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文昌國中 七年級 108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pdf
620.99 KB
4 頁
LYK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桃園市立文昌國民中學108學年度1學期 7年級 生物科 1次段考試卷
教科書版本:康軒版 範圍:緒論~跨科主 班級:____ 座號:___ 名:__________
零、畫卡題:(畫錯扣 5分,畫對不得分)
文昌國中舉辦考試,採用電腦閱卷,請依序於答案卡上填入年級、班級、座號、姓名及科目,並利用 2B 鉛筆於班
(十位及個位)及座號(十位及個位)欄位正確畫記。
※畫記範例如下圖:804 8-張君雅-自然科(注意:年級請畫 789;班級及座號 1~9 十位記得 0)
一、 基礎配合題(每題2分,共20)
☆下圖為動植物細胞示意圖,請對應題號,填入適當的代號
(A) 細胞核 (B)細胞質 (C)細胞膜 (D)細胞壁 (AB)液泡 (AC)葉綠體 (AD)粒線體
☆下列為生活中常使用的單位,請找出最適合表示該事物尺度的單位,並填入代號
(A)公里km (B)公尺m (C)毫米mm (D)微米μm (AB)奈米nm
( )08.台灣島的總長度。
( )09.金原子的直徑。
( )10.人類的身高。
二、 選擇題(每題2分,共20)
( )11.地球上大多數生物的能量來源為何?(A)陽光 (B) 空氣 (C) (D)細胞核。
( )12.使用量筒時,應如何正確的讀取刻度?
(A)視線與液面的中央處等高 (B)視線與液面的兩旁處等高 (C)讀取液面中央處+兩旁處數值後求平均
(D)由三個人以上讀取數值後求平均。
( )13.關於實驗器材的使用說明,下列何者
錯誤
(A)利用陶瓷纖維網可以使加熱均勻 (B)酒精燈不需使用時應以燈罩蓋熄 (C)試管加熱時試管口不可對著人
(D)如不慎酒精著火,應儘快潑水滅火。
( )14.植物表皮細胞的功能,與人體的什麼細胞最接近?(A)神經 (B)口腔皮膜 (C)血球 (D)肌肉。
( )15.紅血球細胞呈現雙凹圓盤狀,是因為少了細胞核所以中央處凹陷,請據此推論紅血球細胞無法:
(A)產生能量 (B)控制物質進出 (C)用來鑑定親子關係(DNA) (D)儲存養分與廢物。
( )16.「人類的精子跟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並經由細胞的分裂產生新個體,生命因此得以延續」,關於這段敘述
,下列何者
錯誤
(A)主要說明了生命現象中的『繁殖』 (B)精卵都是單細胞生物,結合形成多細胞生物
(C)受精卵同時得到精卵的遺傳物質 DNA (D)精卵細胞不具有細胞壁跟葉綠體。
( )17.請參考右圖,關於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A)水—甲乙皆可 (B)氧氣—只能由甲 (C)蛋白質—只能由甲 (D)礦物質—只能由乙。
2
( )18.下列為動物的組成層次:a.分子 b.細胞 c.原子 d.器官 e.個體 f.組織 g.器官系統,由小到大依序為?
(A) egdfbac (B) cabfdge (C) edgfbca (D) acbfdge
( )19.已知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下列關於草履蟲的敘述何者
錯誤
(A)缺乏組織、器官及器官系統層次 (B)一個細胞能表現出完整的生命現象
(C)細胞內的微小構造有不同的功能 (D)細胞之間會分工合作。
( )20.有些分子可以互相結合,形成原子數量更大的分子,例如多個葡萄糖分子(C6H12O6)可以形成澱粉或纖維素。
關於這段概念的敘述,何者
錯誤
(A)小分子結合形成大分子,屬於生命現象的『代謝』 (B)澱粉跟纖維素都是葡萄糖構成,所以澱粉=纖維素
(C)葡萄糖由碳氫氧原子組成,所以澱粉和纖維素也是 (D)澱粉跟纖維素分解後都可以產生葡萄糖。
三、 實驗操作題(每題2分,共20)
( )21.進入實驗室有許多注意事項,下列何者觀念
錯誤
(A)實驗前應先預習操作步驟 (B)關門窗開冷氣保持實驗室涼爽
(C)實驗室內禁止飲食及嬉鬧 (D)老師未解說前不可擅動藥品、器材或設備。
( )22.小品在顯微鏡下看到如右圖的畫面,請問他使用的是什麼器材?
