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黎明高中 高一 108 下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其他 試卷

pdf
624.35 KB
12 頁
Windows 使用者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黎明高級中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高一國文試題
考試日期:1090408 科目代號:01 出題:黃惠章
考試範圍:翰林版(課本、經典閱讀)B2L1~B2L5
一、單一選擇題:(68 )
說明:第 1題至 34 題,每題有 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標示在答案卡。各題答對者,得
2分;答錯、未作答或標示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01、下列「」中的字,形、音、義三者皆正確的是:
()岸芷「汀」蘭:音ㄉㄧㄥ,水邊平地或水中小洲 ()山肴野「蔌」:音ㄕㄨˋ ,蔬菜
()空谷「蛩」音:ㄑㄩㄥˊ,腳步聲 ()「觥」籌交錯:音ㄍㄨㄥ,酒杯
()一「闕」詞:音ㄑㄩㄝˋ,量詞,計算詞的單位 ()「岌」岌:音ㄐㄧˊ,危險的樣子
()「蓊」鬱:音ㄨㄥˇ,草木繁茂 ()「稽」首:音ㄐㄧ,叩頭至地,停留多時,然後舉起
(A)甲乙庚 (B)乙戊己 (C)丙己辛 (D)丁己庚
02、下列文句「」中的詞語,與今日口語慣用的詞義相同的選項是:
(A)視草色萎黃無「生意」 (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C)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 (D)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03、下列是一段現代詩,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當落桐飄如遠年的回音,恰似指間輕掩的一葉,
()那年少的時光,
()因燭火的冥滅而凝於眼底,
()此刻我是這樣油然的記取,
()當晚景的情愁,
哎,那時光,愛情的走過一如西風的走過。」 (鄭愁予<當西風走過>)
(A)甲丁乙丙 (B)乙丙甲丁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04、依據文意,文中所指「尤不可言」的「趣味」景象,與下列所描述的景象最相近的是:
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遊
六橋待月記>)
(A)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B)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C)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
(D)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05、一首好的詩,所選用的譬喻必與所形容的物象緊密呼應。下列現代詩,請依詩意仔細推敲,選出最適合填入□中
的詞語:
玻璃桌是□□的湖/半盞紅酒卻似□□暖照著/你如一陣春風來到,在湖的彼岸/坐下。 (鄭愁予<對飲>)
(A)積雪/明月 (B)結冰/夕陽 (C)起風/晨曦 (D)驟雨/烈日
06、下列各組「」內的字,意義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顧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余與從者後
(B)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C)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脩也
(D) 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07「互文足義」指篇中某一句內或兩句的上下兩個意義單位,並非個別獨立,而必須統整在一起作互補的解釋,文意
始能完足如<木蘭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原意應為「將軍壯士都是百戰死、年歸百戰死」
「十年歸」在兩句中,不是個別獨立的兩個意義單位,而必須作統整、互補的解釋。請問下列詩文,未使用「互
文足義」的選項是:
(A)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歐陽脩<醉翁亭記>: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
(C)蘇軾<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D)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08、歐陽脩<醉翁亭記>:「○
1野芳發而幽香,○
2佳木秀而繁陰,○
3風霜高潔,○
4水落而石出」
1
2
3
4分指不同季節,若依序與下列詩句的季節相搭配,哪個搭配的季節可以彼此畫
上等號?
(A)
1=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B)
2=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C)
3=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D)
4=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09襯」將兩觀念事實使義凸的修詞語不屬襯修辭的是:
(A)美麗的錯誤 (B)無言的結局 (C)甜蜜的負荷 (D)貧窮的富人
10、有關<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甲、作者自詡不俗,品味獨特
乙、全文主題為待月,卻無待月的具體描述
丙、以「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寫月景神韻
丁、「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極言遊湖人潮的盛況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11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
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這種生命情懷與任事態度,與孟子所
描述的「伊尹」非常接近。下列為孟子對伊尹的描述是:
(A)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B)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C)不羞汙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D)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
12、閱讀下文,選出正確的答案:
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自從現代了以後中國也很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
代感覺」但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絕對地現代的。
詩最難英譯鄭愁予的節奏是中國的非英語節奏所能替代長句如「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講求
的是單音節與字結合排比的「頓」的效果,並以音響的延伸暗示意義,季節漫長,等候亦乎漫長,蓮花的開落日
復一日,時間在流淌,無聲的,悠遠的。(改寫自楊牧<鄭愁予傳奇>)
(A)鄭愁予詩歌獨有的中國頓挫節奏特色勝過英語詩歌
(B)外國人寫的詩雖有現代的感覺,但運用中文的技巧過於生疏拙劣
(C)長句表示時間的延長,鄭愁予音響的延伸表現等待中的無奈之感
(D)楊牧肯定鄭愁予詩在形象與聲音上的藝術表現,且更強調音律上的效果
13、下列散文名篇皆屬雜記體作品,請詳讀各項重點說明後,選出正確的選項:
篇名
重點說明
(A)
岳陽樓記
1岳陽樓為唐代張說創建,宋代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記
2以「悲、喜」二字貫串全文
(B)
醉翁亭記
1本文首段採「剝筍法」描寫景物
2以「樂」字為主線貫串全文
(C)
項脊軒志
1「項脊」,書齋名,「軒」,小屋子。「志」即「記」
2以親人的夭亡為主線貫串全文
(D)
晚遊六橋待月記
1本文乃作者貶任吳縣知縣時所作
2以「待月」二字貫串全文
14鄭愁予<北投谷>:「北投,像生了綠苔的酒葫蘆/這小小的醉谷呀,太陽永不升起來。所描繪的景象,與下列
何選項最有關連?
