處。


()學系簡介、學系宗旨

學系簡介、成立宗旨





課程規劃理念





修業規則






()核心能力對應表

教育目標

核心能力

學生基本能力指標

對應之課程

檢核方式

正式課程

非正式

課程


















備註:

  1. 教育目標、核心能力、學生基本能力指標需經系所課程委員會 (或系所務會議)通過,並於1130前完成繳交紙本至教務處

  2. 上網建置資料需經註明經______________日 第____次 系務會議(或課程委員會)______________日 第____次 院課程委員會通過。


()課程規劃

  1. 課程列表

課程分類

課程名稱(修課年級)

通識課程

基礎語文通識

中國語文通識

外文通識

(暫不填寫)

一般通識

人文學通識

社會科學通識

自然科學通識

(暫不填寫)

必修課程

基礎、核心課程


群修課程

(依學群或領域劃分)


(依學群或領域劃分)


(依學群或領域劃分)


選修課程

(依學群或領域劃分)


(依學群或領域劃分)


(依學群或領域劃分)


延伸課程

學分學程

(填寫學分學程名稱)

研究所課程舉隅

(若無免填)

其他活動



  1. 課程規劃架構圖(實際範例請參看下一節說明與附錄)
















()未來發展

  1. 升學、就業表

升學

就業

依領域分類(各系所自行歸類)




依職業別分類(各系所自行歸類)






  1. 發展方向—升學類

○○領域

說明



修課建議

應加強之專業能力<課程名稱後()內數字為修習年級>

基礎課程(強烈建議)

進階課程(自由選修)




建議修習學程




  1. 發展方向—就業類

    ○○○○(職業別)

    說明



    修課建議

    應加強之專業能力<課程名稱後()內數字為修習年級>

    基礎課程(強烈建議)

    進階課程(自由選修)




    建議修習學程


    建議取得證照



  2. 未來發展圖(實際範例請參看下一節說明與附錄)















、名詞解釋與實作範例

()學系簡介、學系宗旨

說明:撰寫各系之簡介、系所宗旨、課程規劃理念、修業規則。建議可參考系所評鑑之資料撰寫。


()核心能力對應表

  1. 教育目標:系所之教育目標以條列式列出,為一廣泛性描述,敘述系所的教育宗旨,系所培育的學生於畢業後三到五年能達到的成就。


以教育系為例:

1. 培養中等教育師資

2. 培養優秀教育行政人才。

3. 培育有志從事教育學術研究之人才。


  1. 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為依據系所教育目標,條列出系所欲培育學生在畢業時所需具備的才能、知識、技術、判斷、態度、價值觀和人格,其內容可區分為「學術知能」、「就業知能」、「公民知能」(如範例1-3)和「價值知能」面向。


以教育系為例:

  1. 具備教育基礎理論之專業知能。

  2. 具備實務應用能力。

  3. 具備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

  4. 具備跨領域知能與社會關懷能力。



  1. 學生基本能力指標:基本能力指標至少包含認知、情意、技能等三種層次,並由兩個主要部份構成,即達成能力指標的「行為動詞」與「具體達成的內容」,且需與核心能力相互關聯,為可操作、觀察、測量的能力項目。


以教育系為例:

培養學生具備設計統整課程教案之能力。



  1. 對應之課程

  1. 正式課程:院系所開設之課程中,能確實符應核心能力培養的課程。並請標明必、選修,以及學分數。

  2. 非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為相關的學習活動,藉以培養學生多元化知能。除系所規劃之活動外,也可為校方規劃之活動。如:超政新生營、名人演講。


  1. 檢核方式:足以引證學生基本能力達成內容與達成程度的多元評量方式,例如:紙筆測驗(如:會考、英語檢定)、實作評量(如:實習、表演、畢業製作、專題企劃、田野調查)、口語評量(口試、報告)、檔案歷程評量等。

核心能力對應表—以教育系為例

教育目標

核心能力

學生基本能力指標

對應之課程

檢核方式

正式課程

非正式課程

一、培養中等教育師資

二、培養教育行政人才

1.具備教育基礎專業知能

1-1培養理解教育史哲理論之能力

1-2培養認識教育心理相關知識之能力

教育概論()2

教育哲學()2

教育社會學()2

教育心理學()2

經典研讀會

1.修畢相關課程

2.取得教師資格

3.教師自評

4.學生自評

2.具備教育實務應用能力

2-1培養學生課程、教學設計的能力

教材教法()4

教育實習()4

教育營

愛育營

3.具備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

3-1培養學生輔導與班級經營能力

3-2培養學生領導與溝通協商能力

班級經營()2

輔導原理與實務()3

教學領導()2

迎新宿營

教育週

學術研討會


()課程規劃

  1. 課程列表

  1. 通識課程:待通識領域向度劃分完成後,再進行課程表列(暫不填寫)

  2. (學程)必修課程:為系所的必修課程。

  3. (學程)群修課程:系所必修課程中,除基礎、核心課程外的課程,由系所自行依學群或領域分類。

  4. (學程)選修課程:系所的選修課程,依學群或領域分類。

  5. 延伸課程:

學分學程:請填寫學程名稱,為學生可以再去修習的學分學程,不限於本系開設之學分學程。

研究所課程舉隅:為本系研究所重點課程的舉隅,目的在提供大學部學生未來升學之參考,若無碩士班則可免填。

其他活動:系所亦可陳列其他相關學習活動、校園活動、書院活動等非正式課程。


課程列表範例—以本校中文系為例

課程分類

課程名稱(修課年級)

通識課程

基礎語文通識

中國語文通識

外文通識

(暫不填寫)

一般通識

人文學通識

社會科學通識

自然科學通識

(暫不填寫)

