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課問題團體彙整紀錄
第一組組員:林桂楨、張舒惠、洪巧玟、劉鈞瑋、詹易霖、柯力銘
問題一:我對於學習數學的印象
本組做了歸納後,將我們這一組組員們對於學習數學的印象分為以下六點:
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特質影響了我的學習:
數學這門課的學習隨著任課老師而有所不同。有的老師的教學方式能引起我的興趣:有的老師教學沉悶,只注重成績,就會讓我的討厭數學。
解答數學題目的成就感:
解不出題目時很沮喪,很煩。但是解出數學題目時很有成就感,會一直想去算更多的題目。
每階段的數學題目落差太大:
國小時,數學很容易,題型變化有限;國中時,證明題很多、很難、令人感到無聊沒興趣,最後就放棄了。高中時的數學多了三角函數就更難了。
數學好的人可得到同儕的崇拜:
從小的印象中會數學的人,好像就比別人聰明一樣,大家會很推崇你,像是高人一等般。
數學的學習有延續性:
數學的學習是有延續性的,小學學不好,到了國中時就跟著不好,到了高中更是不用說,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觀念,覺得自己數學爛,數學就會一直不好下去。
數學是補習班招生的重點:
印象中我所學的數學大部分是由補習班中學來的,數學更是補習班強調的重點,好像要補習數學才會進步。
問題二:我所遇過帶給我在數學學習上很有助益的好老師
本組歸納整理後,將這些好老師分為以下五型的好老師:
土法煉鋼型:
基本觀念建構的很仔細,剛開始可以按部就班,有基本的答題架構,建立思考步驟。
邏輯思考型:
重視自發學習並檢是自我在哪方面較有障礙無法理解,再給予協助。並且在總結評量時,會有一些綜合題,讓我們腦力激盪,把合理的思考用算式表達。
耐心型:
同一題型用不同的方式講解,直到大家都懂才進入下一題。當發覺你數學退步了,會在午休時間做個別指導。
趣味型:
範例貼近生活,讓數學學起來覺得較有趣,有時候還會玩玩數學小遊戲,讓數學課變的好玩,而且一下子一節課就過了。
苦工型:
用心製作課本以外的講義,把複雜難懂的程式,用最明白的幾條算式列出,讓學習數學覺得更有條理,也比較不怕數學。
小組之討論及彚整記錄
~好老師的特質分析~
日期:2 月21 日
組別:第2 組
成員:林惠敏(1) 陳嬿羽(2) 林麗哲(3) 曹雅雯(4) 張書瑋(5)
莊雅斐(6)
內容:
好老師的特質分析如以下三種類型:
引導型:此類老師有著旁徵博引、引經據典、觸類旁通本領,給予學生許多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不好死記公式;而且,有趣的課外補充帶給學生更多的動機與興趣來自動自發學習。
諄諄教誨型:此種老師對於學生有莫大於常人的耐心,總是不厭倦的、一再的對於學生耳提面命,時而嚴肅,時而幽默,而有時就像媽媽般,不斷的給予學生正面的督導,深怕學生會犯錯。
愛生如子型:這樣的老師上課認真,或許有時給人一種有點嚴肅的感覺,但私底下,若學生有任何的問題,都十分樂意給予協助。和學生及家長之間努力地溝通,給人一種慈父或慈母的感受。這樣的老師,學生多半於畢業後還會繼續回來拜訪。
第二組
討論者:林麗哲、莊雅斐、張書瑋、林惠敏、陳嬿羽、曹雅雯
問題:對於數學的經驗與印象
結論:以學習階段來分類
1、國小階段:大家感覺都還可以,並不會特別的討厭或喜歡。一般都認為數學不難,多算習題並且上課用心就可以得到好成績,直到升上高年級才覺得要費心的計算,對於應用題還得先解決邏輯與語文問題。
2、國中階段:感覺上以升學為導向,動不動就要考試、處罰,課程內容除了計算之外,多出很多的公式要記憶,證明題也出現了。學習不在事件快樂的事情,而是一件被迫的痛苦經驗。
3、高中階段:學習依舊是以升學為導向,但是多出了分組的區別。背頌記憶的東西增加,例如:三角函數公式。
國小數學科教材教法第三組1.張芸翔486450868
2.李曉嵐285411012
~隨堂摘要 91/2/21 3.陳雅祺285011192
4.陳美秀287038227
5.鄒淑汶486470221
~前言~
短別的假期並不會影像我們彼此的熟悉,齊聚一堂時,動個不停的嘴巴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語,這就是我們第一堂課的感覺~有點興奮、有點壓力、有點煩惱、有點期許。
看著老師洋洋灑灑的課程計劃表,我愣住了!因為這是我們拿過「張數」最多的計劃表,讓我們不得一探究竟「老師到底寫了哪些東西?」、「這學期我們應該要準備、做哪些事呢?」仔細看完後,我們知道這是個挑戰也是個機會。胡適之先生不也說過『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那麼就讓自己再重新的認識數學吧!讓自己先喜歡、先理解、先設計一套自己的數學方法吧!
