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自然與科技教材分析:以康軒版為例

格式
pdf
大小
832.39 KB
頁數
13
作者
SuperXP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7-10-30,离现在 8 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國中-
一、自然與生活科技各單元編輯模式
(一)單元總引言:介紹該單元主要活動概念,並以一到三個主要活動當作關鍵提問,以引
領學生進入探究的情境中。
(二)各小引言:說出本活動的部分事實,介紹主題內容或足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
要點,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三)動腦時間或知識快遞根據主題內容介紹,讓學生初步學習並思考,引導學生進行主
要活動學習,並試著讓學生能提出觀察或試作的結果。
(四)進行實驗或活動練習:從主題內容中引出的關鍵題進行實驗、試作或觀察。也可進
行有目的的資料蒐集、閱讀或撰寫報告。
(五)讓學生討論並提出報告:針對實驗結果或撰寫的報告,分組討論,提出看法。
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材內容要項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材內容要項根據「科學與技術認知」能力指標,共可分為「
然界的組成與特性」「自然界的作用」、「演化與延續」、「生活與環境」、「永續發展」
等五大課題,各課題下又細分成數個主題與次主題,詳細內容見表三,教師教材選擇時應參
考此目錄,及其教材細目(參閱「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綱要」附錄二),不可超出其範
圍,增加課程難度。
表一、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內容之主題與次主題
課題
主題*
次主題*
1自然界的
組成與特性
11 地球的環境
110
組成地球的物質
111
地球和太空
12 物質的組成與特性
120
物質的組成與功用
121
物質的形態與性質
13 地球上的生物
130
生命的共同性
131
生命的多樣性
14 生物的構造與功能
140
生物體的構造基礎
141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142
動物的構造與功能
2自然界
的作用
21 改變與平衡
210
地表與地殼的變動
211
天氣與氣候變化
212
晝夜與四季
213
動物體內的恆定性與調節
2
214
溫度與熱量
215
運動與力
216
聲音、光與波動
217
能的形態與轉換
218
化學反應
22 交互作用
220
全球變遷
221
生物對環境刺激的反應與動物行為
222
電磁作用
223
重力作用
224
水與水溶液
225
燃燒及物質的氧化與還原
226
酸、鹼、鹽
227
有機化合物
3演化與延續
31 生命的延續
310
生殖、遺傳與演化
32 地球的歷史
320
地層與化石
4生活與環境
41 創造與文明
410
科技的發展與文明
411
創意、設計與製作
42 生活中的科技
420
材料
421
電機與機械應用
422
訊息與傳播
423
居住
424
運輸
425
食品及生物科技
43 環境保護
430
天然災害與防治
431
環境污染與防治
5永續發展
51 保育
510
生物和環境
511
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
512
資源的保育與利用
513
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52 科學與人文**
520
科學的發展
521
科學倫理
522
自然之美
*本教材內容要項之各主題次主題並不代表教材各章節的名稱選編教材時教師可自
行重新安排組合。
**屬於情意或哲學觀的部分,宜由教學活動中去培養,不宜運用教條式的訓示,宜採融
入方式,納入其他各主題的教學中。【資料來源: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綱要】
3
三、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單元名稱與活動內容
在集中式特教班的班級教學中,同一堂課常包含不同年段不同程度學生,若只選用自然
與生活科技領域某冊某單元,或選擇生活領域中與自然相關某冊某單元進行教學,難以兼顧
