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水沙連〉學習單 石碇高中吳靜宜老師
一、作者理解──藍鼎元生平與重要事蹟
藍鼎元(1680年9月19日~1733年8月1日),字玉霖,號鹿洲,福建省漳浦縣人,畬族。十歲時喪父,十七歲便泛舟壯遊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因而開啟眼界。二十八歲時曾在福州鰲峰書院講學,三十歲時告歸回到鄉里。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十二歲的藍鼎元與族兄藍廷珍(1649~1720)入臺,提出招降與分化政策,有效使清軍短短七天收復臺灣府城,協助平定朱一貴民變,獲得「戎馬書生」美名。事後落腳阿里港(屏東縣里港鄉)開墾荒地,在臺一年期間,全面考察臺灣西部各地,撰《平臺紀略》、《東征集》、《論臺灣事宜書》,提出許多治臺策略,如:「信賞罰,懲訟師,除草竊,治客民,禁惡欲,儆吏胥,革規例,崇節儉,正婚嫁,興學校,修武備,嚴守禦,教樹畜,寬租賦,行墾日,復官莊,恤澎民,撫士番,招生番」,被乾隆譽為「籌臺之宗匠」。
離臺之後,藍鼎元曾任廣東普寧與潮陽知縣,並將擔任知縣期間所經手的案件寫成《鹿洲公案》。內容不僅敘述案情、審理經過、證據調查,更記錄辦案困境與推理過程,以及最後判決結果都交代得井井有條,又稱為《藍公奇案》。
除此之外,藍鼎元還編纂一本女教的書籍《女學》,其〈自序〉云:「天下之治在風俗,風俗之正在齊家,齊家之道當自婦人始」,本書為晚清時期很重要的女教書籍。除了這一本專書,藍鼎元在《鹿洲初集》也有一整卷紀載貞潔烈女的故事,顯示藍鼎元對女性議題十分關心。
以下有關台灣的相關敘述,請選出屬於藍鼎元相關的事蹟。(請圈選正確者,可複選)
請圈選
台灣相關事蹟
其《臺灣通史》是紀錄臺灣歷史的重要著作。
奉命來台開採硫礦,並以日記體記錄走訪台灣的遊記。
〇
曾在福州鰲峰書院講學,張伯行稱許為經世之良材,吾道之羽翼。
〇
平定朱一貴民變,後代子孫落腳屏東縣里港鄉,開墾荒地。
〇
曾為七品縣令,擅長書寫說理與推理性的散文,留下著作,方便後人窺知當時辦案過程。
〇
提出治臺方策,使得清廷政府治臺由消極轉為積極。
紀錄遊歷臺灣經歷,並記錄遊歷南洋與西洋二百多個地風的風土物產。
〇
認為家庭教育中,母親角色非常重要,因此非常關心婦女的教育。
二、題解檢索──藍鼎元記遊目的與原因
1.本文選自 【 東征集 】。(為藍鼎元隨軍謀期間的各級往來文書,大體是說理與實用性散文,少數遊記文章。)
2.「水沙連」指的是今日【 日月潭 】為中心的南投區。
3.藍鼎元〈紀水沙連〉文中所描寫的「水沙連嶼」,即今之【 拉魯島 】。 是【 邵 】族最高祖靈的居處。
4.作者到「水沙連」一地遊歷的原因是:
□康熙三十五年,福州火藥庫遭遇火災,聞知臺灣礦產,次年正月東渡臺灣。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反清之際,又有通事被殺,是年秋天東渡並北巡臺灣。
三、課文理解──檢索解釋
第一段
1.藍鼎元此行從臺灣的何處出發,又經過何地才到水沙連?
