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公民與社會科領先計畫暨特色課程規劃書

格式
doc
大小
436 KB
頁數
41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09-15,离现在 13 4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公民與社會科



領先計畫暨特色課程規畫









撰寫者:公民與社會科





目次



壹、特色課程架構與發展

貳、跨班選修課程規畫

()當代公民行動與關懷

()全球公民領導與溝通

参、活動課程計畫

肆、教師增能子計畫





















壹、課程動機與概念

近年來公民與社會課程已經漸漸受社會大眾所接受,不僅在學測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會科的致勝關鍵),也是生活中能帶著走的知識與技能。為使課程更為生動活潑,培養學生的競爭力並與國際社會接軌,以公民素養教育為核心,透過全面觀察的學習能力培養,發展學生獨立思考進而能夠理性批判,並能以多元文化觀點的情懷達到當代公民培育之目標。

然而本科依據本校之「全球化與在地化」為主軸,在於全球化的發展因為媒體、資訊、交通等方式快速傳播,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和往來也日益頻繁,然而新興的全球化以通俗文化做為媒介,這種文化由各式各樣的企業推廣,尤以美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雖然由菁英控制,但其所展現的通俗文化卻所向披靡地打進全世界的廣大民眾中。全球化趨勢也成為全球各國關注的焦點,聯合國在2000年世界領袖高峰會議中提出,全球化是一種不可抗拒的進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前校長魏佛(John Weaver)曾說:「教育最大的需要,是要使每個人準備好去應付不可避免的變遷,而更需要準備應付變遷的加速。」因此目前教育所面臨最大的挑戰乃是:如何教育學生適應明日的世界─一個人們及各國之間彼此關聯、相互依賴不斷增加的世界。在科技、社會、文化的急速變遷下,身為教育者應該思考要培育怎樣的下一代,而具有國際觀、世界觀的公民才能真正符合現今多樣且多變的世界萬象,因此世界公民的培養即成為各國教育關切的焦點。

1980年代後,全球各國即開始將全球教育融入現有的學校課程中,其主要內涵包含全球觀點、區域教育、多元文化學習等,希望學生能夠從中瞭解國際議題與認知、人權與自由之重要性、文化欣賞與合作學習。因此我國的全球教育發展在近年來日漸受到重視,教育部於2005年將「全球視野」列為主要教育發展政策之主軸之一,並且於2010年發表之《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並將國際教育列為全國教育會議之十大中心議題之一。而就當代公民資質教育來看,公民教育不僅僅只是「國家」公民之培育,其逐漸轉變為「世界」之公民養成為目標,加以本校之特色課程「全球化與在地化」為主軸更是能夠切合全球公民教育之內涵。

貳、課程目標

  1. 對公民素養及公民資質教育的理解。

  2. 激發學生創新的思考能力。

  3. 使學生認識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相關問題。

  4. 培養學生面對全球化與在地化問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5. 培養學生尋求問題、挖掘問題的能力。

  6. 發展學生對全球化與在地化相關議題之關懷。

  7. 培養學生於不疑處有疑,解決疑問,尋求解答的能力。

  8. 激發學生策動大疑大問之潛力,並能處理大問題的勇氣與穿

透力。

  1. 激發學生對全球問題的重視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深度探索,培

養處理貫穿時空問題的潛力。



















參、課程地圖與架構

公民社會科「課程地圖」架構



公民素養

1.全面觀察

3.理性批判

4.思考行動

溝通審議

論理探索

反思回饋


歸納分析

(微觀)

廣博蒐集與資料閱讀

(宏觀)




全球化

公民行動

2.多元文化觀點

在地化



肆、課程內涵

  根據本科發展之特色課程地圖培養學生具備上述課程目標之能力、認知與情意方面,課程內涵分述如下:

  1. 全面觀察--研究方法的學習

*宏觀廣博蒐集與資料閱讀/微觀歸納分析

在社會科學中,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把從大的方面、整體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學,叫做宏觀科學,這種研究方法,叫做宏觀方法。通常把從小的方面、局部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學,叫做微觀科學,這種研究方法,叫做微觀方法。比如說,研究某種社會總體發展規律的科學,我們稱之為宏觀社會學;研究某個社會特殊現象、局部現象的科學,我們稱之為微觀社會學。故而先從方法學上的差別,教導學生在破題時應注意的事項:

1、研究主題(題目的確認)

在於問題意識的形成,經過資料的搜集與分析適度對主題的調整,以期內容與主題兩方面的相應,使得內容可以呼應主題,而主題也能明確表達內容的主體性。以目前公民素養的相關子議題包括生命與品德教育、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生態與環境教育、安全與防災教育、藝術與美感教育等眾多議題,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可能的問題,試圖提出自己的看法。

2、研究動機

充分表達出對於主題研究產生的過程,以及對主題研究在整個學術上的必須性與重要性。並適度描述本研究將要釐清的相關問題以及預期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

針對研究主題的類型與需要,進行全盤的規劃與切割,那些部分是屬於問題意識探究、那些是必須用歷史性研究進行探討,以及比較研究、主題研究、歸納研究、分析研究、創造性詮釋、批判性詮釋等,進行描寫敘述,但並非每一種研究方法都要使用,就個人研究主題的相關範圍可能用到的主要幾個重要的研究方法進行描寫即可。此外區分質化或量化研究也可運用到此特色課程。

4、研究器材

研究過程中可能需要的用具、材料、軟體等進行簡單的功能及器材的說明。

5、研究過程

對於研究過程做全盤的系統規劃,把每一步驟的方式以及所得結果做有系統、規則性的記錄與分析。詳實地記錄並進行階段性的小結論與問題意識的清理,以期得到最後的希望、結果。

6、研究內容

這部分與研究過程相近,即對於研究的整體呈現,分成前人研究的情況以及研究成果,並包括前人研究的疏漏與缺失或不足之處,甚至可能有明顯錯誤的分析。

個人研究的期待部分,將分成研究範圍以及研究材料羅列,呈現研究的推論與結果的陳述。

7、研究結果(成果)

