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培養歷史思維與文化理解

pdf
515.95 KB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中歷
歷史歷史
歷史(
((
(一
)(
)()(
)(二
二)
))
)(
((
(三
)(
)()(
)(四
)
))
)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高中歷史(
)(
)(
)(
)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實習科目三選一)
群共同修習科目 技能領域修習科目
三、學分數:8/8
四、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五、先修科目:無
六、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認識重要的歷史知識
2. 培養學生具備蒐集資料,探討歷史問題,進而提升其歷史思維的能力
3. 幫助學生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建立自我認同感。
4. 認識世界重要的歷史發展,培養學生尊重各種文化的開闊胸襟。
5. 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充實其生活內涵。
七、教學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項目 分配節數
備註
(一)
早期台灣 1.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
2. 國際競逐時期
3. 鄭氏統治時期
8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二) 清朝統治
時期
1.
開港以前政治經濟的發展
2.
開港以前社會文化的發展
3.
開港以後的變遷
8
(三) 日本統治
時期
1.殖民統治前期政治經濟發展
2. 戰爭時期的臺
3. 殖民統治下的社會文化變遷
8
(四) 中華民國
時期:當代台
1
從戒嚴到解嚴
2
.
經濟發展與挑
3. 社會變遷
4. 文化發展
8
(五) 先秦時代 1.
史前與夏商周三代的傳承
2.春秋戰國時期
6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六) 秦漢至隋
1.
秦漢統一王朝的建立與發展
2.秦漢文化的發
3.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
4.民族互動與社會文化的發展
10
(七) 宋元明與
盛清
1.
夷夏爭勝與政權型態
2.
經濟的繁榮與變
3.
學術思想與社會化的新貌
12
(八) 晚清的變
1.
帝國的衰微與西力衝擊
2.
改革與革命
4
(九)中華民國的
建立與發展
1.
中華民國的創建與民初政局
2.
統一建國與抗戰
3. 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
4. 社會經濟與文
4
4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2
(十)當代中中與
台海兩岸關
1.
中共黨國體制的建立和發展
2.
改革開放後的發
3.中共外交政策和海峽兩岸關係的演
8
(十一)文明的興
與交會
1.
亞非古文明的興
2. 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
3. 歐亞文明的發展與交會
12
(十二) 近代世界
的轉變
1.近代伊斯蘭世界的擴張與歐洲的興
2. 歐洲國家與海外探險
12
(十三) 歐美國家
的變革
1.
歐洲思想與政體的變化
2. 歐美政治與經濟的鉅變
3.政治民主化與建立民族國家的風潮
12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十四) 世界霸權
的爭奪與衝突
1.
帝國主義國家的競逐
2. 第一次世界大
3. 戰間期的國際局勢
4. 第二次世界大
12
(十五) 從對立到
多元世界
1.
冷戰的形成與發
2. 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新局與挑戰
12
八、實施要點:
(一)教材編選
1.高中一年級第一學期為臺灣史,第二學期為中國史。二年級第一學期前半段為中國
後半段為世界史第二學期為世界史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歷史的態度與方法應
國中時期有所不高中學生應該比國中學生更加強「理解過去」培養歷史科的「核
心能力」為主臺灣史正高一學生熟悉的歷史知識內最容易引導學生藉由
運用史理解與歷史的討。學生經高一學期
學習方法用於今日臺灣傳統文化源的中國與我們目情況息息相關的
世界史等課程上
2.高一高二臺灣中國史世界史都採略詳今之以政治經濟
會文化之整體史學內臺灣史主題於讓學生從自己成方培養自主的
史思維中國史的主題在於讓學生解中國的歷史傳承代史的種種問
題。
3. 教材應能反映當今歷史學界重要研究
4. 內主題明為材編撰之依
5. 文字敘述應力求流暢易讀。所資料,若嫌艱深在符合作者的原
加以明。
6. 教授教材,應考慮到實際講授及各種運用時間,而做適當安排
7. 教材年代以西元為主,重要年代下附注關紀元。
8. 外國人、地、物譯名,以部頒統一譯名統一名者,以最適當、最普遍
並於附注英文原
(二)教學方法
1.本科教學應配合與單元教材主題有關的教學資源並依據學習狀況以學生活
3
動為主的教學,以達成教學的目標。
2.教學時宜多利用地圖圖表幻燈片投影片和錄影帶等教具以為輔助藉以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學習成效。
3.教學時應多利用參觀訪問座談表演等方式,使教學內容活潑、生動,
利用各種視聽輔助媒體,增進學習成效。
4.教學時宜與世界地理多做比對分析或解釋使學生對世界文化有全盤的瞭解
5.教學時宜多加注意時事發展,適時給予比較和補充。
4
高中選修歷史
高中選修歷史高中選修歷史
高中選修歷史
上、
、下
下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高中 選修公民與社會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實習科目三選一)
群共同修習科目 技能領域修習科目
三、學分數:6/6
四、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一學期、第二學期
五、先修科目:高中歷史 1-4
六、教學目標:
1.加強培養學生在閱讀、思考、辨析、論證等方面的能力。
2.學習史學方法,反思三年來學習歷史之心得。
3.強調從今日之台灣觀看東亞(含中國大陸)亞太及世界史上的重要問題
七、教學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項目 分配節數
備註
(一)歷史是什
麼?
個人的反思
1. 歷史是什麼?歷史意識的重要
性?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之間
2.學習歷史的意義
12
第三學年
第一學期
(二)儒家思想與
中國社會
1.儒家思想及其家庭倫理與社會
2.科書院學與孔廟
12
(三)教與民間
信仰
1.從教談大文化的生、問
卜……
2.談論觀、關城隍媽祖
王爺地公信仰及民間社會
12
(四)醫療與社會
文化
1. 針灸與本
2.醫療
3.中西醫相遇
12
(五)日生活與
文化
1. 民生活
2.戲劇通俗文學與大生活
12
第三學年
第二學期
(六)從華僑到
華人
1.民從「異鄉客」文化接受」
「認感」的心態轉折
2.選重要地及重要
時代為個論從僑」
華人
12
(七)歷史文本的
1.歷史表述因文本的演變而呈現
元性及多
2.析及比較各種歷史文本,並進
而認知歷史表及歷史意識、歷史
12
5
識的關係。.
3.歷史表述因文本的演變而呈現
元性及多
4.析及比較各種歷史文本,並進
而認知歷史表及歷史意識、歷史
識的關係
八、實施要點:
(一)教材編選
1.選用教育部審定之教科
2.編教材。
(二)教學方法
1.講述法為主營造發性之學習環境,應適時在課堂搭指導
發問與助學生掌握核心能力引導對問題進行探究
嘗試同的史證據視問題,養成良好的思考習
2.小組討論法:教學單元設計適當的歷史問題學生分組探究答
鼓勵學生在論中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與同員交換
3.用各種視聽媒體,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教學的效
(三)教學評量
1.總結評量成性評量並重配合期中考、期考實施測驗
隨堂測驗、習題及業。
2.掌握學生學習成效,為教學進參考。
(四)教學資源
1.充分用學各項教學投影、多媒體、網路教材資源
支援教學。
(五)關配合事項
1.本課程可隨時補充各項關資,以助學生熟悉,學習
及提教學效
2.可辦關教學參觀活動,展學生視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