|
|
| 目的地:水沙連 |
2.能一天到達嗎? □是 □否:線索是:【 翼日可至 】
3.部落民風是:□好客熱情 □未甚馴良 □凶猛剽悍 □德化溫和
第二段
地名由來是因為平埔族人稱內山為「沙連」,加上日月潭的湖水,因而稱為【 水沙連】。
請問第二段作者描述的主要為: □人文風景 □自然風景
藍鼎元來到日月潭,看見水沙連嶼湖光水色之美,忍不住讚嘆,認為可媲美「【 蓬瀛】不是過也」。
請問他如何依次描述水沙連嶼呢
廣角視野 | 景觀 | 特色 | 課文文句 |
位置 | □遙望諸島□山高路窄 □深潭之中 | 水沙連嶼在深潭之中 | |
形狀 | □如馬頭□如鯨背 □如肉瘤 | 小山如贅疣 | |
潭周長 | □寬度約八、九里 □長度約八、九里 □環繞二、三十里 □周長二、三十里 | 潭廣八、九里,環可二、三十里。 | |
風景 | □稻 □竹 □桑 □茶 □松 □山□花□水□雲 □鳥 描述的手法: □疏簡的筆法 □細緻的筆法 | 山青水綠,四顧蒼茫,竹樹參差,雲飛鳥語 |
第三段
1.第三段藍鼎元主要的描寫重點是: □風景 □民俗 □物產
2.關於水沙連原住民的生活樣貌,藍鼎元使用的描繪方式是: □淡筆(疏簡的筆法)□濃筆(細緻的筆法)
3.藍鼎元所描述水沙連原住民的農耕與漁獵生活是:
水沙連原住民生活 習俗 | 景況 | 特色 | 課文文句 | |
屋舍居住處的禁忌 | □不在平地為屋 □不在山頭為屋 | 番繞嶼為屋以居,極稠密。獨虛其中為山頭,如人露頂然。 | ||
原因 | □繞嶼為屋,容易有水災 □山頂為屋,則社有火災 | 相傳山頂為屋,則社有火災,是以不敢。 | ||
農耕生活 | □焚燒山林為田地 □水中竹桴為浮田 | 番取竹木結為桴,架水上,藉草承土以耕,遂種禾稻,謂之浮田。 | ||
漁獵生活 | □射魚為生 □捕獵為生 □魚產有限 □魚產豐富 | 番不用罾罟,駕蟒甲,挾弓矢射之,須臾盈筐。 | ||
生活態度 | □樂天知命 □膽戰心驚 □隨時戒備 □富足和樂 | 洵不知帝力於何有矣。 | ||
飲食習慣 | □飲酒高歌 □膽戰心驚 □隨時戒備 □富足和樂 | 發家藏美酒,夫妻子女,大嚼高歌。 |
3.統整而言,水沙連原住民特殊的生活習俗包含?
□不住山頂 □焚燒山頂 □浮田耕作 □水耕土茶 □與世隔絕 □蟒甲往來
4.「番繞嶼為屋以居,極稠密。獨虛其中為山頭,如人露頂然。」可知此處房屋乃?
□疊床架屋 □阡陌交通 □比肩而鄰 □雞犬相聞
5.進出島嶼的交通方式是:
□徒步前往 □泳渡潭水 □搭設浮橋 □划獨木舟
6.進出島嶼的信號是:
□以香菸為信號 □草火之煙為號 □以射箭為信號 □以高歌為信號
第四段
1藍鼎元認為水沙連自成洞天,自給自足,古代【 仇池公 】也無法相提並論;水沙連美景天成,有如古代【 桃源 】。
他著眼於這兩點是因為:□別具洞天的地形風貌 □洵不知帝力於何有
2.藍鼎元讚嘆水沙連之美,主要是:□風景之美 □民俗之美 □物產之美
3.藍鼎元對水沙連的遊興是:□不再涉足 □偶一遊之 □非常喜愛
4.為什麼藍鼎元說來水沙連旅行「於情弗暢,且恐山靈笑我」?
□路途遙遠,不易來訪 □祖靈聖地,不敢造次 □番民野蠻,漢化未深
5.文中藍鼎元對水沙連的期望句子是: 所望當局諸君子,【 】
達到:□開山撫番 □通暢交通 □修德教化 □馴番感化
6.第四段抒發感受「但番人服教未深」「修德化以淪浹其肌膚」,主要呼應首段哪些文句?
□控弦千計 □皆鷙悍 □未甚馴良 □王化所敷 □羈縻勿絕而已
7.針對藍鼎元的評論與感慨,以下何者正確?
