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女中高二國文期末考試題詳解

pdf
531.92 KB
4 頁
test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北一女中一一一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期末考國文科試題詳解
單選題:(占 40 分)(說明:第 1題至第 20 題,每題 2分)
題號
答案
1
(B)
A)字義為熱 C)字形為蛻 D)字義為過度悲傷
2
(B)
A炮/庖/庖 B砉/騞/謋 C峻/竣/峻 D)迥
/炯炯/迥
3
(C)
因為前文有「十四年」「十八年」後文有「時代」「耐心等待」
等關鍵詞語,因此最適合的選項為(C
4
(C)
A)外祖父之言意謂:唯有接受艱難的考驗,才能累積經驗、增
長智慧與生命韌性 B)類似戲劇的獨白效果,外來作客的作者
情緒激動難抑,久居此屋的主人卻淡然得像局外人似的,兩人形成
高度的反差效果 C)參見課文楔子部分的相關文句 D)說明
熊懂得「一窩螞蟻」的譬喻,正是原住民族韌性的展現
5
(A)
判斷關鍵為鐵盔以及絲旗幡旒,其他三張圖片都缺乏這兩部分
6
(D)
本文主要的判斷是油菜花由初開而盛放的過程,因此春天最早的宣
告會在最前面而乙的「我到關山天后宮」會在甲的「從關山天后宮
走出來」之前,因此最適當的選項即為(D
7
(C)
A)文中有亭翼然係指屋簷翹起之狀,非指處處設置涼亭 B
本段落並無提及這些狀況 D)愛國情操應更改為鄉土情懷
8
(B)
(開放
A))
根據學習講義及傅佩榮、顏崑陽、何儒育等學者說法,以B選項
「切近莊子養生主的思想」雖另有不為父母留下憂患之譯法,但
因與養生主全篇思想不合,顯得過於牽強,已罕為學者所用
9
(A)
《臺灣通史》為地方性的紀傳體通史 A)張釋之執法是《史記》
篇章《史記》為通史 B《左傳》為編年體例 C〈左忠毅公
逸事〉為軼事類古文,不屬於紀傳體 D〈先妣事略〉屬人事雜
記,收錄於歸有光的文集,不在史書的類別
10
(A)
題幹為借代修辭 A借代指桃花 B轉品名詞轉副詞 C
排偶句式 D)錯綜中的抽換詞面。棹與槳意思相同
11
(D)
A黃春明的社會問題意識主要來自閱讀而非體驗真實生活 B
文中直接點明「這也許不是受多少學校教育的問題」 C文中未
提及 D文學提供的訊息讓作者初二時,就開始有社會問題意
12
(A)
美醜並無一種絕對觀
【翻譯】A毛嬙麗姬是眾人欣賞的美女但是魚見了她們就潛
入水底 B即使廚師不烹飪祭司也不應該放下祭祀用具去廚房
做菜(文句出自〈逍遙遊〉 C天下有道聖人可以成就教化
天下無道聖人可以保全性命(文句出自〈人間世〉 D我的生
命是有限的,而智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追求無限,是非常危險的
(危險或譯為疲困,文句出自〈養生主〉
13
(B)
A)文中並無此意 C)莊周夢蝶主要是比喻人生變幻無常,並
不是一種困境 D)文中未提及,且兩千年多年前佛道尚未交流
14
(C)
A建立/被 B關懷/環顧 C用來/來用來 D
大/日光
15
(C)
A並非全臺影響所及在中南部且無人馬活埋無數 B)發