(A)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
(B)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
(C)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
(D)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15、閱讀下列二段文字,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木秀而繁,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歐陽脩<醉翁亭記>)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
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
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A)甲文描寫瑯琊山四季朝暮景色變化,乙文描寫岳陽樓春日景色變化
(B)甲、乙二文都在說明觀景之樂皆因「境由心生」而令景物產生變化
(C)甲文使用剝筍法,由遠而近寫景。乙文多用對偶句,駢散兼用寫景
(D)甲、乙二文都寫景清麗而宛轉多姿,多寓義理於寫景物的情趣之中
16、孔子在<大同與小康>中描述「小康之治」,下列文句最接近所敘狀態的選項是:
(A)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
(B)先王明賞以勸之,嚴刑以威之。賞刑明則民盡死,民盡死則兵強主尊
(C)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D)兼愛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為天子,天下諸侯皆賓事之
17、明人張岱對山水記遊之作,曾有如斯的評論:「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袁中郎」,推此,
則以下論述何者正確?
(A)由以上評論可見,後人撰作山水遊記多有資取於酈道元<水經注>之處
(B)張岱極稱柳氏遊記,是因為他天才高曠,兼通儒、釋、道三家思想,其記山水之工,由其代表作<柳州八記>
可見一斑
(C)袁中郎即是袁宏道,因曾任禮部郎中故稱;其西湖諸篇,可說代表晚明小品遊記的集大成之作
(D)透過張岱的這段評論,正可以發現古人摹寫山水,僅以散文為擅,於詩賦他體則無表現。
18、下列選項「」內的文字,意思前後相同的是:
(A)山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事件再複雜,也終有「水落石出」的時候
(B)「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這件事情「峰迴路轉」,終於有了好的發展
(C)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了,今天「豁然開朗」,一下子就解決了
(D)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高官出入聲色場所,此風「漸不可長」,否則將對社會風
氣有不良影響
19《禮記禮運》篇記錄孔子對大同之治與小康之治的分析以及孔子對大同世界的嚮往之情下列針對分析的歸類
有誤的是:
選項
大同之治
小康之治
(A)
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B)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C)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貨力為己
(D)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大人世及以為禮
20、中醫十二經絡學說因為陰陽的屬性,加上經絡經過手足的不同,而有兩兩一組的說法。中醫認為傷風感冒是風寒
入侵經絡,而且依據經絡阻塞途徑與數量,療程長短會有所不同。下列是某中醫的傷風感冒分級表,根據此表,
敘述錯誤的是:
傷風感冒分級表
級別
療程
1
患者約 1 ~ 2 日的療程可以痊癒
2
患者約 2 ~ 3 日的療程可以痊癒
3
患者約 3 ~ 4 日的療程可以痊癒
4
患者約 4 ~ 5 日的療程可以痊癒
5
患者約 5 ~ 6 日的療程可以痊癒
6
患者約 6 ~ 7 日的療程可以痊癒
(A)14級的感冒患者通常在一週內就可以痊癒 (B)十二條經絡都阻塞的患者要超過一週才能痊癒
(C)風寒入侵的途徑是先入陽屬經絡再入陰屬經絡 (D)感冒患者的療程會依照經絡阻塞的數量而增加
21、依據下文,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是的,我的名氣很大。在臺灣,我被稱為詩壇祭酒,又是「現代派」的領袖。想當年,五十年代,我獨資創
辦季刊《現代詩》從事於「中國新詩的再革命運動」提倡「新現代主義」「中國的現代主義」一腳踏熄了「新
月派」韻律至上主義之死灰復燃,打倒了自古以來的「韻文即詩觀」,獲得了「自由詩」置重點於質的決定空前無
比至極輝煌之勝利從此再也沒有誰去寫那二四六八逢雙押韻四四方方整整齊齊可笑之至的「豆腐乾子體」(
弦<總結我的詩路歷程>)
(A)現代派主張:韻文就是詩
(B)新月派是五十年代重要的文學流派
(C)作者認為一首詩的好壞與韻律有密切關係
(D)作者認為,這次「中國新詩的再革命運動」獲得完全的勝利
2223 為題組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 2223 題。
我也因詩名不夠顯揚而鬱卒而忿忿不平嗎?我的確常因這些俗惡之念耗去不少心神。每一次聲名的計較,都是一種妄
想,每種妄想都化身無數手指,隨時向自己指指點點。其實我真正在意的,該說是詩作能否流傳,而不是有無獲得任
何形式的桂冠。如果我創作的詩篇,經常有人歡喜吟誦,某些詩句可以貼近人們心靈深處,響起清澈的□□,那才是
我最殷切的心願。然則這樣的心願,也是多餘的痴想妄念!吾愛文學閱讀,進而養成書寫習慣,作為庸碌生命中的寄
託,便是莫大福分。創作的過程固然□□艱辛,創作成果卻是□□的安慰。(節錄自吳晟<詩名>)