□此處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所在地
□此處為仇池公所建立的國度
□以漢人本位觀點,表達原住民需要教化,目的是希望漢人能夠自由出入此地
8.仇池山上的仇池風景極為秀麗,為何藍鼎元認為仇池山「何足道哉」?
□雖然「萬山之內有如此水」,然而卻沒有水中島。
□因為沒有水中島,無法襯托「大水之中有此勝地」。
第五段
1.第五段為附記,補充說明。請問第五段指出水沙連的特產為何?
□稻米 □土茶 □松蘿 □美酒
2.針對作者形容水沙連茶,色綠如松蘿,因此可能為哪種茶?
□黑茶 □綠茶 □黃茶 □白茶
全文寫作技巧歸納
閱讀本文後,請問本文的寫作重點主要是: □水沙連內山 □水沙連嶼 □水沙連茶
為了凸顯寫作重點,作者特別使用「以疏襯密,以略顯詳」的寫作手法,請畫出「疏」與「密」的安排:
段 意 安 排
寫作手法
作者旨趣是:請打V
首段記水沙連內山地理位置、部落數量與風俗
□疏 □密
第二段記水沙連嶼的自然風光
□疏 □密
第三段記水沙連嶼的生活風貌
□疏 □密
第四段記水沙連嶼的景觀特色、評價與感受
□疏 □密
末段僅附記土茶
□疏 □密
本文的主旨是:
□描述水沙連風光與當地人民生活習性 □建議執政者修德馴番,使人人得以前往
□水沙連為當時部落聚集的中心點 □當時漢人爭先恐後想要進入水沙連山
4.紀水沙連雖然是一篇遊記,但寫作格式和傳統遊記有何不同呢?
□特別用很多典故、技巧,來強調自然風景之美
□對於人文景觀多所著墨,並以文化教化為主題
□特別寄託自己的人生際遇,重在書寫生命感慨
□以輕鬆幽默的口吻敘述當時的人事時地物等等
四、延伸思考──日月潭的今昔
此為現今日月潭的風景遊覽圖,請根據藍鼎元〈紀水沙連〉一文,回答以下問題:
一、從文中哪一個句子可以得知進入日月潭的方向?
□自斗六門沿山入,過牛相觸,溯濁水溪之源。
□翼日可至水沙連內山。
□山有蠻蠻、貓丹等十社。控弦千計,皆鷙悍,未甚馴良,王化所敷,羈縻勿絕而已。
二、藍鼎元〈紀水沙連〉中的水沙連嶼應當為地圖中的哪一個景點?
□玄奘寺 □德化社 □拉魯島 □文武廟
三、藍鼎元〈紀水沙連〉文中描述:「番繞嶼為屋以居,極稠密。獨虛其中為山頭,如人露頂然。頂寬平,甚可愛。」然而今人到日月潭水沙連嶼已經找不到稠密的住屋,請你發揮柯南的精神,推理看看,你覺得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為了能夠大量種植水沙連茶,政府將水沙連嶼夷為平地。
□因為日月潭變成水庫,水位上升,使得住屋全陷入水中。
□效法〈桃花源記〉讓人找不到路,因而全部遷居到他處。
四、當時藍鼎元為了瞭解臺灣山川形勢,刻意沿著台南東山鄉十八重溪、雲林虎尾溪、南投水沙連、新竹竹塹埔沿路往北,再沿海返回嘉義諸羅,遊覽荷包嶼及火山。除了親自體驗在湍急的虎尾溪搭船,更提出以虎尾溪為界線,宜增設一縣。以下為藍鼎元的著作,請依照藍鼎元的遊覽順序編1-6號:
□〈紀水沙連〉、□〈紀虎尾溪〉、□〈紀竹塹埔〉、□〈紀火山〉、□〈紀荷包嶼〉、□〈紀十八重溪示諸弁〉
〈紀十八重溪示諸弁〉〈紀虎尾溪〉〈紀水沙連〉〈紀竹塹埔〉〈紀荷包嶼〉〈紀火山〉
五、2018年舉辦日月潭新八景的選拔,然而清朝期間,日月潭就存在著饒富當地文化的的日月潭「舊」八景:「潭中浮嶼、潭口九曲、萬點漁火、獨木番舟、水社朝霞、荷葉重錢、番家杵聲、山水拱秀」以上八景,何者可以從藍鼎元〈紀水沙連〉一文得知呢?