生在農曆十一月非臘月暮春時的另兩次地震因有時間差餘震的
可能性不大 C歌行體沒有句數規定因此無法推算總字數 D
作者是在未時寫就這首詩,無法看出有無刊刻
16
(D)
甲由「雪積、銀峰」知是積雪的冬天 乙由「競舟」知是端午
由「芙蓉」知是春天 丁由「蘆花」知是秋天
【翻譯】雞籠山頂天光黎明橫空一片碧綠似屏障的山峰被白
雲圍繞處處山頂積雪一片銀白雞籠嶼和山頂積雪相映雞籠港海
濤輕舐沙灘。我靈活敏捷自海上而來,遙遙指著臺灣島嶼。(洪繻
〈雞籠積雪〉) 乙、參加濁酒清歌的聚會,真是讓人心情開懷。
白日端午競舟興起古人的情懷更是美事湘江沅江畔鋪滿香花
香草正是君子品格的展現屈原的往事縱然已經消逝其實追慕起
來也並不遙遠朋友邀我端午同遊兩船之上多有知己在舟中展開
一方宴席著羅衫的人們互相飲酒酒散人們緩緩而行我也徐徐而
本來就沒有爭競奪標之心於是便半途悄悄而歸了(洪繻〈端
午約鹿溪水嬉不果赴即作〉) 丙、因憑弔往昔的人事我到了臺中
公園,木芙蓉花開簇擁著初升的太陽。繁花盛開的綺麗春景環繞著
兒玉源太郎的大理石雕像,往日的戰鼓聲歇,只留下紀念碑還記述
著當年的往事在此草木茂盛鶯燕啼叫的春季我與朋友相約在臺
中公園內聚會作詩心境自是顯得十分悠閒愉快哎呀怎知在北門
改建的望月亭上一股歷史的興亡之感頓時而生(連橫〈春日遊臺
中公園〉) 丁、生在這樣的亂世,我仍有凌雲的壯志。拔劍趨舟
中原我寧願犠牲生命交換自由我的文章慘遭惡意中傷群怪大聲
喧鬧批評罷了登高遠眺吧我放歌以詩明志眼前但見白茫茫一
片蘆花我宛如置身冰天雪地只慨嘆這樣的世道啊白日也為之昏
實在是令人不寒而慄我怎樣才能暢飲濁酒啊長醉直至明日
(連橫〈秋日遊陶然亭悵然有感〉)
17
(A)
B)考古遺址是在水中發現,淇武蘭人是住在河道縱橫的平原上
C)陶罐研究的重點是淇武蘭人燒陶技術的高超,淇武蘭是最大
的聚落,並非就等同於噶瑪蘭人。此外,伊能嘉矩的時代,遺址尚
未出土 D)是沿海貿易而非到海外去貿易
2
18
(A)
B)此文並無提及復振的意圖 C)遺址因文獻資料得以被推論
與驗證,讓人了解文獻在考古學中的重要意義,文獻資料並非因發
現遺址才被重視 D)文中未提及,選項內容明顯過度推論
19
(D)
楊牧的文字承襲中國古典文學傳統,又能吸取西洋文學的優點,意
象飽滿,情感幽微。另,李清志以都市遊俠自許,非田園隱者
20
(A)
蔣勳的文字融合藝術涵養生命感悟意到筆隨流露獨特的品味與
氣質
多選題:占 30 (說明:第 21 題至第 30 ,每題 3分,答錯不倒扣)
21
A)(B
C
(D)比喻原住民對於自身的苦難並非無動於衷,而是以堅韌的
生命力面對 (E)沒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意義,比較接近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涵義
22
A)(C
D
(B)並無沿湖的住民則採火耕記載 (E)刳木為舟,是用獨木舟
往來島嶼和陸地
23
A)(B
E
由「中間突起一嶼」可見潭中浮嶼;由「蟒甲,番舟名,刳獨
木為之」可見獨木番舟;由「山青水綠」等段落可見山水拱
秀。全文未描寫水社朝霞跟荷葉重錢的景致
24
A)(C
D
B)甲文並無此說法 E)乙文作者並無此意