~課堂摘要~
『數學』就許多人而言是個夢靨;但對某些人而言卻是個樂趣,這感覺的差別在於求學過程中「你是怎麼樣的去面對數學呢?」
老師要我們拿出一張紙,撕成六小張,我想這是個特別的開始。但是老師下了第一道題目「寫下自己學習數學的經驗」。然後組員間輪流交換、彙總整理並做簡單的口頭報告。看到自己組員的經驗,大家都覺得小學的數學經驗還不錯,有教具、彩色圖片、簡單、容易學習….etc.。但是中學的我們就對數學改觀,不是害怕就是恐懼想逃離,但是礙於聯考的壓力又得補習加強,但是無法「理解」這是個痛苦的學習,因為你必須不斷的做題目、填鴨式的教學讓你更討厭數學;可是有些人卻怡然自得,更把它視為志趣。因為那些人能了解『什麼是數學?』『數學的用途是什麼?』『怎麼樣讀數學?』同學分享的經驗中,有人就喜歡數學,先決條件是那些人知道怎麼讀數學?『理解』是大家都認同的方法,但能真正做到的是少數,因為你就是無法進入理解這層次,所以數學成了多數人的障礙。其實數學或許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難,但是方法如果錯誤將會影響我們對數學的觀感。什麼樣的數學老師能受到學生的肯定與喜愛?什麼樣的數學老師讓學生恨之入骨?我想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在做衡量。老師讓我們彼此看完後,問我們還有沒有什麼是自己沒想到而要補充的?大家異口同聲的說:「沒有了!」我們很快進入分享時間,也因此我們了解其他同學的『數學』求學的過程。在此老師要我們先做簡單的整理,剛開始真的不知從何著手,但是當大家分享完的時候,才發現事情的多角面是不可避免的,光一個數學經驗的分類,就有挫敗型、有學就會、心有餘而力不足、理工/非理工、補習/不補習、喜歡/不喜歡、題型的落差、到吃甘蔗、一帆風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etc.分法,讓你一下子有了許多的想法,或許聽到別人一樣的慘痛的經驗會讓自己的心裡平衡點,讓一群有點懂又有點不懂數學為何的人重新認識數學,那麼就從檢示自己的數學印象開始吧!或許這學期的努力,能讓你有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好老師的特質分類
教學方法
好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活潑多樣,而且能多舉實例來幫助同學理解,例如可以舉生活中的實用的例子來解釋。
上課時能視學生的學習反應,做適當的調整進度。例如當同學對某一觀念還是不了解的時候,老師能隨時調整教學的速度或是教學的方法。
老師所應重視的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著重學生成績表現。多給學生學習的機會,而不會給學生太大的壓力。
教師個人特質
教師教學時,說話言語幽默,上課的氣氛生動幽默,就能引起同學的學習興趣。好老師是能引導同學喜歡上這堂課,而非以負面的語言或是懲罰來挫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至最後排斥這堂課。
教師能適時的給予同學鼓勵和讚美,讓同學能更有自信的迎接挑戰。
教師應具備「三心二意」,三心即耐心、愛心和用心,二意即是善意和誠意(熱忱)。
附同學小紙條內容
我所遇到的好老師
陳雅祺:我國小三年級的導師,當我有好的表現時,她常常給予我口頭讚美和鼓勵,讓我有信心表現的更好。所以我認為一位好老師是能重視每一位孩子的表現,能鼓勵每一位孩子,讓孩子受到正面的肯定。
陳美秀:我的小學四年級老師對我的學習影響最大,她1、鼓勵學生。2、多讚美。3、多給學生學習的機會。4、不會給學生太大的壓力。5、老師讓人容易親近。6、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
鄭淑汶:高二、高三的不厭其煩的說明,給予鼓勵,並適時的給予協助。不會因為課程進度而趕課,而忽略同學的反應與回饋。最後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評量結果做修正與檢討。
好老師的教法:1、實物舉例,促進瞭解。2、考完試後針對有問題的地方加強輔導。3、以幽默有趣的方式解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中時,我的公民老師講述她的大學生活,讓我對念高中大學有期待、有目標。
對數學的印象………..【第四組】
『有學就會』型
只要上課專心、認真,回家也有再作複習加深印象,其實數學也是一門有趣的科目,不需要死背,更可以活用於生活中。
『重要老師』型
如果老師能教學靈活、切入重點,從基本的題型做起,由淺入深,相信數學也就沒那麼困難了。
『數學挫敗』型
層層的邏輯與思考,觀念一直不清,數學也就一直沒能學好。
1.陳雅芬 2.