22、依據上文,□□中依序要填入的詞語是:
(A)回聲/難免/難得 (B)回聲/難得/難免
(C)掌聲/難免/難得 (D)掌聲/難得/難免
23、下列敘述,符合作者看法的選項是:
(A)雖然不是一位炙手可熱的作家,但是這位作者毫不在意
(B)若能因詩作而得以名聲流傳,這對詩人來說,是最緊要的事
(C)作家應該要不拘形式,不在意別人批評,創作出迎合讀者的作品
(D)詩作若能廣為流傳,並獲得讀者熱烈的迴響,這該是作家最大的願望
24~26 為題組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 24~26 題。
林子啜茗於湖濱之肆,叢柳蔽窗,湖水皆黯碧若染,小魚數百來會其下。戲嚼豆脯唾之,群魚爭喋,然隨喋隨逝,繼
而存者,三四魚焉。再唾之,墜綴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謂魚之逝者皆飽也,尋丈之外水紋攢動,爭喋他物如故。余方
悟釣者之將下鉤,必先投食以引之,魚圖食而並吞鉤,久乃知凡下食者將有鉤矣。然則名利之藪,獨無鉤乎?不及其
盛下食之時而去之,其能□鉤而逝者幾何也? (林紓《畏廬文集》)
24、上列引文,□內應填入的字是:
(A) (B) (C) (D)
25、作者認為,當他「戲嚼豆脯唾之」時,「群魚爭喋」的原因是:
(A)此魚其小,不知釣者險惡 (B)豆脯嚼爛,比較容易入口
(C)根據經驗,應該還算安全 (D)食物不多,難免爭先恐後
26、全文作者所要表達的處世態度,最為恰當的選項是:
(A)憤世嫉俗,清狂倨傲 (B)操守清高,不慕名利
(C)仕宦無門,自我寬慰 (D)看清事實,明哲保身
27、閱讀下列詩歌作品,比較詩中描述禽鳥形象的手法,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
甲、
()
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飢。──/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胡適<老鴉>)
乙、
我們仍然活著。仍然要飛行/在無邊際的天空/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逗著我們/活著。不斷地追逐/感覺
它已接近而抬眼還是那麼遠離
天空還是我們祖先飛過的天空/廣大虛無如一句不變的叮嚀/我們還是如祖先的翅膀。鼓在風上/繼續著一個意
志陷入一個不完的魘夢
在黑色的大地與/奧藍而沒有底部的天空之間/前途祇是一條地平線/逗引著我們/我們將緩緩地在追逐中死
去,死去如/夕陽不知覺的冷去。仍然要飛行/繼續懸空在無際涯的中間孤獨如風中的一葉
而冷冷的雲翳/冷冷地注視著我們。(白萩<雁>)
(A)在棲息環境的敘述上,乙詩做出深刻的描繪,甲詩則不曾提及
(B)二詩皆寫出禽鳥不受人類歡迎的情境,以此暗寓懷才不遇的心境
(C)二詩皆寫出禽鳥無止盡的飛行,以此表現追逐名利的倦怠與疲憊
(D)在禽鳥鳴聲的表現上,甲詩運用疊字與狀聲詞加以摹寫,乙詩則無
28~29 為題組
西湖的俗化真是一日千里,我每回去總添一度傷心:雷峰也羞跑了,斷橋折成了汽車橋,哈得在湖心裡造房子,
某家大少爺的汽油船在三尺的柔波裡興風作浪,工廠的烟替代了出岫的霞,大世界以及什麼舞臺的鑼鼓充當了湖上的
啼鶯,西湖,西湖,還有什麼可留戀的!這回連平湖秋月也給糟蹋了,你信不信?
「船家,我們到平湖秋月去,那邊總還清靜。」
「平湖秋月?先生,清靜是不清靜的,格歇開了酒館,酒館著實鬧忙哩,你看,望得見的,穿白衣服的人多煞勒瞎,
扇子搧得活血血的,還有唱唱的,十七八歲的姑娘,聽聽看──是無錫山歌哩,胡琴都蠻清爽的……」
那我們到樓外樓去吧。誰知樓外樓又是一個傷心!原來樓外樓那一樓一底的舊房子斜斜的對著湖心亭,幾張揩抹得發
白光的舊桌子,一兩個上年紀的老堂倌,活絡絡的魚蝦,滑齊齊的蒓菜,一壺遠年,一碟鹽水花生,我每回到西湖往
往偷閒獨自跑去領略這點子古色古香,靠在欄杆上從堤邊楊柳蔭裡望灩灩的湖光,晴有晴色,雨雪有雨雪的景致,要
不然月上柳梢時意味更長好在是不鬧晚上去也是獨占的時候多一邊喝著熱酒一邊與老堂倌隨便講講湖上風光
魚蝦行市,也自有一種說不出的愉快。但這回連樓外樓都變了面目!地址不曾移動,但翻造了三層樓帶屋頂的洋式門
面,新漆亮光光的刺眼,在湖中就望見樓上電扇的疾轉,客人鬧盈盈地擠著,堂倌也換了,穿上西葸的長袍,原來那
老朋友也看不見了什麼閒情逸趣都沒有了!我們沒辦法移一個桌子在樓下馬路邊吃了一點東西果然連小菜都變了,
真是可傷泰戈爾來看了中國發了很大的感慨他說「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民族像你們這樣蓄意地製造醜惡的精神
怪不過老頭牢騷,他來時對中國是怎樣的期望(也許是詩人的期望),他看到的又是怎樣一個現實!
(徐志摩<醜西湖>)
28、根據本文推論,下列文句描述的西湖景象,最接近「泰戈爾期望見到的西湖」是:
(A)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
(B)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臺,左右盼望
(C)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D)問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問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29、根據本文,造成西湖「俗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外國遊客大量湧入 (B)平民教育的成效不彰
(C)西化風潮下的經濟發展 (D)嶄新的屋舍遭到拆除重建
3031 為題組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 3031 題。
待我年事漸長,我自父親的談話中得知原鄉本叫做「中國」,原鄉人叫做「中國人」;中國有十八省,我們便是由中國
廣東省嘉應州遷來的。後來,我又查出嘉應州是清制,如今已叫梅縣了。
到公學校(如今的國民小學)五六年級,開始上地理課;這時我發覺中國又變成「支那」中國人變成了「支那人」在地
圖上,中國和臺灣一衣帶水,它隔著條海峽向臺灣劃著一條半月形弧線,自西南角一直劃到東北角。我沒有想到它竟
是如此之大!它比起臺灣不知要大好幾百倍但奶奶卻說我爺爺因為原鄉住不下人才搬到臺灣來的這是怎麼說的呢?