甲:從斗六門沿著山邊進入,經過牛相觸,上溯濁水溪源頭上
行,第二天可以到達水沙連內山,山中有蠻蠻、貓丹等共十個
番社。擁有武力裝備估計一千多人,都是性格強悍,尚未十分
馴服善良,只是我皇朝教化散播,不斷加以控制而已。水沙連
島在深水潭中,小小一座山有如人身上贅疣一般,漂浮在水面
上。潭水四周大山環繞,山外各溪流包容網羅,最後從山口進
入,匯集成水潭,潭面約八、九華里寬,環繞一周大約二、三
十華里。潭中突出一座小島,山巒青翠,水波碧綠,四面環
顧,一片蒼茫,竹林樹木參差錯落,雲朵翱翔天際,鳥兒樹上
鳴叫,古來稱作蓬瀛仙境,一點也不過分啊。原住民環繞小島
建屋居住,密度很高,獨獨空出中央山頭部份,像人露出頭頂
一般。山頂寬闊平坦,十分可愛。詢問山頂中空的緣故,老原
住民說是從前就有的禁忌,相傳如果在山頂蓋屋子,那麼番社
就有火災,所以沒有人敢在上頭蓋房子。島上沒有水田,岸邊
多蔓生野草,原住民大多用竹子木板連結成排筏,架在水面
上,鋪草載土用來耕作,於是種植水稻,稱作浮田。潭水深,
魚兒肥而且十分眾多,原住民不用漁網,只需駕著獨木舟,手
拿著弓箭射殺,不久就滿一簍筐。打開家中珍藏的美酒,夫妻
及子女們,大口吃喝,高聲唱歌,實在不知道皇帝的有無存
在。蟒甲是原住民對船隻的稱呼,挖空獨木做成,划著兩隻船
槳用來渡水。大船可以容納十多人,小船容納三、五個人。
繞島嶼四周都是湖水,沒有陸地可以進出,全部要用蟒甲。外
面的人想前往該番社,一定要升起火把,以煙霧做為訊號,那
麼住民就會划著獨木舟來迎接,否則就不能到達那裡。
乙:福建九夷山的九曲溪,和甘肅仇池山層疊的山崖,都有三
十六峰或盤旋三十六回羊腸小道的美景。然而在千萬層巒之
中,蓄積於眾山的源泉,匯注為一潭的深水,潭外有千萬高峰
屏障聳立,潭內則有一座島嶼孤自懸浮著,潭水處在高海拔的
山區,高山聳立在潭水旁,那麼珠潭真是海島的美景啊!珠潭
南面有許多大山,高聳的山峰插天連雲,西面有座山綿延陡峭
入潭,山勢曲折縈迴,從高處遠看,好像和珠嶼相接連,實際
上是被潭水斷開了。珠嶼猶如噴湧而出的明珠,珠潭有如沉在
水中的璧玉,天光霧彩,秀美的景致會合在潭和嶼之間,有時
分成(丹、碧)兩色,所以又稱為日月潭。上山還不到半山
腰,有塊方形平曠的土地,有田畝,有園圃,有澗水,稱為二
坪(在今水里鄉 二坪山。再往上爬,車夫吃力地彎腰曲背,
膝蓋碰著下巴了。山路上黑蝶像彩錦,金蟬聲音如銅製絲絃所
奏出的旋律,花朵好似刺繡,群鳥鳴叫更像是大合奏,處在高
峻危險的山中,畢竟仍有足以使心情愉快的妙音美景。登上山
頂,有塊平坦的地方,東西距離三十二尺,南北距離超過三十
二尺,其中有間土地公祠。山頂長有茅草,人們可以在這裡遠
望,也可環顧四周,一路上所經過的山中人家,則又遼遠地看
不清楚,遠處的像黍類排列,極為微小;較近的宛如魚鱗,依
次相接。到這裡山勢更高,多次上坡下坡,經過十餘里長的紅
土路,再經過田頭社(在今魚池鄉 頭社村)而到達輪龍嶺社
(在今頭村村 社一帶)。在半山有田地二千畝一百戶人家,
輪龍嶺也有不錯的住宅。在嶺腰就可看到下方廣闊的水面映照
著雲天,潔淨無邊際,四周圍青山環繞,潭中有座孤島,像在
水中央的拳頭。這裡就是郡志所說的珠潭,縣志所說的日月
3
潭,本朝(清朝)初期藍鼎元所稱的水沙連,有如桃花源的地
方,正是這裡啊!
