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8
被稱作「斜槓青年」:人類已經跨入知識和創造力的時代,人才才是生產中最重要的部分,這樣的概念讓
「工作」的意義正在改變,也難怪「斜槓」會開始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生活方式。在臺灣更是表明了「斜槓」
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基本上「斜槓」的概念有別於傳統的
SOHO
族等接案工作者,
許多斜槓仍有一份正職、為一個企業或組織機構工作,在下班後的時間,繼續發展其他的專業能力。而臺
灣的「斜槓」更是打破了框架的限制,呈現更多元的樣貌,沒有年齡、職業與身分的限制。
(乙)「斜槓」在臺灣,可能遇見的關卡
●職場文化的不友善
礙於整體環境景氣不佳,許多人工作只是為了糊口,無法將精力放在學習有熱情的事物上,更不用說
大多數公司仍難以接受「兼職」這件事。此外,低薪、過勞、工作制度的不健全,都讓「斜槓」在尋覓工
作機會時沒能獲得良好的保障,被刁難、強加業務的情形時有所聞,使得「斜槓」難以憑藉能力接到案子,
還有可能因為價錢談不攏而被冠上「草莓族」的標籤。
●社會環境的不理解
無論是臺灣的教育或職場,都還是提倡人們應該深耕單一專業、專精於某項領域,才能追求成功之道。
因此,有著多重身分的「斜槓青年」可能會被親戚長輩認為是「不務正業」,希望他們能夠找一份穩定正
當的工作;也常被出資者認為是「不夠專業」,甚至頻頻干預過程,導致雙方都不滿意,在這樣惡性循環
下,「斜槓生活」難以獲得支持的力量。(節錄自艾力克〈臺灣斜槓世代的多職人生〉)
( )29.依據(甲)(乙)二文關於「斜槓」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是賺錢需求大過於對人生理想追求的
生活模式 (B)斜槓的概念與
SOHO
族大致雷同,皆有工作時間彈性的特質 (C)完全不需受到
公司上下班打卡、業績等種種限制,可自由規劃時間 (D)斜槓青年可以透過身分的轉換,學習
多元的專業,經營多職人生。
( )30.依據(乙)文,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臺灣企業多方鼓勵員工成為具有創造力、行動力、適應力的
斜槓青年 (B)低薪、過勞、工作制度或環境不健全,導致斜槓青年都是以累積財富為目標 (C)
教育或職場上多要求學生或員工具備某領域的專業長才,無形中阻隔多元發展的可能 (D)因為
全球整體經濟不景氣,造成臺灣的年輕人必須身兼數職,以維持生計。
( )31.根據(甲)(乙)二文,下列何者最符合「斜槓青年」的事例? (A)雷納德:律師/檢察官/大法官 (B)
詹姆士:員工/經理/網拍賣家 (C)熊大:國文老師/學務主任/作家 (D)饅頭人:工程師
/桌遊設計者/
UBER
司機。
32-3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32-34 題。
2004
年隈研吾出版《負ける建築》一書後,臺日媒體習慣稱他為「負建築大師」。就原文而言,這裡
的「負」取其輸、敗北之意,「負ける建築」也就是「勝つ建築」的反義,他認為建築進入
20
世紀以後,
世界各國紛紛以建築高度作為人類文明和商業發展的標竿,愈高愈好的社會氛圍,加上造型古怪突顯其地
標性意義等,容易使人忽略建築存在的核心價值,因此隈研吾提倡在地取材、因地制宜及延續當地傳統等
方式,以此詮釋建築該有的文化樣貌。
他相信,建築的意義並非在自然環境中標新立異,而是退居後端、突顯自然環境與地形地貌的美好,
呈現低調且隱於環境之內的弱姿態,因此臺灣媒體也習慣將之稱為「弱建築」,但此詞容易與藤本壯介提
出的弱建築理論混淆,因此以「負建築」形容隈氏建築思維會更為精確。
隈研吾負建築理念來自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迅速復甦的反思,商業至上、生活西化等社會變
遷,持續加速風土傳統的流失,因此他時常緊扣日本在地文化、傳統木造建築及其「千鳥」榫卯結構等元
素,呈現當代建築與日本文化的優美融合,也代表在地建築師意圖復興母國建築美學的願景。(〈隈研吾的
建築理念〉)
( )32.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負」是「勝」的反義,可見隈研吾對追求經濟至上的社會
反思 (B)為避免與藤本壯介的建築理念混淆,隈研吾出版《負ける建築》 (C)隈研吾重視本土
文化美學觀,對
20
世紀後的當代建築皆不以為然 (D)對於建築核心價值的思考,隈研吾提倡追求
全球化後的一致樣貌。
( )33.依據上文,下列最符合「負建築理念」的廣告臺詞是: (A)城市夢想,珍藏時尚洋房 (B)追求卓
越,展現獨特豪宅 (C)簡約樸拙,回歸自然懷抱 (D)尊爵不凡,獨享城市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