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 20110
|
30010
全一張
(背面)
類 科: 各類科(除公職土木工程技師、公職醫事檢驗師、公職藥師、公職
護理師、公職諮商心理師、公職營養師、公職食品技師外)
科 目: 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我發現,自己原來對「現代化」的預期是片面的。
先進國家的「現代化」是手段,保護傳統是目的。譬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鉅額投資與研發,
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傳統最單純的「小橋流水人家」罷了。大資本、高科技、研究與發展,
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自己的歷史、信仰,自己
的泥土。(節錄自龍應台〈在紫藤廬和 Starbucks 之間〉)作者所謂的「現代化」與下列選項何
者最接近?
創新手段還原自己的文化傳統 以高科技研究為現代化的目標
重點在追求生活的進步與發展 是找尋現在與未來平衡的方法
汪琬〈跋劍閣圖〉:「此圖雖不免院家氣,而用筆最為蒼潤。及觀圖中人,皆按騎徐行,指
顧間頗有閒雅態,若不知閣道之險者,真能品也。予因思士大夫處崎嶇嶮巇之場,率當安閒
如此,然後可濟於難,若輕薄躁妄,未有不失身墜者,夫豈徒度閣道然哉!」根據本文,作
者認為面對險境最好的態度是?
先發制人 如履薄冰 從容不迫 冒險犯難
勝有五:知可以與戰不可以與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
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兵法.謀攻》)
依據上文,下列何者所述符合掌握勝利的五種情境:①主帥必須精準分辨可開戰與不可開
戰的對象。②主帥必須依據實力來決定戰術。③主帥應使全軍上下同心奮戰以取勝。④主帥
應對下屬做有效監督,隨時準備對抗對手。
①②③ ①②④ ②③④ ①③④
袁宗道〈論文〉下有云:「爇香者,沉則沉煙,檀則檀氣,何也?其性異也。奏樂者,鐘不
藉鼓響,鼓不假鐘音,何也?其器殊也。文章亦然:有一派學問,則釀出一種意見。有一種
意見,則創出一般言語。無意見則虛浮,虛浮則雷同矣。」袁宗道強調寫文章應該:
重視形式與內容的一致性 依據個人才學不同而有獨特的風格
著眼於模擬復古,否則將流於虛浮 在焚香奏樂的氛圍中才能醞釀成熟
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故
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本文主旨是:
肯定宋人兒說的雄才善辯 指出白馬非馬,不能馳騁千里
說明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諷刺虛辭無法通過現實生活考驗
「文學作品的內容,廣及人生社會各方面,因而一個有理想的作家,除了要有真誠的性情和
善良的品德之外,還必須有豐富的學識,才能寫出內容充實、識見深遠的作品。」(梅遜
《梅遜談文學》)下列解釋何者錯誤?
單有品德而無豐富學識,作品內容將流於單薄膚淺
文章旨在教化世人,因此作者須有真誠性情與善良品德
作家個人生命格局與生活體驗,將會決定作品的深廣度
文學作品與作家人格具有緊密的聯繫,作家應該具備真誠與善良等品德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其意近於:
眾人皆醉我獨醒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