將研究主題中所預設的問題意識完全清理,預期的問題解決,完整呈現主題的結果結論,得到前後的呼應。

8、待解決的問題(可以延伸的問題)

每一個研究有預期的成果,但未必都能完全達成,故可以列出尚未完成的部分,並詳述困難與未能解決的原因,甚至可能在解決設定之研究主題的過程中,發現與主題相關或是延伸的問題,都可以進行描述或簡介,做為下一篇論文的研究準備。

9、參考文獻

研究過程中所參考的相關資料詳實列表,分成專書,學位論文、期刊論文以及網站資料或是學者專家的訪談記錄等,分類列表。

二、多元文化觀點

在全球化環境之下,某些世界壓縮及增強世界整體意識的概念正在加速傳播中(Robertson,1992),介於不同社會脈絡或區域之間的連結模式就變成了一個穿越地表而聯結為一個整體,因此我們生活日益受到發生在距離我們每天活動的社會脈絡非常遙遠的各種活動與事件所影響(Giddens,1989)。學校教育是有培養學生有寬廣的眼光去看待各地發生的事務,所以全球化觀點是必須具備的。

但是並非要學生忘本亦或眨抑自己的文化,多元文化主義者曾提出「差異公民資質」的存在,希望能從政治或司法制度面,賦予族群權利以解決群受壓迫所導致的衝突(Williams,1995)。換言之,希望差異政治的理想成為可能,族群成員能確保其獨特的利益與權利。所以在地化的強調可使學生能重視弱勢的問題,以及本身的獨特性,才不會否定自我的優點,侷限在台灣狹小的思維中。

三、理性批判

在新課綱帶領下,增進參與公共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但反思行動背後的意涵、判斷、選擇、溝通,亦是不可或缺。社會新聞層出不窮,國際脈動瞬息萬變,惟有站穩自己立論的位置,才能有創新與前瞻的行動力,否則莽撞行事只會失去方向,隨波逐流。給予足夠的論理基礎,使得學生能以此為基礎去探索可能的路徑及選擇,並運用此等知識,找出問題核心與可能的對象進行溝通討論,尋求有共識的解決方式。

四、思考行動

  肯定青少年後期自我成長的意義,發展出欣賞他人、關懷社區、尊重社會文化差異、認同民主國家、培養珍視法治與普世人權以及追求經濟的價值觀念。更鼓勵同儕間彼此的腦力激盪,產生可能的反饋,經過不斷的輸入、輸出、反饋,形塑造自己價值,進而以公民行動能力的展現改變社會現況,實際的參與社會團體展現公民影響力。

五、課程的要素

1、知識:

    不僅在公民與社會學科知識的深廣涉獵,各領域的知識,特別是與社會科本身的歷史、地理科相聯結也是必須多面向的充實與準備。。

2、方法:

    包括,上述各種方法的範例介紹與習作。重點在內化成學生個人往後做研究的實行範典,能精熟與隨心應用的呈現。

3、形成過程(培養訓練):

  (1)、找問題。

2)、搜集相關資料。

  (3)、分析組織資料。

  (4)、形成研究結果。

  (5)、引導式(漸進式)問題延伸。

  (6)、撰寫成文。

  在講授特色課程的過程當中,同時也在指導學生像我們撰寫教案的過程、方法以及思維的完整過程。並且引導學生一個正確的做學問的態度,乃至於建構學生思考問題、面對問題的準確度等,師生共築一套完整的追求學問與生命聯結的價值觀,以達到教學相長、活用學問、養成態度、形成人格以及正確關懷生命、環境與國際社會接軌的能力,充分展現學問與涵養雙軌並進的全人教育。







公民與社會科

跨班選修課程規劃



()當代公民行動與關懷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課程計畫表(草案)

(一門課程填寫一份)

填寫人:公民科


一、課程名稱:當代公民行動與關懷
類別:○必修 ○選修 ●跨班選修 ○活動課程
學程:(主要所屬學程請填,若有次要所屬學程請填,最多填2個學程
成功全球化與在地化研究學程□成功溝通與傳播學程
成功研究方法學程■成功服務與領導學程

二、開設年級:高一

三、每週節數:三節(50分鐘*3)

四、課程目標:(可參考教育部課程綱要,以條列方式敘寫)

  1. 實現自我的成長、人權與公共利益與相關知識養成及發展研究之認知。

  2. 增進參與公共生活與民主社會的解決問題、創新與前瞻等行動能力。

  3. 經由「非營利組織」認知的導引,培養尊重多元的社會關懷與公民意識。

  4. 從在地生活中培養對土地的關懷進而拓展視野到全球行動能力的展現。

五、核心能力:
「本課程核心能力」可參考教育部課程綱要,以條列方式敘寫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請參見本校能力指標表,將指標代碼填入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加列

序號

本課程核心能力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

1

肯定青少年自我與成長意義,朝向未來,發展出能欣賞他人、關懷社區等相關的價值觀念。

1-1-11-1-21-1-31-1-42-1-5

2

瞭解社會對弱勢人權應有更多的保障及照顧,建立與此議題相關的思考、判斷及行動力進而發展可能的研究計畫。

1-2-11-2-21-2-31-2-41-2-51-2-6

3

從在地的「非營利組織」的認識,瞭解公共利益必須透過其組織的建立及運作來完成全球化行動能力的展現。

2-1-12-1-22-1-32-1-52-2-6

4

透過人際合作增進理性的溝通能力並理解他人立場的同理心以培養民主精神。

2-2-12-2-22-2-32-2-42-2-5




六、課程內涵:

序號

主題

主要內容及說明

1

喜憨愛很大關懷弱勢人權

從「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瞭解個人成長的關懷是全面的,秉持著「父母深情·永不放棄」的服務理念,對心智障礙者提供陪伴終身到老的服務。不論他在家庭、社會或機構,在不同生命階段扮演守護者的角色。藉以讓學生關懷弱勢人權議題,並發展「願意積極參與」的公民行動、實踐能力。

2

閱讀伴我行兒童伴讀行動

從主題一的弱勢人權關懷進一步實踐公民參與的能力。瞭解現有許多學生的兒童伴讀計畫,經由訪視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等機構之兒童伴讀計畫瞭解實際計劃進行的概況,希望有願意投身伴讀的同學,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3

