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外交領事人員及外交行政
人員、民航人員、稅務人員及原住民族考試試題
代號:70540 全一頁
考試別: 原住民族特考
等別: 三等考試
類科組: 教育行政
科目: 比較教育
考試時間 : 2 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請以黑色鋼筆或原子筆在申論試卷上作答。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請接背面)
一、對於比較教育研究目的有兩種看法:
探討教育制度發展的影響因素;
建立教育
發展的通則。請分別說明其意涵為何?並就這兩種看法,分別舉一位比較教育學家
為例,說明其對比較教育目的之主張。(25 分)
二、美國前任總統 Barack Obama 於2015 年12 月簽署「每個學生都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2015),取代「沒有兒童落後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2002),
代表美國聯邦政府在中小學教育方面的政策。請說明「每個學生都成功法」的內容為
何?對我國中小學教育有何啟示?(25 分)
三、我國國民中學應屆畢業生都會參加國民中學教育會考(簡稱國中教育會考),英國 16
歲學生義務教育期滿,也會參加「中等教育普通教育證書考試」(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GCSE)。請分別說明我國「國中教育會考」與英國「中等教育
普通教育證書考試」的特點,並比較兩者之異同。(25 分)
四、我國於 1990 年代曾經積極規劃中小學的教師職級制度(Teachers’ Career Ladder
System),但一直未能付諸實施。請以日本與中國中小學的教師職級制度為例,分別
說明其教師職級制度的特點,並說明有何值得我國參考之處。(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