日本老師時常把「支那」的事情說給我們聽。他一說及支那時,總是津津有味。精神也格外好。兩年之間,我們的耳
朵便已裝滿了支那,支那人,支那兵等各種名詞和故事。這些名詞都有它所代表的意義;支那代表衰老破敗;支那人
代表鴉片鬼,卑鄙骯髒的人種;支那兵代表怯懦,不負責等等。
老師告訴我們:有一回,有一個外國人初到中國,他在碼頭上掏錢時掉了幾個硬幣,當即有幾個支那人趨前拾起。那
西洋人感動得儘是道謝不迭。但結果是他弄錯了。因為他們全把撿起的錢裝進自己的兜裡去了。
然後就是支那兵的故事。老師問我們;倘使敵我兩方對陣時應該怎麼樣?開槍打!我們說。對!支那兵也開槍了。但
是向哪裡開槍?向對方,我們又說。老師詭祕地搖搖頭;不對!他們向天上開槍。這可把我們呆住了。為什麼呢?於
們要問對,看哪邊的。使那錢多他們便
支那人和支那兵的故事是沒完的,每說完一個故事,老師便問我們覺得怎樣。是的,覺得怎樣呢?這是連我們自己也
無法弄明白的。老師的故事,不但說得有趣,而且有情,有理,我不能決定自己該不該相信。
我重新凝視那優美的弧線。除開它的廣大之外,它不會對我說出什麼來。 (鍾理和<原鄉人>)
30、同樣是一個「中國」,卻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看法。依據上文,選出最恰當的選項:
(A)奶奶認為在中國求生不易 (B)父親懷念清朝統治下的中國
(C)掉錢的西洋人發現中國民風純樸 (D)主角認為中國非常遙遠且充滿神祕
31、下列關於上文的分析,錯誤的選項是:
(A)作者化身為主角的第一人稱觀點敘述
(B)作者以回顧過去的手法抒發心中疑惑
(C)透過祖先移居臺灣之事,表現對臺灣土地的認同
(D)透過日本教師講的故事,展現日本對中國的鄙夷
32~3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32~34 題。
甲骨片上的卜辭指的是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出土的甲骨卜辭經過整理之
後,與農業有關的的多達四、五千片之多,其中又以占卜農作物豐歉的為最多,相較於農作收成,占卜畜牧的卜辭數
量很少。
黃土高原適宜種植黍、稷等糧食,因此周人在此形成一個經營農業的部落。由於耕作需要,農業生產工具的發展也日
益進步,周代農業生產工具雖然仍多為木、石、骨、蚌等材料所製,但金屬農具使用亦慢慢增多。
《詩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有十多篇專門描述農業生產的詩篇充分反映了當時農業的狀況。《詩經》
中所記載的糧食作物名稱有二十多種,扣除同物異名的同一作物後,可得知周代的糧食作物有粟、黍、菽、麥、稻和
麻等六、七種,而在這些作物中,粟和黍是周人最主要的生活糧食。
原始農業的耕作制度是撂荒耕作制,意即一塊田地耕種過幾年之後,便要拋荒,重新尋找新的土地來耕作,以拋荒保
持地力待日後利用。有一種考證上的說法是,商代屢次遷都的原因之一,便是與耕作制度息息相關。而到了西周、周
人已有很先進的休閒耕制度。《詩經》《周易》中有菑、新、畬的記載,菑田,指休閒田,任其荒置長草;新田是為
休閒荒置之後重新耕種之田,畬田則是耕種之後第二年的田,田中已長草,但經過除草之後,仍可種植。
壟作是夏商西周時期中一個極為進步的農業生產技術,在農業用水的部分,由於壟作技術的問世,排澇和灌溉的問題
便可迎刃而解。中國北方的氣候自然條件以乾旱為主,但夏季的集中降雨卻也會導致水患,此時正為夏季作物的生長
高峰期,對作物的影響頗鉅。壟,時稱為「畝」《詩經》中有所謂「乃疆乃理,乃宣乃畝」,也就是平整土地、劃定疆
界、開溝起壟,宣洩雨水的意思。當時人們在施行壟作的時候, 。壟作的出現雖然是與排澇有關,但卻對後
來農業技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且也帶動栽培技術往上提升。
雜草往往伴隨作物而生長,一部農業歷史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也就是與雜草的戰鬥史。原始的除草方式是刀耕火種,
先以石斧,後來用鐵斧砍伐地面上的樹木等枯根朽莖,草木曬乾後用火焚燒。經過火燒的土地變得鬆軟,不翻地,利
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種後不再施肥這種方式能清除播種前的雜草但在播種之後仍然有雜草隨作物一同長出
清除困難。為使莠不亂苗,於是有中耕、除草的出現。
卜辭中已有耨草的記載,到西周時期,有關中耕、除草的記載就越來越多了。經過中耕、除草和培土,作物就可以生
長茂盛。中耕主要目的是除去雜草,並且可以破碎土殼,使得土壤表層充分疏鬆,增加土壤通氣性,防止粘土龜裂,
利於雨水滲入,兼具保水、抗旱作用,有助於作物生長。
中耕、除草在農業史上是一效益極高的技術,在此時,農人也開始了治蟲。當時人們已經利用某些害蟲的趨光性以火
治蟲,以火光誘殺害蟲的技術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時代已經萌芽了,可謂相當先進。
32、菑、新、畬田所表示的休閒耕作制度的時間是:
(A)二年為一週期 (B)三年為一週期 (C)四年為一週期 (D)五年為一週期
33、文中「 」應填入:
(A)首要注重土地溼度及日照強度 (B)要先了解植物特性與生長環境
(C)非常注意地勢高低和水流走向 (D)避免破壞作物根基和莊稼收成
34、關於上文所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從卜辭可見農業比畜牧業重要 (B)農具的進步促使作物種類增加
(C)土地休耕是為了便於都城遷移 (D)中耕、除草可以培苗抗旱除蟲
二、多選題(32 )
說明 35 題至第 42 ,每題有 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標示在答案卷。各題之選