社區成功行動+貓空營造經驗

由個人擴展到生活中,社區環境的營造是在地精神的具體實踐,因此透過貓空社區總體營造的茶文化經驗瞭解社區發展的實務狀況,並實際參訪茶文化博物館,從社區中找尋問題並發展解決方案。

4

成功改造I CAN!!公民行動方案

行動是公民能力的展現,故從個人、社區到社會團體的各部門資源的了解與認識後,學生自行發展公民行動方案並結合全球化思維與電腦資訊能力之運用展現成功的公民行動力。







課程內涵示意圖
















七、與其他課程關係:(可用文字敘述,或以圖表說明與教育部訂必修課程、本校其他特色課程等的關係)

本課程以公民自身為核心,從個人的發展到對他人的關懷,並從實務工作的認識了解社區資源與社會團體的運作,而此課程理念與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內涵相關者如下:

單元

主題

主內容

課程說明

單元一

主題一: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

1.自我的成長

2.成年禮與通過儀式

3.對成為成年公民的期待

透過課程活動的參與反思自我成長的發展與準備成為公民的責任與權利。

主題三:人與人權

1.人權理念的發展歷程

2.日常生活中的人權議題

3.人權保障與立法

以同理心理解弱勢團體的人權發展以及我國對弱勢人權的照顧與政策省思。

主題四:公共利益

1.認識「公益」

2.與公共利益相關的重要議題

3.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認識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以及弱勢團體與公共利益的相關議題。

主題五:公民社會的參與

1.公民結社

2.非政府組織與社會運動

認識公民社會的團體發展以及其功能,並從實際的社會團體運作瞭解公民組成的力量。

主題七:文化與位階

1.由語言、生活風格與自我的關係來認識文化

2.文化形式與身分區別

透過貓空社區營造經驗瞭解在地文化的建立與認識,並尋找在地文化形式與發展。

主題八:多元文化社會與全球化

1.多元文化的基本主張

2.認識多元文化的現象

3.多元文化與全球視野

發現台灣在地的多元文化現象並以全球思維發展在地全球化的資訊推廣形式。

單元二

主題二: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

1.民主政治的意義

2.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瞭解民主政治的運作並透過民主法治的程序改變現狀。

主題五:政治意志的形成

3.利益團體

瞭解利益團體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力。

單元三

主題一:道德與社會規範

2.社會生活中的道德

3.道德的變遷與多元觀

社會中的道德議題反思個人的道德價值觀點,並利用多元的道德觀判斷社會的各種議題。

主題二:道德與個人發展

1.道德議題與衝突

2.反思個人的道德價值觀

3.道德發展與實踐

從實際的弱勢團體運作省思個人的道德觀點與實踐。

主題四、憲法與人權

1.憲法所保障的人權理念與內容

3.平等與差別待遇

憲法保障的人權內涵以及對弱勢團體的差別待遇與社會正義的追求。


八、教材發展:(請敘述教材來源、教材研發等)

()教材來源:主題參訪之社會福利團體與政府相關資訊,教師自行蒐集資料與整理。

主題

教材資料來源

說明

喜憨愛很大關懷弱勢人權

1.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

2.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

3.全國法規資料庫

4.各縣市社會局

5.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材

6.教師蒐集其他相關資料

以喜憨兒為主題了解身心障礙者的生活以及相關社會福利政策的建構,本科教師以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主,輔以其他社會福利團體與政府相關資訊整理發展教材。

閱讀伴我行兒童伴讀行動

1.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2.基督教浸信會仁愛堂

3.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4.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5.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材

6.教師蒐集其他相關資料

透過不同社會團體的兒童伴讀計畫瞭解弱勢兒童的教育環境及計畫之執行過程,並以發展本校的兒童伴讀計畫為目標。

社區成功行動+貓空營造經驗

1.貓空茶情社區發展協會

2.木柵觀光茶園社區發展協會

3.台北市政府觀光局、商業處

4.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材

5.各縣市社會局

6.教師蒐集其他相關資料

以貓空社區營造經驗為例,瞭解社區的在地文化如何與當地產業發展結合,以及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模式建立運用在其他社區環境,透過模式建立使學生發現自家社區的改造問題。

成功改造I CAN!!公民行動方案

1.《我的小革命:顛覆主流》(八旗文化出版)

2.《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凱信企管出版)

3.《童心協力,翻轉地球:當人們抱怨世界時,這些孩子正在改變世界!》(凱信企管出版)

4.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材

5.教師蒐集其他相關資料

從弱勢人權議題、兒童伴讀計畫到社區營造,本主題以行動方案計畫為目標讓學生發現生活周遭所產生的問題,發展公民行動方案並執行方案內容,最後以多元成果展示方式呈現執行方案後的影響與改變。


()教材研發:透過本科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成立之特色課程教材研修小組進行教材教材課程內容之研發。


九、教學方法(請簡要敘述,請盡量多元、創新,例如:探究式教學法、論證式教學、批判式教學、小論文專題研究、實驗操作、學習共同體、PBL教學策略等)

()議題中心教學:

透過主體式參與的議題瞭解,深入探討議題的背後意義。議題中心教學法乃透過爭議性議題瞭解正反意見的陳述,本課程主要以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間的關係發展議題中心教學。

()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透過小組分組的形式,以「拼圖法第二代」將多元議題相互瞭解,異質性分組的合作學習符合學習共同體的教育精神,透過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並以維高斯基(Vygotsky)提出之「近似發展區」之「鷹架理論」使學生的能力相互提升。

()行動取向教學法:

行動取向教學法強調以實際的體驗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社會問題,並透過公民行動方案的發展瞭解問題,進而探討議題背後涉及的運作機構,再透過行動方案的設計發展具積極性的公民行動方案計畫,使學生能夠真正的「做中學」,並在執行後檢討方案所面臨的問題反思改進的部分再修正改造方案,形成動態的回饋機制。

()媒體融入教學:

媒體運用與資訊科技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媒體與行動教學的結合,教師教材與資料的數位化可以使學生在各主題中運用多元的媒體素材,並透過資訊媒體的融入及運用讓學生學習不同的媒體呈現技巧與方式。故學生可以藉由平板電腦查詢資料並繳交作業等,亦可將公民行動方案的執行過程利用錄影設備紀錄下來,並將成果上載到分享平台。


十、多元評量(請列舉,例如:觀察、演練、實作(驗)、口試、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回饋問卷、成果發表、作業、報告等)

()學習作業單:

學生在各主題中教師安排學習單填寫,學生應完成學習作業單內容並繳交于教師進行評量。

()觀察紀錄:

教師觀察學生參與學習狀況以及小組分工情形給予個別學生學習評量。

()分組報告:

課程中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學生應完成分組報告內容,除繳交書面資料外並配合簡報內容進行說明。

()成果發表:

公民行動方案展示以成果發表形式呈現,可以運用多元的呈現方法,如影片、表演、海報展示等內容,教師依據行動方案之設計規畫、行動方案的完成度以及對行動方案的修正與檢討給予回饋評量。

()心得報告:

個人繳交心得報告與參訪回饋以了解學生個人反思歷程及心態之變化。


十一、經費概算表:本表請列出開課所需之費用,若有關教師增能部分,請列於教師增能子計畫表格。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加列。「說明」欄內的文字為教育部的經費編列規定,填寫時請在此欄填寫您所編的經費用途說明

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

總價

說明(請說明內容用途)

()經常門

講座鐘點費

人節

4

1200

4800

校外教師

講座鐘點費

人節

4

1600

6400

專家教授

印刷及裝訂費

40

200

8000

教材、成果冊、教學檔案等相關資料印刷(200頁以下,80,000元以內)

交通費

人次

35

150

5250

師生外出參訪交通費用

誤餐費

人次

28

80

2240

教師場勘(7*4)













小計

26690







上限為總經費的5%













小計

0


經常門

26690


()資本門

圖書

5

300

1500

教材書籍

多媒體影片

5

500

2500

教材相關影片

平板電腦

10

15000

150000

Apple iPad2

攝影機

3

20000

60000

JVC GZ-HM650







資本門

214000


240690



十一、其他附件或說明文件
































公民與社會科

跨班選修課程規劃





()全球公民領導與溝通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課程計畫表(草案)

(一門課程填寫一份)

填寫人:黃鈺雅、張晏豪


一、課程名稱:全球公民領導與溝通
類別:○必修 ○選修 ●跨班選修 ○活動課程
學程:(主要所屬學程請填
,若有次要所屬學程請填‚,最多填2個學程)
成功全球化與在地化研究學程成功溝通與傳播學程
成功研究方法學程‚成功服務與領導學程

二、開設年級:一年級

三、每週節數:三節課(50分鐘*3)

四、課程目標:(可參考教育部課程綱要,以條列方式敘寫)

  1. 增進學生對國際事務的瞭解與認知。

  2. 養成批判性思考與培養全球公民行動能力。

  3. 形塑多元價值與人文關懷的全球視野。

  4. 訓練英語口語能力並具備高階之英文演辯能力。

五、核心能力:
「本課程核心能力」可參考教育部課程綱要,以條列方式敘寫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請參見本校能力指標表,將指標代碼填入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加列

序號

本課程核心能力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

1

建構對全球議題(人權、環境、經濟、政治、國際關係等)的多面向認知。

1-2-11-2-3

2

培養跨國性的討論與外文演辯技巧以審議式民主為核心的溝通能力。

1-2-41-2-51-2-62-2-12-2-32-2-5

3

塑造具備關懷世界的胸懷與全球視野的現代公民資質。

1-2-22-1-22-1-32-1-42-2-6

4

增進英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應用於實際生活之溝通。

1-1-31-2-32-2-12-2-32-2-6

5

培養以英語文進行邏輯思考、分析、判斷與整合創新的能力。

1-2-11-2-31-2-41-2-52-2-12-2-6


六、課程內涵:

序號

主題

主要內容及說明

1

英文演辯技巧與批判性思考

藉由理解論點三要素,學習論證技巧、釐清謬誤,從生活化議題著手,進展到政策性議題之思考判斷。從中可學習之語言能力含:英語口語能力、辯論式語言、英語辯論之原則與技巧;邏輯思考能力含:分析、歸納多項訊息的共通點或結論、將習得的原則類推到新情境中之能力,解決問題、能評估不同資訊之能力,提出合理的判斷或建議之能力、能整合規劃相關資訊及資源,並發揮創意之能力。

2

國際關係概論

從社會人文觀點的多面向探討,以歷史面向為經,地理面向為緯涵蓋國與國的互動關係之三維面向概念。分別從世界五大洲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脈絡認識世界。

3

國際組織面面觀

國家是國際關係之分子,然而後現代時期國際關係強調跨國性之國際組織之功能,主權國家以相對主權形式產生彼此的競合關係,從不同國際組織的互動與功能瞭解國際事務。

4

國際議題探討

自全球化的發展,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往往非能倚靠單一國家解決,而國際間移動的頻繁使得國際性議題越趨重要,如人權、環境、經貿、疾病等。透過對國際議題的探討更能深入國際間背後的互動模式與意義。


七、與其他課程關係:(可用文字敘述,或以圖表說明與教育部訂必修課程、本校其他特色課程等的關係)

()語文課程:運用本國語文與外語能力(英文)進行批判性思考,並透過演辯技巧的養成,進行政策性議題研討分析與討論。

()公民課程:本課程在培養全球公民資質,與高中必修公民與社會課程之課程目標與核心能力相互結合。本課程以全球思考為核心,將學生視野放大至全世界的觀點,因此在高中必修課程為基礎能力上更為強化世界公民資質的養成,本課程相關之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必修課程如下:

單元

主題

主內容

課程說明

單元一

主題一: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

3.對成為成年公民的期待

世界公民的養成在高中階段為關鍵。

主題三:人與人權

1.人權理念的發展歷程

2.日常生活中的人權議題

人權議題為國際事務中之核心。

主題五:公民社會的參與

1.公民結社

2.非政府組織與社會運動

國際性的公民社會建構需仰賴各國公民之參與。

主題八:多元文化社會與全球化

1.多元文化的基本主張

3.多元文化與全球視野

全球化與多元文化之重視與認知。

單元二

主題二: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

1.民主政治的意義

國際事務的溝通與民主的關係。

主題七: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1.國際政治的基本認識

2.國際組織的功能與運作

3.我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

國際政治與全球關聯,認識國際組織及其運作與模式。

單元三

主題一:道德與社會規範

3.道德的變遷與多元觀

國際議題的判斷與道德多元觀點之運用。

主題二:道德與個人發展

1.道德議題與衝突

2.反思個人的道德價值觀

道德倫理議題之爭議從中理解自身的道德發展。

主題四、憲法與人權

1.憲法所保障的人權理念與內容

憲法保障之人權益題與國際人權議題之爭議。

單元四

主題一:經濟學基本概念

1.經濟學簡介

經濟面向如何永續發展的環境議題。

主題三:全球化與地球村

1.國際貿易

2.經濟全球化

3.地球村與反思

國際貿易自由化所造成的跨國勞工議題與環境問題。

主題四:永續發展的經濟課題

4.永續的經濟發展

聯合國與環境永續發展。


八、教材發展:(請敘述教材來源、教材研發等)

()教材來源:相關書籍與影片剪輯內容、教師自行研發、新聞雜誌等媒體素材。

()教材研發:教師組成社群小組進行教材資料的蒐集與發展,由於本課程與世界時事相關,因此教材的發展上除了外語辯論與國際關係的基本教材外,全球性新聞的摘要與蒐集為即時性內容。


九、教學方法(請簡要敘述,請盡量多元、創新,例如:探究式教學法、論證式教學、批判式教學、小論文專題研究、實驗操作、學習共同體、PBL教學策略等)

()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透過小組分組的形式,以「拼圖法第二代」將多元議題相互瞭解,異質性分組的合作學習符合學習共同體的教育精神,透過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並以維高斯基(Vygotsky)提出之「近似發展區」之「鷹架理論」使學生的能力相互提升。本課程之國際關係概論與國際性議題之探討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從「做中學」,並能以不同探討之議題擴大學生對各議題之連結與概念建構。

()直接教學法:

直接教學法即不透過母語翻譯,完全以外語(target language)來教學的一種教學法。在課堂上老師注重的是直接以外語來思考及溝通,所以老師和學生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完全用外語。本課程在英文演辯課程中為培養學生外語辯論能利,採用直接教學法授課。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亦稱個案教學法,此教學方式即透過生活實例讓學生探討與辯論,思考及運用所學,在國際議題與英文辯論技巧訓練上即可透過此教學法培養學生思考與辯證之能力。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透過學生以不同國家為代表之形式,模擬聯合國開會之情境,此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深入情境中,以各國之政策及脈絡下思考其作為,並以各種議題之討論發展溝通之能力。

()媒體融入教學法:

本課程之英文能力為基礎以分組的互動形式,結合媒體資訊的融入,課程中需要大量運用國外媒體之資訊內容,並以此為課程材料之來源,學生亦可透過平板電腦之使用查詢國際訊息與相關資料。


十、多元評量(請列舉,例如:觀察、演練、實作(驗)、口試、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回饋問卷、成果發表、作業、報告等)

()學習作業:

教師針對教材內容與活動設計作業學習單,學生回應作業內容由教師給予評量回饋。

()口試與演練:

本課程中有許多實際演練與口試之評量,如英文辯論技巧訓練與模擬聯合國的實際演練,教師透過學生實際表現依照評量項目給予回饋。

()各組報告內容:

課程中有多次分組報告內容,小組應完成分組之書面報告與簡報PPT交與教師進行評量回饋。

()小論文計畫:

發展可能之研究問題撰寫小論文計畫。


十一、經費概算表:本表請列出開課所需之費用,若有關教師增能部分,請列於教師增能子計畫表格。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加列。「說明」欄內的文字為教育部的經費編列規定,填寫時請在此欄填寫您所編的經費用途說明

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

總價

說明(請說明內容用途)

()經常門

講座鐘點費

人節

3

1200

3600

校外教師

講座鐘點費

人節

3

1600

4800

專家教授

資料收集整理費





資料庫查詢、列印

印刷及裝訂費

40

300

12000

教材、成果冊、教學檔案等相關資料印刷(200頁以下,80,000元以內)







小計

20400







上限為總經費的5%













小計

0


經常門合計

20400


()資本門

圖書

10

400

4000


多媒體教材(影片)

10

500

5000


平板電腦

10

15000

150000

Apple iPad2













資本門合計

159000


總 計

179400



十一、其他附件或說明文件

*教學計劃表

週次

內容說明

教材資料

Week 1

課程介紹、批判性思考&辯論&模聯的重要性


Week 2

ARE+謬誤+生活化議題討論

  • 論點(argument)三要素

  • 釐清謬誤

  • 生活化議題討論


影片

Week 3

新聞分析+辯論核心議題+生活化議題討論

  • 新聞分析:以ARE及謬誤觀念進行新聞分析

  • 介紹辯論核心議題

  • 生活化議題討論

Stock issues短片〈30分鐘,1999年〉

Week 4

英語辯論規則介紹+政策性辯論介紹

  • 介紹英語辯論規則、流程

  • 政策性辯題分析

電影:法庭女王(The Good Wife)影集

Week 5

交叉詰問+反駁技巧

  • 交叉詰問原則、技巧

  • 以生活情境題進行反駁技巧演練

  • 以政策性辯題進行交叉詰問演練

電影:哈莉與法律(Harry’s Law)影集

Week 6

影片分析+何謂證據+實作

  • 影片分析:探究論點組成、邏輯、揭露謬誤

  • 介紹證據概念:證據的種類、證據的要素+實作演練

電影「銘謝吸菸」(Thank You for Smoking

Week 7

資料尋找技巧+實作+辯論模擬賽準備

  • 資料尋找、檢索技巧+實作

  • 辯論模擬賽準備


Week 8

辯論模擬賽+檢討


Week 9

認識模擬聯合國

  • 介紹聯合國之組織運作概況與大會召開規定

  • 模擬聯合國程序說明與流程介紹

  • 聯合國各組織之資料蒐集

小論文計畫說明

1.模聯影片紀錄

2.陳隆志、陳文賢著,《聯合國:體制、功能與發展》,台北:新學林,2008

Week 10

聯合國專門組織概況

  • 分組介紹聯合國專門組織概況

國際關係概論()