□潭中浮嶼、□潭口九曲、□萬點漁火、□獨木番舟、□水社朝霞、□荷葉重錢、□番家杵聲、□山水拱秀
六、以下有關於邵族的特色介紹,請問那些特色可以從藍鼎元〈紀水沙連〉一文中得知:
□其漁獵的方法相當多,如「浮嶼誘魚法」、「魚筌誘魚法」
□特殊的交通工具 --- 獨木舟
□邵族盛名的「湖上杵歌」
□邵族人傳統的重要祭儀除了祖靈祭外,可分為農耕祭儀和漁獵祭。
□邵族男子在十八至五十歲都要接受水戰訓練,成年禮也是在模擬水戰的戰鼓聲中進行的。
五、延伸學習──從其他遊記認識日月潭
閱讀下列洪繻(字棄生)〈遊珠潭記〉的一段文字,並回答相關問題。
武夷九曲、仇池之隒,六六迴勝矣。然而岕萬山之中,瀦眾山之泉,注一潭之水,外而萬峰屏峙,內而一嶼孤浮,水聳山顛,山渟水畔,則珠潭為海上之勝也。潭南多大山,危峰插空連雲,迤西一山斗入潭際,岡陵蜿蜒,自高遠視,與嶼若相聯,而實潭水斷之。嶼若湧珠,潭若沉璧,天光嵐光,秀合於潭嶼之間,或分二色,故又謂之日月潭。 福建九夷山的九曲溪,和甘肅仇池山層疊的山崖,都有三十六峰或盤旋三十六回羊腸小道的美景。然而在千萬層巒之中,蓄積於眾山的源泉,匯注為一潭的深水,潭外有千萬高峰屏障聳立,潭內則有一座島嶼孤自懸浮著,潭水處在高海拔的山區,高山聳立在潭水旁,那麼珠潭真是海島的美景啊!珠潭南面有許多大山,高聳的山峰插天連雲,西面有座山綿延陡峭入潭,山勢曲折縈迴,從高處遠看,好像和珠嶼相接連,實際上是被潭水斷開了。珠嶼猶如噴湧而出的明珠,珠潭有如沉在水中的璧玉,天光霧彩,秀美的景致會合在潭和嶼之間,有時分成(丹、碧)兩色,所以又稱為日月潭。 (武夷九曲 福建省武夷山的九曲溪。 仇池 亦名百頃山,在甘肅省成縣西。山崖層疊,羊腸盤道三十六回而上。隒 音ㄧㄢˇ,層疊的山崖。六六 指武夷山三十六山峰,亦指仇池山盤旋三十六回的羊腸小道。岕 音ㄐㄧㄝˋ,通「介」,居於兩者之間。此指山與山之間。瀦 音ㄓㄨ,蓄積、積聚。屏峙 音ㄆㄧㄥˊ ㄓˋ,屏障聳立。屏,保護、作為屏障。峙,聳立、對立。一嶼 指拉魯(LaLu)島。拉魯,為邵族語,「心中聖島」之音譯。清代亦有稱拉魯島為珠嶼、珠仔嶼、珠山、珠仔山、珠潭浮嶼等名,不一。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後,觀光局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此島正名,並規劃為邵族的祖靈島,以示對邵族人的尊重。孤浮 孤自懸浮。水聳山顛 潭水處在高海拔的山區。山渟水畔 高山聳立在潭水旁。渟,音ㄊㄧㄥˊ,水流停止不動。危峰 高聳的山峰。危,高。迤西 從西邊曲折綿延而來。迤,音ㄧˊ,曲折綿延。斗 通「陡」,險峻、陡峭。嵐光 山間雲霧之氣受太陽映照產生的光芒。嵐,音ㄌㄢˊ,山中的霧氣。) |
( B)1. 洪繻〈遊珠潭記〉文中描述了日月潭的美景與周圍山水,請問下列哪些文句主要紀錄水沙連嶼?