所有學生需求,因此建議教師可參考表二,根據欲教學的主題,統整不同年段之相關活動,
從中挑選適當的內容進行調整,進行單元教學。
表二、7-9 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單元名稱及內容(李燕萍老師整理)
一、孕育生命的世界
1.生命的起源
2.生物生存的環境
3.生物圈
二、生物體的構
1.細胞的構造
2.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3.從細胞到個體
三、養分
1.食物中的養分
2.酵素
3.植物如何獲得養分
4.動物如何獲得養分
四、生物的運輸作用
1.植物的運輸構造
2.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3.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五、生物的協調作用
1.神經系統
2.內分泌系統
3.動物的行為
4.植物對環境的感應
六、生物的恆定
1.恆定性
2.體溫的恆定
3.呼吸與氣體的恆定
4.血糖的恆定
5.排泄作用與水分的恆
七、科技進步的推手
1.科技的演進
2.解決問題的方法
3.傳達構想的方法
4.科技的展望
八、資訊與生活
1.揭開媒體的面紗
2.百變的訊息
3.網路好幫手
一、生殖
1.生殖的基礎
2.無性生殖
3.有性生殖
二、遺傳
1.孟德爾的遺傳法則
2.基因與遺傳
3.人類的遺傳
4.突變
5.生物科技的應用
三、演化
1.持續改變的生命
2.窺探岩石中的祕密
3.穿梭演化的時空隧道
四、地球上的生
1.生物的命名與分類
2.原核生物與原生生物
3.真菌界
4.植物界
5.動物界
五、生態系
1.生態系的組成
2.生態系中能量的流動
3.物質的循環
4.生物間的交互關係
5.多采多姿的生態系
六、人類與環境
1.人類對環境的衝擊
2.維護生物多樣性
3.人類與自然的和諧
七、圖的妙用
1.用圖面面觀
2.投影與視圖
3.製圖好幫手
八、鴻「圖」大
1.動手來繪圖
2.製作展創意
一、基本測量
1.長度與體積的測量
2.質量與密度的測量
二、物質的世界
1.認識物質
2.水溶液
3.空氣的組成
三、波動與聲音
1.波的傳播
2.波的特性
3聲波的產生與傳播
4.聲波的反射與超聲波
5.多變的聲音
四、光
1.光的傳播與光速
2.光的反射與面鏡
3.光的折射與透鏡
4.光學儀器
5.色光與顏色
五、溫度與熱
1.溫度與溫度計
六、元素與化合
1.純物質的分類
七、建造家園
1.創意設計夢想家
4
2.熱量與比熱
3.熱對物質的影響
4.熱的傳播方式
2.認識元素
3.原子的結構
4.元素週期表
5.分子
2.萬丈高樓平地起
3.舒適安全便利窩
一、化學反應
1.質量守恆
2.細數原子與分子
3.化學計量
二、氧化與還原
1.氧化反應
2.氧化與還原反應
3.氧化還原的應用
三、酸、鹼、鹽
1.認識電解質
2.溶液與離子
3.常見的酸與鹼
4.酸鹼的濃度
5.酸與鹼的反應
四、反應速率與平衡
1.反應速率
2.可逆反應與平衡
五、有機化合物
1.什麼是有機化合物
2.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3.肥皂與清潔劑
4.有機聚合物
5.食品科學
六、力與壓力
1.力與平衡
2.摩擦力
3.壓力
4.大氣壓力
5.浮力
七、適才適用
1.材料概說
2.加工處理
3.新材料
一、直線運動
1.時間的測量
2.位移與路徑長
3.速率與速度
4.速度與等加速度運動
二、力與運動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4.圓周運動與萬有引力
三、功與能
1.功與功率
2.動能、位能與能量守
3.槓桿原理與靜力平衡
4.簡單機械
5.能源
四、基本的靜電現象與
電路
1.靜電現象
2.電流
3.電壓
4.電阻與歐姆定律
五、水與陸地
1.球上的水
2.地貌的改變與平衡
3.岩石與礦物
六、板塊運動與地球歷史
1.地球的構造
2.板塊運動
3.岩層記錄的地球歷史
4.臺灣地區的板塊與地
七、運動中的天
1.我們的宇宙
2.轉動的地球
3.日地月相對運動
八、動力與運輸
1.便利的運輸系統
2.動力與動力機械
3.多樣的交通工具
一、電的應用
1.電流的熱效應
2.電與生活
3.電池
4.電流的化學效應
二、電流與磁現
1.磁鐵與磁場
2.電流的磁效應
3.電流磁效應的應用—馬達
4.電流與磁場的交互作
5.電磁感應
三、千變萬化的天氣
1.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2.天氣變化
3.氣團和鋒面
4.臺灣的氣象災害
5.天氣預報
四、永續發展
1.天然災害