必修課程

基礎、核心課程

詩選(1)書法(1)文字學(2)中國文學史(2) 唐宋文選及習作(2)詞選(2)聲韻學(3) 曲選(3)中國思想史(3)訓詁學(4)

群修課程

思想類

諸子學通論(1)經學通論(1)孟子(1)論語(1)左傳(1)魏晉玄學(2)兩漢經學(2)學庸(2)老子(2)荀子(2)韓非子(2)隋唐佛學(3) 宋明理學(3)書經(尚書)(3)禮記(3)墨子(3)莊子(3)易經(周易)(4)清代學術思想(4)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潮(4)

語言文學類

俗文學概論(1)文學概論(1)中國現代散文選讀(1)語言學概論(1)中國現代文學史(2)文法學(2)中國現代詩選讀(2)中國現代小說選讀(2)臺灣文學史(3)文學批評(3)修辭學(3)楚辭(3)文心雕龍(3)古典小說選讀(3)臺灣文學選讀(3)大陸當代小說選讀(3)應用國文(4)詩經(4)中國現代戲劇選讀(4)古典戲曲選讀(4)

選修課程

(依學群或領域劃分)

國學導讀(2)臺灣民俗概論(2)小品文選讀(2)史記(2)明清章回小說選讀(3)儒林外史(3)聊齋誌異(3)近代文藝思潮(4) 書法篆刻研究(4)中國神話選讀(2)管子(2)淮南子(3)兩漢書(3)戰國策(2)陶謝詩(3)李杜詩(3)元白詩(3)宋元話本小說選讀(3)三國演義(3)中國藝術史(4)飲食與文學(4)唐詩專題研究(4)中國佛教文學(3)紅樓夢(3)世說新語(3)呂氏春秋(3)蘇辛詞(3)中國戲曲發展史(3)

(依學群或領域劃分)

(依學群或領域劃分)

延伸課程

學分學程

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

研究所課程舉隅


其他活動



  1. 課程規劃架構圖(請參考附錄附圖)



()未來發展

  1. 升學、就業表

說明:就學生未來發展方向,區分為升學及就業兩類別,升學可依領域區分,就業可依職業別區分,分類方式由各院系所自行規劃。


升學、就業表範例

升學

就業

  1. 文學領域

  2. 教育領域

  3. 藝術領域

  4. 史學領域

  5. 哲學領域

  6. 社會學領域

  7. 傳播領域

  8. 政治學領域

  9. 科學領域

  1. 教育機構

  2. 傳播業

  3. 藝文界

  4. 學術機構

  5. 行政人員

  6. 公職

  7. 商業

  8. 服務業

  9. 旅遊業

(資料來源:台大中文系)


  1. 發展方向升學類

說明:請依照上表各院系分類,分別完成下列內涵。


發展方向—升學類範例

傳播領域

說明

傳播相關研究所

修課建議

應加強之專業能力<課程名稱後()內數字為修習年級>

基礎課程(強烈建議)

進階課程(自由選修)


網路媒體編輯學(3)

建議修習學程

傳播學程


  1. 發展方向就業類

說明:請依照上表各院系分類,分別完成下列內涵。


發展方向—就業類範例

教育機構

說明

華語文教學、補教業相關人員

修課建議

應加強之專業能力<課程名稱後()內數字為修習年級>

基礎課程(強烈建議)

進階課程(自由選修)



建議修習學程

師資培育中心

建議取得證照

教師證照


  1. 未來發展圖(請參考附錄附圖)

說明:依據前述表列,至少將圖繪分為「升學」及「就業」兩部分描繪。




、線上作業系統

上線填報日期:暫定於9812月上旬



陸、專業課程地圖繪製說明會

日期

主辦單位

主講者

講題

10/12-13

教務處

陳幼慧主任

本校專業課程地圖之建置

12月上旬

教務處、

電算中心

待定

專業課程地圖線上作業說明會


、常見問題與業務洽詢

一、常見問題

Q1.什麼是課程地圖

A課程地圖不只是一張圖,它是一種課程規劃脈絡,具系統性與層次感由基礎核心到專業,由淺至深,並融合各種學習資源就像是一張高速公路的地圖,連結省道、縣道等替代道路,給予用路人指引。


Q2.:誰需要「課程地圖」?

A:學校、學生、老師、開課的單位都需要課程地圖。

  1. 學校需要地圖來檢核應開授而未開授課程,並設計基礎核心課程和進階課程的配套,甚至發展出不同學程;

  2. 對學生而言,課程地圖是一清晰學習路徑,可協助學生清楚明白課程規劃,有輔助資源,整合所修課程學程,且能從這些課程中獲得哪些能力;

  3. 對老師、開課單位而言,課程地圖能反映課程的分配除了盤點院系所課程規劃外亦可整合授課資源。


Q3.:一個完整的「課程地圖」包含哪些要素?

A:一個完整的課程地圖應包含通識課程地圖、專業課程地圖和職涯進路地圖。


Q5:「課程地圖」的建構需要哪些步驟?

A:首先需確立教育目標,並據此衍生出核心能力。接著將課程有效分類,並檢視課程與核心能力之關聯度,最後進行職涯進路之規劃。


Q6:為什麼建構課程地圖需先找出核心能力呢?

A:課程地圖所涉之課程內容與教育目標應相互融貫,而核心能力為教育目標之衍生內涵。再者,為能對學習成效進行有效檢核,發展核心能力及對應之學生能力指標為必要步驟之一。


二、業務洽詢


單位

姓名

分機

E-mail

教務處課務組

林婉娜組長

63293

[email protected]

教務處課務組

黎梅潔編審

63294

[email protected]

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陳幼慧主任

62846

[email protected]

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吳明錡先生

62858

[email protected]

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陳品璇小姐

62857

[email protected]

1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