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2「集體錯覺就是社會編織的謊言,當群體中大部分的人私底下都拒絕某個觀點,卻
誤以為大部分人都接受,他們就會在公開場合附和這個觀點。學者過去一直把這個
現象稱為多數無知,但我認為這個語詞沒有抓到要點,而且令人誤解。我們之所以
搞錯主流意見,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大多數人的看法;而是因為我們誤以為自己
知道。」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最適當的是:
群眾往往因太愚昧而缺乏判斷力 主流意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準
真相不一定跟多數人站在同一邊 集體錯覺是一種約定成俗的默契
3「曾經有一位詩人說過:『科學乃理智的兒子,詩歌乃感情的女兒。』其實,豈止詩
歌是感情的女兒,一切扣人心弦的文藝作品,莫不是感情的女兒。抒情的詩句當然
是,而抒情的散文亦是。因為,抒情的散文乃抒情詩的延展,抒情的散文寫至精純
處,二者的界限往往混淆莫辨了,是散文,也是詩,是詩,也是散文。」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最貼近文意?
作者認為優秀的抒情散文,文字帶有詩意而情感精煉
科學與理智都是陽剛的存在,詩歌與感情則是陰柔的表述
作者評論現代詩與散文的界線模糊,比不上古典詩的扣人心弦
要寫出好的抒情散文,必須先寫出精純的抒情詩,詩是散文的基礎
4「『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在1986年被提出,為生物的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簡稱,在學術上的定義擴充及所有生態系中活生物體的變異性,它涵蓋了
所有從基因、個體、族群、物種、群集、生態系到地景等各種層次的生命型式。另
外,廣泛定義上亦指各式各樣的生命相互依賴著複雜、緊密而脆弱的關係,生活在
不同形式的人文及自然系統中,也就是人和萬物生生不息在地球的生物圈共榮共
存。而『生物多樣性』本身具有生態與經濟、科學與教育、文化、倫理與美學等價
值。」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最符合「生物多樣性」狀態的是:
生物多樣性存在於自然荒野中,現代人活動維持「一切照舊」的模式即可
物種愈多使生物多樣性愈健全,所以引進外來種也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式
增加動物園等人為圈養環境中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以提高動物園的生物多樣性
增加多樣性的都市林,提供多種生態服務,或保存更多荒地面積,拓展動植物成
長及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