2.環境污染
3.全球變遷
五、科技你我他
1.能源萬事通
2.電子小尖兵
3.科技風向球
5
表三、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上課主題
主題
單元活動名稱
實驗活動
1
生命世界面面觀
1.生命的起源
2.豐富的生命世界
3.生殖
4.人類的遺傳
活動 1-1 複式顯微鏡與解頗顯微鏡的使用
活動 1-1 植物營養器官的繁殖
活動 1-2 蛋的觀察
活動 1-3 花的觀察
活動 2-1 性狀表現大不同
活動 2-2 人類性別的遺傳
2
常見的生物
1.植物界
2.動物界
3.菌物界
活動 1校園植物巡禮
活動 2找一找校園的動物
活動 3找到香菇仙子
活動 4檢索表的認識與應用
活動 5複式顯微鏡與解頗顯微鏡的使用
活動 6蕨類植物的觀察
3
地球環境與生態
1.生態系
2.人類與環境
3.生物多樣性
4.保育與生態平衡
活動 1.校園生態園的觀察
活動 2居家環境大檢驗
4
空氣與水
1.地球上的水
2.水溶液
3.空氣的組成與性質
實驗 1.水溶液的調製
實驗 2-3 氧氣的製備及性質
5
聲音的秘密
1.生活中的聲音
2.聲波的產生與傳播
3.聲波的反射
4.多變的聲音
實驗 3-1 聲音的變化
實驗 2.改良的傳聲筒
6
看見光看見色彩
1.光的傳播
2.光的反射與面鏡
3.光的折射與透鏡
4.光學儀器體驗
5.光與顏色
實驗 1.錢幣找到了
實驗 2.光與顏色
實驗 3.常見光學儀器使用
7
熱的探索
1.溫度與溫度計
2.熱量與比熱
3.熱的傳播方式
4.熱對物質的影響
實驗 5-1 溫度計的測量原理
實驗 5-2 物質受熱後溫度的變化
實驗 5-3 熱的傳播方式
實驗 5-4 熱與化學變化
8
天氣變了
1.地球的大氣
2.天氣的要素
3.天氣的推手
4.氣象資訊
5.颱風來了
活動 3-1 雲的形成
找一找,表二之單元內容各是屬於表一的哪個主題與次主題學習內涵?
活動一
6
四、康軒版生活課程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3-9 年級教材連貫性示例
由於集中式特教班為混齡編班同一班級內常包含不同年段的學生此表可作為特教班老
師設計跨年級大單元教學時之參考以大單元名稱訂為「常見的生物」為例可選取 5上下「動
植物世界面面觀」、 6 「生物與環境」、 7 「孕育生命的世界」 7 地球上的生物
7下「生態系」等」單元,從中挑選適當的內容進行調整,指導學生觀察動植物物特徵、認識
動植物的身體構造與動物運動方式了解生物受環境的影響而有不同分布再進一部從分類觀
點認識各種動植物。
表四、「地球上的生物」「千變萬化的天氣」教材連貫內容
類別
學年間單元名稱與概念(或學習要點)連貫性說明示例
單元1下大樹小花朋友多 3 上植物的身體 3 下種蔬菜 4 上水生家族
5上植物世界面面觀 6 下生物與環境 7 上孕育生命的世界 7
地球上的生物 7 下生態系
概念:校園中的大樹等植物有不同外型特徵觀察植物的葉形、葉緣和葉
脈;認識大樹和小草的莖;認識軸根和須根栽種一種蔬菜,了解
陽光、空氣、水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水生植物有特殊構造與功能
認識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個部位的功能和繁殖方式觀察植物的
外型特徵進行三級分類認識不同棲息地的植物類型 地球上具
備陽光、空氣、水土壤可以孕育各種生命 地球上的環境多樣可
以塑造多樣的生物 地球上有各種生態系需要平衡的維持。
單元2下和小動物做朋友 3 下動物大會師 4 上水生家族 4 下昆蟲家
5 下動物世界面面觀 6 下生物與環境 7上孕育生命的世界 7
地球上的生物 7 下生態系
概念:從觀察中瞭解小動物並和牠們和平共處認識動物的身體構造與運
動方式知道水生動物的特徵與特性認識昆蟲的構造與生活環境知道
愛護動物要從維護自然環境做起 地球上具備陽光、空氣、水、土壤可以
孕育各種生命 地球上的環境多樣可以塑造多樣的生物 地球上有各種
生態系需要平衡的維持。
單元1下雲雨變化多3下認識天氣 6 上天氣的變化 9 上水與陸地 9
千變萬化的天氣
概念:觀察天氣現象的不同紀錄氣溫、雨量,認識不同的天氣型態
識露、霜以及氣團高低氣壓中心和颱風地球上的水
被陽光照射有三態變化是影響天氣變化的要素。
7
五、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深究—以 7下「地球上的生物」為例
(一)掌握單元概念(可參考教師手冊)
教師在準備教學瀏覽課文內容時,不妨先掌握該單元完整概念,對於該單元教學
會有胸有成竹的流暢進程如能在進一步了解該單元教材地位當更能輕鬆備課(此
概念圖,不建議指導特教班學生閱讀。)