  • 教師說明國際關係概論內容

  • 指定閱讀作業+分組資料蒐集

1.陳隆志、陳文賢著,《聯合國專門機構:體制、功能與發展》,台北:新學林,2009

2.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相關書籍

Week 11

國際關係概論()

  • 亞洲國家介紹

  • 非洲國家介紹

各國資料蒐集

Week 12

國際關係概論()

  • 美洲國家介紹

  • 歐洲國家介紹

  • 大洋洲國家介紹

各國資料蒐集

Week 13

國際議題探討()

  • 人權議題

  • 環境與能源議題

  • 跨國貿易與金融議題

國際新聞資料(BBCCNN、半島電視、經濟學人、彭博社、法新社等)

Week 14

國際議題探討()

  • 糧食與資源議題

  • 疾病與管制議題

  • 跨國犯罪議題

國際新聞資料(BBCCNN、半島電視、經濟學人、彭博社、法新社等)

Week 15

小論文之研究發展

  • 撰寫小論文計畫內容

  • 資料蒐集與未來研究之發展


Week 16

成果發表週












公民與社會科

活動課程計畫表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課程計畫表

(一項活動填寫一份)

填寫人:蘇青葉


一、活動名稱:你的道德選擇?!
類別:○必修 ○選修 ○跨班選修 ●活動課程
學程:(主要所屬學程請填,若有次要所屬學程請填,最多填2個學程
成功全球化與在地化研究學程□成功溝通與傳播學程
成功研究方法學程■成功服務與領導學程

二、開設年級:二年級

三、活動總時數/天數:1hr

四、活動目標:

  1. 透過分組討論之腦力激盪,讓同學學會理解、溝通、表達

  2. 如何在同中取異、異中求同

  3. 透過本活動,經由老師的統整,總結道德相關理論

  4. 透過學生的報告,呈現班級多元的道德觀

五、核心能力:

序號

本活動核心能力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

1個人發展

1-2思辨創新

1-2-1主動探究

1-2-2資訊素養

1-2-3閱讀理解

1-2-4理性批判

1-2-5問題解決

1-2-6獨創變通

2社會責任

2-1社會關懷

2-1-1奉獻服務

2-1-2尊重多元

2-1-3人文關懷

2-2宏觀合作

2-2-1溝通表達

2-2-2人際關係

2-2-3民主法治

2-2-4察納雅言

2-2-5組織領導

六、活動內涵:

序號

主題

主要內容及說明

你的道德選擇?!

請看完下面的故事情境並思考後,提出你的選擇與理由並與同學們分享。

假如有一天,你搭乘的船在海上遇難,且即將要沈没,除了你之外,船上另外還有11個人,但卻只有一艘救生艇,救生艇只能搭乘6個人,你會選擇讓那些人上船。

12個人分別是:(1)罹患絕症的小女孩(2)72歲的醫生(3)剛發一大筆財的暴發戶(4)貪汙的政府官員(5)企業經理(6)精通航海的罪犯(7)智能障礙的男孩(8)天主教神父(9)船長(10)性工作者(11)青年模範工人(12)你自己。

說明:

1.在未上道德多元論之前,先讓同學分組討論此議題

2.上完道德多元論後再,將該班學生分組報告的選擇,用道德多元論、道德相對論、道德絕對論做一個統整。


七、與其他課程關係:(可用文字敘述,或以圖表說明與教育部訂必修課程、本校其他特色課程等的關係)

與高二上學期,第一課道德相關論述有關


八、教材發展(請敘述教材來源、教材研發等)

1.教材來源高二公民與社會龍騰版,大顯身手討論議題。


九、教學方法(請簡要敘述)

1.分組討論

2.學生報告

3.教師引導與總結

4.腦力激盪法


十、多元評量/認證(請列舉)


十一、經費概算表:本表請列出辦理活動所需之費用,若有關教師增能部分,請列於教師增能子計畫表格。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加列。「說明」欄內的文字為教育部的經費編列規定,填寫時請在此欄填寫您所編的經費用途說明

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

總價

說明(請說明內容用途)

()經常門

講座鐘點費

人節


1200


校外教師

講座鐘點費

人節


1600


專家教授

資料收集整理費





資料庫查詢、列印

印刷及裝訂費





教材、成果冊、教學檔案等相關資料印刷(200頁以下,80,000元以內)

誤餐費

人次


80





















小計








上限為總經費的5%













小計

0


經常門

0


()資本門

圖書

3

300

900

相關教材書籍

多媒體教材






電腦






























資本門

900


900



十一、其他附件或說明文件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課程計畫表(草案)

(一項活動填寫一份)

填寫人:_楊聖怡__


一、活動名稱:參訪監察院
類別:○必修 ○選修 ○跨班選修 ●活動課程
學程:(主要所屬學程請填,若有次要所屬學程請填,最多填2個學程
成功全球化與在地化研究學程□成功溝通與傳播學程
成功研究方法學程■成功服務與領導學程

二、開設年級:高一

三、活動總時數/天數:2小時

四、活動目標:

  1. 瞭解我國監察院職權,行使糾舉、彈劾及審計權

  2. 瞭解民眾如何陳情以茲救濟

  3. 瞭解監察院的藝術價值

  4. 融入在地社區意識落實公民實賤

五、核心能力:
「本活動核心能力」可參考教育部課程綱要,以條列方式敘寫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請參見本校能力指標表,將指標代碼填入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加列