(A)複式顯微鏡 (B)解剖顯微鏡 (C)電子顯微鏡 (D)以上都有可能。
( )23.承上題,小品想看清楚螞蟻複眼由一格一格的小眼構成,請問該如何操作?
(A)直接換高倍物鏡 (B)調整調節輪對焦複眼 (C)推樣本置中再換高倍鏡 (D)調整光圈和反光鏡讓視野清晰。
( )24.老師說記錄時要寫上放大倍率,請問放大倍率該如何計算?
(A)目鏡倍率 + 物鏡倍率 (B)目鏡倍率 - 物鏡倍率 (C)目鏡倍率 × 物鏡倍率 (D) 目鏡倍率 ÷ 物鏡倍率。
( )25.接著他觀察了老師準備的玻片,請問哪一個玻片的細胞具有傳遞訊息的功能?
(A) (B) (C) (D)
( )26.觀察植物的時候,小品看到了如右圖的畫面,關於這些構造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表皮細胞,具有多個小型的液泡 (B)乙:保衛細胞,呈半月形兩兩成對
(C)丙:氣孔細胞,能讓氣體進出植物體 (D)甲乙丙:都具有葉綠體能行光合作用。
( )27.承上題,小品想看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應如何處理最好?(備註:細胞壁與細胞膜平時會貼合在一)
(A)用鑷子輕輕的將細胞壁去除 (B)滴亞甲藍液使細胞膜染色
(C)滴清水讓由脂質構成的細胞膜浮現 (D)滴濃食鹽水讓細胞萎縮。
( )28.觀察水中小生物的時候,小品很幸運的在高倍鏡下找到了眼蟲(如右圖)
請問該眼蟲的「身高」約為多少?
(A)25 微米 (B)25 毫米 (C)75 微米 (D)75 毫米。
( )29.承上題,視野中的眼蟲一直往視野的右下方游走,如果要讓眼蟲回到視野正中心,應如何操作?
將玻片往:(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移動。
( )30.承上題,他覺得視野有一點點模糊,請問該調整什麼構造?
(A)粗調節輪 (B)細調節輪 (C)眼焦調整器 (D)先轉動粗調節輪,再用細調節輪。
四、 生活情境題(每題2分,共30)
☆阿任家正在歡慶中秋節☆
( )31.妹妹:「我肚子好餓喔,隔壁已經在烤肉了啦!」。 妹妹能聞到鄰居的烤肉香,是因為氣味分子:
(A)從濃度高滲透到濃度低的地方 (B)感應到妹妹並移動到她的鼻腔
(C)發生分裂並往四面八方擴散 (D)從濃度高擴散到濃度低的地方。
( )32.媽媽準備的食材中,有肉片、蝦子、鵪鶉蛋、雞心等等,請按照生物的組成層次,由低依序排到高:
(A)鵪鶉蛋、肉片、雞心、蝦子 (B)雞心、肉片、鵪鶉蛋、蝦子
(C)蝦子、雞心、肉片、鵪鶉蛋 (D)肉片、蝦子、鵪鶉蛋、雞心。
( )33.外公:「我看 Line 有傳『免洗筷裡有骷髏頭!越多越毒!!』,我不敢用你們準備的免洗筷,骷髏超多的!」
阿任聽到立刻用自然課所學跟外公解釋。請問他解釋的話中,哪個部分有
錯誤
阿任:「外公您不用擔心,(A)
那一個一個像眼睛的是植物運送物質的細胞
(B)
它們組合起來會變成輸導組織
;植物根吸的水和葉子製造的養分運送時都會經過莖,所以(C)
根莖葉都是營養器官
(D)
植物體內有一整個
輸導系統在運送這些物質
,跟骷髏頭沒有關係啦。」
3
( )34.外婆:「 來看看你們有沒有認真念書,說出跟柚子有關的敘述,對了才能吃柚子!」請問:誰吃不到柚子?
