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領域第七冊(4上)第5單元 三角形
單元名稱 | 第5單元 三角形 | 總節數 | 共8節,320分鐘 | ||||
設計依據 | |||||||
學習 重點 | 學習 表現 | s-II-2認識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 s-II-3透過平面圖形的構成要素,認識常見三角形、常見四邊形與圓。 | 領域核心素養 | 數-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數-E-C1 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 |||
學習 內容 | S-4-6平面圖形的全等:以具體操作為主。形狀大小一樣的兩圖形全等。能用平移、旋轉、翻轉做全等疊合。全等圖形之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 S-4-7三角形:以邊與角的特徵認識特殊三角形並能作圖。如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 ||||||
核心素養 呼應說明 | 透過「以邊分類」與「以角分類」認識不同的三角形,利用拼圖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全等圖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進而對數學世界產生興趣。 | ||||||
議題 融入 | 實質 內涵 | 人權教育、品德教育、生涯規畫教育 | |||||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 ||||||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 語文領域:樂於參加討論,提供個人的觀點和意見。 綜合領域:選擇合宜的學習方法,落實學習行動。 社會領域:評估與選擇可能的做法,嘗試解決問題;將問題解決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報告分享或實作展演。。 | ||||||
學習目標 | 1.認識三角形的構成要素。 2.以邊分類,認識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3.以角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4.能畫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 5.認識平面上全等圖形的意義。 6.認識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的關係。 | ||||||
教材來源 | 康軒版數學4上課本第5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扉頁故事影片、直尺、附件5、6、9、10~12、小白板、白板筆 | ||||||
第1節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發展活動一 哪一個是邁思要找的南瓜怪? 1.教師播放扉頁故事影片─尋找南瓜怪 2.教師提問: T:邁思要找的南瓜怪有什麼特色? S:鼻子有3個角,眼睛有直角。 T:哪些南瓜怪鼻子有3個角? S:1、4。 T:哪些南瓜怪眼睛有直角? S:2、4。 T:哪一個是邁思要找的南瓜怪? S:4。 【活動一】三角形 ‧認識三角形的角、邊和頂點。 發展活動二 認識三角形 1.教師布題 T: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有許多應用。像是秋千、三明治、三角警示標誌。找找看,生活中哪裡還有使用到三角形? S:衣架、御飯糰、三角旗……。 2.教師布題 T:說說看,三角形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幾個角? S: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3.教師布題 T:草地上有一朵花,用直線將點和點連接把花圍起來,最少要用幾條直線來圍呢?畫畫看。
S:最少要用3條直線。 T:圍起來的是什麼形狀? S:三角形。 【活動二】以邊分類三角形 ‧透過實際測量,認識正三角形。 發展活動三 正三角形 1.教師提問 T:三角形最多有幾條邊一樣長? S:三角形有3條邊,所以三角形最多有3條邊一樣長。 2.教師布題 T:拿出附件中的三角形,先量一量邊長,再找出3條邊都一樣長的三角形。 S:
3.教師說明 T:我們把3條邊都一樣長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4.教師布題,學生操作。 T:用量角器量量看,正三角形的3個角各是幾度? S:3個角都是60度。 5.教師說明 T:正三角形的3條邊一樣長,3個角也一樣大,都是60度。 6.以做做看為練習題,在課堂書寫並立即討論。 7.寫習作p56、57(1、2題) | 5分鐘 15分鐘 15分鐘 5分鐘 | ▲連結閱讀課 ─閱讀文本「尋找南瓜怪」 ‧評量方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參與討論 課堂問答 ‧學習輔助教材: 扉頁故事影片 ‧畫線將花圍起來時,建議使用鉛筆畫,才可以反覆嘗試不同的圍法。 |
參考資料:康軒4上教用課本和教學指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