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 4分;答錯 1個選項者,得 2.4 分;答錯 2項者,得 0.8 分;答錯多於 2個選
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35、閱讀下列文字後,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A)詩中「造化」詞義,同於「筆參造化,學究天人」的「造化」
(B)全詩共有三組對仗
(C)「怒雷翻地軸」所描繪和「倒峽崩崖」相同
(D)「丹山草欲燃」指天氣炎熱像要燃燒似地
(E)全詩表達對此地生活的嚮往
36、下列各組「」中注音相同的字,寫成國字後也相同的選項是:
(A)不共「ㄉㄞˋ」天/披星「ㄉㄞˋ」月 (B)絕不寬「ㄉㄞˋ」/責無旁「ㄉㄞˋ」
(C)「ㄉㄞˋ」礪山河/一衣「ㄉㄞˋ」水 (D)迫不「ㄐㄧˊ」待/扶「ㄐㄧˊ」持傾
(E)不「ㄐㄧˊ」不徐/痛心「ㄐㄧˊ」首
3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選項是:
(A)范仲淹的學養不但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一流的,就算是在北宋也是頂尖的
(B)郁永河一行人趕著到北投採硫,翻山越嶺後不知為何忽然漸漸放慢了腳步
(C)在袁宏道的眼中,西湖的春天,就是一座由綠煙紅霧彩繪而成的美麗莊園
(D)柳宗元在永州登臨西山後,深刻體悟到西山的奇特是其他小山無法比擬的
(E)歸有光在項脊軒中閉門苦讀,時間久了,竟然能夠輕易分辨家人的腳步聲
38、據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方式檢視下列典籍,歸類正確的選項是:
(A)《禮記》《論語》列入經部 (B)《左傳》《戰國策》列入史部
(C)《楚辭》《昭明文選》列入集部 (D)《花間集》《世說新語》列入集部
(E)《日知錄》《明夷待訪錄》列入子部
39、古代的記遊散文屬於雜記的一種,作者藉山川勝景、自然風物的描繪及記敘,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懷或審美情趣。
下列記遊散文的相關記敘,正確的選項是:
(A)明朝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以豔冶之筆,寫出華麗之月景,並能表現獨特的審美性靈
(B)<岳陽樓記>是北宋范仲淹寫自己登樓遠眺之所見所思,文中可看出作者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國士襟懷
(C)<北投硫穴記>為清朝郁永河親探硫穴時,以寫實的筆法記下目睹的奇觀,文中可看出作者冒險犯難的勇氣
(D)東晉陶淵明因世局動盪,故寄情自然,所作<桃花源記>,為作者心中的夢幻美景,文中多有描繪山水之美
(E)唐代柳宗元因遭到貶謫其遊記多將自身際遇和情感融入其間寄寓抑鬱的心境<永州八記>尤享盛名被後
人視為山水遊記之典範
40、請閱讀下列引文,並判斷哪些選項的文句符合引文所指的「文釆華章」,是文人遭貶之後所寫,具有超脫胸懷的
傑出作品?
說九州學子們貶到僻遠的謫居地之後,文釆華章才從朝報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靈,並蔚成方圓,也因此增添
一成傲氣,三分自信;是發配南荒的御批,點化了民族的精靈,而華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喑。
(A)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B)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C)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D)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E)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41、公安派產生於明代後期,受到思想家李贄「童心說」的影響,提倡「變」與「真」的文學主張,並以「性靈說」
為其理論的核心,強調文學的時代性與個性化,依下列文字的內容判斷,符合公安派文學理論的選項是:
(A)秦、漢而學六經,豈復有秦、漢之文,盛唐而學漢、魏,豈復有盛唐之詩
(B)夫古有古之時,今有今之時,襲古人語言之跡,而冒以為古,是處嚴冬而襲夏之葛也
(C)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有時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魄。其間有佳處,亦有疵處;佳
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
(D)西京之文實,東京之文弱,猶未離實也。六朝之文遊,離實矣。唐之文庸,猶未離浮也。宋之文陋,離浮矣,
愈下矣。元無文
(E)古人詩文,各出己見,絕不肯從人腳跟轉,以故寧今寧俗,絕不肯拾人一句
42、下列有關明代各文學流派及其相關常識的表格整理,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流派
代表人物
文學理論,口號或主張
(A)
擬古派
前後七子
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主張
(B)
唐宋派
歸有光、茅坤等
反對擬古,提倡「唐宋八大家」古文而得名,被稱為「唐宋派」,亦
稱「八家派」
(C)
公安派
公安三袁
反對摹擬認為文學是進化的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重視小說
曲的俗文學價值
(D)
竟陵派
張岱