【說明】乙文版本不一,作者有洪繻之說,亦有其他說法。因
郭公夏五考證困難,詢諸臺灣文學方家,莫衷一是,乃標以佚
25
A)(B
C
D本文無象徵國府遷臺元氣大傷之意圖 E本文無親日之
26
B)(D
E
A)三「豕」過河 C)郢書燕說試穿鑿附會之說,與不勞
而獲無關 D)引嬰投江指對象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
段,也要隨之發生變化,否則就會失敗
27
C)(D
A儒家之忠君 B儒家之與民同樂 E儒家之勤修以
成德
28
B)(E
A)使……跟隨,使動用法 C)藉由 D)使……舞
動,使動用法
29
A)(B
D
C)本文並無論述作品傳世的意圖 E)他只執著於想知道
星座的某些資訊
30
送分
所有作品都回扣了作者個人的生命經驗,誠為身體深處情感流
動的最佳回響。蔣勳全篇文章主旨在於作者心靈的感動,因此
聲音主要是指心靈感受
混合題(占 20 分)
31
【滿分參考答案】
31(1)①如果臣子進諫而不被採納,國君有危難時卻跟著送死,那是無意義的死。(含
標點符號 32 字)「無意義的死」可寫成妄死、白白送死、糊塗送死、胡亂送死
或任意送死)如果臣子進諫而不被採納國君有危難時卻跟著送死(含標
點符號 24 字)
31(1)②國君若能聽從臣子的謀劃終身不至於逃亡這樣臣子何須送行?也就不會有
詐偽的行為(含標點符號 40 字)或:國君若能聽從臣子的謀劃終身不出
子就無須送行也就不會有詐偽的行為(含標點符號 36 字)國君若能聽從
臣子的謀劃,則終身不會逃亡,也不會有臣子相送的詐偽行為。(含標點符號 34
)國君若能聽從臣子的謀劃就不會發生逃亡時臣子相送的詐偽行為(含
標點符號 30 字)
31(2)①引賈誼上書為例,說明上書激切雖似謗訕,實則為了打動人主之心。(含標點
符號 30 字)引賈誼上書為例說明上書雖然激切實則為了打動人主之心
(含標點符號 28 字)或:引賈誼上書漢文帝為例,說明上書激切是為了打動人
主之心。(含標點符號 27 字)
31(2)②提醒太宗廣納諫言,即使是狂夫的無知妄言,也有判斷採擇的價值。(含標點
符號 30 字)提醒太宗廣納諫言即使是狂夫之言也有可取之處(含標點
符號 24 字)或:提醒太宗廣納諫言,並判斷可取之處。(含標點符號 17 字)
【評分原則】
評分原則
給分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答案須包含「臣子
進諫而不被採納」國君有難時卻跟著送死」的意涵
2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1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答案須包含「國君
能聽從臣子的謀劃」「不會有逃亡時臣子相送的詐偽
行為」的意涵
2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1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答案須包含「賈誼
上書激切」與「為了打動人主之心」的意涵
2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1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答案須包含「廣納
諫言」與「判斷可取之處」的意涵
2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1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超過規定作答字數者,每題扣 1
32
【答案】D
【解答】A裂地係指分割土地以封臣下疏爵意指分封爵位皆賞賜之舉非為懲
B文中述及賈誼上書時言辭激切但未提及上書激切的風格始自賈誼 C
4
甲文未提及君王悅納諫言的行動
【翻譯】齊景公問晏子「忠臣應該如何輔佐國君?」晏子回答說「國君有危難