(A)岕萬山之中,瀦眾山之泉
(B)外而萬峰屏峙,內而一嶼孤浮,水聳山顛,山渟水畔
(C)臺灣多佳山水,而山與水交匯爭奇,於數百里深巖窙寥之中,則斯地為尤勝焉
(D)嶼若湧珠,潭若沉璧,天光嵐光,秀合於潭嶼之間,或分二色。
上山少半,得平坦一方,有田,有園,有澗者,曰二坪也。再上則輿夫傴僂,膝及頦矣。山徑黑蝶如錦,金蟬聲如銅弦,山花如繡,眾鳥如奏樂,峻險有足怡情者。登山顛則有平土,廣四尋,袤過之,有土地公祠,峰頭有茅草,可遠眺迴視,所來山路人家,則又渺然雲壑之下,遠者如累黍,近者如魚鱗也。山至此益高,屢上屢下,歷經土徑十餘里,經田頭社而至輪龍嶺社。在山半有田二千畝,人家百戶,輪龍嶺亦有好人家。嶺半則見下方積水浸天,一白無際,四面青山繚繞,一水孤嶼,如拳在水中央,蓋郡志所謂珠潭,縣志所謂日月潭,國初藍鹿洲所謂水沙連,彷彿桃源者,即此也耶! 上山還不到半山腰,有塊方形平曠的土地,有田畝,有園圃,有澗水,稱為二坪(在今水里鄉 二坪山)。再往上爬,車夫吃力地彎腰曲背,膝蓋碰著下巴了。山路上黑蝶像彩錦,金蟬聲音如銅製絲絃所奏出的旋律,花朵好似刺繡,群鳥鳴叫更像是大合奏,處在高峻危險的山中,畢竟仍有足以使心情愉快的妙音美景。登上山頂,有塊平坦的地方,東西距離三十二尺,南北距離超過三十二尺,其中有間土地公祠。山頂長有茅草,人們可以在這裡遠望,也可環顧四周,一路上所經過的山中人家,則又遼遠地看不清楚,遠處的像黍類排列,極為微小;較近的宛如魚鱗,依次相接。到這裡山勢更高,多次上坡下坡,經過十餘里長的紅土路,再經過田頭社(在今魚池鄉 頭社村)而到達輪龍嶺社(在今頭村村 頂社一帶)。在半山有田地二千畝一百戶人家,輪龍嶺也有不錯的住宅。在嶺腰就可看到下方廣闊的水面映照著雲天,潔淨無邊際,四周圍青山環繞,潭中有座孤島,像在水中央的拳頭。這裡就是郡志所說的珠潭,縣志所說的日月潭,本朝(清朝)初期藍鼎元所稱的水沙連,有如桃花源的地方,正是這裡啊! (頦:音ㄏㄞˊ(語音ㄎㄜ),臉部的下方,即下巴。尋:古代八尺稱為「一尋」。袤:音ㄇㄠˋ,土地南北的長度。) |
( D)2.關於洪繻〈遊珠潭記〉與藍鼎元〈紀水沙連〉兩篇文章相較,以下何者錯誤?
(A)二文同為描寫臺灣中部日月潭的作品
(B)〈紀水沙連〉中對原住民的文化風俗禁忌多所描述
(C)〈遊珠潭記〉文中集中於潭景四周自然風光的描繪
(D) 洪繻不認同藍鼎元的作品,因此特別做一篇不同名稱的文章
( D)3.「再上則輿夫傴僂,膝及頦矣。」此二句是描述:
(A)轎夫疲憊的耳軀 (B)坐於路邊休息的情形 (C)初見水沙連驚訝的樣子 (D)山路陡峭的情況。
(A)4. 「山徑黑蝶如錦,金蟬聲如銅弦,山花如繡,眾鳥如奏樂。」此句運用了多種修技巧,下列未使用的是: (A)層遞 (B)排比 (C)譬喻 (D)摹寫
( D)5. 日月潭八景,可以從本文印證的是:(A)番家杵聲 (B)獨木番舟 (C)萬點漁火 (D)潭中浮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