序號

本活動核心能力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

1

增進公共生活的行動力

1-1-5

2

具備公民的文化知識

1-1-6

3

增進思考判斷的能力

1-2-1

4

增進行動能力

1-2-2

5

增進思考的行動力

1-2-3

6

增進判斷選擇的行動力

1-2-4

7

增進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1-2-5

8

增進創新與前瞻的行動力

1-2-6

9

永續發展知識

2-1-4

10

尊重文化差異

2-1-5

11

具備文化的公民知識

2-1-6

12

認同民主國家,培養普世人權價值觀

2-2-3

六、活動內涵:

序號

主題

主要內容及說明

1

監察院職權

糾舉、糾正、彈劾

2

監察院組織

監察委員、各常設委員會(如:國防、財政、教育、司法等)和特種委員會(廉政、訴願等)

3

監察院的沿革

民國成立即有監院,歷經監委民選至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

4

人民陳情

人民如何遞交陳情書狀

5

監察院執行權力

調察完畢案件如何處理

七、與其他課程關係:(可用文字敘述,或以圖表說明與教育部訂必修課程、本校其他特色課程等的關係)


八、教材發展(請敘述教材來源、教材研發等)

由第二冊政府體制--中華民國監察院全球資訊網及監察院公報及監察院組織法、監察院人權委員會設置辦法


九、教學方法(請簡要敘述)

運用講述教學法先將監察院之職權和運作模式做講解,其次配合討論教學法在實地走訪監察院時,讓學生在展示的圖檔資料中尋找答案,並企圖藉此增強同學之學習興趣和印象,使此次教學活動更有義意。


十、多元評量/認證(請列舉)

以學習單、走動考察在活動中學生參與的狀況,參訪完後回收學習單,並依回答之完整性做為評分依據;其次在現場與導覽人員之互動問答亦是評分項目之一。


十一、經費概算表:本表請列出辦理活動所需之費用,若有關教師增能部分,請列於教師增能子計畫表格。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加列。「說明」欄內的文字為教育部的經費編列規定,填寫時請在此欄填寫您所編的經費用途說明

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

總價

說明(請說明內容用途)

()經常門

講座鐘點費

人節


1200


校外教師

講座鐘點費

人節


1600


專家教授

資料收集整理費





資料庫查詢、列印

印刷及裝訂費





教材、成果冊、教學檔案等相關資料印刷(200頁以下,80,000元以內)

誤餐費

人次


80





















小計

0







上限為總經費的5%













小計

0


經常門

0


()資本門

圖書

3

300

900

教材相關書籍

多媒體教材






電腦






























資本門

900


900



十一、其他附件或說明文件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課程計畫表(草案)

(一項活動填寫一份)

填寫人:_陳孟愷_


一、活動名稱:投資理財活動
類別:○必修 ○選修 ○跨班選修 ●活動課程
學程:(主要所屬學程請填,若有次要所屬學程請填,最多填2個學程
成功全球化與在地化研究學程□成功溝通與傳播學程
成功研究方法學程□成功服務與領導學程

二、開設年級:高三

三、活動總時數/天數:6小時

四、活動目標:

  1. 使學生瞭解股票市場之基本之運作方式

  2. 培養學生具備理財相關知識,瞭解投資意義。

  3. 藉由實務操作,培養學生正確金融市場觀念。

五、核心能力:
「本活動核心能力」可參考教育部課程綱要,以條列方式敘寫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請參見本校能力指標表,將指標代碼填入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加列

序號

本活動核心能力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

1

具備經濟上投資理財之基本概念

1-2-1主動探究

2

增進思考、判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2-5問題解決

1-2-6獨創變通


六、活動內涵:

序號

主題

主要內容及說明

1

說明各項理財工具的操作

說明股票、銀行定存、標會等理財工具之操作方式

2

投資理財活動

藉由上述理財工具,將學生分組進行活動,使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學習基本理財概念

七、與其他課程關係:(可用文字敘述,或以圖表說明與教育部訂必修課程、本校其他特色課程等的關係)

配合當前金融市場之變化,使學生除基本經濟學概念外,並進而具備實務經驗,本活動適於高三下教授金融市場時實施。




八、教材發展(請敘述教材來源、教材研發等)

高三下認識股票與股票市場之課程



九、教學方法(請簡要敘述)

學生兩人一組,進行投資理財活動。投資理財工具包含股票、標會、定存等工具,並曾以開樂透方式增加趣味性。其中股票之漲跌價格是在課堂上上網,以當日價格為基準;標會則是在第一次活動進行時,找出會頭,並組成數個互助會,並於之後每次上課當作一期進行標會;定存是以銀行利率為準;樂透則是以當場開出號碼以增加趣味性。

本活動約進行六週(每週一次),活動結束進行投資報酬率之計算



十、多元評量/認證(請列舉)

活動結束,各組繳交投資理財紀錄表,依投資工具之操作無誤及心得感想給分,並針對投資報酬率高者給予額外加分。




十一、經費概算表:本表請列出辦理活動所需之費用,若有關教師增能部分,請列於教師增能子計畫表格。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加列。「說明」欄內的文字為教育部的經費編列規定,填寫時請在此欄填寫您所編的經費用途說明

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

總價

說明(請說明內容用途)

()經常門

講座鐘點費

人節


1200


校外教師

講座鐘點費

人節


1600


專家教授

資料收集整理費





資料庫查詢、列印

印刷及裝訂費





教材、成果冊、教學檔案等相關資料印刷(200頁以下,80,000元以內)

誤餐費

人次


80





















小計

0







上限為總經費的5%













小計

0


經常門

0


()資本門

圖書






多媒體教材






筆記型電腦

8

20000

160000

acer aspire V5

























資本門

160000


160000




十一、其他附件或說明文件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課程計畫表(草案)

(一項活動填寫一份)

填寫人:_陳孟愷_


一、活動名稱:搶分大作戰
類別:○必修 ○選修 ○跨班選修 ●活動課程
學程:(主要所屬學程請填,若有次要所屬學程請填,最多填2個學程
成功全球化與在地化研究學程□成功溝通與傳播學程
成功研究方法學程□成功服務與領導學程

二、開設年級:高一

三、活動總時數/天數:1小時

四、活動目標:

  1. 使學生瞭解公共利益的概念。

  2. 使學生瞭解公共利益與私益之關係。

  3. 培養學生具備重視公共利益的思維。

五、核心能力:
「本活動核心能力」可參考教育部課程綱要,以條列方式敘寫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請參見本校能力指標表,將指標代碼填入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加列

序號

本活動核心能力

對應本校能力指標

1

具備社會面向(公共利益)之公民知識

1-1-1品格修養

2

增進思考、判斷、選擇與反省的能力

2-2-1溝通表達

2-2-2人際關係


六、活動內涵:

序號

主題

主要內容及說明

1

公共利益的內涵

說明公共利益的概念及與私益的關係

2

搶分大作戰

藉由本活動,讓學生瞭解公益與私益有其包容互補的一面,促使學生重視公共利益的存在

七、與其他課程關係:(可用文字敘述,或以圖表說明與教育部訂必修課程、本校其他特色課程等的關係)

配合高一第4課公共利益,藉由活動方式使學生瞭解公共利益與私益間之關係,並進而重視公共利益。



八、教材發展(請敘述教材來源、教材研發等)

高一上第4課公共利益



九、教學方法(請簡要敘述)

將全班分為五大組(每組約八人),每組再兩兩一組分成四小組。每兩人小組分給一張牌,牌的兩面分別為XY兩個字母。每次活動時小組出示XY的一面,依大組XY的出現張數,給予每組分數不同,最後依大組分數決定勝負。


十、多元評量/認證(請列舉)

活動結束,依各組分數,給予高分組適度獎勵。



十一、經費概算表:本表請列出辦理活動所需之費用,若有關教師增能部分,請列於教師增能子計畫表格。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加列。「說明」欄內的文字為教育部的經費編列規定,填寫時請在此欄填寫您所編的經費用途說明

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

總價

說明(請說明內容用途)

()經常門

講座鐘點費

人節


1200


校外教師

講座鐘點費

人節


1600


專家教授

資料收集整理費





資料庫查詢、列印

誤餐費

人次


80









小計

0


教具製作

1

500

500

上限為總經費的5%

小計

500


經常門

500


()資本門

圖書






多媒體教材












資本門

0


500



十一、其他附件或說明文件












公民與社會科

教師增能子計畫表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特色課程計畫「成功教師增能及專業發展」子計畫

__公民與社會__學科專業發展計畫(草案)


填寫人:__公民科__


一、專業成長需求類型:以下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加欄或列,儲存格內的文字為舉例,填寫時請刪去。

  1. 專題講座:單次演講

主題

預定期程

節數

講師

備註

合作學習教學法

1024

2

劉秀嫚教授(外聘)

暫定

社區發展與營造

1024

2

師大社教系教授

暫定

國際關係概論

1025

2

王業立教授(外聘)

暫定

媒體識讀與教育

1026

2

王錦雀教授(外聘)

暫定

服務學習與教育

1026

2

顏妙桂教授(外聘)

暫定


  1. 專業學習社群:有固定成員、固定例會的專業長成團體。可為讀書會、教材研發小組等。

社群名稱:「我眼中的公民教育」公民與社會科特色課程研發團隊

組成目的/社群目標:

本社群為發展本校公民與社會科特色課程規畫及未來特色課程之改良與設計,希望透過本社群成立建立特色課程之研討平台,使本科教師間進行專業成長及教材分享,以增進教師之專業知能,並以此社群檢視本科特色課程之執行成效以形塑良性之課程回饋機制,改進特色課程方案。此外,更能以此平台發展未來多元之特色課程主題規畫新的特色課程內容。

召集人:科召集人

成員組成概述:本校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共七位(鄭秋蘋、莊明鴻、蘇青葉、楊聖怡、陳孟愷、張晏豪、胡義翎)

預定期程:1022月至1036

例會週期時數:每隔週三上午10:0013:00

指導教授/專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暫定)

經費預算數:19240(含專題講座鐘點費)


二、經費概算表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加列。「說明」欄內的文字為教育部的經費編列規定,填寫時請在此欄填寫您所編的經費用途說明,例如「鄉土文學工作坊專家諮詢」

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

總價

說明(請說明搭配之活動研習課程等用途)

()經常門

講座鐘點費

人節


800


校內教師

講座鐘點費

人節


1200


校外教師

講座鐘點費

人節

5

1600

8000

專家教授

講座助理鐘點費

人節




協助教學並實際授課人員,按同一課程講座鐘點費1/2支給

出席費

3

2000

6000

專家諮詢指導

資料收集整理費





資料庫查詢、列印

誤餐費

人次

28

80

2240

教師參訪(7*4)

印刷及裝訂費





教材、成果冊、教學檔案等相關資料印刷(200頁以下,80,000元以內)

翻譯費

千字


1040


外文翻譯中文







小計

16240







上限為總經費的5%













小計

0


經常門

16240


()資本門

圖書

10

300

3000

教材研發書籍

多媒體教材






電腦






資本門

3000


19240



  1. 參訪:國內或國外

參訪團主題:貓空茶文化產業社區營造參訪團

地點:台北市木柵貓空

參訪單位:台北市貓空茶博物館

參訪團召集人:科召集人

預定期程:民國1024

預定參加成員概述:本校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共七位(鄭秋蘋、莊明鴻、蘇青葉、楊聖怡、陳孟愷、張晏豪、胡義翎)

經費預算數:4060





二、經費概算表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加列。「說明」欄內的文字為教育部的經費編列規定,填寫時請在此欄填寫您所編的經費用途說明,例如「鄉土文學工作坊專家諮詢」

名稱

單位

數量

單價

總價

說明(請說明搭配之活動研習課程等用途)

()經常門

誤餐費

人次

7

80

560

參訪誤餐費用

國內旅費

人次

7

500

3500

每半年以不超過100,000元為原則

國外旅費

人次




境外參訪

印刷及裝訂費





教材、成果冊、教學檔案等相關資料印刷(200頁以下,80,000元以內)

翻譯費

千字




外文翻譯中文







小計

4060







上限為總經費的5%













小計

0


經常門

4060


()資本門

圖書






多媒體教材






電腦






資本門

0


406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