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特殊教育
感官教具之運用
文/柯雅齡
感官教具是指視聽、觸動等多感官訓練的玩具,在前幾期的文章中已陸續介紹了音樂玩具、視覺玩具……,今天我們將繼續介紹其他適合發展遲緩兒學習的相關教具玩具。
身體SPA
利用不同材質的用品(海綿、粉撲、毛巾、揉過的紙張……)輕碰或重壓在孩子身上,對較小的孩子,當按壓到身體某些部位時,大人說出該部位的名稱,提供孩子認知語言的理解;較大的孩子則鼓勵其自行說出該部位名稱。兩個人以上進行活動時,可比賽誰先說出該部位名稱,或輪流當發號施令者說出該部位名稱,大家再將不同的觸覺刷放在自己身體的該部位上,動作最慢者即淘汰。
與光同行
利用不同光線大小的手電筒跟孩子進行追光遊戲,先將教室或房間燈關閉,並挪出空間,以考量孩子的安全性為前提,讓手電筒的燈光打到牆壁上,依序以定點、慢慢移動、跳躍打光方式進行,改變打光的位置;或改變燈光強弱(調整手電筒的燈光大小,或使用不同強弱燈光的手電筒或螢光筆)及顏色(在手電筒上加上不同顏色的玻璃紙),增加不同視覺效果。
1.將光打在定點,讓孩子追逐拍打牆上的光;對肢體動作較差的孩子,可以將光打在孩子身體部位,讓孩子去抓身上的光,充分參與活動。
2.將光線打在地面,慢慢前進,讓孩子跟著光線一步一步前行;讓光線進行跳躍,孩子跟著光線改變做出跳躍動作。孩子較為熟悉後,可在地面上貼上螢光膠帶及小框框,讓孩子有前進及跳躍的視覺線索。
3.在牆壁或地面上貼上不同圖案,光打上該圖案時,孩子要說出該圖案名稱;或將光打在某個孩子身上(不可打在孩子眼睛),讓同學比賽說出孩子的姓名,增加趣味性。
4.也可以讓遲緩兒拿著手電筒,體驗遊戲的樂趣!
跟聲音玩遊戲
在瓶罐內加入不同內容物,像是豆子、花生、紐扣、硬幣、小塊橡皮擦等,讓孩子玩辨音配對遊戲。例如準備2~3組內容物一樣的瓶子,讓孩子自行配對出一樣的瓶組;也可以練習在幾個相同內容罐中,找出不同的內容罐,例如三個瓶子內兩個裝花生,另一個裝硬幣,讓孩子搖晃瓶子找出裝硬幣的罐子;除了替換內容物,也可以同一內容物但數量不同,例如有的放入一個硬幣,有的放入三個硬幣,有的放入五個硬幣,或更多,同樣進行配對及找出不同數量的瓶罐。也可以讓孩子拿著聽音筒,隨著音樂旋律打節奏。
另外,可與遲緩兒共同製作聽音筒,讓孩子看見放進的內容物,一邊放入一邊說出內容物的名稱,並再嘗試搖動聽音筒,讓孩子感覺不同內容物放入瓶罐中所發出的聲音不同。
超級好鼻獅
嗅聞可以讓孩子有放鬆或警醒效果,利用小塑膠瓶罐放入不同味道的固體或液體物(也可用棉花沾著液體放入),剛開始以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味道開始進行,像是不同口味的食物、常吃的水果、媽媽身上的香水味等,讓孩子說出聞到該味道的感覺;除了放在小塑膠瓶罐內,還可以製作不同味道的香包,同樣可進行配對,及尋找不同味道香包活動。
如何面對特殊教育的評鑑?
文/菲林
原本認為特教老師只要努力教學就足夠,為何還要評鑑?但是經過訪視評鑑之後,發現評鑑有正面的意義,就是改進缺失,向更好的目標前進。老師千萬不要認為評鑑只是帶來壓力和煩惱,其實是來看看老師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是否擁有豐碩的教學成果。
面對評鑑的事項多如牛毛,想在短時間之內完成,是強人所難的,其實還是有幾點方法來應變的:
一、做長遠的規畫:老師在擬定IEP(個別化教育方案)時,可以就長程目標、中程目標、近程目標來進行。一開始不必急於在短時間完成大量的工作,只要先完成短程的計畫,日積月累,就有一大堆的成果。譬如製作教具,跟著課程一次做一種,經年累月,就會累積十幾種教具,運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二、針對評鑑項目來擬定計畫:評鑑的指標很多,正是引導我們如何去做準備,才不會迷失方向或是變成無頭蒼蠅。像教室的美化,就可以朝向功能性的布置去進行。最好和學生正在上的課程配合,因為這些布置都是課堂上上過的,學生覺得有親切感,下課時隨意瀏覽,更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以謙虛學習的心看待:老師跟著評鑑的指標項目一一去實現,會讓教學更充實。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評審人員指出老師的缺點,老師應抱著虛心向上的態度,把評審人員當作良師益友,有錯誤不要氣餒,要愈挫愈勇,努力改進缺失把工作做到最好。做錯沒關係,至少自己曾努力過。
四、以學生的利益考量,做最好的特教服務:也許一項評鑑目標後面有許多待準備的細目,很繁瑣。例如學習單的製作,要細步化和系統化的練習,學習單不會只是一張。而戶外教學行前的規畫,行政人員和老師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一旦按部就班完成課程和戶外教學,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學生,那麼所有的努力和辛苦就不算什麼了。
雖然訪視評鑑已過,但是還是有許多努力的空間,畢竟真、善、美才是特教評鑑的最終目標,如何以有效率的方法做補救措施,正考驗著特教老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