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20110 
| 
28710  全一張
(背面)
類 科:各類科(除公職醫事檢驗師、公職藥師、公職護理師、公職營養
師、公職食品技師外) 
科 目: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龜山島志異.孤墳〉:「在通往四○一高地途中,還有福建海澄來的黃聰明老先生,一個
人盤坐在高高的山腰上,從清朝咸豐八年到現在。想當初,《噶瑪蘭廳志》已經刊行,太平
軍鬧得正凶,慈禧太后還沒聽政,林肯還沒有當美國總統,開蘭進士楊士芳還要再等個十年
才中進士。不管是洋牧師馬偕博士或是日本警察,也還沒到臺灣,更不知道太平洋中有這麼
個小島……。黃老先生在這個遙遠的小島上,什麼都沒聽到,什麼都沒看到,耳根清淨,可
真正是個隱士哩!」此一來自「時間軸」的種種想像,產生了何種效果? 
孤墳是臺灣歷史發展的縮影,成為本文聯繫的核心,並藉以傳播歷史知識 
讓人感受龜山島遠離塵俗,引人流連忘返,自古以來就成為隱士卜居之處 
讓孤墳因時間與事件的對應變得充滿意義,而墓主的形象也彷彿清晰展現出來 
太平軍鬧得正凶,但《噶瑪蘭廳志》順利刊行,可知清廷治理臺灣已日趨穩定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
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鉢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
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本文意旨?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說苑·尊賢》:「故士之接也,非必與之臨財分貨,乃知其廉也;非必與之犯難涉危,乃知
其勇也。舉事決斷,是以知其勇也;取與有讓,是以知其廉也。」下列選項符合上文旨意的是: 
見微知著 
管中窺豹 
恭廉守節 
明辨是非 
「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
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
伯矣。」(《呂氏春秋·去私》)關於此文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王伯不應私自誅殺暴君,應交付司法機構公開審理 
王伯治國重在治心,應學習庖人弗敢食的調味方式,用心不用技 
王伯治國應學習庖人調和五味的精神,廣納眾言,不應執著於一己私見 
王伯應去除私慾,誅除暴君後不應把土地佔為己有,應將它封給賢能之人 
「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
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鍾嗣成〈錄鬼簿序〉)文中的「塊然泥土者」,意近: 
木形灰心 
木訥口拙 
灰頭土臉 
灰軀糜骨 
「在幸福中有一個被實踐的經驗:當我們將幸福給予了別人,我們所擁有的卻比原來更多了。
這真是一個罕見的現象:一般來說,我們給予,我們所擁有的就應該減少!」根據上文,以
下選項何者正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惟大甲溪塊石層疊,支派雜流,水勢西衝,直入大海;遇春夏盛漲,極目汪洋,誠險道也。
此外,如中港、房裏、柑尾,雖險阻稍減,然或溪面廣闊,或急湍洶湧,皆迫鄰海汊,亦危
險莫測者也。此數處非無駕舟侍濟之人,大率土豪撐駛,藉索多貲;少不如願,即肆剝掠有
之。行旅之受害也久矣,義渡其容緩歟!……爰集紳士、郊商、耆庶而諭以意,且先捐廉以
為之倡,乃無弗踴躍樂諭。不數旬,共捐洋銀八千九百餘圓;其不敷者,則搜羅充公租穀以
足之。依據上文,地方仕紳、商賈與耆老捐錢的目的是: 
疏濬河道 
打擊海盜 
設置義渡 
建置橋樑 
「等太陽西斜,整條大街才真正醒來。……小攤販忙著擺位時,躲在飯店民宿吹冷氣的遊客
群漸次出門了,踏浪的人潮也慢慢回籠。白天時整條街像乾癟的豬腸,暗夜了,又灌得像糯
米腸般,膨大而油光煥發。……音樂祭還未到,每晚的大街已張燈結綵,以光怪陸離為經,
浮華亂相為緯,熱鬧地鋪張出一股南洋風味。」(劉克襄〈迷路的墾丁大街〉)關於此文意
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墾丁音樂祭的流行熱潮早已過去,而被張燈結綵的夜市所取代 
「以光怪陸離為經,浮華亂相為緯」指墾丁大街已失去原本樸實的面貌 
墾丁大街只是在模仿「南洋」,並未開創出本土夜市的特色,因而「迷路」 
入夜的墾丁大街像糯米腸般「膨大而油光煥發」,指它散發出朝氣蓬勃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