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98 學年度入學考試  國文  試題卷 
部別:四技                  
※ 請依題號順序作答,不必抄題,答錯不倒扣,並請使用藍色或黑色原子筆書寫,不可使用鉛筆。 
一、選擇題:60%(每題兩分) 
(     )1.下列選項「  」內的讀音,何者正確? 
(A)「翟」先生:ㄓㄞˊ    (B)洗「濯」:ㄉㄧˊ   (C)一語成「讖」:ㄔㄢˋ   (D)「僭」越職分:ㄑㄧㄢˊ 
(     )2.下列「」中字義,何者正確? 
(A)小人之過也必「文」:文章    (B)選賢「與」能:選拔    (C)「遺」我雙鯉魚:遺失  (D)「卒」然臨之而不驚:士兵
(     )3.下列詩句,何者沒有錯別字?   
(A)綠愷新培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B)春霄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館樓臺聲夕夕,鞦韆院落夜沉沉。   
(C)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長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D)春眠不覺筱,處處文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4.下列文句的「數」,何者指「數落、責備」? 
(A)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B)歷史要「數」說我∕亡國的罪愆 
(C)漁父樵夫之舍,皆可指「數」       (D)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     )5.下列語詞,何者非「自謙」之詞?   
(A)「汝輩」焉知    (B)「僕」初到潯陽時    (C)此則「不佞」之幟    (D)  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     )6.下列文句中「」字,何者詞性為「動詞」?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C)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D)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     )7.下列文句,何者非「倒裝句」? 
(A)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B)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C)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D)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     )8.「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菊綠時。」蘇軾此詩所寫的季節為: 
        (A)春   (B)夏   (C)秋   (D)冬 
(     )9.元雜劇與作家的配對,何者有誤? 
(A)、關漢卿→《竇娥冤》   (B)、鄭光祖→《救風塵》   (C)、馬致遠→《漢宮秋》   (D)、白樸→《梧桐雨》 
(     )10.下列文句的「顧」,何者有「但是」之意? 
(A)「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B) 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C)眷「顧」前途,若涉深淵                    (D) 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     )11.下列文句中的「之」,何者當「動詞」用? 
        (A)囑予作文以記「之」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C)使老狙率「之」山中      (D)古「之」學者必有師。 
(     )12.蘇軾稱「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者為何人? 
(A)韓愈     (B)柳宗元     (C)歐陽脩     (D)王安石。 
(     )13.有關《三國演義》的歇後語,配對錯誤的選項為: 
        (A)曹操吃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B)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C)劉備見孔明  →如魚得水               (D)草船借箭 →有借有還。 
(     )14.下列哪一個詞語,非言「學習環境」的重要? 
        (A)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入芝蘭之室,久而必香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15.下列語詞與歷史人物配對,何者為非? 
        (A)四面楚歌→項羽    (B)胯下之辱→韓信    (C)圖窮匕見→荊軻    (D)斷虀畫粥→歐陽脩 
(     )16.下列文句,何者用詞不妥? 
(A)經濟蕭條,求職者到處尋覓工作機會,無奈粥少僧多,機會渺茫。   
(B)社會上充斥著稍有成就,便得魚忘筌、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無情漢。 
(C)張員外樂善好施,濟災救貧,這種仁心仁術,值得大家群起效尤。   
(D)為了升學,他焚膏繼晷、夜以繼日苦讀,終於考上理想的學校。 
(     )17.下列文句「」中的語詞,何者不屬於「偏義複詞」? 
(A)生女不生男,「緩急」無所益     (B)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C)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D)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 
(     )18.下列文句,何者非「因果」句?    (A)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   (B)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C)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D)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背面尚有考題