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職物理教師合作科學問題解決工作坊
壹、計畫緣起
近年來,「合作問題解決」能力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學者的重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將合作問題解決能力的評量視為是PISA 2015的主要發展重點之一,「合作問題解決」能力(CPS competency)可定義為「個人所具備能夠有效地參與一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者共同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藉由分享能找出一個解決辦法所需要的理解及努力,並共同提出彼此的知識、技巧及努力,以達到此解決辦法的能力」,因此是一種需要同儕間相互協調與討論的歷程規劃,小組成員間需要嘗試透過針對問題意義的共同建構、執行反思與溝通修正解決方法。
而在科學教育應用上,無論是學生的專題學習、自然科學探究學習,學習者均需要運用到合作問題解決能力。要達成「合作科學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科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對於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本工作坊希望能透過活動體驗及討論反思,鼓勵科學教師能對合作問題解決能有初步的基本了解,並知道如何在教學現場能有效增強學生合作問題解決能力,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
貳、計畫目標
(一)以物理模擬作為合作科學問題學習情境,讓高中職教師體驗合作科學問題解決學習活動。
(二)增進高中職教師合作科學問題解決學習活動設計能力。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二)協辦單位:
網路與科學學習研究團隊、互動科技與學習實驗室
參與對象
(一)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高中職物理教師。
(二)本研習分為1/25與1/26兩梯次,每一梯次35人,合計70人。
研習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工程五館A406室(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因場地限制與活動需求,參加研習者請自備電腦以進行活動。
陸、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 日期時間 | 合作科學問題解決工作坊 第一梯次 | 合作科學問題解決工作坊 第二梯次 |
1/25(一) | 1/26(二) | |
8:30~9:00 | 報到 | |
9:00~10:00 | 科學模擬介紹與系統簡介(講師:張銘華博士) | |
10:00~11:00 | 小組進行合作問題解決活動體驗一(碰撞模擬) | |
11:00~11:10 | 休息時間 | |
11:10~12:00 | 「合作科學問題解決」概念講述與討論(講師:吳穎沺教授) | |
12:00~13:00 | 中午休息時間 | |
13:00~13:30 | 小組討論 | |
13:30~14:30 | 小組進行合作問題解決活動體驗二(砲彈射擊模擬) | |
14:30~14:40 | 休息時間 | |
14:40~15:40 | 小組設計合作科學問題解決學習活動 | |
15:40~17:00 | 小組分享與討論 | |
總時數 | 7 |
講師
姓名:吳穎沺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合聘教授
學經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科學教育) (2004.9-2007.7)
103年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自然科學領域教學模組研發-研發委員
姓名:劉晨鐘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專任教授、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合聘教授
學經歷: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
姓名:張銘華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學經歷:
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
Co-Sci團隊物理模擬程式設計師(2014.12-2015.8)
備註
一、歡迎對利用模擬輔助物理教學與合作問題解決有興趣的老師報名參加。
二、本活動全程參與,核予7小時研習時數及培訓證明。
三、本工作坊所需之經費由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吳穎沺教授所執行之科技部研究計畫(MOST 103-2511-S-008-007-MY3)共同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