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24 行政程序法第 121 條第 1項規定:「第一百十七條之撤銷權,應自原處分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知有撤銷原
因時起二年內為之。」其中關於「知有撤銷原因時」之起算,依實務見解,下列何者正確?
自行政處分作成時起算 自略加調查而不難得知時起算
自確實知悉撤銷原因時起算 自民眾向行政機關檢舉時起算
25 依行政程序法規定,關於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其廢止之理由不包括下列何者?
附負擔之行政處分,受益人未履行該負擔 原處分機關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
為防止或除去對公益之重大危害 受益人對重要事項提供不正確資料
26 甲申請建造執照時,無法於所欲起造之建物中提供法定停車空間,主管機關遂與甲簽訂行政契約,約定
以繳納代金之方式免除其興建法定停車空間之義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該行政契約中得不約定甲所給付代金之特定用途
約定之代金數額過高時,甲仍須給付,不可主張行政契約有瑕疵
若約定代金給付之用途為興建公立幼兒園時,該行政契約無效
主管機關僅得以行政處分免除甲興建法定停車空間之義務,故該行政契約違法
27 關於行政契約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公法上法律關係依其性質不得締約者,不得以契約設定、變更或消滅之
具代替行政處分性質之行政契約,若具有行政處分無效之事由,則屬無效
行政契約之效力須為整體之判斷,故只要一部無效,一律全部無效
行政機關為防止或除去對公益之重大危害,得於必要範圍內調整契約內容或終止契約
28 下列何者非屬行政事實行為?
主管機關呼籲大眾勿購買某類產品 主管機關發布民眾就業資訊
主管機關輔導農民休耕轉作 主管機關公告河川區域
29 軍隊靶場之試砲,其性質屬於下列何者?
行政處分 行政執行 行政事實行為 行政處罰
30 依行政罰法規定,關於行政罰上之追繳,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為他人利益而實施行為,致使他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罰者,該行為人因其行為受有財產上利益
而未受處罰時,得於其所受財產上利益價值範圍內,酌予追繳
行為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罰,他人因該行為受有財產上利益而未受處罰時,得於其所受財產上
利益價值範圍內,酌予追繳
追繳應以行政處分為之
追繳以行政罰法外之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時,始得為之
31 依行政罰法規定,關於數行為違反同一或不同行政法上義務之規定者,應如何處罰之?
依法定罰鍰額最高之規定裁處
從一重處罰已足以達成行政目的者,即不得重複裁處
由受理在先之機關之上級機關決定如何裁處
分別處罰之
32 在行政執行程序中,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不服執行機關所為之執行方法,應如何尋求救濟?
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
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之直接上級機關提起申訴
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之直接上級機關提起訴願
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訴訟
33 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下列何者非屬公示送達之事由?
應受送達人或其同居人、受僱人、接收郵件人員無正當理由拒絕收領文書者
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者
於有治外法權人之住居所或事務所為送達而無效者
於外國或境外為送達,囑託該國管轄機關或駐在該國之中華民國使領館或其他機構、團體為之而無效者
34 對於政府決策之相關資訊,應予以必要之公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建立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係為保障人民知的權利
建立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係為增進人民對公共事務的瞭解
建立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係為增進人民對政府的信賴
建立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係為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
35 甲取得建造執照,鄰人乙認為該建築物完工後將侵害其日照權,乃對該建造執照循序提起撤銷訴訟。依
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法院應以下列何者為理由,裁定甲參加訴訟?
訴訟標的對於第三人及當事人一造必須合一確定者
撤銷訴訟之結果,第三人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將受損害者
有利害關係之第三人有輔助一造之必要者
就兩造之確定判決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第三人,於行政程序中已為參加者
36 下列何者非屬行政程序法所稱之當事人?
行政處分之申請人 對行政機關陳情之人 鑑定人 行政處分之相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