張玉娟 3.
許家瑛 4.
許敏玲 5.
盧斐雯※
心目中的好老師…….【第四組】
『活潑靈活』型
上課能活潑生動、有彈性,能給予適當的學習份量,並靈活運用融入於生活中。重視學生的反應,亦能不斷修改自己的教學方式,按時上下課。
『因材施教』型
不會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好學生身上,能用開放式的教育進行教學並適度的關懷學生,使學生從中培養成就感與自信心,享受學習、快樂學習。
『打基礎』型
能用最簡單的基本概念慢慢導入,打好基礎了再進行較難的變化題。會讓學生思考,不單單只是解題。
學
習數學的經驗
☆痛苦的回憶:
學習數學時的成績往往是慘不忍睹的紅字,因此只要一聽到數學就會臉色發青興趣缺缺,對於學習數學相當缺乏成就感。以下為小組成員的個別想法:
2閩先:數學這個科目是我從小到大最不喜歡的科目。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就害怕上數學課,直到現在唸大學也不敢修商學院的課程。大學聯考時也選擇放棄數學這一科。
4瓊文:國小一二年級的時候覺得數學還蠻好玩的,對於老師所教的內容也能夠舉一反三。然而漸漸的數學給我的感覺是難以理解、考試分數很低、很沒有成就感,甚至成為我學習上永遠的痛。
6維潔:從國小三年級轉學後,我的數學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數學習作只得了“30”分,被老師約談後,對數學更是感到恐懼,到現在我仍然是“聞數學”而色變呀!
心有餘而力不足:
數學是很有趣的一個科目,只要能真正理解就可輕而易舉地迎刃而解,但
是有時候也會覺得數學很難不背不會,也就學不好囉!以下為小組成員的個別想法:
1鈺瑋:數學其實只要理解就很好學,光靠死背反而學不好。從小數學就因為不用背,所以讓我很願意花時間來學習。但偶爾(尤其是高中時)有些題目真的太難、不背不會,只好努力死背解題方式,當然也就沒法學好了。
3秋燕:覺得數學這個科目其實蠻有趣的,尤其是在解應用題時,只要能解出來就會感到很有成就感;但是有時也會覺得數學很難,不知要從何解題,只好死背解題方式囉!
5韋秀:國小學數學時,覺得很有趣而且不難,老師的教學不是很生動,但自己若能算出正確的答案,會有成就感而喜歡數學,但遇到自己較沒興趣的單元時,會不想算數學,老師則會一直逼你寫評量。
教師特質 | 教師教學方法 | 教師教學專業知能 | 附加價值 | 教材、教具 |
|
|
| 1.不在意成績的好壞 2.給予學生個別指導 3.進行補救教學
|
|
第六組2月21日課堂紀錄
成員:1.吳蓓芬2.陳慧容3.陳秀汶4.許禎芸
從小到大學習數學的感覺
理工 | 非理工 | |
國小 | 簡單 | 簡單(有人覺得只要上課聽懂就可以考得很好)但,覺得高年級的數學已經開始偏難 |
國中 | 普通 | 對證明題、作圖題,還有一些公式較為頭大,這種題目雖然會寫,但只是死背,考完試就忘記了,到現在還是不太會 |
高中 | 曾有恐懼,後因進入自然組而逐漸克服 ps. 會恐懼數學不是因為被逼迫,而是因為數學老師太惹人厭,所以開始討厭數學,因為考不好會被老師留下,為了不必跟老師’’常相左右’’,所以就克服恐懼,努力唸好數學 | 機率、排列組合的問題經常困擾大家,不過,為了升學還是得應付它 |
大學 | 從微積分、工程數學…一路下來,已經習慣與數字為伍,所以已經沒感覺了,但是,對數學還是談不上喜歡 | 原想脫離數學的夢靨,哪裡知道卻越陷越深 |
備註 | 雖然是唸自然組,但是對化學、生物、地科的興趣還是遠高於數學,數學對現在的我只是一種計算工具,的確,數學有他的樂趣,只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其他幾科。 |
|
一位好的數學老師應該具有的特質
好老師 | 人格特質 | 愛心、耐心、關心 |
耐心 | ||
EQ高 | ||
有氣質,不會亂罵人(曾有同學在國中時遇到一位很凶的數學老師,非常凶的逼大家,使得他嚇到了呢) | ||
‘’永不妥協’’,有毅力 | ||
鼓勵學生 | ||
具包容心 | ||
為人厚道 | ||
教學方式 | 引導思考 | |
適合學生程度,且能注重學生個別差異 | ||
讓學生在’’做中學’’ | ||
教學活潑,多種解題方式,不會出一堆練習 |
Q1:試述從小到大學習「數學」的心路歷程?