時,忠臣不送死;國君出外逃亡,忠臣不送行。」景公聽了很不高興,說:「國君分
封土地使臣子富足分封爵位使臣子顯貴國君有危難臣子卻不捨身拼死國君
逃,臣子卻不送行,如此作為稱得上『忠』嗎?」晏子回答說:「忠臣進言如果被採
則國君終身都不會有危難如此忠臣何須為國君殉死?忠臣的謀劃如果被聽從
國君終身不至於逃亡這樣忠臣何須為國君送行?如果忠臣進諫言而不被採納國君
有危難時卻跟著送死那是白白送死(無意義的死)!如果忠臣獻謀略而不被聽從
國君出逃卻去送行那是巧詐偽善的行為(弄虛作假偽裝假冒)!所謂的忠臣
善於向國君進諫獻策而不是和國君一起陷於危難的處境皇甫德參呈上奏章
說:「陛下在洛陽修建東宮,勞民傷財;收取地租時則課徵重稅;時下婦女喜歡梳高
高的髮髻,這是受宮中女子不好的影響。」太宗發怒說:「德參這個人,要我們大唐
不收租金、不役使人、宮裡的人都沒有頭髮,才會心滿意足吧!」魏徵進言說:「從
前賈誼在漢文帝時上書,曾說到:『可以為帝王痛哭的事有三件,可以為帝王長嘆息
的事有五件自古以來上書奏事往往言辭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動人主的
但言辭一激切就近似毀謗所謂『即使是狂夫的無知妄言聖人也要聽其是否有
正確之處而加以採擇希望陛下仔細想想再下決斷如果隨便地懲罰他那麼以後
還有誰敢直言進諫?」太宗於是下令賞賜給皇甫德參二十匹絹,放他回去了。
33
【滿分參考答案】
33(1)很敢說話(4字)或:敢說話(3字)
33(2)怕得罪人4字)或:努力學做人(5字)、唯唯否否4字)、揀爛熟的話說(6
字)
33(3)沒人愛聽(4字)或:聽得人不耐煩(6字)、被當耳邊風(5字)
【評分規準】33(1)33(2)33(3)
評分原則
給分
能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文句
2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1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補充說明:超過規定作答字數者,每題扣 1
34
【答案】B
【解答】A)甲文未定義何謂符合身分的言談,亦未藉此強調寫作的取材 C)甲
文未具體說明何謂得體的談吐,亦未述及其與寫作的關係;乙文未提及詩與觀物的
關係 D)甲文未提及詩,兩文亦未強調時間與歷練之於文字創作的重要
35
【答案】C
【解答】A兩文未提及無知無欲及詩人以文傳述佛道之事 B莊子、惠施以有
知無欲的心情享受思辨之趣,屬閑適之樂,無涉時間排遣或生態關懷 D作者藉
華胥國的神話強調無欲所帶來的閑適之樂,無關創作的理論或實務
【翻譯】(黃帝)白天睡覺時做夢,到了華胥氏之國遊歷。華胥氏之國在弇州的西
方,臺州的北方,不知離中國有幾千萬里遠,並不是乘船、坐車和步行所能到達
的,只不過是精神遊歷而已。那個國家沒有老師和長官,一切聽其自然罷了。那裡
的百姓沒有嗜好和欲望,一切順其自然罷了。他們不懂得以生存為快樂,也不懂得
以死亡為可惡,因而不會以「大殤」為憾;不懂得私愛自身,也不懂得疏遠外物,
因而沒有可愛與可憎的東西;不懂得反對與叛逆,也不懂得贊成與順從,因而沒有
有利與有害的事情。他們沒有什麼值得偏愛與吝借的,也沒有什麼值得畏懼與忌諱
的。他們到水中淹不死,到火裡燒不壞,被刀砍鞭打不覺傷痛,讓指甲抓搔也不感
酸癢。他們乘雲升空就像腳踏實地,寢臥虛氣就像安睡木床,雲霧不能妨礙他們的
視覺,雷霆不能搗亂他們的聽覺,美醜不能干擾他們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擋他們的
腳步,一切但憑精神運行而已。黃帝醒來後,覺得十分愉快而滿足。
四、默書:占 10 分(每格 1凡錯衍一字扣 1分)
1
什伯之器
6
節者有閒
2
無所陳之
7
恢恢乎
3
臣以神遇
8
新發於硎
4
導大窾
9
每至於族
5
技經肯綮
10
怵然為戒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