(A)表姐:柚子是植物的果實 (B)表哥:柚子屬於營養器官
(C)表妹:柚子內的籽是它的種子 (D)表弟:柚子籽屬於生殖器官。
( )35.爸爸拿出了天文望遠鏡讓大家賞月,請問下列誰的說法是正確的?
(A)叔叔:「終於可以好好看清楚月球表面的微小構造,望遠鏡是觀察微觀尺度的好儀器呢!」
(B)伯伯:「用望遠鏡看月亮就有科學家的感覺,我們正在進行科學方法的『實驗』步驟!」
(C)伯母:「當初阿姆斯壯全副武裝才能踏上月球,月球上一定少了某種生物生存所需的重要資源!」
(D)姑姑:「但後來科學家在月球找到微量的水份耶,能找到水就一定能找到生物!」
( )36.大家突然好奇嫦娥奔月要「奔多遠」,請問選項的距離表示法,何者
錯誤
(A)384,400 公里 (B)3.84×108公尺 (C)4.063×10-8 光年 (D)72 小時。
☆小數煮飯的時候發現米缸出現了米蟲! 她上網蒐集資料後,認為用辣椒和乾燥劑均有效防止蟲害,為了解實際效用
,她開始進行實驗,將米蟲分別置於不同的環境中(如下表)
溫度
辣椒
乾燥劑
米蟲數
30
O
O
20
30
O
X
20
30
X
X
20
30
X
O
40
10
O
O
20
( )37.小數認為「用辣椒和乾燥劑均可能有效防止蟲害」,這是屬於科學方法中的哪一步驟?
(A)觀察 (B)形成假說 (C)分析實驗結果 (D)參考文獻資料。
( )38.自然老師提醒小數:「你不能一個實驗同時討論辣椒跟乾燥劑對米蟲的影響喔」,為什麼呢?
(A)因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只能有一個控制變因不同
(B)因為一次只能討論一件事,才能確定米蟲被什麼影響
(C)因為小數的器材比較簡略,如果用大學實驗室的器材就可以同時討論
(D)因為乾燥劑碰到辣椒有爆炸的可能性,太危險了。
( )39.若要證明「辣椒對米蟲的影響」,應選哪兩組來當實驗組和對照組? (A)甲丙 (B)丁戊 (C)乙丙 (D)甲乙。
( )40.承上題,當選用這兩組時,「溫度、辣椒、乾燥劑」分別為何種變因?
(A)控制變因-辣椒;操縱變因-溫度、乾燥劑 (B)控制變因-辣椒、溫度;操縱變因-乾燥劑
(C)控制變因-溫度、乾燥劑;操縱變因-辣椒 (D)溫度、辣椒、乾燥劑都是控制變因。
( )41.小數依實驗結果分析發現,「用辣椒不確定能有效防止蟲害」,與其所提出假說有所不同,請問應該怎麼辦?
(A)重複實驗直到結果符合假說 (B)重新修改假說,並重新設計實驗
(C)依據這次的實驗結果下結論 (D)修改實驗結果,使其與假說相符。
☆阿睿為了讓韓國姊妹校的同學賓至如歸,決定學做泡菜,查到的步驟如下:
1. 白菜去除老葉,用水清洗後對切成四瓣,用鹽巴一層層塗抹於菜梗與菜葉上(殺菌用),醃製一個晚上備用
2. 將白菜的出水倒掉,清洗後瀝乾,再將白菜葉一片一片打開並均勻鋪上泡菜醃料,重複至整顆白菜
3. 將鋪滿醃料的白菜捲起,放入乾淨的塑膠袋中密封好,放在室溫下讓泡菜發酵(夏天約一天)
* 乳酸菌能撐過第一個步驟,並把糖與澱粉分解為乳酸,在最後的發酵過程讓泡菜增添獨特的味道喔 *
( )42.第一個步驟,用鹽巴醃製一個晚上有殺菌的效果,為什麼
(A)細菌因細胞萎縮脫水而死 (B)細菌因吸收太多鹽巴而鹹死
(C)細菌因吸太多水膨脹而死 (D)細菌因缺乏陽光而冷死。
( )43.用鹽巴醃製一個晚上後的白菜細胞,比較類似下列哪張圖?