風格幽深孤峭,造怪句、押險韻尤為其特色,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
(E)
桐城派
方苞、劉大櫆、姚鼐
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並重
黎明高級中學 108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高一國文試題
考試日期:1090408 科目代號:01 出題:黃惠章
考試範圍:翰林版(課本、經典閱讀)B2L1~B2L5
一、單一選擇題:(68 )
說明:第 1題至 34 題,每題有 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標示在答案卡。各題答對者,得
2分;答錯、未作答或標示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01D
解析:()汀:音ㄊㄧㄥ ()蔌:音ㄙㄨˋ ()空谷「跫」音 ()一「闋」詞 ()「稽」首:音ㄑㄧˇ
02C
解析:(A)生機。/今義:商人之間的交易、買賣 (B)交錯通達/今義:運輸、郵電的通稱 (C)大聲說話、叫喊、笑
(D)景況/今義:一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
03D
解析從首二句「當…恰似…」之語意邏輯推知,()「當晚景的情愁」應該順接於首二句之後;再依據文意與語氣
可以推斷()()相連且與首二句呈現寬式排比的關係依末句「哎那時光愛情的走過一如西風的走過」的線索,
其前一句亦可推知為(),故可知答案為(D)
04A
解析:題幹所說「尤不可言」「別是一種趣味」指的是「月景」 (A)月景 (B)桃花林 (C)宴樂。出自李白<春夜宴從
弟桃花園序>。語譯:擺開豐盛的宴席,大家圍坐在花叢中,頻頻舉杯,開懷暢飲,一起酣醉在美麗的月色裡。此情
此景要是寫不出好作品,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 (D)山景氣象變化。
05B
解析玻璃桌是玻璃製成予人一種冰冷又透明的形象什麼樣子的湖才像玻璃桌?在「積雪」「結冰」「起風」「驟
雨」四項中,符合冰冷透明的,當屬「結冰」一項,才能與玻璃桌的物象緊密呼應。半盞紅酒予人鮮紅溫暖的形象,
其言半盞,而非一杯,恰似晨曦,亦似夕陽。你如一陣春風來到,在湖的彼岸/坐下,猶言落下,當選「夕陽」以呼
應。
06D
解析(A)「俱」皆也/才 (B)日光/大 (C)稱呼名亭子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名號稱呼它的/通「為」
是,也。(D)迫近
07C
解析:(A)「煙、月」在上,「寒水、沙」在下,它們是「籠」與「被籠」的關係。在這裡「煙」「月」互相補充,理
解為月都籠罩著寒水籠罩著沙(C)梨花花色淡白柳樹一派蔥蘢鬱青柳絮滿城飛舞時梨花也開遍了全城
(D)兩句參與「互文」的是前句的「不曾」「緣客」與後句的「今始」「為君」。全面準確的解釋應為表面意義加上「互
文」之意,並須注意二者間的前後順序。第一句為「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君掃」,第二句為「蓬門不曾緣客開,
始為君開」,這樣的解釋才比較合情合理。
08B
解析:題幹○
1
2
3
4分指春、夏、、冬(A)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由「臘月」可知為冬季。 (B)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夏>。「梅子」「日長」可知為夏季 (C)韓翃<寒食>。由「春城」「寒食」可知為春季 (D)
劉禹錫<賞牡丹>。由「芍藥」「芙蕖」(荷花)「牡丹」可知為夏季。
09B
解析:(B)「無言」和「結局」並非相對的觀念。
10A
解析:丙、「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是朝日夕舂,並非月景 丁、「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是寫當地楊
柳和桃花的景色。
11B
解析:(A)大勇的行為。 (B)伊尹,聖之任者。 (C)柳下惠,聖之和者。 (D)伯夷,聖之清者。
12D
解析(A)文中未提及比較問題,乃是說明鄭愁予詩歌節奏獨有的中國節奏,非英語節奏所能取代。 (B)「中國也很有
些外國詩人」指的並非真的外國人,而是習於以外國語法寫現代詩的人。 (C)文中未提及無奈之感
13B
解析:(A)以「謫」字貫串全文 (C)以項脊軒的變遷為主線貫串全文 (D)作者是自己辭去吳縣知縣之職,而非貶謫之
身。以「待月」二字貫串全文,然篇中不見「待」字。
14A
解析:寫北投三面環山,而多凹陷山谷、多溫泉「綠苔」描寫「山林」,正是,「青嶂」「太陽永不升起」「硫氣蒸
騰,一片蒼茫」,正是「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
15A
解析:(B)文中未言及令景物產生變化是「境由心生」 (C)甲文此段落並未使用剝筍法 (D)文中並無寓義理於寫景。
16A
解析:小康之治能運作的關鍵在於「禮義以為紀」,即整體國家社會須依靠「禮義」等規範,來建立社會秩序 (A)
段文字強調「禮」的重要,與小康之治較為接近。出自《荀子.天論》。語譯:所以人的命數決定在天,國家的命數決
定在禮身為國君能重視禮法尊敬人便能稱王 (B)說明治國者須明賞罰以威人民是法家的政治理念出自《韓
非子.飾邪》。語譯:古代聖王嚴明獎賞來勸勉百姓,嚴明刑罰來震懾百姓。獎賞、刑罰都嚴明,那麼人民便會竭盡心
力效死,人民竭盡心力效死,那麼就能兵力強大、君主受到尊重 (C)本段文字建構一個原始淳樸的理想社會,與小康
之治無關。出自《老子.第八十章》。語譯:即使有各種兵器卻不使用;使人民重視生命,不會冒險遷移到遠方。即使