依據組員們一路走來的坎坷程度分為:
a.一帆風順型:從小到大沒吃過「數學」給的苦,倒以征服數學為樂,藉由解題產生的成就感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b.倒吃甘蔗型:小時候因為學不會「分數」,姊姊特地以切蘋果分等份來解釋。慢慢地在數學方面有興趣後,漸入佳境,現在也會切蘋果給姊姊吃了喔。
c.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學征服數學,國中後反被數學征服,徹底毀滅……。
Q2:何種類型的教師是學習數學的轉捩點?
依照教學態度分為:
a.耐心型:「以時間換取空間」,耐心永遠用不完,在他的字典裡找不到「你很笨」這種傷人的詞彙。
b.關愛型:因為老師的特別關愛或要求,學生在人情壓力之下,會勉為其難用功一下。
c.以貌取人型:以賞心悅目之面孔,橫掃女學生青睞,人人自動自發。
d.因「材」施教型:「材」指的是教材。老師會比較各類型題目,讓學生易於掌握。
e.不打不成材型:只有老師不停地逼,才會被動地演算;如果老師不逼,就繼續墮落。
第八組之彙整表
第一題:學數學的過程中給我的印象?
以下分為三項分類原則:
第一類:他人的引導
賴佳君 | 從小我就是個愛好數學的人,雖然沒有頂極的好成績,但排名 上都有前五名。這也許與我所遇到的數學老及我的爸爸有關,他們 讓我覺得數學很有趣也很生活化,就算到了大學一年級的微積分, 我還能拿到總平均98分,因為我愛算數學,不害怕數學。 |
游美琦 | 在我高二、三時,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師,她把我最害怕的數 學科變成了我最喜歡的課。 原因是,她能把很複雜的題目用簡單明瞭的算式列出,讓人學 習起來很容易。 此外,她很替學生著想,為了教育學生,總是不斷配合學生的 能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
第二類:靠自我努力
王文秀 | 有些不容易,但只要勤算、多用腦想,多可克服。老師的教法、 、上課的氣氛亦很重要!名言佳句:多算、多想、多看、多問。 |
第三類:從其中獲得成就感
黃繡玲 | 我很喜歡數學,從高中以後更喜歡,所以數學有時會成為我打 敗別人的一個”厲器”,也因此在學習數學上得到很多成就感,這也 就是我一點都不排斥數學的原因。而我覺得數學是很活的東西,不 用像地理、歷史一樣死背。 |
鄭惠穎 | 當我經過思考後解出題目時,有種成就感。所以,我享受那樣 子的感覺,但若粗心算錯時心中則相當懊惱。 我不排斥數學,我覺得數學是很有趣的。 |
第二題:在你心中的好老師如何影響你的學習,有何轉捩點?
以下分為三項分類原則:
第一類:教學態度及上課氣氛
王文秀 |
|
游美琦 | 在高中這三年,好、壞老師我都遇上了。班導師,教國文,是 我認為的壞老師,因為她上課只會拿著參考書,照著念,而且常常 跟著自修一起錯,學生指正還會被罵呢! 好老師是教數學科的科任老師,但是對待我們有如自班學生一 樣好。除了敦促我的作業(功課)以外,還常常與我們聊天說心事 呢! |
第二類:教學方式(生活例子,不會叫學生死記)
鄭惠穎 | 當學生有疑問時,老師會不厭其煩地指導,使學生勇敢面對之 後的數學習題,並不懼怕發問。老師能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數學 的概念,使學生能較容易理解。 |
黃繡玲 | 高中的家教老師以完全理解吸收方式,也就是說每一個單元中 之數學原理都是用白話的方式讓我理解,讓我了解為什麼,而非一 味只是背,等你完全了解之後,不用背公式,很自然的就能運用、 解題。 |
第三類:評量方式(針對學生不同程度給予不同評量)
賴佳君 | 老師會依學生不同的程度來做教學上的評量,像我的國小到高 中的老師,會在早自修時給予我進階題做練習,這樣長期的訓練, 讓我在大學聯考的成績相當亮眼,這也是我從數學得到成就感的重 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