(A) (B) (C) (D)
( )44.乳酸菌能撐過第一個步驟,並把糖與澱粉分解為乳酸,在最後的發酵過程讓泡菜增添獨特的味道」。請由
此句判斷:乳酸菌是生物嗎?為什麼?
(A)是,因為乳酸菌可以感應到危險並逃離 (B)是,因為乳酸菌會進行代謝作用
(C)不是,因為它能撐過殺死生物的第一步驟 (D)不是,因為乳酸菌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
( )45.終於到了享用泡菜的時刻了!泡菜進入口腔,吞嚥經過咽、食道,再由胃和腸消化吸收。「口腔、咽、食道
、胃、腸」等聯合組成什麼層次?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器官系統。
4
五、 閱讀測驗(每題2分,共10)
「把生物分子看得更清楚!」結構生物學最新神器–冷凍電子顯微鏡
在過去,科學家想要研究微觀世界,電子顯微鏡絕對是不二選擇!電子的波長比可見光短,使解析度高於
光學顯微鏡,甚至能看見個別原子的位置;可惜的是,高強度的電子束照射樣本,樣本又處在真空環境中,常
導致生物分子嚴重變質,而2017年拿下諾貝爾化學獎的冷凍電顯技術,正好可以解決電子顯微鏡的問題。
冷凍電顯技術起源於蘇格蘭科學家韓德森,他應用來觀測生物分子「菌紫質」;瑞士科學家杜波克特進一
步改良操作方法:他將液體樣本鋪在金屬網格上,形成如泡沫一般的薄膜,再將薄膜浸入-190℃的液態乙烷,
這時樣本中的水會變成「玻化水」,意思是水凝固時不會產生冰晶干擾觀測,而是形成無結晶的玻璃化狀態。
把樣本薄膜化,再急速冷凍,就彷彿按下時間暫停器,使生物分子保持在凍結前一刻的結構。研究者可先
將生物材料調整到想觀測的環境條件下,例如:給予不同的酸鹼值,不同的反應時間,再透過急速冷凍保持其
結構,就能針對同一生物分子,觀察它在不同生化機制進程的結構變化。
除了冷凍電顯技術,結構生物學的研究也運用到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光譜法,以及質譜法。這些技術
的原理、適用範圍有所不同,也各有限制,研究者必須綜合不同技術的數據,才能推敲資料背後的自然法則。
~改編自研之有物網頁相關文
( )46.關於電子顯微鏡的優缺點,下列敘述何者
錯誤
(A)解析度高於光學顯微鏡 (B)能看見個別原子的位置 (C)樣本要放在真空環境 (D)物分子不會變質。
( )47.關於冷凍電顯技術的操作方法,下列何者
錯誤
(A)液體樣本鋪在金屬網格上形成薄膜 (B)薄膜浸入-190℃的液態乙烷 (C)讓樣本中的水變成玻化水
(D)形成冰晶使生物分子保持在凍結前一刻的結構。
( )48.關於科學家在使用儀器或技術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用冷凍電顯技術得到的實驗結果,稱為學說 (B)一個假說只能使用一種技術去驗證
(C)2017 年以後的研究都應該使用冷凍電顯技術 (D)新技術的出現,可能會推翻前人的研究成果。
( )49.冷凍電顯技術可以應用在什麼地方?
(A)觀察蓮花葉表面的突起 (B)觀察生物分子的結構變化 (C)觀察月球的表面 (D)觀察細菌的顏色。
( )50.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生物分子」(A)菌紫質 (B)蛋白質 (C) (D)葡萄糖。
要好好檢查喔~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