有船隻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即使有鎧甲兵器,卻沒有機會去陳列 (D)本段文字主張平等之愛,無人己親疏厚薄
的不同,比較接近大同的理想。出自《墨子.法儀》。語譯:廣泛地去愛天下百姓,帶領他們尊敬上天、事奉鬼神,因
為造福百姓的多,所以上天也會降福給他,讓他被立為天子,天下的諸侯都能以禮事奉他。
17A
解析(B)張岱評論柳氏遊記僅言其接續前人處柳氏遊記代表作是<永州八記>「非<柳州八記> (C)袁宏道曾任禮
部主事、績勳郎中故稱,其西湖諸篇,為晚明小品文代表;張岱山水諸篇,方為小品文的集大成者 (D)在各類不同文
體中,皆有表現,如<赤壁賦>等,亦屬山水名篇。
18D
解析(A)冬季時水位下降,石頭露出。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真相大白。 (B)山路迂迴曲折。出自歐陽脩<醉翁
亭記>/情節曲折或情勢轉變 (C)形容開闊明亮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形容領悟了解 (D)指一開始便要加
以遏止,毋使滋長。出自蘇軾<教戰守策>。
19A
解析:(A)「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是「小康之治」「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是「大同之治」。大同
世界奸謀止息,盜竊無有;但到小康時期便須仰賴禮義來作綱紀了。
20B
解析:(A)14級療程是 1~5 日,一週內就可以痊癒為正確 (B)十二條經絡都阻塞為 6級,療程為 6~7 ,一週內
即可以痊癒 (C)從經絡的阻塞途徑判斷,第 16級的陰陽順序是:太陽一陽明一少陽一太陰一少陰一厥陰,可知風
寒是先傳陽再傳陰 (D)從療程判斷,感冒患者的療程會依照經絡阻塞的數量而增加為正確。
21D
解析:(A)打倒「韻文即詩觀」 (B)「五十年代」應改為「五四時期」 (C)詩作應重視「質」,而非韻律。
22A
解析:「回聲」比「掌聲」卑微,較符合作者筆調。
23D
解析:(A)我的確常因這些俗惡之念耗去不少心神。 (B)是詩作能否流傳,非詩人之名。 (C)養成書寫習慣,作為庸
碌生命中的寄託。
24~26 題組語譯:
我在湖邊茶店喝茶。有楊柳遮擋窗戶,湖水彷彿塗上一層青綠,數百尾小魚匯聚在此。我開玩笑地嚼爵豆脯之後吐入
湖中,魚群爭相來食,一邊咬一邊游走,後來還剩下三、四隻。我又吐豆脯到水中的葑草之上,魚卻不吃了。起初我
以為魚都吃飽了,然而在較遠的地方,魚仍在爭奪食物。我這時才了解,釣者要下鉤之前,一定會先丟食物來引誘魚
群,貪吃的魚就會吞下鉤;久了,魚就知道餵食物者必有釣鉤。然而這名利的深淵,就沒有釣鉤嗎?還等不到他大吃
之時就上鉤,又有幾人能脫鉤而逃呢?
24D
解析:脫鉤:比喻脫離聯繫。
25C
26D
27D
解析(A)二詩皆未對棲息環境有深刻的描繪 (B)乙詩中的雁即是象徵全人類的命運,因此並沒有「不受人類歡迎」
描述,更與懷才不遇的心境無關 (C)甲詩的飛行是不願跟隨流俗去說好聽的話,乙詩是為了實現人生理想。
28C
解析:由文中鋪敘受到觀光產業汙染的西湖,可知泰戈爾期待看到的西湖絕對不是(A)(B)選項遊客如織的景象。 (D)
選項主要寫出杭州西湖的劇變,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傷時憂世的心境,並未描繪西湖風光。故答案為(C) (A)出自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B)出自張岱<西湖七月半>。語譯:有名娃、閨秀,還有攜帶童孌的,笑聲雜錯,人人
環坐在露臺上,左顧右盼 (C)出自張岱<湖心亭看雪>。語譯:天空、雲朵、山色、水色,天地一片白茫茫的,只能
看見一點陰影,那是湖上的長堤和湖心亭 (D)出自湯舜民<雙調.天香引.西湖感舊>。語譯:問過去西湖如何?早
晚笙歌不輟。問今日西湖如何?早晚一片干戈。
29C
解析(A)大量湧入的不僅是外國遊客 (B)文中提及民眾素養但未提及平民教育 (D)舊時古色古香的屋舍遭到拆除
重建成庸俗的樓房。
30A
解析(B)父親以「清制」稱呼梅縣,是受時代影響,並非懷念清朝統治。 (C)掉錢的西洋人對於中國人的貪婪大感詫
(D)「一衣帶水」比喻海峽狹窄有如一條衣帶,意指中國很近。
31C
解析:(C)祖先移居臺灣之事,經由父親告知,這件事讓這位少年對於「中國」「原鄉」產生憧憬,並進行探索。
32B
解析:菑田不耕作,新田是荒置之後重新耕種之田,畬田是耕種之後第二年的田,因此是三年為一週期。
33C
解析文中說明壟作可解決水患和灌溉問題整平土地堆高起壟都是壟作的要務因此和地勢高低與水流走向相關
34A
解析(B)文中未說明農具進步與作物種類的因果關係 (C)遷都的原因之一或許是為配合休耕制度 (D)不包含除蟲。
二、多選題(32 )
說明 35 題至第 42 ,每題有 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標示在答案卷。各題之選
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 4分;答錯 1個選項者,得 2.4 分;答錯 2項者,得 0.8 分;答錯多於 2個選
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35ABC
解析:題幹語譯:大自然界匯聚著奇偉的構造,高峻的山岡竟然湧出了沸泉。沸泉怒濤之聲,如雷般震動了大地,帶
有硫磺味的霧氣撼動了山巔碧綠山溪邊的松樹長年枯槁硫穴周遭的草木紅得像要燃燒起來山腰繚繞著縷縷白煙
好像仙人們所住的蓬萊山、瀛洲遙遙在望,在此地採煉硫磺,有如在仙境內煮白石迎接神仙。(A)皆指化育萬物的犬自
然。筆參造化:形容文筆精妙,文意暢達,足以闡明天地自然化育的道理。學究天人:學問淵博,窮盡通曉天道和人
事。出自李白<與韓荊州書>。(B)前三聯皆對仗。(C)皆形容沸泉怒濤之聲極盛大。(D)指硫穴周遭的草木紅得像要燃