圖一、「地球上的生物」單元概念圖(取自 103 年康軒版國中一下教師手冊)
表五、「地球上的生物」單元教材地位表
先備能力
本章概念
未來發展
光合作用
生物的繁殖
動物的行為
生物棲息的環境
生物內部形態與構造
生物分類的依據
現行的生物分類系統
動物分類
植物分類
微生物分類
族群與生態系
生態平衡與資源保育
人與自然的平衡
8
(二)分析單元活動架構(詳如圖二,可參考教師手冊)
通常一個單元會有三到五個活動,編輯者,會考慮學習難易程度或學習必要流程
順序,先從容易建構或必要先學習的概念安排在第一個活動。所以分析單元架構,有
益於教學活動流程與時間的掌握。
圖二、「地球上的生物」單元架構圖(取自 103 年康軒版國中一下教師手冊)
(三)查核相關能力指標與教材內容關係:
備課時必須先了解,學目標是根據能力指標來訂定的能力指標是各學習單元
中,教學目標所要掌握的範圍,只有在適當的單元才能達成這個目標,也才能讓學生
具有對應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務必先瀏覽能力指標以便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
讓學生能獲得該單元所安排的指標能力。
請參考圖二、「地球上的生物」單元架構圖,逐一檢核哪一個活動,可以讓學生
經過學習而獲得下表中該項指標內容能力。
活動二
9
可達成指標的活動
指標內容
1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2
2-4-2-2 由植物生理動物生理以及生殖遺傳與基因,
瞭解生命體的共同性及生物的多樣性。
3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
信的知識。
4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
解決策略習慣
5
6-4-5-2 處理問題時,分工執掌做流程規劃,有
的進行操作
6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
分析判斷
說明:請在「可達成指標的活動」欄塡上圖二活動代號。例如 1-12-24-2 等。
(四)尋找相關教學資源,並對其內容作印證理解
以本單元為例,校園中的植物資源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可以提供動植物、菌類的教學
需求,至於果實發霉(青黴菌),可以事前 2準備。瀏覽課程內容後,務必繞道校
園逐一檢視,尋找可供教學之素材,預先理解課程內容意涵。
參考資料
教育部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綱要 台北市
林英智等 103 康軒版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7下)新北市
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配合的實驗活動
實驗活動名稱
上課地點
器材
活動 1校園生物巡禮
校園
調查表、筆、數位相機、放大鏡、校園生物圖
活動 2複式顯微鏡與解剖顯微
鏡的使用
教室
光學複式顯微鏡、光學解剖顯微鏡、數位顯微
載玻片玻片燒杯100 ㏄)鑷子、
刀片水蘊草洋蔥碘液亞甲藍液滴管
培養皿、檯燈、課本、活動記錄簿、吸水紙
活動 3蕨類植物的觀察
教室
葉片含孢子囊群完整蕨類植株、光學複式顯微
鏡、光學解剖顯微鏡、數位顯微鏡、載玻片、
蓋玻片燒杯100 ㏄)鑷子滴管
培養皿、檯燈、課本、活動記錄簿、吸水紙
活動 4檢索表的認識與應用
教室
課本、活動記錄簿
說明:數位顯微鏡由授課教師準備。調查表請參考附錄二,以 A4 版面印製。
10
附錄一:「地球上的生物」單元參考資料
11
12
13
附錄二:「地球上的生物」單元活動 1「校園生物巡禮」調查表(教師用)
生物名稱
數量
發現地點
特徵或分類
說明:可以參考下列內容補充觀察記錄
植物特徵記錄代號
1.發芽期全株長出新生葉芽多且明顯可見 2.綠葉期多數枝條上的葉片為綠色
3.落葉期:全株有半數以上葉片轉黃,持續有落葉。 4.無葉期:葉片全數掉落。
5.花蕾期:花苞出現但無一花開。 6.開花期:當一棵樹有一朵花盛開。
7.新果期:當一顆樹有一個幼果以上成型。 8.果實成長期:果實長大中。
9.熟果期:果實逐漸由綠變成它種顏色。 10.落果期:果實開始掉落。
動物特徵記錄代號
A.正在進食。B.正在睡覺。C.正在曬太陽。D.正在打架。E.正在冬眠。F.移動中。
G.休息中。 H.聽到鳴叫聲(記下聲音特徵)。 I.其它(自行註記)。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