燒起來的樣子。(E)描寫北投硫磺谷(硫氣蒸騰,好像雲霧繚繞的仙境,並非表達對此地生活的嚮往)
36ABCE
解析(A)戴。(B)。絕不寬貸:絕對不寬恕。貸,寬恕/責無旁貸無法推卸自己應盡的責任給旁人,推卸(C)
帶。帶礪山河,亦作「帶厲山河」:縱使黃河成為衣帶般窄,泰山成為礪石般小,封給功臣的國土也永存不廢、及於後
語出《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衣帶磨刀石/一衣帶水像一條衣帶那麼寬的河流。《南史》
南朝末年,隋伐陳國,長江水橫亙在前,高熲說:「我是老百姓的父母官,豈能因為被一條像衣服帶子般的江水阻隔,
就不去解救他們!」說罷,他下令造船渡汪,滅掉了陳國。後泛指雖有江河阻隔,仍不足以限制交往。現在則常用以
比喻江流狹窄,彼此之間極其鄰近。如冰心《櫻花和友誼》「消息傳來,隔著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人民都感到非常
的高興(D)迫不及待非常急切來不及等待/急扶急持傾拯救扶持危急將傾覆的國家(E)不疾不徐:
不快不慢,能掌握事情進展的適當節奏/痛心疾首:痛恨或痛苦到極點。疾,痛。
37DE
解析:(A)兩個分句之間的遞進關係顛倒。「在北宋也是頂尖的」是小範圍,順序應該在前,「在中國是一流的」是大範
圍,順序應該在後 (B)「忽然」與「漸漸」二詞同在一個句子裡,自相矛盾 (C)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句中的主語是
「春天」,賓語是「莊園」,春天怎會是莊園?宜將「西湖的春天」改為「春天的西湖」
38ACE
解析(A)「十三經」《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
《論語》《爾雅》《孟子》皆屬經部的範圍 (B)《左傳》列入經部。《戰國策》依國別分為西周、周、齊、楚、
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內容記載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的政治大事,以及當時策士的言論行動,列入史
(C)《楚辭》為戰國時代南方楚國的詩歌楚懷王時的賢臣屈原被讒而遭流放作<離騷>以自傷後人宋玉
唐勒等人仿屈原文體而作,名篇迭出,成為極重要的文學作品《昭明文選》為蕭統召集文人共同編撰,三十卷,三十
八類,七百餘篇。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選錄自先秦至齊、梁的詩文辭賦 (D)《花間集》為趙崇祚編,十卷。
選錄晚唐、五代十八家詞五百首,列入集部《世說新語》為劉義慶召集文士所編,三卷,梁劉孝標注,記東漢至東晉
間的軼事瑣語為筆記小說列入子部小說類 (E)二書皆屬學術思想類著作列入子部《日知錄》為顧炎武撰三十
二卷。為其隨時劄記的讀書心得,內容包括經義、政事、史地、藝文、兵事、天象、術數等方面。積三十年始成。書
中所提的研究方法,影響深遠《明夷待訪錄》為黃宗羲撰,內容論治平之法,分為十三類,旨在抑君重民,對清末民
主思想的興起頗有影響。
39CE
解析:(A)並無以豔冶之筆寫出月景。 (B)並未登樓遠眺 (D)描繪田園風光。
40BCDE
解析引文改寫自余秋雨<柳侯祠> (A)范仲淹<岳陽樓記>寫因晴而喜之士非超脫之例 (B)蘇軾<記承天寺夜
遊>。語譯:哪個晚上沒有月亮呢?哪個地方沒有竹子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這樣擁有悠閒心境的人呀 (C)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語譯:人生於這世界,假使他的內心不快樂,那麼到哪裡不會憂傷呢?假如他的內心坦蕩,不因為
外在遭遇而損傷本性,那麼到哪裡不會暢快呢 (D)蘇軾<赤壁賦>。語譯:只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
它,聽到的便是悅耳的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美景,可以任意取之,無人禁止,可以任意享用,沒有竭盡,這
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E)歐陽脩<醉翁亭記>。語譯:禽鳥知道樂享山林之樂,卻不知道
人們的快樂;人們知道跟隨著太守來遊玩很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是因為人們的快樂而快樂。
41ABCE
解析:題幹的「童心說」是晚明思想家李贄的文學觀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實的思想感情。他認為文學必須
真實坦率表露作者內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贄看來要保持「童心」使文學存真去假,就必須割斷與道學的聯
在當時的環境中自有它的進步性與深刻性闡述此觀點的文章叫<童心說>文章提出:「天下之至文,夫有不出
於童心焉者也」「童心者真心也」(A)(C)出自袁宏道<敘小修詩>(B)出自袁宏道<雪濤閣集序>(D)出自王世貞
《藝苑卮言》。西京:指西漢。東京:指東漢。此段文字之大意乃言文學作品在西漢氣勢充沛,而且內容充實,自東漢
以降則日益衰頹,六朝、、宋文氣更是逐漸浮誇不實,流於庸俗,至元代則更是毫無任何文學作品可觀、可言。《藝
苑卮言》一書表明作者的文學觀,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E)出自袁宏道<與馮琢庵師>。
42ABC
解析:(D)竟陵派代表人物是鍾惺、譚元春。(E)桐城派為清代古文運動的流派,非明代文學流派。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